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优良,作风朴实,学风严谨,具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愿意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掌握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各级各类体育机构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6.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7.学院成立指导委员会,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方案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指导。
 

三、专业内容介绍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五、实践学习规划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组织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工作;深入运动队进行实习;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等。研究生要填写《广州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登记表(硕士)》。
     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含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研讨会等)5次以上,完成5篇心得体会(1500字以上),并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选择本专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问题作为论文选题,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但应分清职责,明确区分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范畴。

论文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采取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

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写作完成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应在本专业领域内在观点和方法上提出自己独立见解。论文内容应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部分内容修改后达到公开发表水平,形式上应符合规范要求,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3万字左右。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执行。

七、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要求,体育学硕士研究生通过答辩,经学位审核后,颁发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凡参加答辩,但答辩委员会不建议授予学位、同意予以毕业者,通过审核,发给硕士生毕业证书。凡未通过答辩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以在3个月以后、1年以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含论文评阅)一次,通过答辩和学位审核者授予学位。

八、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2.《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主办

3.《体育与科学》,江苏体育科研所主办

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主办

5.《体育学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办

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主办

7.《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主办

8.《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主办

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主办

10.《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主办

1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主办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主办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主办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主办

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主办

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体育学院主办

17.《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杨贵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18.《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张力为,任未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19.《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邓树勋,王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20.《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21.《体育原理》,杨文轩,陈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22.《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2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力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24.《中国武术教程》,邱丕相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年

25.《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全国体育学院系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年

26.《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全国体育学院系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年

27.《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葛春林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年

28.《球类运动—乒乓球 手球 垒球 羽毛球》,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29.《竞技体操高级教程》,全国体育院系教材委员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

30.《体育社会学》(第二版),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31.《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32.《体育产业经济学》,吴超林、杨晓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33.《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邱丕相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34.《中国传统养生》,高等学校新世纪体育教材编写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35.《社会体育导论》,卢元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注: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

 

第二篇: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xx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的方向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二、研究方向

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2.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4.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至4年,一般为2.5年,最迟可延至4年;在职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研究生实行“2+0.5”培养模式,即2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0.5年实践。培养方式应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建立以研究生

-1-

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是:

1.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培养,特别是应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高尚情操,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3.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领域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5.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和硕士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各研究方向的指导工作可采取副导师或吸收具有导师培养条件的中青年副教授参加,集体把关、协同指导。

6.导师与研究生采用互选制,指导人数根据研究生学院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内选定导师,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审定,并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实施。

7.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学位公共课和学位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主,同时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在第3学期末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8.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在培养方案修订、导师遴选、专业课设臵、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及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

9.个人培养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必须要改动时,要履行相关手续。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1.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实践课和补修课。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基础课7

-2-

学分,专业基础课16学分,专业方向课7学分,选修课2学分,实践课4学分。体育学一级学科课程设臵与教学计划见附表。

2.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

3.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参加研究性教育教学实践。实践课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实践课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硕士生要在个人培养方案中写明实践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实践课的内容可以是担任本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实践;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讲授;指导试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参加社会调查;深入运动队管理中心进行实习;与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实践等。实践活动均在我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实施,在第四学期进行0.5年的实践。

4.补修课是指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知识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一起学习的课程,一般要求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补修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对跨专业和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生一般应安排补修课程的学习,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是申请答辩的必备条件之一。

5.考核课程的名称必须与培养方案所设课程名称一致,考核后应把成绩登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考核成绩登记单》上,任课教师签字、主管领导审核后,于课程考核结束后一周内交到研究生学院,否则概不登录成绩,一律不给学分。

6.硕士生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且外语达到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外语要求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六、中期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第3周进行。

2.考核合格标准

(1)政治思想表现好。

(2)修够课程总学分,公共学位课中的外国语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且合格,鼓励通

-3-

过国家外语6级考试。

(3)熟练地应用电脑,具备通过电脑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合格标准:具有独立收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选题合理,能掌握与本选题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学术思想清晰;研究方案可行。)

3.中期考核按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政治思想表现差者,予以警告。

(2)课程总学分不够者,必须补修学分。学分修够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阶段。

(3)学位论文开题未通过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4)政治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均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终止其研究生学习,并参照有关规定处理。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选题与开题

1.研究生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为此,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向专家组作开题报告(跨学科的研究选题,开题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家(1-3人),经专家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才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2.硕士生的开题工作由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检查督导,并将开题报告及开题情况书面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3.开题报告主要内容:题目、研究生姓名、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前人的研究基础、成果特点、存在问题。课题的突破点与创新。本课题所确定的具体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研究的关键环节、面临的问题及预期结果、研究工作的计划进度、阶段目标和预期进展、学位论文经费预算(包括仪器设备等。

(二)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4-

1.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适当补充研究经费;但应分清职责,明确区分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范畴。论文中的资料要详实可靠,观点正确,思路清晰。论文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学位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在每届硕士生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硕士生向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学位办正式提出申请,提交论文。学院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初审和论文质量初审,经外审专家评阅、学校查重后,才能参与答辩。对论文不合格者不予安排答辩。

3.对于学位论文违反学术道德,按照《山西师范大学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办法(修订稿)》和《山西师范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的处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4.硕士研究生论文规范按《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执行。

5.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八、毕业和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后,须经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

-5-

体育学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xx版

-6-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xx版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