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大幅上升,审判任务日益繁重,审判压力不断增大。而由于原有的“前松后紧”的审判习惯影响至深、法院相关体制存在弊端等原因,在审判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临到审限、年底突击结案的情况,导致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并不乐观。这不仅直接造成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不能得到及时化解,而且突击结案对审判人员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重大威胁,甚至影响到法院工作的有序开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在北京市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审判工作进度,在办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各级法院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深挖工作潜力,防止案件大量积压,促进全年均衡结案。为此,本文对密云法院近三年的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剖析影响均衡结案的原因,以期寻求实现均衡结案的有效方式。

一、民事案件均衡结案的基本情况

(一)年度结案均衡

在民事案件数量激增、审判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为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密云法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配置审判资源,加强工作规划和流程管理,努力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了全年收结案总量的均衡,近年来我院民事案件全年平均结案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20xx年及20xx年全年平均结案率分别达到97.80%和98.09%。(见表一)

表一:2006——2008.9密云法院民事案件收结案情况表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月季结案不均衡

虽然2006、20xx年民事案件全年平均结案率均高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全年收结案总量的均衡,但月季结案明显不均衡。通过观察表二发现,各月间结案数量相差较大,20xx年结案低谷期的2月与结案高峰期的12月的结案数量相差900多件。且第一季度各月结案数量较少,二、三季度各月结案数量有所增加, 9月-12月各月结案数量均保持较高水平。此外,每季度末的月份结案数量出现高峰期,均为该季度月结案数量最多,结案数量与该季度前两个月相比增幅显著, 1

且每个结案高峰月过后立即出现结案低谷,并且是大高峰后出现大低谷。同时,各季度结案率也存在明显不均衡的现象,通过观察图一发现,前三季度结案率明显偏低,基本保持在40%—70%之间,收结案比明显不均衡,第四季度结案率陡然升高,均达到90%以上,且二、四季度结案率普遍高于一、三季度结案率。

表二:2006——20xx年各月收结案情况统计表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图一:2006——2008.9各季度结案率折线图

2

(三)结案用时不均衡

通过观察表三、图二发现,结案高峰月的年底及结案低谷月的年初案件审理天数分布相差较大,相同类型案件审理天数相差甚远,结案用时明显不均衡。结案高峰月的12月审结案件的天数出现畸长畸短的波动分布,结案低谷月的1月审结案件用时普遍较短。具体而言,每年年底结案高峰月的审理时间集中在20-50天及100天以上,且审理天数在100天以上的案件所占比例较大,此外的其他时间段均有结案分布;而年初结案低谷月案件审理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0-30天,极少数案件审理天数超过100天,除个别案件的审理天数分布在30-100天之间外,此时间段基本无结案分布。

表三:结案高峰月及低谷月案件审理天数分布

图二:20xx年结案高峰月及低谷月案件审理天数分布

3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图三:20xx年结案高峰月及低谷月案件审理天数分布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影响民事案件均衡结案的原因

(一)案件数量持续增加,审判人员相对匮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增多,新类型纠纷不断涌现。密云县因京承高速路施工引发的占地补偿纠纷,与城镇化建设相伴随的房屋拆迁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等与日俱增。再加上随着农村普法力度的加大,农民群众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群众选择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矛盾纠纷,传统的婚姻家庭纠纷、

4

关于民事案件均衡结案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邻关系纠纷等有增无减,致使法院受案数量不断增加。笔者对20xx年至20xx年我院民事案件受案数量进行了统计,受案数量从20xx年的5409件增加至20xx年的6161件,增幅达14.87 %。此外,通过走访民事审判部门发现,随着新类型案件的增多,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案件审理难度逐渐加大,审理周期相应延长。为应对收案增长带来的审判压力,近几年我院加大新成员招录力度,不断充实审判人员队伍,20xx年以来,共招录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46人,其中研究生12人,本科生34人。工作人员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巨大的审判压力,但此种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新招录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分配到非审判业务部门,即使被分配到审判业务庭,要想成为拥有审判资格的法官仍需经历较长时间。

