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限和塑限实验报告

液限和塑限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者姓名(写一个)

实验编号    100003       实验名称               液限和塑限实验                

实验日期                  批报告日期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与天然含水率实验结合,可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并作为粘性土分类以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的一个依据。

二、       实验原理

 圆锥仪液限实验就是将质量为76g的圆锥仪放在式样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仪超过5s恰好沉入土中10mm深度,此时式样含水率是液限

三、       实验仪器

含水率试验仪器:烘箱、分析天平、干燥器、铝制称量盒、削土刀和匙等。塑限试验仪器:毛玻璃板、钢棒、调土刀、调土皿、滴瓶、吹风机等。液限试验仪器:手提锥式液限仪。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用于联合测定土的液塑限。

四、       实验步骤

(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2)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土样试杯。

(3)接通电源,调平机身,打开开关,装上锥体。

(4)将装好的土样的试杯放在升降座上,手推升降座上的拨杆,使试杯徐徐上升,土样表面和锥体刚好接触,然后开始记录数据。(5)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放入称量盒内,称重(准确至0.01g),测定其含水量(计算到0.1%)。计算含水量平均值

(6)重复(2)至(4)步骤,对其它两含水率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率。

五、       注意事项

(1)在试验中,锥连杆下落后,需要重新提起时,只须将测杆轻轻上推到位,便可自动锁住。

(2)试样杯放置到仪器工作平台上时,需轻轻平放,不与台面相互碰撞,更应避免其他金属等硬物与工作平台碰撞,有助于保持平台的平度。

(3)每次试验结束后,都应取下标准锥,用棉花或布擦干,存放干燥处。

六、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图


表4-3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试验者          

工程编号                 计算者          

试验日期                校核者          

 

第二篇:三液系实验报告

三液系(三氯甲烷-醋酸-)相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相率和用三角形坐标表示三组分相图的方法。

2.用溶解度法绘制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相图。

一、  实验原理

在定温定压下,三组分体系的状态和组成之间的关系通常可用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如下图所示。

等边三角形三顶点分别表示三个纯物A、B、C。AB、BC、CA三边分别表示A和B、B和C、C和A所组成的二组分体系的组成。三角形内任一点则三组分体系的组成。如O点的组成为A%=Cc′、B%=Aa′、C%=Bb′。

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如下图所示。该三液系中,A和B及A和C完全互溶,而B和C部分互溶。曲线abd为溶解度曲线。曲线外是单相区,曲线内是两相区。物系点落在两相区内,即分成两相,如O点分成组成为E和F的两相,EF线称为连接线。

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方法较多。本实验是先在完全互溶的两组分(如A和C)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所成的均相溶液(如图6-2上的N点)中滴加组分B,物系点则沿NB线移动,直到溶液变浑,即为L点。然后加入A,物系点沿LA上升至N′点而变清。如再加入B,则物系点又沿N′B由N′点移至L′点而再次变浑。再滴加A使变清……。如此重复,最后连接L,L′,L′′……,即可绘出其溶解度曲线。

二、  实验步骤

1. 移取6ml氯仿及1ml醋酸于干燥洁净的100ml磨口锥形瓶中,然后慢慢滴入水,且不停的振摇,至溶液由清变浑浊,即为终点,记下水的体积。再向瓶中加入2ml醋酸,体系又成均相,继续用水滴至终点。同法再依次加入3.5ml、6.5ml醋酸,并分别再用水滴定,记录各次各组分的用量。

2. 另取一干燥洁净的100ml磨口烧瓶,用移液管移入2ml氯仿和3ml醋酸。用水滴定至终点。以后再依次添加2ml、5ml、6ml醋酸,分别用水滴定至终点。记录各次各组分的用量。

三、  数据处理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三氯甲烷-醋酸-水的相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因为所测定的体系含有水的组成,故所用玻璃器皿均需干燥。

2.在滴定水的过程中须一滴滴的加入,且需不停地振摇锥形瓶,待出现浑浊并在2~3分钟内不消失,即为终点。特别是在接近终点时要多加振摇,这时溶液接近饱和,溶解平衡需较长的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