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白沙中心完全小学:李万霞

内容摘要:刘老师是白沙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根据他的观察,他班上的王吉勇同学应引起关注,他的症状和家长的介绍反应出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人生的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王吉勇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的坏习惯。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网络成瘾 小学生 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小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开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网络成瘾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网络的确给人民带来了很多方便,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五年级学生王吉勇,男孩,12岁,独生子。据班主任刘老师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上课总是精神恍惚,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不能

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无精打采的。考试成绩从第15名跌至第40名,以前活泼开朗的他,一副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样子,现在喜欢独来独往。刘老师多次与他谈心,与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喜欢自由的打打杀杀,如果不让他玩,他就和家长吵架,偷钱去玩,甚至逃课,回家上他的网,他又控制不住自己会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刘老师得知我正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满怀希望的将王吉勇同学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交给了我。

刘老师把王吉勇同学带到我办公室,我请他坐在我的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网络。开始他还支支吾吾隐瞒着什么,我不管这些,继续用“温暖”感化他,终于,他被我的真诚打动,完全放下戒备之心,整个人也完全放松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对电脑操作很精通,尤其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由于母亲在外地打工,父亲做生意,父母都比较忙,没时间管他,而奶奶很疼爱他,无论他做什么都依着他。

二、评估与诊断

我多次找到王吉勇同学与其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偶尔会聊到网络,并到他家里进行家访,与他同

班同学沟通了解他的情况,还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王吉勇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为了确定正确的辅导方案,用下面的方法对王吉勇同学的网络成瘾程度进行了测试。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会全身心投入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2)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上网但没有成功。

(3)我上网就会忘了时间

(4)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

(5)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

(6)我认为在网络上要比现实中快乐,充实。 王吉勇同学已经选择了六个“是”,所以我诊断为严重的网络成瘾症。

初步分析如下:王吉勇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感到自己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

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甚至,有些偏执。

三、目标及方案

为了消除王吉勇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制定了如下三个不同阶段的方案:

(一)心灵沟通,转变观念。

阶段目标:转变王吉勇同学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

与他进行真诚的谈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亲人,在经历数次在谈话后,他把从未与别人说过的想法,及他的上网经历,发生的事情都坦诚的展露了出来。经过多次与他沟通,使他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明白其利与弊,有了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的想法,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我觉得王吉勇同学属

下面的情况: 网络性行为障碍与网络性心理疾病 矫正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行为障碍采取针对性调适。针对焦虑、狂躁、恐惧、自闭、抑郁等行为障碍,应采取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如转移法、宣泄法(参加丰富

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刺激法(坐过山车、蹦极等),认知——行为法等??综合训练,逐步调适,减轻症状。学校和家长(特别是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尽可能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矫正,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二)制定契约,约束上网成瘾行为。

阶段目标: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 知道王吉勇有了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想法,根据心理健康辅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帮着他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王吉勇,同意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具体如下:

1.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的时间只能在晚上六点到九点这一段的时间内。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周六周日,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

3.任何时间不得去网吧或其他同学家中上网。

4.任何一次上网都必须先征得父母或奶奶的同意。

我愿意接受老师、同学和父母、奶奶的监督,配合父母、奶奶每天记录我的上网时间。

我们(父亲和奶奶),愿意每天监督和记录王吉勇的上网行为,并严格执行以上规定。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 经过一次次沟通,王吉勇同学终于同意了以上行为契约,家长愿意为此配合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承诺。他们都在行为契约上签了字。

思想上的转变,在包含严格奖惩制度并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面前,王吉勇做的很好,得到了家人和学校的鼓励和表扬和关注,使他的自信心有所提高,也明显感觉他快乐了很多。

(三)自己制定契约,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

阶段目标:逐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王瑞豪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

进一步缩短王吉勇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通过各种奖惩,用契约的形式约束其执行,并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安排业余时间,更好地学习。

四、效果评估 经过对王吉勇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通过制定并执行以上三个阶段方案,王吉勇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游戏,基本能够自觉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通过心理辅导,王吉勇同学终于找回了自信,上课发言积极,愿意与人交流。做事不再独来独往了。 通过做这个心里辅导,我觉得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成瘾,从开始的好奇尝试,到后来的不可自拔,这里是一个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最后导致心理上产生了依赖。由于喜欢满足于游戏中带来的成功感,使他们扭曲了思想。忘了自己的身份。调节不好网络游戏和学习的关系,使之发生混乱。

对王吉勇同学的这一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还没有结束,虽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后的路还很长,会走的很艰难,我要不断的努力,一如既往的沿这条路走下去,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求助者,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3、《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第二篇: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 名: 王荣江

身份证号:52xxxxxxxxxxxx

学 号: 20121249300702

培训中心: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黔南州分校奥鹏培训中心 考试日期:20xx年4月27日

完成时间:20xx年3月25日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

拨云见日

——一例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

罗甸县边阳中学 王荣江

摘要:初中生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心理最叛逆的时候。如果不善加以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引导得当,就会平步青云,前途无量。但是此时的他们心里却又极度敏感,言语稍有差池,往往也会适得其反。若能辅之以适当的方法辅助,才能事半功倍。对于这个日趋严重但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我们岂能能袖手旁观呢?

