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计划da

惠东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计划

综合实践科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它学科课程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活动展开的内容,活动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2、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从广东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比较好的学校来看,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强的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比较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达成也比较高。如神奇的0.618、纸花飞转的秘密、危难自救 珍爱生命、远足、批驳六合彩 我们在行动、关于恐怖主义研究等都是已开发的课程资源典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有差别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关注更多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我们讨论的课程资源开发也主要是指课程内容的开发。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所谓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各种因素;所谓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当然二者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教师和环境等资源既可归为条件性资源,又是重要的素材性资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类型

按课程资源的来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

1、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各种设施、环境、文化、师资、学生等。

(1)物质性资源

校内的各种场所与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习基地、农场、工厂、信息中心等,如植物园、地理园、生态馆等都是物质性资源。

(2)人文性资源

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班风、校容校貌等。

(3)活动资源

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实验活动、典礼仪式等。

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2、校外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

(1)家庭资源:家庭人员素质、人际关系、家风、文化设施如图书、报纸、电脑、电视等。

(2)社区资源:社区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员状况、家庭状况,社区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公园以及一系列重要单位如科技工业园、会展中心等。

(3)地区资源:地区自然状况,机构、设施、经济、文化、科技、人员状况。

(4)国内资源:国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情况及全球性、区域性情况与问题等。

校外课程资源是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获得亲历实践,深度体验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3、网络课程资源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视野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课程资源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具开发前景的课程资源。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落实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因此,课程资源开发首先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按现有文献资料有领域目标、总目标、学段总目标和分目标等表述。

目前已经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各种资源包、案例等),这些资源包基本上都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实施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目

标和教育功能。应该说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处于起步阶段时,这些案例成为很好的“拐杖”。但是,这些资源有一定局限性,缺乏目标落实系统性、整体性。如大部案例是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而以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的项目设计性学习就较少,尤其是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的实践性学习就更少了。而后二类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随着课程实施的深入和经验积累,这一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

(二)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兴趣,兴趣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保证。学生往往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提出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同样,教师提出主题,也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才能达到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

(三)体现课程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增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性、设计性、体验性学习方式,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并不意味着就是活动,活动也不都是要走着出校门。调查、参观、考察、采访是实践活动,实验、探究、设计、制作也是实践活动,讨论、交流、汇报也都是活动。走出校门是实践,校内也可以实践。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与活动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那么,生成性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生成性一方面包括课程内容的生成,随着主题或项目活动的深入和展开,会产生各种各样新的主题或项目,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是一门动态课程。同样的主题或项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生成性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生成),过程方法的生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过程方法的提升要求较高,主要靠教师,是教师指导的主要任务。目前,有些教师在进入活动总结汇报阶段时,把所有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特点。学生一组一组上台,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炫耀着获得的知识,进行着丰富多彩的表演。尽管展示的成果非常丰富,学生的作品令人惊叹,看多了总感到还缺少点什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难以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方法的生成性。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成效降低。

(四)基于目前现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表现出本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明显区别,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走进自然世界。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亲历体验和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一种理想的愿望,学校的现实与理想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试想,在现有的体制和管理制度下,哪一位中学老师可以随时带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门?教师有带学生走出教室、校门的决定权吗?没有,教师没有,校长也不一定有,偶尔可以,经常不现实。因为有安全问题、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问题等。因此,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基于学校、基于课堂、基于教师,基于现有条件,应优先开发校内资源,尽最大可能挖掘利用校外资源。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优先选择那些课程成本低、而且可能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具体计划

1、优先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课程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在教师身上,成也是教师,败也是教师的说法,有其一定的道理。教师(包括职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资源必须优先开发。从近四年多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验表明,凡是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好的学校、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就比较显著。

(1)开发有专长和特长的教师资源

在中学教师中不乏人才,有善思考者,有善动手者,有善演讲者,有善探索者,有善歌舞者,有善创作、发明者,有善武文弄墨者……综合实践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潜能、才艺的时间和空间,只要能充分调动这些专长老师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就不再难了。

(2)开发学科教师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作为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没有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胜任的。没有全体教师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没有高素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没有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门既没课标,又没教材的课程将极有可能成为空设课程。因此,只有充分开发教师资源,才能有效地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2、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社区资源

学校、社区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成功的历届校友,有历史文化名人,有历代英雄人物的故事,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有丰富的民俗风情,有农业高科技生产模式,有产业结构优化的范例,有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有阅览室、微机室、图书馆、博物馆,有各类实践基地等。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去挖掘和利用,能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

(1)充分发挥学校的硬件作用。运用校园网建立管理平台,发挥网络作为师生信息传输和探究工具的作用,使校园网站成为交流的枢纽,展示特长的园地,让学生通过网站提问题、辩问题,各抒己见,把各自在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心得贴在网页上,与大家共享,也可以根据教师在网站上提示,开展协助学习,把结果上传至网站上;通过网站收集反馈信息,指导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网站作为论坛、资源共享和良师益友的作用。

