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 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5)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6)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7)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一般站于患者左侧操作]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

骨髓穿刺

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骨髓穿刺

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体位:胸骨或骼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骼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骨髓穿刺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助手将一次性洞巾、注射器递给术者放至穿刺包内)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

骨髓穿刺

成人用16或18 号

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

4、消毒 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5、麻醉 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

骨髓穿刺

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

骨髓穿刺

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右多点麻醉,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

骨髓穿刺

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6、穿刺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

骨髓穿刺

O0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O~45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

的骨质后,

骨髓穿刺

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骨髓穿刺

7、抽取骨髓液 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ml,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以用于细菌培养。若未能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干抽”(dry tap),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穿刺针或再刺入少许。拔出针芯,如果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即可取得红色骨髓液。.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涂片 将20ml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

O0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注意推片与载玻片呈3O~45角,稍用力推开,制备的髓片应头、体、

尾分明并有一定的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的骨髓小粒分布均匀。涂片要薄,连续,长短适中, 涂片速度要快,力度均匀,如果一次沾骨髓液过多,可以把刮片在载玻片顶端沾一下,再用刮片上残留的一点点骨髓来涂片,总之用来涂的骨髓液量一定要少!

9、加压固定 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稍旋转)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10、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注意事项】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应注意的是穿刺前先检查针芯是否已经合套,穿刺时手一定要顶住穿刺针的针芯。

5、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6、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7、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8、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9、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10、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11、如使用普鲁卡因麻醉必需先做皮试。

心理指导:

1. 向病人说明骨穿诊断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

主要的造血组织。诊断血液病常需做骨穿。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常规的抽血化验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出造血系统的变化。抽取骨髓液作检查,既能诊断白血病又能区分其类型,为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

2. 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

2g,而人体正常骨髓量平均约为2600g.身体内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细胞,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3. 骨穿操作简单,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后将穿刺针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间稍有

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术后指导:

1. 点覆盖的敷料勿浸湿,以防感染,3天后右取下。

2. 穿刺点如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特殊情况骨穿:

1、肥胖者:可让助手将腹部赘肉推到对边,左手用力卡好骨面,针刻度调长些,关键动作是打完麻药左手卡住不动,右手握好准备好的针原地进针,易找好骨面。

2、干抽者:要考虑为AA、MF、MDS者,接做活检,并将活检组织滚片染色观看,还有不除外高白、真红所致高粘稠状态和骨髓化疗后严重抑制、增生低下所致。

3、有巨脾者:多换对面髂前或髂后穿刺,否则应注意左手固定好骨面,右手别让针滑动。 抽出血水者:我曾见过一中老年女性患者,以全身骨关节疼痛就诊,风湿科转入血液科,双侧髂前、左髂后、胸骨多部位穿刺均为血水,后右髂后穿刺出骨髓,诊断混合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坏死。化疗一段时间后各部位均能穿刺出骨髓。

4、遇上骨髓抽不出时,除了考虑自己操作上的问题以外,也要想想是不是病人骨髓本身的问题!遇上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等等,骨髓都是抽不大出的。

心得与体会:

1、位置如摸不准可以看患者双臀的两个小凹,于尾椎正好成等边三角,就定位在该小凹处。

2、麻醉我觉得并不在于麻药量多,而在于梅花样进针点多。触到骨膜就打一点,多探几点,别着急。打得太多皮面隆起,不易定位。

3、突破和固定就不多说了。用左手绷紧皮肤,针垂直顶住骨面,不打滑的话一般没问题。

4、本人认为选择穿刺针的长度比较重要,要根据胖瘦因人而异。这个很难言传,做得多会有感觉。定得好可以一针见血。而一针见血是很重要的,反复抽吸很容易堵针,就算抽出也很易凝,涂片很困难,影响结果。

5、抽吸针最好用一次性塑料针,玻璃的密封不严。抽吸前留少许负压,一时吸不出可以保持负压静待几秒。

6、抽出仅覆盖针孔的少许骨髓液,要保持针孔垂直向下打至载玻片上,不要倒过来!

