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

本次县级小课题研究,我们选取的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这个课题,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我们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了个调查。

调查内容: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吗?

①有用 ②没有用 ③不清楚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 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 )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 )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8、预习中你使用过《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 ( )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9、使用《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 ( )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10、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 )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根据课后问题,尝试探究

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知道课前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自己不会主动去做课前预习。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重视课前预习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生字、词语、读课文,对课前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有的学生虽然预习了,但预习时不动脑思考,采取的课前预习方法也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

些什么。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3、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感受到课前预习给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前预习。

 

第二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研究方案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及实践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主体教育思想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此,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但主体的实际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教学的问题,课改的问题,说到底实质上还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学校教育中主体地位倒置,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更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落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致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性健康人格的建构和形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校中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然而,从平时的观察和调查来看,不少教师在语文学科上布置预习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笼而统之,没有明确的要求;2、预习作业太随意,有时有,有时无;3、预习作业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4、不能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等等。大部分学生对待预习,或停留在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词典和工具书,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或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却不动脑,不分析。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它既不利于学生听课,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预习,强调预习,正是因为看到了预习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班级和家庭中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志趣教育环境。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的目标就是想为学生创设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致力于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实效性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

2.研究现状:

从教师“教”的方面看当前的预习指导:我们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上一篇课文讲完了,或者一节课结束了,先布置有关这一课的温习性、巩固性的课外作业,然后叮嘱:“明天开始讲新课,大家先预习一下。”于是下了课。至于学生课后是不是真的预习了,是怎样预习的,大都不再过问,总认为课文反正要花时间在课堂上讲读,学生事先读一遍,先熟悉一下,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其实,这样的预习指导是无效的。也有些教师,有关新课的预习布置得比较具体,(诸如熟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等等)上新课之前对预习情况还严格地做了检查,但往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预习愈充分,只是愈有利于上课时教师预设目标的实现和既定任务的完成,没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预习的乐趣,这种预习指导也有重新加以研究的必要。

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当前的预习实际:大多低段学生在预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在学习一篇新课之前不知该做些什么,对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不知所措,不能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融会贯通,预习不得法,没有兴趣,导致事倍功半,预习效果差。 3.本校实际:

我们学校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的多变性:有的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有的聪明好学而学习习惯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缺乏主动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①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②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发展比较研究;

③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治及教师不恰当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④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方式方法的研究。

3.行动研究

①丰富的活动: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

③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态度不认真的同学。

④加强家校联系:实验老师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的作用,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

四、课题管理的措施:

1、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按计划总结研究成果,注重材料的积累汇总,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研究日记,年终提交课题研究论文。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五、研究的步骤安排

初步分四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设计申报(20xx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工作:

1、组内制定计划,明确分工。

2、课题组成员做好目前课堂倾听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工作,并根据实据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0月)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1、组内成员根据课题预设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并组织交流讨论,不断总结经验。

2、组内成员根据课题的开展情况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论文等。

第三阶段;结题鉴定(20xx年11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