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目 录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3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3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3

(二)吉林省发展旅游业具有较大潜力... 8

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2

(一)“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任务较重... 13

(二)旅游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13

(三)旅游业竞争的被动局面需要改变... 14

(四)旅游市场主体需要做大做强... 15

(五)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16

(六)市场和资源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16

三、吉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16

(一)跨越东北地区:以世界的眼光和国家的责任发展吉林省旅游业... 17

(二)跨越旅游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经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吉林省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8

(三)跨越旅游部门:建立以旅游部门为主的宏观分类指导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 19

(四)跨越传统发展模式:以质量提升和多种业态创新为导向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 19

四、吉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20

(一)构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蓝图... 20

(二)构建吉林省建设旅游目的地的支撑体系... 22

(三)构建吉林省旅游经济运行的监测体系... 23

(四)构建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24

附件1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组名单... 33

附件2全国各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34

附件3 国内开展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的情况... 37

专题报告一吉林省:构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桥头堡... 38

专题报告二吉林省旅游资源及发展环境评价... 42

一、吉林省旅游资源禀赋... 42

(一)吉林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42

(二)五大特色优势旅游资源... 43

二、吉林省旅游发展机遇... 45

三、吉林省旅游发展优势... 48

四、与东北各省竞争分析... 50

五、几点发展建议... 52

专题报告三树立独特的吉林省旅游形象,开展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宣传策划... 59

一、吉林省旅游资源及其知名度的总体印象... 59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60

三、现阶段吉林省的旅游品牌形象问题分析... 61

四、吉林省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定位... 64

五、旅游品牌的宣传... 66

专题报告四吉林省旅游商品发展对策建议... 70

一、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分析... 70

(一) 旅游商品资源丰富,但资源品质不高... 70

(二) 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初具规模,但总体效益不高... 71

(三) 旅游商品具有地方特色,但质量有待提高... 71

(四)旅游商品研发已经起步,但需加大力度... 72

(五)旅游商品市场初步形成,但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73

二、旅游商品开发策略建议... 73

(一)树立大旅游商品的观念,拓宽旅游商品的供需范围... 74

(二) 抓好旅游商品规划工作,指导旅游商品的有序发展... 74

(三)建立旅游商品开发的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管理... 75

(四) 制定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 76

(五)设立旅游商品开发基金,促进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 76

(六)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产业园... 77

(七)加强宣传促销,提升吉林旅游商品的品牌形象... 78

(八)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销售人才队伍的培养... 79

专题报告五吉林旅游项目建设的主要建议... 80

一、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跨越发展... 80

二、创新机制,保障项目平稳运转... 81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省份。20##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统筹谋划,把促进旅游业发展作为扩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富民进程的重要抓手。为了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和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吉林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组织专家队伍赴吉林开展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近年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下一阶段的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有利条件。吉林省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市场全面增长,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升级完善,区域旅游各具特色,发展旅游业的氛围良好,发展潜力很大。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旅游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旅游业总体形势较好。20##年,吉林省旅游总人数达550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0.67%和28.81%。20##年吉林省预计旅游总人数6546.29万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1.7%;实现旅游总收入725.8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

20##年,吉林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7200亿元,其中人均GDP26319元,进出口贸易总额802亿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37.9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06%,比“十五”末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3个百分点,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翻一番的目标。旅游业已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旅游市场全面发展,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较高

入境旅游增长放缓,但总体增长较快。20##年,吉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6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4%;旅游外汇收入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8%。预计“十一五”末吉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80.98万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外汇收入3.04亿美元,年均增长25%。

国内旅游呈现不断提速的态势。20##年,吉林省接待国内旅游者5433.03万人次,增长20.82%;国内旅游收入564.1亿元人民币,增长29.35%。同年,省内消费市场繁荣,批发零售产值21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7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9927元,消费支出7591元。预计“十一五”末吉林省接待国内旅游者6465.31万人次,年均增长20%,居民出游率达到201%;国内旅游收入705.1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

出境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20##年8月,包括朝鲜在内的东北亚各国地方政府联合会在我国成立旅游专门委员会,达成有关合作意向。20##年11月,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五国地方旅游行政部门达成共推海上跨国游邮轮线路的共识。

吉林省旅游市场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人均消费水平看,旅游消费效益较好。20##年,入境游客平均消费357美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308美元;国内游客平均消费1056元,居全国第6位,远高于全国536元的平均水平。从客源情况看,国内游客占98.8%,是旅游消费绝对主体,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东北、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山东等地,并且基本是参加东北“4+1”城市旅游合作线路的游客。这些游客一般都是选择一次游完东北地区,而且冬季“吉黑”游较多,夏季“吉辽”游为主。此外,入境游客占1.2%,主要客源地是韩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台湾等。从旅游目的看,主要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为主。游客活动地区主要在各大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参与民俗、生态、边境等旅游产品的游客较多。

3.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吉林省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全省共有旅行社535家,其中24家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星级饭店243家共2万张床位,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40家,三星级89家。A级景区171家,其中5A两家,4A4家。吉林省大型旅游集团主要是吉林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涉及旅游业务的集团主要有中国四大森林工业企业之一的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吉林省的旅游集团以香格里拉酒店、在长白山投资旅游项目的万达集团、卡森集团等。旅游综合体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目前,总投资230亿元、旨在打造国际一流休闲度假胜地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吉林省还有漂流项目37个,滑雪项目22个,温泉项目22个。吉林省每年举办的旅游节事活动有40个左右,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吉林旅游。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以大交通促进大旅游,至20##年底,吉林省干线公路网将覆盖全省所有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通向吉林八景等重点景区的公路将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

旅游产业融合不断进展。吉林省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注重把吉林的悠久历史、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增强产品的内涵;积极推进旅游与运动相融合,依托吉林夏季生态和冬季冰雪资源,推出高山滑雪、森林徒步、水上漂流、环湖赛事等运动休闲产品,让游客感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积极推进旅游与产业相融合,发挥吉林省汽车、化工、影视、农业等产业优势,打造工业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积极推进旅游与养生相融合,突出吉林生态环境优良特点,强化回归自然、亲近生态、游出健康新理念,打造原生态产品,发展低碳旅游,使追求休闲养生成为旅游的新时尚。通过融合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使冷资源热起来,使淡季变旺季,把吉林打造成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改变过去每年只有6个月左右的经营状况。

旅游产业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发展有效带动了交通、商贸、饭店、餐饮、文化、体育、信息、物流、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房地产发展和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4.区域旅游特点明显,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吉林具有富饶的人文景观资源,尤其满族和朝鲜族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品位独特。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沉淀,全国大粮仓的美名都为吉林的人文旅游提供了众多优良的并可供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从城市竞争力排名看,省内旅游竞争力靠前的城市是长春、吉林、延边、通化等。20##年,各地市旅游业总体规模前三位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州,而入境旅游人数前三位是延边州、长春市和通化市。从旅游资源分布看,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地貌差异和区域特点明显。东部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十大名山的长白山旅游度假区,以及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代表的边境旅游资源。中部有净月潭为代表的山水生态资源,北大湖和雾凇为代表的冰雪旅游资源,以伪满皇宫博物院和高句丽王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西部的向海湿地、四平附近的喀尔沁草原和黑土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较为突出。

(二)吉林省发展旅游业具有较大潜力

无论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还是从发展环境等方面看,旅游业具备成为吉林省最具潜力产业的条件,吉林省也具备东北地区最具潜力旅游区域的条件。

1.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

从各级市委、市政府到吉林省委、省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干劲足、谋划多,在发展战略、资金安排、项目推进等方面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于做出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指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省人大和政协每年组织对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为全省旅游发展提出建言建议。在资金保障上,省政府不断加大旅游业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0##年的2300万元逐年增加到20##年的9000万元,“十一五”期间投入3.1亿,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项目推进上,吉林省成立省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搭建更具开放性的投融资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行旅游资源开发特许经营制度。为理顺长白山保护和开发的管理体制,组建长白山管委会。此外,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建立旅游工作会商制度,探索了与国家部局协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式。

2.吉林省具有诸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休闲的基础良好

吉林旅游资源保护较好,有明显的优势。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具有独特性、完备性,旅游资源单体20719个,其中优良级3241个,特品级247个。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鲜明,人文生态条件俱佳。吉林省旅游资源差异化强:冰雪、林海、湿地、少数民族风情极具特色,对于吉林而言,重点是要把“我有人无”的资源打造成特色品牌。不论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不管是城市风貌,还是乡村风情,都孕育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吉林旅游资源具有吸引世界目光的许多亮点。东北最高的山峰长白山具有世界最高最深的火山口湖、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瀑布、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最好的矿泉水。而根据亚冬会的评价,吉林省的冰雪资源是东北和世界最好的,“长吉长”(长春―吉林―长白山)和以长白山为龙头的东北旅游线路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精品线路。中国十大名城吉林市具有世界最好雾淞、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吉林一号”)。通化市具有世界最大地下储酒窖,白城市的向海和莫莫格湿地是世界A级湿地。吉林省还是集安高句丽故城――丸都山城和洞沟贵族古墓葬群遗址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处被联合国有关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吉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萨满文化在世界并不多见,世界最大人参产地和世界最大根雕界博览会也使吉林闻名海内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吉林不仅有世界最先进动车产业,还将建世界最大3D动漫产品生产基地。

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良好,是国家批准的生态建设试点省,多处地方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全省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笔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0##年公开评选出“吉林八景”,分别是长白飞瀑、高丽古遗迹、鹤舞向海、一眼望三国、伪满皇宫、松江雾凇、净月风光、查干冬渔。

3.吉林省具有东北亚优越的区位条件,处于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间,有着吸引游客的天然地理位置