7、.麻醉好后,左手使劲撑住皮肤不要移开,尤其是对于胖的病人,以免进穿刺针的时候找不到麻醉点了。并按压一会。

8、.骨穿针快速进入皮肤后,先以针尖到达骨膜寻找麻醉较好的部位,右手持针,顶住针芯,以手腕之力量旋转进针。当让力度的掌握需要个人体会。以食指扶住针头,快速进入可以减轻疼痛。由突破感后,在稍转入0.5~1厘米。

9、以30毫升的空针抽吸。抽入少量空气便于观察。抽吸时用力均匀,抽到一定的压力时要停住一会,骨髓自然就抽出来了。如没有成功可转一下针头一般不会有问题的。

10、对于粘滞度比较高的所需压力一定要大。对于干抽的实在不行就的活检了。

11、有时候是这样,打麻醉时应该知道,病人疼痛的是皮肤和骨膜,所以打好皮丘后就垂直刺入麻醉针直到骨膜进行麻醉。用麻醉药不在于多在于精(用到病人疼痛之处),2毫升2%利多卡因就足够了。多数病人是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行可选择髂前上棘,甚至有位老师教我肚子较大的病人可以从侧面穿刺髂前上棘。这样一般没人会穿不到。

12、如一个穿刺反复失败且患者及家属又有意见时,不访在骨穿针穿刺固定后拔出针蕊再进针少许、顺、逆时针旋转骨穿针一至两次后轻微摇晃骨穿针后拔出骨穿针,看是否带出一些东西,或许能有一些用处,如实在不行,只好行活检了。有时穿刺针固定后抽不出骨髓,可能是没有真正固定。可以退出到皮下,再次定位穿刺。

13、麻药不要打得太多,这样容易使骨膜水肿变厚,反而影响进针时的感觉;另外,穿刺针进骨松质后就如同有进砂堆的感觉,注意体会,落空感不是每个患者都有的。

14、找位置:髂后骨面较大较平,易些。髂前需注意在最高点往后一指左右,如刚好在最高点则不易抽出骨髓。

15、左手卡好骨面,针尖一定触到骨面(有呲啦响音),行大范围多点麻醉(麻醉出一个平面来),每个方位多打些药,忌将针反复转来捅去,病人痛苦。

16、左手卡好骨面,注意将皮肤绷紧,右手垫纱布握好骨穿针,先斜着刺入皮下,然后将针垂直找骨面(较硬),骨面中间部位旋转进针,力量控制好,因有的患者骨质较松。这多骨穿中有落空感者为少数,针阻力减小、固定住为佳,毋太深。

17、骨穿做髂前髂后胸骨实际难度都差不多,但是按患者心理承受力来说应该是髂后>髂前>胸骨(患者接受程度由高至低)。

我们作为临床医师既要考虑诊断需要也要考虑患者心理。从诊断角度出发,强烈建议做胸骨穿刺,尤其是AA、MDS,即使是可能存在骨纤的患者(骨髓增生性疾病多见),胸骨穿刺基本都可以顺利抽取骨髓涂片送检,但是活检取材困难。因此我一般优先做髂后,患者不会直视医师操作,心理压力比较小(曾经接诊过一些做过一次骨穿就从此拒穿的患者,女性

和小孩居多,部分原因是怕痛,部分则是不能接受骨穿过程);

感觉髂后穿刺稀释概率较髂前少,可能髂后髓腔较宽,抽吸时不易引起局部血窦严重破

坏缘故(与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当然也有关系);

18、骨穿麻醉,我一般在完成选定穿刺点的骨膜麻醉后将注射器略回退(仍在皮内),以穿

刺点为中心在旁开约2mm半径做多点麻醉(4点),总麻醉剂量控制在1.5ml内(2%利多

卡因)既能达到充分麻醉效果也不会因为注射过多皮肤隆起影响定位。

19、强烈建议骨穿活检一起做,因为骨髓活检有骨穿不可代替的优势,曾遇见一例老年男性

全身骨痛肾功能损害入院,疑诊MM,活检检出大量肿瘤细胞浸润,最后诊断前列腺低分化

癌。

相关问答:

1、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有哪些?(①抽吸时有短暂的痛感;②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

髓小粒或脂肪滴;③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等;④作

分类计数时 ,骨髓片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大于血涂片。)

2、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做骨髓穿刺吗?(可以,因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再障、

急性白血病、ITP等,必须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确诊。对于血小板极少且临床存在活动

性出血的患者,可先输注血小板后再实施,以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皮

肤5~10分钟以上)

