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实习报告

灌阳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论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本次实习的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情况联系起来,提高 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掌握熟练掌握基于 3S 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新方法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 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数字化填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观察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和分层标志及绘制地质随手剖面图的能力, 提高独立工作和团队分工合作、协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次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 (1)任务是了解灌阳九牛河以北地区与灌江以东都庞岭林场的地层和构造; (2)重点勘察灌阳县城以西至陈王塘—西山坪一线以东区域,该地区地层有上 泥盆统佘田桥组的白云岩、锡矿山组下段白云石化癞痢状灰岩、锡矿山组上 段的泥质灰岩、邵东组的泥晶灰岩和下石炭统岩关组的条带状、癞痢状白云 质灰岩和砂屑灰岩以及下白垩统(K)的紫红色砂岩组成。 (3)确定该地区的岩石岩性、地层界限、断层以及构造,其中实测泥盆系上统 锡矿山组地层。最后提交灌阳县城郊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踏勘 踏勘 ⑴学习掌握 ①点的记录内容和记录格式;②信手剖面图和素描图的做法;

③手持式 GPS、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④沉积岩、岩浆 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⑤岩浆岩与围岩的三种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和断 层接触)关系;⑤能够熟练运用 GPS 点、RS 影像及 Mapinfo 底图进行区、线、 点的绘图。 ⑵了解踏勘的目的及测区、 区域地质概况, 掌握踏勘路线的选择和踏勘方法。 ⑶逐步培养学生对路线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实测地层剖面 . ⑴学习掌握:①实测地层剖面的选择、测量;②标志层的确定,地层的划分、 对比;③地层界面的特征及填图单位的确定;④岩石(化石)的识别和鉴定;④样

3

灌阳实习报告

品和标本的采集;⑤地层厚度的计算;⑥地层剖面资料的整理及剖面图和综合柱 状图的编制等方法。 ⑵培养大家的制图能力和岩石的识别、鉴定能力,了解主要化石特征,化石 组合及时代意义。 3.野外填图 . ⑴学习掌握:①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布置原则、方法;②观察点的记录、标 定及地质界线的勾绘方法;③认识各种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和形成机制的分析 及相互关系;④野外资料整理和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⑵逐步培养大家独立工作能力和对测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4.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及编写 . ⑴学习掌握:①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整理、地质发展史分析;②测区地质 地形图、图切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的编制;③地质报告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实际材 料图的编制;④地质报告的编写。 ⑵培养大家综合分析能力、地质制图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三、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灌阳地理概况 .实习区灌阳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东边缘, 地处东经 111°07'-111°10', 纬 25° 28' 北 -25°31',属广西灌阳城关管辖。县城有公路与周边各县相通,距湘桂铁路的全 州、桂林站分别为 60 和 159km。灌(阳)—百(里)二级公路自北南通过灌阳, 向北经全州石塘镇在兴安百里村与 322 国道相接可达湖南;向南经过栗木镇在阳 朔县城与 321 国道相连可以抵达广东;有省道与湖南道县直接相通。各实习点均 有乡、村公路通行,交通比较方便 (图 1) 。

4

灌阳实习报告

图(1)实习区在地图上的位置

灌阳县境内东、南、西群山环绕,中部为谷地。县城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 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均为南北走向。东为都庞岭,主峰为韭菜岭(2009.3 m) ; 西边是海洋山, 主峰为宝盖山 (1944.0m) 区域内最高为天花板 。 (山) 海拔 630.3m; , 最低是灌江,海拔 240.0m,相对高差为 390.0m。灌阳东与湖南道县、江永相邻, 南、西、北与本区恭城、灵川、兴安、全州接壤,总面积 1863 平方公里,东西最 大横距 38.6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0 公里,有大小河流 47 条。主要河流灌江,全 长 144.23 公里,由南向北贯穿全县,最后汇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紧邻长江中游 平原。由于地处山区修路困难,交通还算比较便利。 灌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为 17.9°C,最高气温 39°C,最低气温-5.8°C,年平均降雨量 1538.4mm,多集中 在 3 月份~6 月份。 灌阳以农业为主,兼顾旅游、工业等。粮食以水稻为主,副产小麦、红苕; 经济作物有油茶、花生、药材(如黄柏和厚朴等) 、雪梨、橙子、枣子——尤以蜜 枣闻名,为广西麻类和水果主产县之一。名胜古迹有赤壁山、清孝义可风坊等。 灌阳县境内矿藏种类多,但规模都不大,有萤石、钨、锡、氟石等。