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吉林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吉林地处东北亚腹地,外邻两国、内靠三省,是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具体说,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吉林省又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几何中心和腹心地带,长春与周边五国有渊源。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吉林发展成东北亚旅游中心和边境游的枢纽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吉林省边境线长达1400公里,已开通8个边境口岸,中俄旅游口岸1个,中朝旅游口岸7个,鸭绿江边境游是吉林省一条精品线路,图们江流域环五国游将是未来一条跨境游精品线路。

因此,吉林具有依托交通区位、综合经济等优势,全面整合利用东北地区和东北亚的优势旅游资源,为吉林旅游发展服务,成为东北旅游总部基地和东北亚旅游中心的潜力。

4.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强,旅游商品体系丰富

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为旅游接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年吉林省GDP预计GDP达到8500亿元,比20##年增长2.3倍。人均GDP4100美元,全国排第11位,而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4%。吉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以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形成了“吉粮”知名品牌,另外工业、轨道客车等在全国有很高地位。众多国际著名酒店品牌如柏悦、威斯汀、喜莱登、凯悦、洲际假日等的进驻改善了接待条件。

吉林省旅游消费特色明显。近年来通过跨区重组和综合性项目开发,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基础上打造旅游景区,初步形成围绕打造“冰雪游、生态游、边境游、民俗游、乡村游”五大特色,突出观光、休闲、运动、养生四大功能的比较完整的观光产品体系。吉林省是“东北三宝”的大本营,旅游商品体系丰富,共有旅游商品类资源单体886个,形成了吉林人参、鹿茸、雪蛤、景天、林蛙、不老草、灵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土特产品系列;吉林根雕、松花石砚、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工艺品系列;延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的民俗工艺品、朝鲜族炊具、山核桃工艺品、松原市查干湖土特产品公司的民族服饰及鱼产品系列。

5.吉林省面临良好战略机遇期,旅游业发展环境较好

在“十二五”期间,吉林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吉林的国际航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松花江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的革命性变化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将不断加大,把旅游业培养成东北经济新的增长点,吉林省经济结构仍显重型化及启动消费的战略等都为旅游业带来了战略机遇,旅游业成东北产业转型切入点,这为吉林拓展客源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潜力也较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提高,吉林省旅游业的下一阶段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困难。

(一)“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任务较重

未来五年吉林省面临着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的双重任务。这是因为根据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旅游业面临扩大旅游业产业规模的任务,而根据我国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国情,“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旅游业还面临着建设旅游强省的任务。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吉林省委省政府20##年提出了旅游业“三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要求,即到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比20##年翻一番达到1100亿元,在此基础上到20##年再翻一番达到2200亿元。要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意味着吉林省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需要从“十一五”期间的25%提高到32%,因此任务非常艰巨。根据统计数据,20##年吉林省的旅游人均消费为1056元,游客平均停留天数达到3.91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提高旅游收入水平,除了继续提高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之外,还必须着力扩大吉林省的游客规模。

(二)旅游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散客化趋势越发明显,吉林省的国内游客散客比例就达75%。在这一发展阶段里,除了传统的景点观光之外,“无景点”旅游更加突出,旅游目的更多表现在体验异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旅游项目和旅游工作更显综合,涉及更多管理窗口和服务窗口。因此旅游业的发展更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综合体现,事实也表明,无论在宏观产业政策还是微观项目开发上,单纯搞旅游是发展不起来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吉林省需要转变传统的旅游业发展观念和话语体系,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正是以上原因,传统的以规划、宣传和项目等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和手段需要转变,旅游管理更多需要从宏观指导和结合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来进行,企业等市场主体更多需要通过项目的综合开发来做组织市场和服务游客。投资运营也不能只靠政府,而要靠市场自觉、特别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产业发展规划有期限,产业组织也有能动性,但必须要在充分尊重旅游经济自身运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紧密结合,共同谋求实现吉林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在发展理念上,既要运用运动式的集中抓工程的方式,也要注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谋划短期的具体事情。

(三)旅游业竞争的被动局面需要改变

从区位竞争看,吉林需要从东北旅游的一个中转地和经停地变成目的地。目前我国的辽宁和黑龙江均成为东北地区识别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但国内游客以吉林为目的地显得相对较少。从交通看,吉林的可达性全国排第13位,远低于排名第4位的辽宁。近年来,每年数以亿计的游客流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经过吉林,但停留下来旅游的仍然不多。从资源看,吉林与黑龙江、辽宁在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冰雪资源受到黑龙江省的遮蔽效应,避暑胜地品牌和关东风情文化受到黑龙江和辽宁的分散影响。

(四)旅游市场主体需要做大做强

吉林省旅游业产业化程度需要提高。吉林省旅游产业体系中自然景观资源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旅游项目和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资源依赖型的,来自商业、会展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业态和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相对缺少,产业化和产业升级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旅游集团为例,20##年吉林省的旅游集团资本总和仅为2.8亿元,而且全部为国有资本。同期黑龙江的旅游集团资本总和为17.8,其中外资占12亿元,辽宁的旅游集团资本为20.5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15亿元。我国30多家上市公司中东北地区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辽宁的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天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则暂时没有旅游上市公司。另外,吉林省的旅游商品销售创造的旅游收入一直都不高,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未突破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原因是旅游商品的品质还不高,包装过于简单,信誉度低,缺乏品牌产品,在旅游商品的花色品种、包装、质量、创新以及地方特点和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实用性、工艺性、收藏性、礼仪性和纪念性的要求。

(五)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面临即将到来的更大旅游客流的局面,吉林省如何保持游客的满意度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兼顾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也是市场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自20##年以来对吉林省游客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吉林省需要高度重视游客反映的几大突出问题:改善环境卫生和服务卫生、增加景区数量和提升景区质量、改善游客交通服务、加强客流管理和服务态度以及降低旅游价格等。

(六)市场和资源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客源市场结构亟待完善。吉林省离国内外主要的客源市场相对较远,交通可达性也较低,因此尽管拥有品质很高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但是客源结构仍然显得相对单一,国内客源主要来自东北旅游线路的分流,省内农民旅游市场严重落后,港澳台客源严重偏低,入境游客来源也严重依赖俄罗斯、韩国两地。

资源的合力需要加强。从旅游资源的优、中、差三个级别的组合看,吉林省为0.048:0.743:0.209,黑龙江为0.534:0.381:0.085,辽宁为0.266:0.659:0.075,因此是吉林资源丰度为中等,旅游资源组合处于一般的水平。

三、吉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从根本上讲,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十二五”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就需要吉林省旅游业确定发展思路,进行“四个跨越”的战略谋划。

(一)跨越东北地区:以世界的眼光和国家的责任发展吉林省旅游业

以世界的眼光发展旅游业,就是要在吉林省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用符合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方法来发展旅游业。这需要吉林省通过加大宣传和举办同业会议等方式使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走出去”,引领行业发展,扩大市场影响,并做好各项配套设施,最终增强吉林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发展国际旅游看,吉林省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还是历史渊源,都最有可能承担起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主导角色,而且是无可替代的。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沿边开放、重点突破”时代将到来,包括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东北亚旅游合作,以广西为代表的北部湾合作,以福建为代表的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等,而吉林省是我国唯一一个同时与三个国家相邻的省份,更要积极发挥边境优势,主动做好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桥头堡,谋划好区域旅游合作的大文章。这不仅会成为吉林旅游发展的突破,对中国旅游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

以国家的责任发展旅游业,就是要把吉林打造成中国甚至世界最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为我国建设旅游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吉林省应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冰雪旅游大国和特色旅游大国而努力,并把吉林建设成为中国的旅游强省和北方最好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事实上,我国东北地区正有望成为继华东地区之后最大规模的多目的地旅游区域,但目前由于缺少吉林旅游板块的有力支撑,东北旅游区域的影响力显得大为减弱。因此必须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把东北三省几个大城市联合起来,以区域旅游联合体的形式做东北亚旅游合作的大文章。

(二)跨越旅游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经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吉林省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由于旅游大众化和散客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业已经从狭义的部门经济发展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跨行业经济。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同志在20##年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上指出,我国旅游业将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加快融合,建设“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业。当前,生活方式和对异地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许多非传统旅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因此发展旅游业不能再单纯靠旅行社、靠项目,而是靠目的地的整体。既要扩大项目和产品生产,但更要转变思想观念普及创新模式。同样,发展旅游业的目的不仅要使游客受益和消费,更要使当地的老百姓受益和消费。

从旅游服务质量看,如果整个城市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不高,游客关注满意度一定会低。我们的散客基本上到一个城市以后,像水银泻地一样,时时刻刻跟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居民进行接触,没有在相对控制的通道中完成自己的消费活动,这对我们管理部门而言和城市地方政府而言,要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必须旗帜鲜明的强调,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既有对旅游系统内部质量的切身问题,更有对整个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的一个满意问题。

(三)跨越旅游部门:建立以旅游部门为主的宏观分类指导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

吉林省提出发展旅游业要着眼于后发优势,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大产出的效果,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除了领导重视、建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协调机构等传统形式之外,还必须建立一些切实有效的统筹协调抓手,例如旅游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和游客满意度调查系统。通过对旅游经济和游客的动态监测,能够较好的促进产业融合战略,了解旅游经济发展进度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责任。

(四)跨越传统发展模式:以质量提升和多种业态创新为导向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

从调查情况看,吉林省旅游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包括长白山在内的许多著名景区和旅游目的地仍存在设施不完善、环境不卫生、娱乐性不强和管理专业度不高等开发初期综合症现象。因此需要实施全面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质量战略,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和大胆创新,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速度和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消费效益,形成旅游市场扩大的内生机制。另外,还要以客源增长为重点,加强政府与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以广泛合作,并且加强吉林省内各部门的合作,走产业融合的路子。