关键词:厌学 自卑 心理疏导 团体辅导 家校携手

曾经目睹和听闻过无数这样的案例,某个天资禀赋的少年,因为得不到家人的关怀,遂凡事总是反其道而行之,想借此博得家长和教师的注意,而教师和家长却对此达成惊人地一致:此学生是问题少年,朽木不可雕也,无可救药,遂让其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久而久之。恶性循环,真的就无可救药了。每每此时,我都颇为震惊:一个个花季的美好少年,却在美好人生起航时惨淡陨落,这究竟是谁之过?恰巧,在我执教的班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位少年,本文讲述了我及其他老师和家长对他的辅导过程,希望能给同行们带来一些启示。

【个案情况】

杨正志(化名),男,16岁,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兴隆人,九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因父亲后来续娶,遂经常有家不回,。他天资出众,凡事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和偏科现象。与老师几乎不交流,但和要好的同学却滔滔不绝,无话不说。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说话,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事情缘起】

九年级第二学期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突然想起轻微但很有节奏的敲门声。我随意说了一声“请进!”不料进来的正好是平时都没有注意过的杨正志,当时我就大吃一惊:“难道又出什么事了?”镇定过后,我礼节性的叫

他坐下,并轻声问道:“你来找我有事吗?”他没有马上开口说话,看得出他在酝酿该如何开口,但我已明显感觉到事情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终于,少许时间过后,他轻声地说:“老师,我知道我以前表现很不好,让老师们为我担心,但我现在想通了,我想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孝顺父亲。但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家里爸爸是否对我还有信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老师您帮帮我!”说着,热泪盈眶,抽泣起来。我当时更是吃惊不小:原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如此要强的他,此刻怎会如此脆弱?可见刚才说出口的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我来不及细想,爽快的说:“只要你能坚持,我一定尽力而为!”话音刚落,两滴晶莹的泪珠早已顺着他的脸庞滑落。我的心,开始抽搐了。

【心理探源】

1.个人及家庭原因

杨正志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子女。童年时代有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快乐童年,入学之后成绩也一直在班上甚至年级都名列前茅,一直是在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赞美声中长大。直到六年级,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离异,在他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从此乌云密布,这对他来说,一直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加之父亲后来续娶,等于又在并未痊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于是,他性情大变:逃课,离家出走,不与家里的任何人交谈,顶撞老师和家长,厌学,滥交朋友,迷恋网络,夜不归宿,等等。简直完全换了一个人,而他心里的真实想法,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也从来不对任何人倾诉。父亲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也试图改变,找老师帮忙,动员长辈劝说,一切能用得上的手段,全用上了。但他对于父亲和老师所做的一切,均置之不理,仿佛“吃了称砣铁了心”似的。大家都觉得束手无策。

2.学校因素

从现实的调查来看,如今的孩子在生理上越来越早熟,成熟年龄普遍比以前提前了一两年。况且,如何把握青春期的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尺度也都是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所以,他自八年级以来,对于学习他都是敷衍了事,一切跟着兴趣走。想学的时候,成绩会突然很好;不想学的时候,任你费尽口舌,他都是无动于衷。由于走不进他的心里,家长和老师都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辅导过程】

1.真心关怀,拉近心的距离

我叫他在我旁边坐下,轻声的询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你突然有了现在的想法?”他低头半晌不语,我顿时心理一阵哆嗦:“难道我又触动他的哪一根神经了?”正当我心里忐忑不安时,他突然开口了:“因为你们那天到我家家访对我说的那些话使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和老师们的苦心了,我不能再沉沦下去。你们说得对,我要为我自己的将来考虑,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现在回头,我相信还来得及,因为大家都会帮助我的。”说着说着,声音有点沙哑了。“我来找您是想把握的真实想法告诉您,并让您转告其他老师,让他们不要因为我以前的所作所为而放弃我。请您一定要帮我!”这不是家长和众老师一直盼望的一刻吗?我又什么理由拒绝呢?

2.巧妙疏导,消除心理负担

我站起来把门掩上,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的说:“其实,在我们的心里,你一直都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盼着你说出这番话。你放心,我们老师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要不我们来个小约定,每周你都到这里来,把你每个星期的收获和疑惑一起带来分享和解决,并且每次都制定下星期要实现的目标。我会把这些绘制成一颗成长树,等中考过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回味无穷的。你说,行不?”“太好了,谢谢您!一言为定!”他不假思索的答道。

3.团体辅导,营造阳光氛围

杨正志走后,我迫不及待的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电话告知其他老师和家长,并把刚才的谈话内容及他提的要求转达,大家一下子都高兴得在电话里都语无伦次了。于是,我们一起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例如,随时都有老师在他的左右,让他时刻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怀。另外,我们在课余时间主动和他交流,随时了解他的心理动态。好的鼓励,有不妥之处,及时的开导纠正。而现在的他,不再对老师和家长反感,反而三天两头找老师谈心,简直整个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们还暗地里发动学生,主动和他多接触和交流,有什么异动我们就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让他时时刻刻感觉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辅导反思】

1.真诚关爱学生是辅导的前提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其实是辅导老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中缺乏信任、真诚,辅导工作就会寸步难行。真诚能赢得信任,能促进自由探索和更开放的交流。

2.帮助重构认知是辅导的关键

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会使人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不正确的认知导致的,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所致。

3.建立社会支持是辅导的保障

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是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都要受到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与否,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行为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健康。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 2012-2 第33页 第20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姜丽凤 《笑迎花季》 第23、24、2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