5

灌阳实习报告

灌阳现属桂林市十二县之一,全县总人口 27.03 万人,辖 3 镇 6 乡(灌阳镇 人口约 20000) ,138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1517 个自然村;以汉族为主,还有 壮、瑶等族,生习无大别。县政府驻灌阳镇胜利路 33 号,距桂林市区 159 公里, 距首府南宁 627 公里。 灌阳实习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灌阳县城以西、西山坪—陆家坪以东地区,少数 区域地质踏勘路线西至九牛河油麻石,东到都庞岭林场等地。 该地区东有中山都庞岭,南北走向,主峰韭菜岭,海拔高度 2009.3m;西有 中山海洋山,亦为南北走向,主峰宝盖山,海拔高度 1944.0m。山势层层降落, 到测区构成南北延伸的低山地地貌。区内最高山天花板,海拔630.3米;最低 灌江,海拔约240米,相对高差约390米。

2、

前人研究概况 前人研究概况

灌阳地区内地层曾经历过剧烈的构造运动,造成其地质概况复杂而全面,因

此具有良好的探索和研究价值。曾有许多学者和相关单位对本区进行了多方面的 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 冯景兰(1929 年) 、李四光(1937 年) 、王嘉荫(1943 年)对本区进行了路 线地质调查,且有李四光著的《南岭何在》一书。 赵金科、张文佑(1952 年)在本区编制了 1:25 万区域地质图。 1956—1959 年, 吴磊伯在本区进行过地质调查, 并著有 《湖南地质构造系统》 一书。 1960 年,中南大学在本区编制了 1:20 万地质图及地质报告。 1982 年,广西第一地质队完成贵东幅等五幅 1:5 万地质图及说明书。 桂林工学院 (原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1985 年把本区作为填图和科研基地以 自 来,对本区进行了 1:10000 地质填图,一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如欧阳成甫、李少 游、张家志等对本测区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 并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在近 20 年的实习基地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先后荣 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 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1987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普 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 (1989 年)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 秀教学成果

工作安排 分小组进行灌阳 1:10000 地形图数字化 学习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用品 乘车去灌阳 野外踏勘 实测地质剖面 踏勘考试 实测剖面草图编制 野外地质填图 节理统计 上午野外填图考试,下午坐车返回学校 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及编写地质报告

表(2)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 实际工作日 实测剖面 踏勘路线 节理统计 背 (向) 斜剖面图 信手剖面图 Gps 点 实测剖面图 观察背(向)斜 地质图 实习报告

7

单位 天 条 条 条 幅 幅 个 幅 个 幅 篇

数量 60 1 5 150 2 6 110 1 7 1 1

灌阳实习报告

填图面积 Gps 点密度 素描图 地层柱状图 地质纲要图 节理玫瑰花图

平方公里 个/平方米 幅 幅 幅 幅

4 1 个/200×200 6 1 1 1

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大家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并 通过此次实习基本上掌握了灌阳县的地层、构造和岩石及岩性,学习到基于 3S 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方法,扎实了本专业相关的各项技能,加深了对本专业相 关工作的知识。实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克服了一个 又一个的难题,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为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作了一 个良好的开端!在有老师带队指导的时间里,大家都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各项任 务,但在独立野外填图期间,大家的效率明显降低,任务完成质量也有所下降, 暴露了我们基本功的不扎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加倍注意基本功的掌握,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第二章