四、吉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吉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现,既需要国家给予支持指导,更需要吉林省建立起旅游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在确定旅游业发展蓝图的基础上,吉林省需要构建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完整的旅游工作体系。

(一)构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蓝图

国家应将吉林省定位为东北亚区域旅游的桥头堡、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和我国冰雪旅游基地。将吉林省定位于东北亚旅游的桥头堡,就是要将旅游业发展置于国际区域合作的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合作,进一步发挥吉林作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环节和桥头堡的作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把吉林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最终推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和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在国际层面上,目前要加快双目峰口岸为主的中朝边境旅游开放步伐,进一步开发图们江旅游线路和鸭绿江旅游线路,以旅游线路试点行使图们江出海权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解决环东北亚的三国游、五国游线路所涉及的外交、节点等具体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应把以吉林为重点的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统筹建设成继华东地区之后的我国第二大跨省区域旅游合作区,在“4+1”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吉林省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推进东北地区旅游的均衡发展和一体化进程。通过在吉林建立东北地区旅游培训基地、帮助开展小语种导游培训、建设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建立东北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加强吉林旅游宣传等途径,把吉林省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强省、冰雪旅游强省和整合东北冰雪旅游的进程,使长白山旅游、松花江旅游等优质旅游产品尽早成熟。

在具体操作上,根据《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省部旅游工作会商制度,国家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项目、人才、资金、宣传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的倾斜,对吉林的大举动给予关注,尽快把吉林宣传推广出去。在全国的总盘子中,要加入吉林的元素。国家对东北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项目建设,要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帮助吉林省旅游业尽快发展,实现其发展目标。在落实《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国家可以帮助吉林省建立旅游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对长吉图特色旅游带、北大湖旅游经济试验区、珲春市旅游开发、吉林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以及吉林省旅游统计调查完善等问题继续给予智力、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

(二)构建吉林省建设旅游目的地的支撑体系

吉林省既要把本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来规划建设,也要将东北地区的大旅游目的地“为我所用”。既要学习广东、山东、江苏等成熟旅游目的地的经验,更要参考近年来进步较快的贵州、江西等旅游目的地经验,在此基础上,做好吉林旅游产品板块的战略摆布和服务要素搭配。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将大长白山区域、长吉图区域发展成为东北旅游的重要两极。一是以长白山为龙头完善和带动整个东北旅游线路。以桂林市、黄山市和丽江市等为样板,将白山市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并全面构筑以长白山为核心的东部跨省旅游线、环长白山旅游线路等。二是推进长吉图一体化的目的地建设,初期可结合长春和吉林机场一体化建设,以长春为龙头城市整合两市旅游资源整体推出。

近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构建核心吸引物,依托其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及净月潭等周边景区,打响夏季避暑之都和冬季冰雪运动名城旅游品牌。(2)完善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对整个城市进行旅游化改造,将东北文化、冰雪文化、吉林特色文化融入整个城市的发展中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3)做强旅游集散功能,着手完善对内对外交通网络,开辟对重点客源市场的航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开发周边资源,建设高级别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地。(4)大力发展会议、会展和会奖旅游,拓展旅游市场,以其夏季避暑优势打造会议中心品牌,并以冬季冰雪资源优势开拓冬季会议市场。(5)做大一批旅游景区。以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和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积极发展市内景区,联合周边景区,打造知名景区名片群。

(三)构建吉林省旅游经济运行的监测体系

在巩固统计和调查的基础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吉林省旅游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及时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趋势和结构性问题并加以防范解决,以确保吉林省旅游经济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这些监测内容包括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区域旅游的增长态势,旅游政策环境和产业创新情况,以及预示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的旅游意愿、旅游预订和旅游投资的变化,等等。为了明确各旅游相关行业的分工和责任和做好服务游客的工作,政府部门除了监测旅游经济运行之外,还应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形成旅游经济平稳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内生机制。

通过以上的统计和调查分析,政府部门将掌握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指标的情况,例如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法规政策、旅游人才和旅游资源、技术指标和开放交流等指标。其中:旅游经济整体实力包括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等指标;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包括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地面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旅游业价格竞争等;旅游法规政策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法规、安全保障、健康和卫生、优先发展旅游的政策等等;旅游人才和旅游资源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居民的旅游感知、自然和文化资源;技术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开放交流指标包括旅游开放度、贸易开放度和国际贸易税收等。

(四)构建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根据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和目的地打造的要求,全面做好项目拉动、市场推动和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1.以一流的原则精心编制旅游项目规划

策划三条跨区域精品旅游线:(1)大长白山生态旅游线。即以长白山景区、边境口岸、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为节点,以长白山地,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中俄、中朝边界地域为依托,呈南北走向,是集生态观光、边境探秘、文化求知和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精华旅游线。(2)长吉图东北亚风情旅游带。旅游发展带东西向贯通吉林省全境,是东西向主要发展轴带与经济扩展带,内联东西厢,外通朝俄蒙,是东北中部横向重点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内蒙、蒙古、朝俄等旅游纳入全省旅游发展格局,更好地融入东北、东北亚区域旅游系统中,以城市风情与人文旅游、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为主要内容,以净月潭、松花湖、长白山、防川等长吉图沿线旅游重点景区为依托,通过各景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长吉图东北亚风情旅游带。(3)东北中心城市黄金旅游线。建设纵贯东北三省的大连――沈阳――吉林――哈尔滨旅游线路,依托城市富足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及现代城市特色,将东北地区的优势资源整合,建设完备的旅游交通和服务体系,南北延伸,形成辐射能力强的东北旅游大品牌。

做大五个龙头旅游区:(1)大长白山旅游区。长白山景区以雄伟的山峰、高悬的天池、飞泻的瀑布、沸腾的泉水和从温带到极地绚丽多采的植被垂直景观而著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是吉林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承担着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在今后要重点发展以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滑雪场、温泉度假区、自驾游基地、高尔夫球场等主要生态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2)中俄朝跨国公园。树立区域合作观念,顺应东北亚合作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涵盖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大国际区域的边境旅游区,以公共利益为先导,优势互补,整合边境旅游资源,减少国际通行障碍,以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为龙头带动边境山猫旅游和民俗风情游,实现共赢。(3)松花湖-北大湖旅游开发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和北大湖滑雪场均位于吉林市内,且距离较近,都属于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松花湖湖区总面积约480平方公里。1982年在此建立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该区位置优越,区内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置身冰雪世界,观赏吉林雾凇,北大湖滑雪场,是国家冬季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已成为中国资源最好、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旅游滑雪第一目的地。亚冬会后其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要以户外运动为突出特色,以滑雪、高尔夫、温泉为核心竞争力产品,同过高标准规划、项目建设和运营,把北大湖建设成以冰雪旅游为重点、一年四季皆宜的高端体育体验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两者的区际合作开发可满足游客集赏雪与滑雪的多项需求,尽情领略冰雪乐趣。(4)查干湖旅游区(东北民俗文化旅游区 )。吉林省育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县域旅游是天然的避暑纳凉、度假胜地。每年12月末-1月末举办被中国节庆产业年会评为中国十大生态类节庆。查干湖冬捕以其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被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区主要以生态旅游为中心,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是全省中部旅游区的延伸、西部旅游中心和大门,连接西部旅游区的节点。(5)高句丽古城旅游区。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遗址,保存着世界上最多的高句丽文物古迹,包括山城、陵墓、碑石、上万座古墓和众多的出土文物,构成令世界瞩目的洞沟文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集安市要依托高句丽遗址的知名度,联合接壤朝鲜的边境资源和松花江生态旅游产品, 面向以省内和东北、华北市场为主的国内市场和以韩国为主的国际市场,建设集历史遗迹、森林生态、边境观光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将自身打造成吉林省东部旅游的标志性节点。

扩大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根据旅游发展目标、旅游规划和新增旅游工作内容,“十二五”期间持续扩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至4-5亿元,引导各部门、各行业特别是项目开发企业进行资金投入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旅游产业园区,扩大宣传扩广力度,开展旅游统计和调查工作。20##年起要实现外资、民营旅游集团企业零的突破并不断加大引进和培育的力度,深化与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合作,引进旅游业著名品牌。积极争取国家的有关资金支持。

2.以扩大旅游人数为重点,不断扩大旅游市场规模

扩大游客的来源渠道。在旅游交通方面,借助高铁建设和长吉机场一体化,不断提高省内的旅游交通便利化。在客源市场方面,要借助各种区域和行业合作框架,积极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做好吉林旅游的市场宣传和组织工作,以韩国、俄罗斯、日本、朝鲜和蒙古等近邻国家为主攻市场,充分释放客源潜力,同时要扩大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等入境旅游。特别是,吉林省应降低旅游消费价格,启动农民旅游市场,使更多的本省居民和邻省居民提高出游意愿。

增强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组织客源的能力。要改变目前旅游业运作的传统做法,大力发展非传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会展业,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并提供旅游服务。加强对最新旅游业动态的介绍宣传,引进各类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实施邮件营销等崭新的市场推广方式。鼓励与发达地区的房车旅游企业、大型旅游网站加强合作,共推吉林旅游线路。