(二)案件审理缺少统筹安排,审理进度安排随意

审判业务庭内部对审判工作的安排没有集中统一性,无论是合议庭还是独任审判员,对案件的开庭审理细节没有统一要求,各庭均存在案件何时开庭及具体庭审进度完全由审判组掌握的较为随意的现象。由于审判人员对案件审理进度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他们往往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对案件进行排期,再加上案件数量的激增,审判员手中未结的案件较多,很多审判人员安排庭审的案件大部分限于民事办案系统中亮黄灯的案件。审判运行机制的不规范,导致案件审理进度完全靠审判人员自律性因素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案件久拖不结。此外,由于受结案率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及全年考核的影响,审判人员年初或每个季度初安排庭审较少,而每季度末、半年及年终为应对结案率指标考核,加大结案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月季结案率忽高忽低、月季不均衡现象的产生。

(三)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化不严格,导致审理期限延长

简易程序具有审理方式简便,解决纠纷高效快捷的优势,我院民事纠纷多属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但由于每个审判组手中未结案件较多,由于种种原因当案件不能在三个月内审结时,审判员就报庭长批准将案件转为普通程序,审判实践中存在着程序转化不严格的现象。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本是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两种相互独立的诉讼程序,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之所以将某些案件归入简易程序审理范围,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些案件比较简单,在简易程序的审限内即可审结,如果程序转化审批不严格,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案件审理期间延长。

(四)传统习惯影响至深,结案用时、月季结案数量明显不均

每年年初元旦、春节等中国传统节假日较多,再加上年终结案高峰刚过,大部分审判人员放松了工作警惕,本着只要不超审限即可的态度,安排开庭次数明显减少,导致新收案件大量积压。而随着年底的临近,审判人员结案压力不断增 5

大,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很多审判庭加班加点赶进程。由于新收案件以及很多积压的案件亟待审结,因此出现结案天数小于50天或大于100天的案件较多的现象。这种“前松后紧”的不良习惯影响至深,以致大部分审判员对月季均衡结案的要求还不适应,这对结案用时、月季结案率不均衡分布产生了消极影响。

(五)部分审判人员效率意识不强,存有侥幸、畏难心理

部分审判人员审判效率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且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平时办案效率越高,手头未结案件越少,将会有更多的新案源源不断分入。相反如果手中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案件,分配新案件时就会相应少分些。正是因为此种侥幸心理的存在,部分审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均衡结案的实现产生了阻碍。此外,由于未结案件繁多,审判员手中总有审结不完的案件,对于已经开过庭的案子,若案件中存在疑点、难点或案件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有的审判人员就将此类案件搁置,等到审限期即将届至不得不审时,才又重拾旧案,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案件审限的拖延,导致案件积压。

(六)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宽泛,法律约束作用有限

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民事程序法律规范对审判程序规定得较为原则,缺乏对具体细节的详细规定,比如对审判过程中何时传唤,何时开庭,何时合议,何时送达等内容均未作明确规定,这必然造成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弹性较大,审判人员对每起案件何时安排开庭等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所有案件不能实现统筹安排,极易导致案件久拖不结。

三、实现民事案件均衡结案的对策

(一)不断充实审判队伍,解决案多人少问题

面对案件数量激增及审判人员不足的现状,要继续加大法院工作人员招录力度,不断壮大审判人员队伍。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多,审判业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均需要充实工作人员,但新招录人员有相当比例被分配到非审判业务部门,这部分人多半在所分配庭室从事相关工作两三年后,才被调到审判业务庭,但他们要适应审判工作,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无形中导致了审判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后勤部门可以招录相关专业人才,例如干部人事部门可以招录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信息宣传部门招录新闻专业毕业生,因专业人员均进行过相关专业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工作上手快,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要求,且易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专业队伍,从而避免人员频繁流动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建立规范的审判工作机制,严格案件流程管理

要实现稳定的均衡结案,必须建立良好的机制,规范案件每个过程的操作程序,制定一套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对案件审理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努力缩减案件审理周期,及时对未结案进行催告和警示,从而有效地避免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导致 6