(2)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

有的学校有自己的体育传统项目,如球类、武术;有的学校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的学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形成有自己的传统;有的学校

在科研兴校方面有传统、有特长;有的学校科技教育有传统优势;有的学校在音乐、美术有传统优势,如此等等。如果能够抓住这些特点,发挥传统优势,就能够开发出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3)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使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可以聘请校外社会人士为指导教师。这些人中有学者、专业人士、普通人员,一般都是学生的家长或社会公益机构如公安、交警、消防等工作人员。他们熟悉行业,了解行情,对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很有优势。如《批驳六合彩,我们在行动》、《危难自救,珍爱生命》主题活动就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4)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如学生进行环境考察后,把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用实验室的仪器做实验,使用劳技工具制做小作品,到图书阅览室查找资料等。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当地单位联合共建某些教育基地,如人才交流中心:可考察当地对人才需求,及人才就业现状等;法院:了解本地执法违法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等;各类保护区、植物园:考察生态环境等;展览馆、科技馆:了解近代史名人及科学技术等;科研院所或中心或农技站: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模式;消防部门:了解消防知识和典型案例;部队、社区、街道、乡镇等共建单位:了解社区文化及先进事迹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拓展一些新的社会单位,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3、围绕三条线索开发课程资源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泛的领域。此类资源开发时要关注: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和他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为此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认识、了解家乡的过去与未来,社会的热点,树立社会责任感。《献给母爱的歌》、《批驳六合彩,我们在行动》、《关于恐怖主义研究》等案例就是属于社会和他人内容的课程资源。

(2)引导学生认识自然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学生走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让学生从感情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起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做还能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

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围绕三条线索的课程资源通常以主题活动来开发。

(1)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寻觅客家的传统文化、走进平海历史文化名城、走进惠州西湖、漫游四大名著、中华民族大观园、华夏姓名趣谈、华夏风范、华夏漫游、家乡风情录、万里长城万里长、黄河畅想曲、江山如此多娇、诗情画意话名山、四大佛教名山、世界文化遗产、音乐俱乐部、闻乐起舞、名曲竞猜、走近音乐家、欣赏包装艺术、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笑的画廊、赏花吟诗擂台赛、流行歌曲大盘点、剪纸艺术、折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雕刻与艺术等。

(2)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肥胖与饮食、食品与营养、福州名吃名果、吸烟与健康、吸毒与犯罪、农村儿童缀学问题、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当今少年儿童的营养与健康、走进信息时代、食盐与健康、饮酒与健康、酒与文化、茶与文化、走近诺贝尔、寻觅烈士的足迹、自古英雄出少年、座右铭与我成长、学做小记者、学做小法官、学当节目主持人、寻找致富龙头、老龄问题、人口问题、养老保险、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下岗人群的调查、关注外来人等。

(3)自然科学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水环境调查、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调查和思考、水资源的污染及其保护、垃圾问题、惠州市的植被与绿化、植物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环境污染(空气、噪音、电磁、白色污染等)、酸雨现象、温室效应、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声、光、电、天文、地理)等。

(4)科技制作设计类主题:如模型制作、插花艺术设计、运动会标志设计、校园美化环境设计、板报设计、科学小报设计、雕刻工艺、电脑图形图像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以及发明创作。

(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主题:如各种公益活动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考察和调查、种植养殖等。

 

第二篇:人民路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人民路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辖区的实际,特制定校外资源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综合课程为突破口,继续扎实地开展校外活动,进一步挖掘校外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氛围中丰富内涵、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目标:

1、挖掘社会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填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完善学校、家庭、社区都育人的大德育环境,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

三、校外课程资源内容:

1、文明礼仪教育。由于我校教育辖区内,文明礼仪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确立了长期、持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计划,并把学生在家礼仪、社会礼仪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2、麟州文化名胜古迹游览。结合辖区内的“齐鲁会盟台”、“蚩尤墓”“文庙”、“永丰塔”、金山等名胜旅游景点,挖掘麟州文化乡土教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3、结合社会的热点新闻,每学期开展1-2次社会公益活动。如,甲型HINI宣传等活动。

三、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措施:

(一)校外活动组织建设。

加强社区学习活动小组组织建设。根据我校教育辖区分布广的特点,在每个年级成立了打破班级界限以“村庄为单位的”活动小组,每个小组4-5名同学,利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进行校外活动。

(二)成立社区社会监督小组。

在成立社区活动小组的基础上,从每个村庄的每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中,挑选1-2名责任心强,关心学生、热心教育的家长代表,组成我校的社会监督小组,负责对学生在校外时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监督。

四、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

与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五、主要工作

1、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家乡的N个变化。

2、带领学生到社区企业参观学习。

3、名胜古迹参观学习活动。

4、甲型HINI流感社会宣传。

人民路小学 20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