以“缤纷四季,精彩吉林”为主题充分宣传吉林旅游,在旅游宣传片、旅游推广活动以及对外交流的各种场所中向外界传递有感染力的旅游资讯,特别是那些“生于文化、源于民间、来自传统”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例如长白山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国民大众耳熟能详的松嫩平原、松花江、林海雪原、鸭绿江、图们江、高句丽、鸡鸣三国、黑土地、东北三宝、冬捕、东北粮仓等自然风光以及二人转等乐观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推广五大旅游品牌。(1)建设中国养生旅游名省。吉林省在发展养生旅游名省上具有五大优势和六大核心产品。五大养生优势,一是生态环境优势,吉林省作为生态示范省,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既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又具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具备良好的养生基本条件;二是特色资源优势,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温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加上中医理疗技术,形成养生的重要支撑优势;三是原生态环境优势,吉林省有着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田园风光和纯朴民风对修养身心极为有利;四是对接庞大养生市场优势,近年来,养生已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的必然追求,保健养生、健康疗养已经渗透到旅游市场中来,发展也极为迅速。因此吉林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五是22°的避暑气候优势,吉林省夏季气候温热湿润,是避暑胜地,养生天堂。重点做大六大核心养生产品:运动养生(滑雪、漂流、高尔夫、狩猎等);生态养生(森林、滨水、乡村田园);温泉养生(温泉与各种中西医理疗相结合);饮食养生(养生餐、东北三宝);心灵养生(长白山天池陶冶心灵);娱乐养生(各种民俗娱乐和乡村娱乐方式)。二是长白山旅游品牌。长白山是吉林省的标志,是我国名山之一,是世界自然遗产后备名录,也是我国旅游的重要名片。做大做强吉林旅游,需要发挥长白山龙头带动作用。要下更大的力气,把长白山建成集生态观光、避暑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并与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战略紧密结合,依托长延高速通道的建设,加强与长春都市旅游、延吉边境旅游、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吉林旅游的核心区域,增强联动效应。做大做响长白山品牌,关键是品牌整合,打造长白山生态经济板块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统一行动,集中力量抓好落实。三是大众滑雪胜地品牌。吉林省在发展冰雪旅游上与东北其它省份具有同质性,应该错位发展,寻找细分市场。鉴于在冰雪旅游季节的体感舒适度优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从滑雪旅游的适宜性指标考虑,条件优于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吉林省可主打雪资源,并拓展滑雪大众化市场,以城市家庭和滑雪发烧友团队作为主攻受众群体,并按不同要求层次提供相应活动场所与内容,通过举办各类赛事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加强宣传,逐步建立起市场认知度高的大众滑雪品牌。四是鸭绿江品牌。鸭绿江流域既有瑰丽风光,众多的山岳、森林等自然资源又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址和伪满洲国、灵光塔等历史文化以及饮食文化。流域范围内有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具有浓郁的朝鲜族风光;而且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满族文化值得深入挖掘。自然、历史、民族、文化交织,构成了独特的关东神韵, 树立鸭绿江品牌,要与辽宁省通力合作开发鸭绿江整个流域,,并以鸭绿江为核心,大力辐射周边旅游资源,串接起沿江各地旅游景区,使沿线各地既是鸭绿江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重要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成以鸭绿江为核心的、辐射纵深资源的大旅游格局。五是中国会议夏都品牌。会议经济是旅游城市创新发展的增长点,会议旅游市场正不断扩大,吉林省应顺应潮流,抓住时机,以其夏季良好的避暑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会议旅游和各类培训旅游,做大中国会议夏都品牌,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冬季滑雪培训市场。

3.以安全便捷为核心,建立完善游客更加满意的旅游服务体系

以标准化推进为主要途径,不断完善食品卫生安全、景区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散客安全感提升的机制,营造整体安全和友善的环境。为提高对游客的便捷服务,在做好道路设施的基础上,做好车船公共服务;推进“数字吉林”等旅游信息化进程,为旅游市场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建设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此外,为了建立和完善使游客更加满意的旅游服务体系,吉林省旅游主管部门应持续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弘扬优秀的经验和做法,督促落后方面的及时整改。

总的来看,调研组此次行程之后对吉林省有了崭新的认识,尤其对旅游资源和文化生活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们相信,吉林省有2300万人民的勤劳智慧,吉林省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又有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热情决心和成熟思考,在中国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的大环境下,只要放长眼界,以历史的眼光和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把握市场导向,相信吉林省的旅游产业一定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做大做强,吉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必定会取得重大突破!


附件1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组名单

组    长:戴  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成    员:李仲广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负责人 副教授 博士

夏少颜 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部负责人

吴  普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

战冬梅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博士

陈  旭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博士

谢双玉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华中师范大学)  副教授 博士

龙江智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博士


附件2全国各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表1:1990—20##年东北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中外国人比例未汇报)

表2:1990—20##年东北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

表3:1990—20##年东北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人均花费

表4:1990—20##年地区旅游发展的经济贡献

表5:1990—20##年地区旅游发展的关联产业(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

表6:1990—20##年地区旅游发展的关联产业(国内、国际商品市场)

表7:1990—20##年地区旅游发展的消费潜力(工资、收入、消费、恩格尔系数)


附件3 国内开展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的情况


专题报告一 吉林省:构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桥头堡

10月7日至10日,为支持吉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受国家旅游局委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率专家组赴吉林省调研,调研期间,戴斌院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吉林省要发挥区位优势,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构建适应国际化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戴斌院长表示,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不论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不管是城市风貌,还是乡村风情,都孕育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吉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干劲足、谋划多,在发展战略、资金安排、项目推进等方方面面,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年吉林省旅游总收入580.69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8.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3个百分点,应该说,旅游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吉林省旅游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戴斌院长直言,吉林省有这么好的大山、大河、民俗风情,又靠着边境,但吉林省旅游的对外宣传的整体形象不够突出,仅从东北三省的层面上看,黑龙江省在做冰,辽宁省在做海、做山,吉林省在做什么?从长远来看,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就会导致旅游企业活力不够,旅游产品开发不出来,进一步将影响到整个旅游经济运行。从根本上讲,我们国家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就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进行大手笔谋划。

对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戴斌院长认为,只要放长历史的眼光,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看清市场导向,相信吉林省的旅游产业一定可以做大做强。

戴斌指出,打造吉林旅游整体形象,既要重视资源开发,更要重视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把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需要面向大众的基本旅游需求分层次设计旅游产品。首先,要研究市场基础。目前,各个地方在发展旅游业过程当中,都希望抓一流的资源,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市场,甚至是高端市场。然而,目前我们整个国家的市场是个什么概念?20##年国内旅游约为1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人均消费535块钱。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地旅游都实现了20%-35%的平均增长,人均消费也仅在430块钱左右。这就说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基数大、增长快、消费低、变化多的市场。就目前情况看,至少在15年之内,我国旅游的基础市场还依然是观光市场。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再具体研究如何开发产品,理性分析市场消费能力,吸引更多的大众消费群体来旅游。其次,要从空间范围找准客源市场。吉林省的客源市场在短期内还是近程市场为主,首先是东北三省,其次是以京津为代表的华北区域,然后才是长三角、珠三角。从国际范围看,要以韩国、俄罗斯、日本、朝鲜、蒙古等近邻国家为主攻市场。第三,要按人口统计特征定位目标市场。老年人、年轻人……旅游消费群体不同,匹配的旅游产品也应当有所区分。最后,还要研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是老百姓在旅游、老百姓在受益。现在的时代是散客旅游的时代,全国每年94%的旅游者都是散客。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到吉林来,如何让游客满意,这是市场化发展的要求。投资运营不能只靠政府,要靠市场自觉、特别是市场竞争机制。吉林省旅游业干劲足,但对政府依赖性强,在吉林省旅游业内几乎看不到有份量的民营企业的影子。长期如此,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吉林省旅游业整体发展不利。

“旅游业发展既强调竞争,又强调合作。”在谈到旅游跨区域发展时,戴斌说,从发展边境旅游看,吉林省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还是历史渊源,都最有可能承担起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主导角色,是无可替代的。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沿边开放、重点突破”时代的到来,包括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东北亚旅游合作,以广西为代表的北部湾合作,以福建为代表的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等,而吉林省是我国唯一一个同时与三个国家相邻的省份,更要积极发挥边境优势,主动做好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桥头堡,谋划好区域旅游合作的大文章。这不仅会成为吉林旅游发展的突破,对全国旅游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此外,从国内看,一方面要把东北三省几个大城市联合起来,发挥区位优势,搞区域旅游联合体,做旅游合作大文章。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政府与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的广泛合作,同时,还要加强吉林省内各部门的合作,走产业融合的路子。

戴斌院长最后说,吉林省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又有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决心,在中国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的大环境下,吉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必定会取得突破!


专题报告二 吉林省旅游资源及发展环境评价

一、吉林省旅游资源禀赋

(一)吉林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吉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谓类型多样、品位很高、组合俱佳,尤以长白山和净月潭为代表的山水生态资源、以北大湖和雾凇为代表的冰雪旅游资源、以伪满皇宫博物院和高句丽王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代表的边境旅游资源、以黑土文化和鲜族民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最为突出,这使吉林完全有条件培育成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根据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全省共计20719个旅游资源单体,拥有全国所有8个主类、全部30个亚类以及144个基本类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涉及的基本类型为62个,呈现为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冰雪的特点。吉林省旅游资源品位高,平均品质分为2.46。在20719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单体3241个,占所有单体总量的15.64%。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单体247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529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2465个。在在空间上旅游资源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区域特色明显。长春、吉林、白山、延边是优势资源富集区,其他地市也不乏资源亮点。这为各地确定资源开发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强势旅游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五大特色优势旅游资源

一是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禀赋丰富、品位极高、组合俱佳,具备打造中国新兴生态休闲、山水观光度假旅游名省的潜质。吉林具有极其丰富且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山水景观资源。遐尔闻名的长白山,属于国际自然生态保护圈,是吉林生态旅游资源的龙头。原始森林繁密,动植物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具有国际上最完备的以垂直分布为特征的山地植物生态系统。水域资源丰富,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净月潭、查干湖、向海等都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向海是典型的湿地生态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A级湿地。