案件久拖不决的现象。此外,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时解决影响审判流程正常运转的管辖异议程序、调查取证程序、鉴定程序等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因程序问题耽误时间。同时,要不断完善考评机制,设定能充分体现管理目标要求的考评项目,将考评结果与岗位目标责任制挂钩,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督促、激励作用,不断调动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规范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的转化,对审判人员形成有效约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简易程序才能转化为普通程序:一是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二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此条规定的较为宽泛,未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应严格规定转换程序的报批手续和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案件一律不予批准,并督促承办法官在审限内办结;对因审判人员自身原因或失误延误了办案时间,造成案件不能在简易程序审限内审结的,追究相关审判人员的责任,通过严格的制度对审判人员形成有效约束。

(四)加大简易程序、调解适用力度,缩短办案周期

简易程序具有立案方式便捷、审理方式更加灵活、审理期限短等特点,能够有效地缩短办案周期,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要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积极作用,依法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严格规范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化的途径,避免简易程序普通审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将调解贯穿于诉讼全过程,通过加大诉前调解力度,提前介入矛盾纠纷的解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收案数量。加强诉讼调解,抓住立案、送达、庭前、庭审及庭后各个时机,充分把握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促成诉讼和解,加快未结案周转速度。要理顺诉讼调解和及时裁判的关系,切实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避免案件久拖不决。此外,还要建立全方位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对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调解合力,使矛盾纠纷得以高效解决。

(五)强化审判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效率意识和纠纷调处能力

审判人员个性化的审理方式和审理习惯对案件审限具有重大影响,在民事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审判人员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充分调动现有审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调处纠纷的综合能力,增强工作安排的合理性,优化审判方式和案件审理习惯,提高审判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审判人员教育培训活动,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培育法官公正高效的司法理念,促使其转变审判观念,扭转过去不良的习惯做法,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要加强法官业务培训,面向审判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7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结合案例讲解、研究讨论等丰富多采的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法官庭审驾驭、法律适用、裁判文书制作等能力和水平,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处理纠纷的能力,为高效审结案件纠纷奠定基础。此外,由于审判任务繁重、疑难案件增多、考核指标较多等因素,法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压力。针对这一情况,应建立法官身心健康掌控和调适机制,定期为法官体检,并通过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法官正确辨识心理压力和自我调整,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以便更好地应对繁重的审判任务。

(六)完善民事程序法律规定,为规范程序运作提供法律指引

应不断完善民事程序法律规范,对原则性规定加以细化,对案件流程主要环节的最大时限加以明确规定,避免审判实践中审判人员对案件流程时限控制的弹性过大,导致案件久拖不结现象的发生。要针对审判实践中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过窄、送达方式单一、举证期限过长、诉讼请求多变、被告不到庭、当庭宣判率低等实际情况,改革和完善简易程序,对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送达方式等内容进行探索,建立一套繁简分流、资源节约的简易诉讼规则,以规范诉讼行为,提高诉讼效率。

结语

总之,当前民商事案件结案月季分布不均、相同类型案件结案用时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判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法院审判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收结案不均衡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8

 

第二篇:自身结案设调研报告

义乌市委组织部自身建设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zzb. 20xx年10月15日 来源: Z--组织部 浏览次数: 〖 背景色: 〗 〖打印〗〖关闭〗

组织部作为一个主管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来,义乌市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工作,使组织部“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的作用日益凸现,部里的同志在这个“家”中的感觉是温暖的,受到的教育是严格的,得到的锻炼是大的,进步和提高也是快的。总体上看,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比较好,但经调查研究发现,与上级党委的有关要求相比,义乌市委组织部在自身建设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一、自身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义乌市委组织部现有在职干部22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7人,大专文化程度的5人;30岁以下的5人,31至40岁的11人,41岁至50岁的6人;干部来自党群、司法、经济综合、乡镇、部队等5个部门;其中理科3人,工科6人,文科7人,法律专业2人,经济管理专业3人。从干部学历、年龄、专业结构来看,干部队伍的构成是比较合理的。义乌市委组织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自身建设。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全体干部的综合素质。义乌市委组织部始终把加强学习培训工作作为组织部自身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年年初根据实