3、临床容易发生“干抽”的疾病有哪些?可再选择什么检查?(骨髓纤维化症、某些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等容易发生干抽,遇有上述情

况者就适应结合采用骨髓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一次骨髓穿刺结果无异常发现是否就能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不能。因为某

些疾病骨髓的病理变化呈局灶性改变,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状

况,而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状况,需要多次多部位的穿刺检查,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如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疾病的骨髓病灶

也常呈局灶性

附录:

A、髂前上棘。取爷卧位,空刺点为髂前上棘后1~2cm处。

B、髂后上棘。取侧卧位,穿刺点在骶骨两侧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椎旁开2~4cm之

交点处。

C、胸骨柄,取仰卧位,肩背部垫软枕,头后抑并转左侧,使胸部略高。穿刺点宜取胸骨

中线相当于第2助间处。

D、脊椎棘。病人反坐靠背椅,双臂交叉与椅背,头部枕于臂上,背部尽量后突,穿刺点

宜选第11~12胸椎或第1~3腰椎棘突处。

E、胫骨(仅适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病人仰卧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穿刺点为胫骨

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处。

 

第二篇:骨髓穿刺定位研究

骨髓穿刺术的形态学定位

(黎凤萍 李彩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2009医学检验2班;指导老师: 刘文国)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穿刺术的形态学定位方法。方法 在人体标本或活体上进行观测以探寻较为准确及简便的骨髓穿刺定位方法。结果 对临床上常用的五个穿刺部位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与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论 骨髓穿刺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快而准地进行定位,若定位能够快而准地选好,将为诊断、治疗带来莫大的帮助。

[关键词] 骨髓;穿刺术;定位

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穿刺术是采集骨髓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适应证为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不明原因的血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也可进行血液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分析和干细胞功能、病原生物学的检查等,从而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诊断疾病。骨髓穿刺术是获取骨髓的一种关键性的诊疗技术,骨髓穿刺点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穿刺的成败,故穿刺点的形态学定位研究具有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人体骨骼标本20副,人体标本6具,人体活体10人,手术器械若干,游标卡尺;方法:选定穿刺部位,通过观察定位及距离测量以获得穿刺点的准确定位方法。

2 结果

我们就临床上常用的骨髓穿刺部位,通过对标本、活体进行观察和测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测比较、测量和分析,获得了相关数据和结论。

临床上,常选用以下5个部位进行骨髓穿刺: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腰椎棘突,胫骨上端内则。其中髂后上棘是最常用的穿刺位点,我们根据现时的医学发展情况及医生诊断的需要,重点对髂后上棘进行了研究。

2.1 髂后上棘

取标本侧卧位,在标本剖开前使之双腿向胸部弯曲,使其腰骶部位向后突出,髂后上棘充分显露。用游标卡尺量得髂后上棘到骶骨中线的距离为30mm;然后把标本的臀部、腰部后背下方的皮肤,肌肉剖开找到髂骨的精确位点,作上标记,同时找到椎骨棘突,用卡尺量得到在骶骨正中脊至髂后上棘处水平距离为44.82mm。由于在活体上有皮肤和肌肉,所以有时难以确定骶骨正中棘的部位,也可以触摸腰椎,用卡尺量度第五腰椎垂直向下34.18mm处也就是骶骨正中棘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交点。

对于肥胖者,可用手指循髂脊轮廓在骶椎两侧触知或从患者头部10°角水下方向观察,髂后上棘是最低的一个区域,在该区找最低点,可触摸髂后上棘[1]。

[2][1]髂后上棘骨质较薄,骨髓腔大,髓液较丰富,比较容易刺入,安全性大,

而且在患者背部进行取样,患者不易恐慌。

2.2 髂前上棘

取仰卧位(如有腹水或异常肿大脏器可以半侧仰卧[3]),双手指交叉放于头部枕骨下,暴露脐下至骶骨联合上段皮肤,操作时医生应双手夹住髂骨[4],穿刺位点在髂前上棘顶端后约10mm较平坦处[1],或者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

另外,有的患者有大量腹腔积液,肝脾极度肿大,这类患者不应选用该部位,明显腹胀者会因穿刺针内滑在穿入腹腔的危险[5]。

该位点较硬,细胞增生度低,医生穿刺时稍为费力[1],而髂前上棘后10-20mm处的骨面较为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所以临床上常在髂前上棘后10-20mm进行穿刺,从而降低了手术的危险性。