二是气候比较优势突出,形成冬季冰雪、夏季避暑两大极富竞争优势的资源条件,同时有利破解淡季难题。吉林具有丰富、广泛、优越的冰雪旅游资源,具有积雪期长、积雪深厚、雪质柔软、山体坡度适中的优势。在冰雪旅游季节的体感舒适度优于黑龙江和内蒙古。雾凇是吉林省特有的冰雪资源。北大湖滑雪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自然资源最好的滑雪场,具备承办任何级别国际滑雪赛事的自然条件。吉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平均气温在22度左右,舒适宜人,河流湖泊众多,且其温带森林广布,覆盖率达到42.5%,生态环境优越 ,凭借气候优势条件可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季避暑旅游名片。夏季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景区山清水秀、林木繁茂,空气清新,风光绮丽,是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避暑胜地,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边境与民俗旅游资源个性突出、组合俱佳,有利于跨区域整合和实现资源共享,其神秘性有全球吸引力,并拥有世界品牌支撑,堪称中国东北的“香格里拉”。吉林毗邻俄罗斯、朝鲜,有1400多公里的边境线,其蕴含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独特的中俄、中朝边境风光。与俄罗斯和朝鲜两国接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朝鲜族民族风情、朝鲜族歌舞、朝鲜族食品。边境和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跨区域整合和实现资源共享,其神秘性有全球吸引力,并拥有世界品牌支撑,堪称中国东北的“香格里拉”。

四是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是东北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具备打造东北文化旅游新高地的条件。吉林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领略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代表朝鲜特色的朝鲜服装、乐器,满族特色的剪纸、刺绣等少数民族风情。发源于长白山区的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记载了东北先民“闯关东”历史的通榆闯关东年画、曾作为清朝宫廷御用砚的通化松花砚等,彰显着关东黑土文化特色和浓郁的北国风情。以及在世界上濒临消失却在吉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萨满文化。吉林还有高句丽史迹、辽金历史文化叶赫古城及伪满遗迹等重要人文景观。尤其是集安高句丽故城――丸都山城和洞沟贵族古墓葬群遗址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处被联合国有关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五是资源类型组合和空间集聚,使吉林具备培育成为中国养生旅游名省的潜在优势。养生旅游将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新兴旅游市场。吉林具备发展养生旅游的资源组合优势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发展休闲度假的山水湖泊资源、保健疗养的温泉资源以及以人参为代表养生药材。

二、吉林省旅游发展机遇

面向未来十年,吉林旅游业处于聚能裂变、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处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档升级,实现超常规、突变式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

其一,未来十年的系列巨变将极为有利于吉林构建大旅游市场格局,迎来旅游发展的爆炸性增长。一是中国旅游业正步入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期。20##年我国人均GDP将接近4000美元,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大众消费”的阶段。随着公众假日、休息日、带薪休假等闲暇时间趋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加速形成,吉林旅游市场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期。二是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交通将呈现出网络化和高速化发展、多种交通模式无缝连接的趋势。吉林国际航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松花江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的革命性变化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这既有利于向外对接大市场,又有利于统筹整合周边资源。三是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经济已重新崛起,这为吉林拓展东北客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二,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的革命性变化,有利于吉林旅游业赢得战略性资源配置,构建发展支撑。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装备技术等与旅游结合将催生新商业模式和新旅游产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旅游产业新格局出现和新业态产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产业分工方式、产业技术的变化将让旅游业发生深刻变革。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吉林省委、省政府从战略高度上就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做出了重要部署。一系列行动表明了吉林省大力发展旅游的决心,为吉林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些都为吉林旅游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优化了外部环境。

其三,全球气候急剧变暖和个性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有利于彰显吉林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和优势。全球环境气候的巨大变化。近100多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总的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气温明显上升。根据IPCC模型的预测,这一变化趋势仍在持续,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相比1990年将上升1.4℃-5.8℃。气温上升导致暖冬与酷夏,人们对冬季冰雪与夏季避暑气候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这将进一步突显吉林冰雪、避暑的气候资源优势和战略价值,为打造“冬季冰雪运动天堂、夏季避暑消夏胜地”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也正迎来个性化旅游时代,旅游市场将大量涌现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需求,时尚运动、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温泉保健、自驾车旅游等将成为新兴旅游市场,吉林多样化旅游资源优势将彰显价值和全面释放效应。

其四,东北亚区域战略性合作的深化有利于吉林构建东北亚区域枢纽,进一步突出区位交通优势。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将使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次区域国际合作将成为重点。东北亚区域合作,有利于强化吉林作为东北亚交通枢纽和东北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凸显吉林作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的作用,推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和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在东北亚经济圈中,长春、吉林、延吉等城市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在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在东北亚大区旅游线路布局中有望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吉林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和综合经济优势,将旅游业发展置于国际区域合作的战略高度统筹配置,突破各种空间局限,打造东北亚旅游的多中心城市。

三、吉林省旅游发展优势

用未来的眼光审视吉林旅游发展,要高度重视两个新变化。一是未来10年吉林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正在和即将出现大批有震撼力的新兴旅游吸引物,改变没有大型核心旅游吸引物的传统认识;二是由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吉林旅游资源价值整体提升,改变边缘化的处境。在观光旅游为主的时代,吉林(除长白山)确实缺乏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观光旅游品牌。但随着现代旅游产业及资源的不断拓展,全球化、区域化的日益深化,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空间格局下重新认识吉林旅游资源的新优势和新价值。

一是吉林具有依托交通区位、综合经济等优势,成为东北旅游总部基地和东北亚旅游中心的潜力。吉林地处东北亚腹地,外邻两国、内靠三省,是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发展边境旅游条件良好。可以充分发挥总部基地的综合组织功能,全面整合利用东北地区和朝鲜的优势旅游资源,为吉林旅游发展服务。因此,朝鲜社会形态、鸭绿江中朝边境风情、图们江中俄边境风情、东北文化和冰雪资源等都将成为吉林重要的优势资源类型。

二是面向未来主导旅游市场,吉林休闲度假、生态山水、边境风情、文化娱乐等资源优势潜力巨大。吉林是国家批准较早的生态建设试点省,生态环境优越,山水风光秀美,历史人文荟萃,民俗风情独特,旅游资源富集。休闲度假将主导未来旅游市场格局,吉林必将因拥有“原生态自然和人文、舒适凉爽气候、冰雪温泉”等休闲度假组合优势,上升为具备顶级品牌资源的旅游区域。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形态的转型,遗产旅游、文化娱乐亦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导力量,吉林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民俗文化、跨国风情民俗等优势资源将得以全面彰显,有利于打造文化旅游大省。

三是面向未来全球气候,吉林避暑旅游和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将得到极大提升。未来全球气温的显著上升以及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一方面将催生避暑度假旅游需求的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将极大提升吉林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将构建吉林“冬夏两旺,延伸春秋”的市场格局,有效缓解季节波动的压力。同时,吉林可以依托原生态的森林环境优势、丰富中草药材资源优势以及温泉和江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生旅游。资源资源价值的提升以及客源需求的同步增长,将推进吉林作为我国北部新兴旅游大省的建设。

四是吉林边境、生态和后发优势都十分突出,具备建设新兴特色旅游大省的潜力。吉林东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这使得吉林省既具备边境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的资源优势又拥有靠近国际市场的地理优势,为吉林省发展近程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支撑和交通保障。吉林作为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高,河流湖泊丰富,生物多样性强,湿地面积辽阔,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大系统,优势显著,遐尔闻名的长白山,属于国际自然生态保护圈,是吉林省生态屏障,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龙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资源支撑,同时为打造高、精、尖旅游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吉林仍有很多资源资源还处在未开发、半开发状态,原生性较强,如鸭绿江边境风光带,仍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后发优势颇为明显。

四、与东北各省竞争分析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在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在旅游经济总量上有一定发展差距,无论在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指标上都处于末位。因此,既要认识到吉林旅游业的大好前景,也要认识到吉林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是吉林省处于东北三省的夹缝境地。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吉林省处于辽宁和黑龙江的南北夹缝中,在整个的旅游发展中更是处于挤压位置。在东北地区旅游发展所依附的特色资源中,冰雪资源受到黑龙江省的遮蔽效应,避暑胜地品牌和关东风情文化受到黑龙江和辽宁的分散影响。吉林省的市场影响力不够高,旅游特色和吸引力不够突出。

二是核心城市发展处于弱势。核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整个省的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相比哈尔滨、沈阳和大连,长春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知名度较低,其龙头牵动力明显不足。加之未来同城化、高铁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将越来越强,距离较近的哈尔滨和沈阳将以其优势地位淹没长春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

三是同质化资源影响。吉林省资源丰富,其中冰雪资源与关东风情文化都与邻省相类似,缺乏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尽管在资源品质上,吉林省在某些方面处于首位,比如作为发源地的特色满族文化,储量丰富且温度较适宜的雪资源条件,均具有非凡价值。但在客源市场认知上并不最具代表性,市场知名度与认可度偏低。从高品质旅游资源数量来说,吉林省较为丰富,但相对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没有明显优势。

表1   20##年东北三省旅游发展比较

五、几点发展建议

一是做强一个龙头城市,构建一个发展平台。吉林省旅游发展需要打造一个龙头城市(吉林市),并以此为中心构建起发展的大集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构建核心吸引物,依托其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及净月潭等周边景区,打响夏季避暑之都和冬季冰雪运动名城旅游品牌。(2)完善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对整个城市进行旅游化改造,将东北文化、冰雪文化、吉林特色文化融入整个城市的发展中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3)做强旅游集散功能,着手完善对内对外交通网络,开辟对重点客源市场的航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开发周边资源,建设高级别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地。(4)大力发展会议、会展和会奖旅游,拓展旅游市场,以其夏季避暑优势打造会议中心品牌,并以冬季冰雪资源优势开拓冬季会议市场。(5)做大一批旅游景区。以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和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积极发展市内景区,联合周边景区,打造知名景区名片群。