一、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

灌阳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 湘桂粤北的海西—印支凹陷内 (南京大学地 质系, 1981) 实习区属于南华准地台上的桂中—桂东陷中的桂东凹陷的四级构造 。 单元“海洋山断褶带”((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1982 年),图(2) ) 。

8

灌阳实习报告

图( 2 )广西构造分区示意图 (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82)

1—二级构造单元界线; 2—三级构造单元界线 ; 3—四级构造单元界线; I—挂北台隆 ; II—桂中-桂

东台陷;Ⅲ—云开台隆;Ⅳ—钦州残余地槽;Ⅴ—右江再生地槽;Ⅵ—北部湾拗陷; ; II Ⅳ Ⅴ Ⅵ Ⅱ1—桂中凹陆; Ⅱ2—桂东北凹陷; Ⅱ3—大瑶山凸起; Ⅳ1—博自拗陷;Ⅳ2—六万大山隆起; Ⅳ Ⅳ3—钦州拗陆;Ⅳ4—十万大山断陷;Ⅴ1—桂西拗陷;Ⅴ2—都阳山隆起;Ⅴ3—靖西一田东隆起; Ⅳ Ⅴ Ⅴ Ⅴ Ⅴ4—下雷-灵马拗陆; V5—西大明山隆起; Ⅰ-1—九万大山穹裙带; Ⅰ-2—龙胜裙断带; I-3—越城岭断裙带; Ⅱ1-1—罗城裙断带; Ⅱ1-2—宜山弧形断裙带; Ⅱ1-3—来宾断裙带; Ⅱ2-1—海洋山断裙带; Ⅱ2-2—挂林弧形断裙带; Ⅴ1-1—那坡裙断带; Ⅴ1-2—西林百色断裙带; Ⅴ1-3—南丹断裙带。

二、 区域地层

灌阳实习区区域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 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自圭系和第 4 系,其中以奥陶系和泥盆系最为发育。 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的复理石碎屑岩建造,经加里东运动岩石均遭 受浅变质, 并构成地槽裙皱基底: 泥盆系和石炭系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的连 续沉积,属地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圭系是陆相红盆沉积,按陈国达 (1959 年) 观点系地洼阶段之产物。其特征见综合地层柱状图见图(3) 。

9

灌阳实习报告

图(3)灌阳县城郊地层柱状图

10

灌阳实习报告

三、 区域构造

根据区内地层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 结合不同时代沉积岩岩性、 沉积建 造、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点分析,实习区所在的灌阳地区经历了 地槽→准地台 →地洼的地壳构造发展阶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 4 期构造运动, 对应可划分出 4 个构造层。 受上述四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建造和改 造各具特点,如表(3)所列。

表(3)各构造发展阶段的主要地质构造特 地壳 发展 阶段 构造 运动 名称

构 造 层

地层及厚度 /m

沉积相,建造及 沉积接触关系 内陆河流相,洞穴 相松散沉积

构造 特征

岩浆 活动

变质 作用

主要 矿产 砂金、 砂锡、 瓷土、 陶土

喜 山 地 洼 燕 山

第四系 0~42 —角度不整合 陆盆山麓相,湖 泊相红色碎屑岩 建造 白垩系 0.3~>564 角度不整合 浅海台地相碳酸 盐岩建造及滨海 陆屑滩相泥岩,泥 灰岩含煤建造 浅海台地相碳酸 盐岩建造,滨海 陆屑滩相碎屑岩 建造 燕 山