际情况制订出《组织部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和理论学习必读篇目。建立了每晚1小时的学习制度和每周半天的理论学习制度,每位干部都有学习笔记,并结合实际每年写出一篇以上学习心得或工作研究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和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了部务会、部长办公会等制度。大家在面上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主题进行多形式的学习与讨论,讲究实效。加强部风建设,教育和激励组工干部讲理想、讲奉献、讲作为。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规定组工干部一般每3年应接受一次较系统的业务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参加经济管理、法律、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班。近些年来,有10余人次参加了党校培训,近30人次参加了组织部门的培训,3人到上级组织部门顶岗培训。所有干部都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有1人研究生在读。全体干部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以上考核,有10人获得了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加强岗位轮换,使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近5年来,义乌市委组织部共有19名干部进行了交流提拔,现除一人外其他干部的部龄都不超过10年。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义乌市委组织部将制度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4年前就编印了《中共义乌市委组织部工作规则》,制订了《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关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内部管理十三项制度和信息、宣

传、调研、信访等制度,并在每年不断加以完善;制订了科室职责、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对违反各项制度的,由部领导找本人谈话,要求限期改正,经谈话教育仍无明显改进的,进行诫勉,干部在诫勉期间,不得参加各类先进评比,不得提拔使用。另外,各职能科室分别将近几年来的组织工作文件汇编成册,要求全体干部严格按有关文件办事,自觉恪守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都能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做到任人唯贤。

3、加大创新力度,探索组织工作的新方法。义乌市委组织部结合实际情况,加大组织工作创新力度。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购置了计算机、传真机等硬件设备,逐步向一人一机、信息化办公转变。为适应信息时代党建工作的需要,分别与电视台、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了《时代先锋》和《先锋天地》栏目,还率先开通了“义乌党建”网站。二是加强调研促创新。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制定年度调研计划和阶段性调研课题。调研工作除了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外,还认真做好“自选动作”。每个课题都由部领导牵头,要求每位干部每年必须抽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并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近三年来,义乌市委组织部共完成调研课题70余个,其中8个转化为工作决策指导工作,12个转化为文件下发。三是开展创新奖的评比工作。在积极参与金华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创新奖评选工作的同时,部内也组织开展创新奖评比,以此激励干部的创新意识。近两年来,共有村级组织教育整顿、领导干部社会生活表现情况

监督、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社区建设、干部考核新机制等四项工作获金华市委组织部评选的组织工作创新奖。四是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方法。较早尝试并推行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发展党员公示制;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以干部能上能下为重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领导干部试用期等制度;为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率先探索市场、私企、社区、社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丰富业余活动,增强部内干部的凝聚力。为营造一个既紧张、又活泼的良好工作氛围,义乌市委组织部将丰富干部的各项业余活动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义乌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或组队参加了乒乓球赛、篮球赛等多项体育活动,增进了干部间的团结和凝聚力,陶冶了干部情操;组织全体干部及家属开展登山、联谊等活动,把干部的“小家”与组织部这个“大家”融合在一起,让“小家”的每一分子都理解和支持“大家”的工作;与共建单位、联系单位开展联谊活动,在娱乐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关心、爱护部内的每一位干部,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部领导对每一户干部家庭都进行走访慰问。如遇干部家庭中有困难、干部生病住院、干部家属发生重大事故等情况,部里都组织慰问,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业余活动,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干部,增强了部内干部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效地促进了各项组织工作的开展。

5、开展争优创先,提升组织工作的层次。为使组织部工作取得优异成

绩,组织部开展了“争优创先”活动,每位组工干部也都在“实”、“苦”两字上下足了功夫。对每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部内都自行组织进行严格考核,如信息、宣传工作,每年拿出约1万元资金进行考核奖励,鼓励大家多写多思考。做每一项工作、统计每一组数据、写每一篇文章,大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核对,反复检查修改,力求“最优”。在市府大院,组织部干部上班总是最早、下班总是最迟、加班时间最多,这几乎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纪律,组织部每周一名干部轮流值班的制度也从没有被违反过。为进一步拓宽干部的知识面和视野,还规定每位组织干部每年必须外出学习考察一次以上,并写出学习考察体会,结合本职岗位,对组织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由于人人争先创优的氛围日益浓厚,组织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多项组织工作都取得了先进,受到过上级的表彰。如信息、调研、宣传工作,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是省里、金华市里的先进。而在近几年的义乌市机关部门年度工作联评考核工作中,除一年第二名外,其余每年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自身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义乌市委组织部的自身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这为做好组织人事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义乌市委组织部自身建设工作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建设“四型组织部门”的要求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思想作风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有的组工干部对