二是策划三条跨区域精品旅游线。(1)东部边境生态旅游线,即以长白山景区、边境口岸、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为节点,以长白山地,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中俄、中朝边界地域为依托,呈南北走向,是集生态观光、边境探秘、文化求知和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精华旅游线。(2)长吉图东北亚风情旅游带,旅游发展带东西向贯通吉林省全境,是东西向主要发展轴带与经济扩展带,内联东西厢,外通朝俄蒙,是东北中部横向重点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内蒙、蒙古、朝俄等旅游纳入全省旅游发展格局,更好地融入东北、东北亚区域旅游系统中,以城市风情与人文旅游、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为主要内容,以净月潭、松花湖、长白山、防川等长吉图沿线旅游重点景区为依托,通过各景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长吉图东北亚风情旅游带。(3)东北中心城市黄金旅游线,建设纵贯东北三省的大连——沈阳——吉林——哈尔滨旅游线路,依托城市富足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及现代城市特色,将东北地区的优势资源整合,建设完备的旅游交通和服务体系,南北延伸,形成辐射能力强的东北旅游大品牌。

三是做大五个龙头旅游区。(1)大长白山旅游区,长白山景区以雄伟的山峰、高悬的天池、飞泻的瀑布、沸腾的泉水和从温带到极地绚丽多采的植被垂直景观而著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是吉林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承担着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在今后要重点发展以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滑雪场、温泉度假区、自驾游基地、高尔夫球场等主要生态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2)中俄朝跨国公园,树立区域合作观念,顺应东北亚合作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涵盖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大国际区域的边境旅游区,以公共利益为先导,优势互补,整合边境旅游资源,减少国际通行障碍,以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为龙头带动边境山猫旅游和民俗风情游,实现共赢。(3)松花湖-北大湖旅游开发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和北大湖滑雪场均位于吉林市内,且距离较近,都属于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松花湖湖区总面积约480平方公里。1982年在此建立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该区位置优越,区内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置身冰雪世界,观赏吉林雾凇,北大湖滑雪场,是国家冬季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已成为中国资源最好、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旅游滑雪第一目的地。亚冬会后其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要以户外运动为突出特色,以滑雪、高尔夫、温泉为核心竞争力产品,同过高标准规划、项目建设和运营,把北大湖建设成以冰雪旅游为重点、一年四季皆宜的高端体育体验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两者的区际合作开发可满足游客集赏雪与滑雪的多项需求,尽情领略冰雪乐趣。(4)查干湖旅游区(东北民俗文化旅游区 )。吉林省育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县域旅游是天然的避暑纳凉、度假胜地。每年12月末-1月末举办被中国节庆产业年会评为中国十大生态类节庆。查干湖冬捕以其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被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区主要以生态旅游为中心,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是全省中部旅游区的延伸、西部旅游中心和大门,连接西部旅游区的节点。(5)集安综合旅游区。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遗址,保存着世界上最多的高句丽文物古迹,包括山城、陵墓、碑石、上万座古墓和众多的出土文物,构成令世界瞩目的洞沟文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集安市要依托高句丽遗址的知名度,联合接壤朝鲜的边境资源和松花江生态旅游产品, 面向以省内和东北、华北市场为主的国内市场和以韩国为主的国际市场,建设集历史遗迹、森林生态、边境观光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将自身打造成吉林省东部旅游的标志性节点。

推广五大旅游品牌。(1)建设中国养生旅游名省。吉林省在发展养生旅游名省上具有五大优势和六大核心产品。五大养生优势,一是生态环境优势,吉林省作为生态示范省,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既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又具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具备良好的养生基本条件;二是特色资源优势,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温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加上中医理疗技术,形成养生的重要支撑优势;三是原生态环境优势,吉林省有着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田园风光和纯朴民风对修养身心极为有利;四是对接庞大养生市场优势,近年来,养生已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的必然追求,保健养生、健康疗养已经渗透到旅游市场中来,发展也极为迅速。因此吉林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五是22°的避暑气候优势,吉林省夏季气候温热湿润,是避暑胜地,养生天堂。重点做大六大核心养生产品:运动养生(滑雪、漂流、高尔夫、狩猎等);生态养生(森林、滨水、乡村田园);温泉养生(温泉与各种中西医理疗相结合);饮食养生(养生餐、东北三宝);心灵养生(长白山天池陶冶心灵);娱乐养生(各种民俗娱乐和乡村娱乐方式)。

二是长白山旅游品牌。长白山是吉林省的标志,是我国名山之一,是世界自然遗产后备名录,也是我国旅游的重要名片。做大做强吉林旅游,需要发挥长白山龙头带动作用。要下更大的力气,把长白山建成集生态观光、避暑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并与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战略紧密结合,依托长延高速通道的建设,加强与长春都市旅游、延吉边境旅游、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吉林旅游的核心区域,增强联动效应。做大做响长白山品牌,关键是品牌整合,打造长白山生态经济板块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统一行动,集中力量抓好落实。

三是大众滑雪胜地品牌。吉林省在发展冰雪旅游上与东北其它省份具有同质性,应该错位发展,寻找细分市场。鉴于在冰雪旅游季节的体感舒适度优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从滑雪旅游的适宜性指标考虑,条件优于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吉林省可主打雪资源,并拓展滑雪大众化市场,以城市家庭和滑雪发烧友团队作为主攻受众群体,并按不同要求层次提供相应活动场所与内容,通过举办各类赛事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加强宣传,逐步建立起市场认知度高的大众滑雪品牌。

四是鸭绿江品牌。鸭绿江流域既有瑰丽风光,众多的山岳、森林等自然资源又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址和伪满洲国、灵光塔等历史文化以及饮食文化。流域范围内有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具有浓郁的朝鲜族风光;而且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满族文化值得深入挖掘。自然、历史、民族、文化交织,构成了独特的关东神韵, 树立鸭绿江品牌,要与辽宁省通力合作开发鸭绿江整个流域,,并以鸭绿江为核心,大力辐射周边旅游资源,串接起沿江各地旅游景区,使沿线各地既是鸭绿江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重要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成以鸭绿江为核心的、辐射纵深资源的大旅游格局。

五是中国会议夏都品牌。会议经济是旅游城市创新发展的增长点,会议旅游市场正不断扩大,吉林省应顺应潮流,抓住时机,以其夏季良好的避暑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会议旅游和各类培训旅游,做大中国会议夏都品牌,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冬季滑雪培训市场。


专题报告三 树立独特的吉林省旅游形象,开展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宣传策划

一、吉林省旅游资源及其知名度的总体印象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参与性强,部分旅游资源品质高。以长白山为代表,自然景观资源是其主导,知名度较高。除此之外,向海湿地,四平附近的喀尔沁草原,以及吉林雾淞等自然资源均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样,吉林具有富绕的人文景观资源。其满族和朝鲜族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品位独特。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沉淀,全国大粮仓的美名都为吉林的人文旅游都创建了众多优良的并可以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

同时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吉林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吉林省的温带季风型气候创造了四季鲜明的多样性自然旅游资源。吉林省同时又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吉林发展成东北亚旅游中心和边境游的枢纽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然而,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优良的地理位置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吉林省的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待提高。自然景观中,除长白山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外,多数资源并不为旅游者,尤其是吉林省和周边省份以外的旅游者所广知。 例如向海湿地,吉林雾淞,以及吉林省极为丰富和品质良好的雪资源都需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产品宣传。相对于自然景观来说,吉林省的人文资源同样需要有深度的开发,提升资源的品质,扩大这些资源的知名度。

缺少知名度以及品牌效应,吉林的旅游发展相对于全国的其他省份较为滞后。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大家不知道吉林除了长白山还有什么。本次调研发现,吉林省对旅游形象及旅游品牌的认知迫切。领导层存在普遍共识,认为策划一个优良的品牌是吉林省旅游发展与规划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内容。国内和国际旅游研究界学者均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建设多持积极的态度,认为品牌是建设目的地自身形象,引导旅游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下文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建设进行一个较为初步的阐述。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是旅游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品牌应当和形象区分开来。窄意上的品牌是指口号,标识,图像。而形象是旅游品牌的延伸,是对品牌的补充。旅游地品牌营销专家摩根等人认为品牌与形象应由旅游地独特的资源特质和该旅游地能给旅游者所营造的游览价值所组合构成。并能让旅游者在考虑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时就能自然而然的考虑到该旅游地的品牌。简单的说来,一个有效的旅游地品牌需要做到最少三点:一是要能够将自己从竞争对手中区分出来;二是要有让旅游者可以预期到该地旅游所能带来的良好旅游体验;三是要能作为目的类型旅游目的地的代表,在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进入其考虑的范畴。例如一旅游者在考虑前往滑雪度假的旅游地时会自然而然的考虑到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那么净月潭的品牌就达到了这个效应。

值得强调的是建设旅游地品牌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而不应仅仅只是营销的一个工具。旅游管理部门不能将旅游地品牌的建设等同于拟定一句口号,一个标识,或者是一个图片形象。这些只是浅意上的品牌,也只是品牌营销中的一个部分。口号是旅游品牌的代表,所起到的作用是为了然更重要的是旅游品牌的策划,管理,修正,以及维护。