2.3 胸骨

取仰卧位并将胸部用枕头稍垫高10°—15°,患者头稍后仰,充分暴露胸骨[3]。快速查找胸骨穿刺点有以下三种方法:1、胸骨角正中部位上15mm处;2、第二或第三肋骨间水平面上5mm~10mm处(或胸骨凹下10mm处)[6];3、胸骨柄

[6]与胸骨体相接处稍下方正中线上。

选择此部位胸骨较薄,骨髓细胞增生旺盛[7],骨髓丰富,易于固定[3],皮下组织少,压迫容易止血,但该部位距心脏和大血管较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7]。当其他部位穿刺结果不理想时,仍可考虑胸骨穿刺。

2.4 腰椎棘突

患者反坐于背靠椅上,双臂交叉放在椅背上,把枕头放在双臂上,使上身向前弯曲,背部尽量向后突,使棘突暴露得更加清楚。另外一种方法是使患者左侧卧,右臂抱着双腿,使腰椎明显暴露[1]。可选择第三、四腰椎棘突进行穿刺,选用棘突体而不用棘突尖。

选择这个部位的优点在于患者能够感觉的疼痛较少,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数小孩的脊突端小而不要容易固定,部分成年人脊突尖硬不易刺入。

2.5 胫骨

取仰卧位并固定下肢,选定胫骨粗隆水平向下10mm稍内侧垂直刺入。因为胫骨骨质会随年龄增长变得坚厚,而且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变成黄骨髓,从而失去造血功能[1],其中造血组织亦趋减少。所以胫骨穿刺只适用于2岁以下的儿童[2]。

3 讨论

骨髓穿刺技术以及骨髓标本的采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骨髓细胞学诊断的结论和效果。这点对血液病及其他病理改变诊断至关重要。在穿刺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胖瘦、心理耐受性配合程度、患者扁骨的厚薄及三维立体角度、患者的疾病性质、施术者的经验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医生只有术前对患者本身所带有的疾病进行综合的考虑,研究才能选取最恰当的定位位点。对解剖结构的掌握熟练是每一们穿刺医生的基本要求,人体的骨质硬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的个体相同的骨构大小不尽相同,每一个穿刺点的骨髓腔大小也有很大差别。

很多时候,患者的心理因素更是影响手术进行、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

术前医生可对患者做适量的心理辅导,说明其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除顾虑和不必

要的紧张心理。选择棘突和髂后上棘的穿刺点,患者不能看到穿刺所用的医疗器

械及穿刺操作过程,可减少其心理恐慌,此处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穿刺部位。

骨髓穿刺术是临床上一项既常用又十分重要的技术,也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

者所必须具备的技术。骨髓穿刺术定位的技巧性很高。经过这次学术基金的研究,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骨髓穿刺的整个过程中,骨髓穿刺的具体定位是最为关键

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只有清楚认识人体的解剖位置,加之不断在临

床上进行反复骨髓穿刺术的练习,才能取得骨髓穿刺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钟振宇 骨髓穿刺序程解析 淮海医药 20xx年6月第21卷第3期 P197;

[2] 唐宏 如何提高骨髓穿刺成功率 实用医技杂志 20xx年1月第14卷第1期

(旬刊) P120;

[3] 窦洪渠 雷霆 骨髓穿刺方法改进56例报告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xx年9月第

16卷第3期 P106;

[4] 郑潇潇 郑维扬 江千里 徐波儿 何美蓉 孟卫东 “五字诀”优化骨髓穿刺

培训体系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xx年3月 第1期 P81;

[5] 张军 骨髓穿刺200例临床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 20xx年6月第16卷 第6期

P479;

[6] 徐强 王丽红 5ml注射器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40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xx年1月第12卷第1期 P17;

[7] 彭楚明 肖灿辉 肖琴 苏咏泉 一次性注射针头在老年人胸骨骨髓穿刺中的

应用 中国医学工程 20xx年6月第14卷第3期 P303;

[8] 李有国 艾玲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婴幼儿胸骨骨髓穿刺50例 新乡医学院

学报 20xx年8月第19卷第4期 P4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