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调研报告

一、     调研时间: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

二、     调研内容:居住区景观设计

三、     调研地点:

四、     报告内容: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类居住形态的基本表现,也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极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居住区景观规划必须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居住活动,它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为了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居住区的景观规划,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条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对周边居住区展开实地调研。

小区地理位置与交通示意图

百盛园小区遵循城市发展方向,占据新区绝佳地段。根据     “北移西扩”的城市规划蓝图,驿北新区已打造成为驻马店的行政、文教及高档居住板块。而位于市文明大道与开源大道交会处,两条主干道纵横支撑起北区城市框架,交通极为便利通畅。同时紧邻天中广场、市委、市政府等,城市核心优势极为明显。

位于   经济开发区纬二路西段,共19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06923m2。占地面积约50亩,共分两期开发,由7栋26层纯高层现代建筑组成。毗邻天中广场、清河公园、文明大道与开源大道绿化带,6大公园生活系统,5重公园景观系统,完全人车分流设计,不管从自然景观,人文科技,还是医疗卫生,交通,都是不错的居住环境。

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置地·百盛园设计方正、动静分区、干湿分离,为居者创造一房一公园的理想生活空间。正因为如此,置地·百盛园大力追捧,小区内的机动车道路是沿外环线布置,将中轴线和小区后边的宽道做成景观带(包括水池,桥,休闲广场等),中轴线上的景观带布置了老年人和儿童锻炼身体的器械和座椅,同时还布置了休闲娱乐的休闲广场。营造了一个文化人文景观带。这样内线是行人路线,外线是机动车路线,这样既减少了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叉次数,同时为行人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优美的内线路径。这很重要,因为现在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规划设计,都讲究“以人为本”。

 小区内的楼房都是坐北朝南,属一户南北均有开窗的户型,这样可保证室内能形成穿堂风,已于室内通风换气。而且这种户型设计都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日照,且不易受西晒。

高度适宜,楼间距符合规范,站在小区内,感觉十分舒适。既因为高度而感觉建筑的拥挤,也没有因为楼间距离而显得空旷。做的恰到好处。

住宅小区建筑立面设计原则:单个建筑立面必须与社区整体形象相适应,住宅小区建筑立面必须与社区所追求的文化、概念、生活理念相吻合,必须以绿化、环保为基础,必须以适应人居环境为基础,既要与城市建设的大环境相适应,又要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色。
      住宅小区建筑立面发展现状和趋势:从现阶段看,功能型、美观型的建筑立面是市场主流,个性化、艺术化的建筑立面初露端倪,绿色、环保建筑立面是建筑业之发展趋势,智能化建筑立面蓄势待发,将成下一代建筑的市场主流,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现代建筑业之发展方向,节能型建筑立面是现阶段建筑业关注之焦点,是下一代建筑的努力方向小区的建筑立面以釉面砖贴面,暗红色与浅灰色的相互映衬,建筑单体为现代风格,坡屋顶,都有安置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外墙也设有专门的空调机位。小区主入口简洁大方,景观绿化恰到好处,整体协调性很好

小区中的公建

       居住区环境设施小品是居民室外活动比不可少的内容,它们对美化居住区环境和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要求街区的每一处小品、雕塑、路面铺设、驳岸形式以及植物配置、种植方式等都需经过城市设计,使街区环境进一步园林化。为了在街区建筑中体现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的特色,研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创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道路空间景观,一组具有传统意味的街道家具,包括路灯、座椅、公交车站、电话亭、广告牌、垃圾箱、栏杆、道路铺地等,并以多种方式、方法如候车亭设计、大门入口设计、建筑灯光设计等融入中原的文化艺术。这样做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街区建筑的文化品位。在小区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在城市居民小区通常只有简单的居住功能,没有配套建设诸如会所、老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基本设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停放将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小区中的绿化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积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诸如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调节身心娱乐休憩等。小区在景观带的两旁都植有绿草,红花等,绿地率达到了40%的标准。做到乔木、灌木、花草和园林小品合理搭配。

*小区中的建筑组合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小区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利用“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意规划居住区,使每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风格要体现本地文化特色。那里民宅曾有过自己独特色建筑风格,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建筑风格,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建筑风格,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居民小区规划和建设中去,形成古今传承、中外兼容的独具滑县特色的民居小区。
    但是,弱势群体需求被忽视。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小区道路没设盲道,倾斜路面没有使用防滑建筑材料,居所没有标识明确的路线或标志物,老年公寓、老年人娱乐活动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跟不上,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带来不便和困难。

 