三、现阶段吉林省的旅游品牌形象问题分析

吉林省的旅游宣传品牌为“缤纷四季,精彩吉林” 。各个城市又有各自独特的宣传品牌。如吉林市是“动感松花江,魅力江城游” ,长白山的品牌是“休闲养生地,大美长白山” 。这些品牌口号以表达某一特定的旅游资源为主。如缤纷四季,强调的是吉林省旅游四季的分明,动感松花江强调的是以江河游览为主的观光型旅游,而长白山强调的是休闲度假型旅游。以突出实体旅游资源的品牌建设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形象要素多元,旅游形象定位困难。吉林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这些要素均是对旅游形象进行策划和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各种要素相互叠加作用,使得吉林旅游形象的定位较为困难,即使有一定尝试,但难以得到广泛认同。

使用特定资源作为品牌形象的好处是品牌简单明了,消费者一看便知该旅游地能够提供何种旅游度假产品。但使用旅游资源作为品牌口号的弊端是旅游地局常常被局限于某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如果该资源并不为次这一旅游地所独有,那么这个品牌口号就基本上不具有独特性。例如“松花江”, “江城”这一资源和称谓并不为吉林市所独有。消费者是否认同这一品牌,也不得而知。对于吉林省的旅游品牌“缤纷四季”特色很鲜明,但是“精彩”一词过于普通和空旷,较难让旅游者从情感上对这一旅游品牌产生喜好上的倾斜。

多数旅游营销专家建议,旅游品牌形象和口号应着强调该旅游目的地能给旅游者带来的良好而难忘的旅游经历,并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感情上的纽带,而不应当着重强调当地的旅游资源。简单的说,品牌的宣传口号应做到“我能给你带来什么” , 而不是“我有什么” 。纵观世界上成功的旅游品牌多强调情感与经历而不强调资源。例如纽约州的品牌“我爱纽约(I love NY)”。新加坡的品牌“非常新加坡”,以及山东省的“好客山东” 。这些成功的品牌或带动旅游者的激情,或旅游者描绘了一段不寻常的旅游经历。

2.旅游形象系统不完善,游客忠诚度差。旅游形象建设包括设计、推广和维护几个阶段,旅游形象的设计和推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目前吉林大部分地区没有进行系统的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更缺乏对形象品牌的推广和维护,导致旅游营销效果较差。

品牌形象是建立在真实的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因此吉林省的品牌的宣传要有优异的资源和优良的服务提供保证和支持。如省领导报告所述,吉林省的口号虽然是“缤纷四季”, 但没有做好四季产品,旅游服务仍存在着“九月磨刀,三月宰人”的现象。品牌口号的本身并不能告知旅游者该旅游地具体有何资源和服务,只起到引导旅游者的作用。而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前必须要知道该旅游地能够提供何种旅游产品和服务。因此,品牌必须要有资源和品质来提供保证。这也是为什么说旅游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而不简单是个营销的过程。

3. 形象层次混乱,游客感知效果较差。不同级别和内容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同的形象和有针对性的目标市场细分,但多数吉林旅游形象或以城市形象为旅游形象,或以旅游形象为景区形象,导致形象层次混乱,游客感知效果较差。如吉林省的形象强调与旅游季节的广泛性,吉林市强调水资源的旅游,而长白山强调休闲度假旅游。建议旅游品牌在总体宣传上取得一直性,地方可以创建并鼓励创建自己独特的旅游产品,但产品宣传要与总体宣传的格调一直,体现总体宣传的大方向性。

四、吉林省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定位

旅游品牌的开发要兼顾三个主体:市场,旅游地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竞争对手。这三者的研究要相互并存,以市场为引导,符合自身的定位,突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

第一, 旅游市场的主体永远是旅游者。不了解市场就不可能准确的把握市场,那么品牌的研究也就不具有市场针对性。研究旅游市场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目的是为了确立目前该旅游地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何种形象,旅游者最为熟知的形象是什么,最不了解的是什么,积极的形象是什么,消极负面的形象是什么。不同的市场对形象的认知是否不同,偏好是否不同,不同市场中的认知差异有多大。了解这些问题为旅游品牌的策划和有市场针对性的宣传提供铺垫。市场的多样性也从一个方面再次论述了旅游品牌的建设不宜以实体旅游景观为口号,因为各个市场的侧重点不同。单一以资源品牌的口号很难在大多数消费市场中获得认同。

其次,吉林省在分析客源市场时不能只分析已来访的游客,还有分析潜在的游客和不来访的游客。了解是什么原因使潜在的游客还未来访,什么原因造成不来访的游客不愿来访。充分了解这三块市场有助于吉林省旅游发展可以发现自己现有品牌的欠缺,及时调整品牌现象,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对市场主体的分析,有助于解决吉林省委提出的“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卖点在哪里”,“特色在哪里”,和“为什么吸引力不高”的问题。

第二,旅游地品牌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旅游品牌的建设因此要符合当地发展的长期规划,于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相吻合。要有大方向性,不能只考虑一次或两次的旅游宣传。这也为旅游品牌创建中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提供保证。了解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市场感知之间的差异性。之后可以通过市场宣传来对市场的感知做一定的引导和调整,使其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

第三,旅游品牌的开发要对竞争对手作出分析。分析其客源市场特征,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对比自身资源的特异性,以及与竞争对手共同创建联合品牌的可能性。例如吉林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周边省份,因为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吉林省应当充分调查游客和不来访游客对吉林省和周边省份旅游资源差异性的感知,从而才能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

旅游形象的开发中要考虑到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品牌的口号是以情感和经历为基础,一个旅游地的品牌不可能也不允许将所有的旅游资源全部包括在内。那么旅游地的形象则是品牌的补充和延伸,对起到丰富品牌的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吉林省开展一具体系统的旅游形象研究专题报告,发现自身旅游资源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这些要素是为建立多种多样的旅游形象建立载体。

五、旅游品牌的宣传

5.1 旅游品牌宣传的总体方针

吉林省旅游品牌宣传的总体方针应把握住调动旅游者的互动性。调研组感知,吉林省旅游管理部门为吉林省下一阶段旅游发展规划为“休闲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在市场认同,资源认同的前提下。那么旅游品牌的宣传要突出这一指导思想。同时要培育游客对这种休闲生活方式的“期望”并愿意“体验”。培育期望的目的是建立游客对吉林省旅游的忠诚(表现为多次来访和积极推荐),并给未曾来访的游客一个来访的理由;培育体验的目的是为旅游者营造一种生活方式的氛围,一种经历,一份感情,让他们在离开吉林的适合觉得不虚此行。

5.2 旅游品牌宣传的市场分析

调研中吉林省提出一个如何能够将有限宣传经费做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吉林省强调大部分的经费已用于电视台的广告经费。建议吉林省重新考虑此种宣传方式。一、电视广告宣传不具有针对性。电视广告的特点是覆盖率广,具有可视性,单位成本小。但缺点是费用高,不具备市场针对性,市场回应率低。二、广告投放电视台的收视主体可能与来吉林旅游的市场主体不同。因此广告能产生的共鸣性比较低。

建议吉林省开展市场转化分析(conversion study)。研究可采取联系向吉林省索取旅游资料的旅游者,分析其中有多少人最终来吉林旅游。同时可就已经来吉林的旅游者采样,分析其是从何种渠道(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网络广告、旅行社广告,亲朋好友推荐等)得知关于吉林的旅游消息,从而分析鉴别出有效的旅游营销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宣传。

5.3 旅游品牌宣传中的合作以及多渠道传播

建议吉林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在旅游局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解决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过程中的资金筹措、设计、组织、推广和维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业界合作,引领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商业,和工业制造业积极参与旅游品牌和形象的宣传。

拓展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渠道。在政府主导下,以城市和景区为单位,通过专家、社会等多种方式有奖公开征集旅游形象和旅游宣传口号方案等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旅游宣传片不易过长,以在一分钟以内。可以借助网上视频站点进行宣传。宣传片不宜说教介绍旅游资源,而应当以强调旅游体验为主。同时可借助网络条件在个人用户终端(智能手机,GPS,平板电脑等)提供便利的互动的旅游资源下载。如提供GPS坐标下载,为自驾游提供良好的导航等。

5.4 旅游品牌的检测和维护

    品牌的建设是个管理的过程。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需要管理部门定期的对自身的旅游品牌进行市场分析和修正。把握住市场发展趋势,使的品牌符合市场主体的期望,并能为开拓新的市场奠定基石。


 


专题报告四 吉林省旅游商品发展对策建议

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体现旅游地风俗文化特色和富有纪念性的实物商品。它是旅游者游览活动的延伸与继续,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高低的标志。由旅游商品销售带来的旅游购物是构成旅游消费活动的“六大要素”之一,又是旅游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旅游购物属于旅游中的非基本消费,弹性较大,同时,旅游商品是传播旅游地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对提高旅游业经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0-60%。在我国, 目前旅游购物收入只占旅游收入一般为20%左右,表明我国旅游业存在结构性的偏差,吉林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了准确把握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在对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其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一、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分析

(一) 旅游商品资源丰富,但资源品质不高

吉林省共有旅游商品类资源单体886个(未获等级单体55个),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4.28%,覆盖了全部旅游商品类的1个亚类和7个基本类型。但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吉林省旅游商品资源的平均品质分为2.40分,得分最高的传统手工品和工艺品得分也只有3分,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与全省所有类型旅游资源品质分比较,总体上稍弱。

(二) 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初具规模,但总体效益不高

吉林旅游商品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吉林人参、鹿茸、雪蛤、景天、林蛙、不老草、灵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土特产品系列、吉林根雕、松花石砚、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工艺品系列、 延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的民俗工艺品、朝鲜族炊具、山核桃工艺品、松原市查干湖土特产品公司的民族服饰及鱼产品系列、,广受青睐。但旅游商品销售创造的旅游收入一直都不高,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未突破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 旅游商品具有地方特色,但质量有待提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吉林省各景区销售的旅游商品具有较明显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农林畜产品及制品,如通化葡萄酒、长白山葡萄酒、越桔酒、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的朝鲜族特色小吃、延边苹果梨、吉林市白肉血肠、清蒸松花江白鱼以及白山市各类中草药加工制品,很少见全国处处可见的毫无地方特色的檀香扇、玉器、钥匙圈、纪念章等旅游商品。但旅游商品的品质还不高,包装过于简陋,信誉度低,缺乏品牌产品,在旅游商品的花色品种、包装、质量、创新以及地方特点和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实用性、工艺性、收藏性、礼仪性和纪念性的要求。