政治、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等了解不够全面深刻,对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任务、使命和困难认识不足,有了一点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好大喜功,不能很好地保持党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部分组工干部认为在组织部门工作很有“优越感”,总爱把自己的能力看高一点,问题看小一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把组织部门给他带来的“光环效应”看作是自己工作能力强、水平好、威信高的结果,而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视而不见、避重就轻,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浮躁气。个别组工干部认为自己进组织部本来就是“好中选优”进来的,自己的综合素质已经很优秀,用不了再学习、再提高。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组工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降低标准,受不了批评,听不进意见,而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消沉气馁,不能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计找客观因素为自己开脱、辩护。有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飘浮,有时甚至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给工作带来被动。

2、创新精神不强,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少数组工干部认为组织工作必须严格地按部就班,难于创新、不能创新、没有创新。有的组工干部想问题、做工作求稳怕乱、怕担风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勇气,工作方法仍然停留在以前的那一老套套上,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情况。目前,虽然组工干部的学习都抓得比较紧,而且文化程度都比较高,但由于创新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少数组工干部高学历低能力,业务素质不强,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当前,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非公企业、社区、社团党建,加快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监督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组工干部以一种创新的精神,在进一步增强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去研究和解决。

3、服务意识不强,“三个之家”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服务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党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够强。有的组工干部把组织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割裂开来,认为两者关系不大;有的组工干部虽然认为组织工作应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但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没有深入分析,不知道组织工作到底应怎样去为经济建设服务。不能很好地把领导班子的配备、人才的培养、开发和配置、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二是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服务的意识不强。组工干部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接触是比较多的,但部分组工干部的角色还停留在“领导者”身份上,充当“服务员”的意识不强,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关心不够,特别是当他们在工作上遇到一些挫折、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思想上产生一些矛盾“疙瘩”的时候,不能主动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对知识分子工作,目前,相当一部分组工干部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主动为知识分子服务,为引才、留才、用才服务的意识也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对策措施

不断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不仅是组织部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而且也

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建工作的信心从而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年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今后要力争在组织部自身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思想业务素质。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是加强各种知识学习,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不仅要学习与组织工作直接相关的知识,更要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文学、农业、工业、国际形势等知识,使组工干部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当作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建立述学考学制度,把是否讲学习作为考察评价使用组工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组工干部队伍。

2、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组织工作的创新。创新是组织工作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原动力,也是解决组织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创新思想观念。在坚持党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观念、服务观念、市场经济观念、人才观念、民主法制观念等等。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在坚持原则、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对工作方法积极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对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善于运用新知

识和新技术,大胆地进行探索,改革工作方法。特别要注重加强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探索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

3、转变观念,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局。一是树立起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服务的意识。尊重、关心、理解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经常深入到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去,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对组织部门的信任和热情,努力使组织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二是树立起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把组织工作放到全市的各项中心工作中去考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组织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把领导班子的配备、人才的培养、开发和配置、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努力完成组织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投身于城乡一体化、招商引资、创建等工作,努力完成市委下达的各项任务。

4、总结完善,不断提升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对已经制定的一些制度和措施,经常地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执行到位,对违反各项制度的,必须严肃处理,督促其及时改正。进一步严格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行为,严格执行《党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中国共 产 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其它的有关制度规定,严格按程序、按规定办事,确保公道正派。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决防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加大投入,加强组织部信息化建设,推进无纸化、信息化办公,加强制度创新,探索建立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进一步规范组织人事工作。

(执笔:王永明 陈国强。《金华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选编》,20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