第二篇:景观场地调研报告

景观场地调研报告

地点: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的正门所对的就是右上图这条依水的房屋建筑,所对之处正好是可以下至河边的阶梯,视野更开阔。左上图则是苏州博物馆门前的道路,苏州博物馆的外立面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不难发现,这条道路上的路灯的设计风格也同苏州博物馆以及周围的建筑风格相映衬。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为三块,第一块中央部分,由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构成;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旁边就是忠王府。新馆分为两层,一层地下,一层地上,这样的建筑方式使得馆内内部建筑面积增大,但从建筑的外立面看起来又和旁边的忠王府以及周围的建筑合为一体,不打破原有的建筑风格,并且又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巧妙地将其和四周的建筑相结合。

走进大门和中央大厅,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内部建筑风格既延续了苏州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又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善。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坡顶景观,在新馆的屋顶设计上演化成了另一种几何形态,,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很好的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相结合,让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让参观者在馆内参观的同时仍像置身庭院之中没有压迫感,反而更加的心旷神怡。而古建筑中的木梁和木椽构架在新馆的设计中全都被开方式的钢结构,和类似于百叶窗的遮阳片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的风格特色,又将其赋予另一种设计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且也很好的将自然光引入展厅当中,使馆内光线更为柔和。

接下来就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主庭院,主庭院的东、南、西三个面都由新馆的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这一处的景正好从大厅通往下层展厅的廊中的窗户中展示出来,不仅和正对大门的景相呼应,同时也是从另一个视角观赏主庭院,这样的同时,也将廊中单调的白墙增加了一抹色彩,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

走到长廊的尽头是这一处人工水景,这一处的人工水景的小瀑布荷花池,荷花池上端是玻璃屋顶,下端是人工水景,这一处室内水景将自然光线与人工造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悬臂扶梯的外围也采用了透明的玻璃材质,使参观者的视角更加的完整,浑然一体。

接下来就是不同的展厅,每个不同的展厅运用了不同的颜色搭配和不同的展示柜。每个展厅的主题标识都是简单的白底黑字的搭配,进入不同展厅就能发现每个展厅根据展厅的主题有不同的颜色搭配,同的展示柜,这些展厅的搭配与安排,给参观者一种新鲜感,和一种融入主题的氛围感。例如,服装展示的纯白色两面玻璃的展示柜,等等。

馆中随处可见的借景手法,用窗外的景,用阳光照射留下的影子等等。这样的方法既将封闭的馆内变的更加生动,也给参观者带来一种舒适感。设计师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也反复用到的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同时遮阳片在遮阳的同时并未将所有阳光全部遮住,而是让适当的自然光照进室内,不仅加强了室内的通透感,同时,也提升了室内的温度,让参观者感到更加的舒适。

这一部分是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从新馆的通道就能直接走到紧挨着的忠王府,忠王府作为新馆的一部分,其外观以及地形地势都与新馆相呼应,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的延伸。忠王府则最原始的建筑风格,一边是飞檐翘角,一边是几形式的坡顶,一边是青石板铺装,一边更多的运用到了大理石突出纹理感。忠王府的铺装样式更为丰富,鹅卵石,青石,不同材质不同的铺装样式。

门窗上的雕花和新馆的大理石铺装形成对比,一新一旧相结合,相呼应。

这是一些利用到自然地形的地方,用自然的地形做一个过渡,与水景植物相结合。

忠王府中的植物配植更加突出层次感,以墙为背景,更多的是整片的绿化,而新馆中更多的是单棵植物的花坛,盆景等等。

在新馆的设计中,主庭院的排水口较多。而忠王府中,排水系统并不完善,其次,设计中大部分地方也考虑到了气候条件,新馆的遮阳板,透光性强,同时,新馆中玻璃材质运用的很多,室外景大都用透明玻璃与室内相隔,较好的解决了气候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不仅是在于陈列展示,从其外观到其内部结构都考虑到了其所处的地形位置,使一个现代的建筑和其紧邻着的忠王府,拙政园相协调。其外部也大都使用黑白色调,白色粉墙,外立面高度也和忠王府相协调呼应,并不显其突兀,馆内铺装也大都采用最简洁的青石铺装,人在馆内走路的声音并不会很大,符合博物馆内安静的氛围。而忠王府的铺装则恢复了其古建筑特色的一些铺装,在园中漫步应和着鸟叫与树的沙沙声。

同时这样的设计分配也很好的进行了功能上的分工,博物馆新馆内更多的是展柜等,而忠王府更多的展示的是家具,或大件的雕花门窗等无需特别注重保存的展示品,也使参观者更加融入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