(四)旅游商品研发已经起步,但需加大力度

20##年4月,成立了吉林省旅游商品研发中心。20##年9月,省旅游局制定出台了《吉林省旅游商品(标识)研发、设计管理制度》,明确了旅游商品研发的原则与范围、责任与程序等。研发中心成立后,研发工作组先后走访了蛟河、敦化、长白山、查干湖、抚松及长春的重点旅游景区,对其进行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并根据各地特色,设计出了具有地方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推动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的产业化进度,促进旅游商品研发,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培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目前旅游商品开发总体还处于浅层次阶段,文化品位提升不足,吉林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个性还没有充分表现在旅游商品中,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基础薄弱,缺乏规划,研究设计人才匮乏,导致旅游商品生产工艺落后,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致使旅游商品种类少、款式旧、做工粗糙、包装简陋,没有形成品牌旅游商品,因此,急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对旅游商品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设计,开发出地方特色强,具有时代感,能激发旅游者购买欲望的系列产品。

(五)旅游商品市场初步形成,但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全省现有生产、经营旅游商品的专营企业???家,基本形成了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但仍然存在旅游商品产销脱节,缺乏统一的销售网点,销售设施不齐全;旅游商品销售人员不懂销售艺术,销售手段单一,旅游商品的买卖双方市场信息不对称;旅游购物市场失序,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价格混乱、恶性竞争、强卖等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商品设计者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对产品设计创新投入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旅游商品行业的整体形象,挫伤游客的购物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出台保护旅游商品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对旅游商品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

二、旅游商品开发策略建议

根据吉林省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现代旅游商品的生态化、个性化合以及文化内涵和科技内涵深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发挥吉林省政府和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商品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出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树立大旅游商品的观念,拓宽旅游商品的供需范围

一方面,需要更加重视旅游商品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改变对旅游商品的狭义认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商品市场的繁荣,旅游者购买的商品已远远超出单一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的范畴,因此,在旅游商品的认识问题上,应该改变那种认为旅游商品就是指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狭义认识,而将国内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的所有东西都应该视为旅游商品。这样,为了大幅度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工作重点就不能完全放在狭义的旅游商品上,而要将区域整体的购物环境纳入旅游消费范畴。

(二) 抓好旅游商品规划工作,指导旅游商品的有序发展

为了在全面把握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旅游市(包括旅游者的偏好,研究他们的购物动机、偏好、文化差异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旅游商品系统、有序、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战略和策略,建议吉林省组织编制旅游商品开发总体规划,确定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制定一整套方针、政策、措施和办法,从宏观上、战略上、方向上对旅游商品工作做出全面指导,对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做出明确安排,以保证旅游商品走上发展的快速道。

(三)建立旅游商品开发的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管理

由于旅游商品开发包含设计、生产、销售三大环节,涉及工业、农业和商业以及科研等多个领域,而且目前对旅游商品开发的几个环节管理从体制上来说是分割的、脱节的,不能形成整体合力,除了旅游部门以外,其它部门和行业很少有从旅游角度出发,进行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考虑,因此,为了使旅游商品开发的这几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发挥产业联动效应的链条,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新形势要求的旅游商品开发统一管理机制,如设立“旅游商品开发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旅游的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参加,旅游局具体承办。会议由旅游部门出题,各部门协同,调动各行业的企业积极响应,形成各方参与、市场共享、利益共沾、“共建共赢”的旅游商品开发局面。另外,在政府主导下开展旅游商品开发的同时,还应该建立社会团体性质的旅游商品协会,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工作。

(四) 制定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

一是强化旅游商品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商品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体系。调整旅游商品市场产业结构,整合企业资源,扶持重点旅游商品企业,推动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二是制定政策扶持旅游商品开发,如对旅游商品与外贸出口商品同等对待,实施税收豁免、优惠退税、税收减免、降低税赋等,减轻企业的负担,调动生产企业积极性,以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三是规范旅游商品行业管理,协调旅游商品行业内部运行,实施标准生产和质量认证制度,规范旅游商品的生产管理,保证旅游商品的质量;完善旅游商品品牌管理规章制度,做好旅游商品的登记注册和市场监管,为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四是整顿旅游商品市场秩序,协同物价局合理确定旅游商品价格,治理购物环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强卖行为。五是健全旅游购物市场投诉制度,加强购物市场监督检查力度,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市政、质监等部门要重点整顿质次价高、欺诈宰客、恶意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

(五)设立旅游商品开发基金,促进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

设立“旅游商品开发基金”,制定“旅游商品开发基金章程”,建立基金会。基金会可设在旅游局,基金的使用由“旅游商品开发联席会议”组成的基金会协商决定。该基金主要用于:1)扶持吉林省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的运作,为各类旅游商品企业提供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提供咨询诊断和改善管理等技术服务,组织企业与研发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协助企业建立技术依托; 组织新技术(包括管理技术) 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协助企业导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合作渠道; 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任务, 并提供政策性建议等;2)扶持有批量生产能力、产品有销路、并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培育一批有活力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3)建立“旅游商品开发风险基金”,以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尤其对名牌商品的研发给予一定资金扶持;4)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和“旅游商品交易博览会”,并实现二者的对接,发挥联动效应,使之成为旅游商品新、优名牌的展示舞台和社会关注的赛事热点,同时,用于鼓励那些在旅游商品设计和开发中有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旅游商品的市场转化,发挥其经济效益。

(六)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产业园

借鉴其他产业园区以及重庆旅游商品产业园、中国黄山旅游商品工业园等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在旅游商品发展基础较好的长春市、延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等,结合旅游综合服务区的建设,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吉林旅游商品产业园。在完成各种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基础上,制定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资金进入旅游商品行业,同时,以产业园为依托,扶持重点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壮大,打造以旅游商品研发与设计、旅游商品精加工、旅游商品生产体验、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为主的旅游综合体,实现旅游商品的批量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推动旅游商品开发、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及形象。

在统一销售方面,以产业园为依托,结合综合旅游服务区,或利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宾馆饭店的商品部、商店、夜市、购物一条街等,建立完善的旅游商品专卖店网络,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商品渠道体系;同时,要建立合格的旅游商品销售人员队伍,要对现有的销售人员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素质, 使销售人员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优秀的专业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承受力、准确的决策力、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亲和力。

(七)加强宣传促销,提升吉林旅游商品的品牌形象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资源优势,即以政府权威性为基础,将一批质量上乘、文化品位高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旅游商品作为公务礼品的首选商品,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利用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销吉林旅游商品,如通过举办旅游博览会或者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旅游博览会,向外界推荐吉林旅游商品,以扩大和提高吉林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三是通过举办面向省内外的旅游商品设计、征集大赛等活动,评选出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的吉林旅游商品,以扩大吉林旅游商品的影响力。四是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等,特别是互联网平台,扩大吉林旅游商品信息发布的区域范围,使其被广大的潜在旅游者所熟知。

(八)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销售人才队伍的培养

一是引导省内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增设旅游商品专业或开设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培养专门人才,同时,面向旅游从业人员,开设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加强旅游商品开发的人力资源储备与培训。二是通过建立必要的市场激励机制,发挥民间艺术家的作用,使传统工艺设计得以继承和发扬。


专题报告五 吉林旅游项目建设的主要建议

一、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跨越发展

(1)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奠定发展格局

优先投资主干线与旅游区的道路连接建设,重点是长春-长白山的高速铁路、吉长城际铁路及配套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长吉图大通道敦化出口至长白山景区的连接线工程;鸭绿江沿岸风景道建设等。

适时增开旅游包机,扩大空间对外通道。完善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在A级以上景区的公路沿线旅游标识牌、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建议利用省二级公路收费站取消后的闲置设施,改造为旅游服务区。

(2)加快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是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长春莲花山农业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基地、松花湖最佳避暑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吉林·北国旅游度假区项目、乌拉街古城复原与开发建设项目、通化白鸡峰旅游休闲度假区、绿江源鸭绿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等。

(3)积极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内涵

一是民族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是朝鲜族、蒙古族、满族等特有的民族文化。重点是萨满世界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风景旅游区、叶赫古城历史园区、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项目等。二是关东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是东北民俗、大秧歌舞、二人转等。依托东北二人转品牌和东北风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等演出场所,以市场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方式运作二人转。

(4)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推动吉林旅游整体发展

从跨国际、国内和省内三个层面推进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重点建设环日本海的海上邮轮旅游线路、中朝俄精品旅游线路;长吉图和东三省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等。

(5)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依托《吉林省旅游综合服务区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重点是重点旅游城市长春、吉林、延边、白山、通化、白城等一级综合旅游服务区和全省的旅游综合服务区网络建设。

二、创新机制,保障项目平稳运转

(1)项目筛选机制

严格把好旅游项目的审查准入关,坚决摒弃品味低、投资少、档次差,尤其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旅游项目,确保优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2)实施重点旅游项目省直管、计划单列机制

    参照行政管理制度,探索对全省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实行省直管制度,对重点旅游项目实行计划单列制度,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实行土地等资源“省直供”。根据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及时制定旅游项目用地指导价,对符合旅游产业政策的旅游项目和优势企业的扩建,可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供地,对重大旅游项目可采用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