地壳抬升, 河床阶地 形

盆地形 成。继承性 断裙

栗木岩 体、都庞 岭东体等 黑云母花 岗岩侵入 都庞岭东 体等黑云 母花岗岩 侵入

钨、锡、 铌、钽、 锑、铜、 萤石

准 地 台

印 支

石炭系 >932~1712 泥盆系 1520~2595 奥陶系 1324~1950

印 支

隔槽式裙 皱断裂发 育

轻微变 质作用

铁、煤、 大理石

角度不整合 多级别复 式背、向斜 槽皱,最次 级槽皱呈 紧密线状, 断裂发育

地 糟

加 里 东

寒武系 >916~1478

深海,半深海槽盆 相含硅质岩、碎 屑岩复理 石建造

加 里 东

海洋山岩 体,都庞 岭东体等 黑云母花 岗岩侵入

浅变质 作用

钾 长 石、金

深海,半深海槽盆 相含碳酸盐岩、 碎屑岩复理石建 造

实习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裙皱、断裂、岩浆活动和断裙盆地发育,主要构 造线呈北东向,次有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 1.褶皱 . 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态多样。不同时期的褶皱具有不同的规模和特征。其 中,加里东期基底褶皱构造最为强烈,形成了以褶皱轴向北东向、北北东向紧闭 复式褶皱,且显示了背斜向北东倾伏 , 向斜向南西扬起之特征。印支期盖层榴皱 轴向为近南北向展 布的宽缓裙皱构造。燕山、喜山期榴皱由于零星分布,形迹不 明显。 实习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该禧皱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组成,相对简 单而开 阔 , 具盖层构造特点。灌阳复式向斜次级禧皱非常发育,在填图区内, 从西向东主要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 斜、410.3 高地向斜等,如图(4) 它们总的特征是: (1) 均为近南北向延伸的平行裙皱。 (2) 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为 1000m~7000m, 宽为 100m~700m, 长度与宽 度之比在 3:1~10:1 之间 , 属短轴褶皱。

图(4)

灌阳复式向斜次级褶皱示意图

(3) 根据两翼优选产状、轴面产状、枢纽变化 , 投三角位态图 , 本区裙皱主 要为直立水平榴皱 , 次为斜歪水平禧皱 , 个别为直立倾伏裙皱。 (4) 翼问角一般在 100 。左右 , 多为开阔裙皱。 (5) 通 过 正 交 剖 面 测 量 , 对 禧 皱 岩 层 作 等 倾 斜 线 图 , 本 区 禧 皱 属 J-G-Ramsay IC 和 J.G.Ramsay Ib 类型。 (6) 据轴向及主应力方位计算 , 结合区域应力场 , 本区裙皱是印支运动受 近东西方向水平挤压的产物。

12

灌阳实习报告

2. 断层 . 区域断层按主要构造线的展布、规模大小等特征,可归并为北东向、北西向、 南北向和东西向 4 组。F1 、F3、F5 方向大致为东西向; F2、F4、F6 、 F8 方向大 致为南北向。其中,北东向断层切断了燕山期的花岗岩,并控制自圭纪盆地的成 生,具长期活动特征:南北向断层多平行于复向斜轴向延伸,属先压后张的纵断 层;北西向断层主要以新好断层为代表,它切断了基底和盖层裙皱,形成印支运 动后,多为右旋平移一逆断层。 实习区断层具有以下特征: (1) 以南北向一北北东向的纵断层为数最多、规模最大,且多位于背斜的东 翼或近核部;次为近东西向断层,多具正断层性质。 (2) 均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 脉带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带。 (3) 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 (4) 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具多期活动性质。 3.节理 . 实习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复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 按节理走向与禧皱枢纽的关系,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 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张节理及复合型节理:按形成时期可分为印支期禧皱前 的 X 剪节理及 张节理、印支期禧皱后的 X 剪节理及张节理、燕山期的 X 剪 节理及张节理。它们之间的 区分除了根据一般规律进行分期配套加以区分之外, 印支期裙皱前的节理产状多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榴皱后的节理一 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的节理与层面斜交,

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 其中跳马涧组砂岩中的就属于复合型节理。 雁列节理与雁列脉:在实习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特别是在断层带的附近, 常 可 见 到 雁 列 节 理 和 被 方 解 石 充 填 的 雁 列 脉 。 雁 列 带 一 般 长 05m~2m, 宽 10cm~30m, 雁列角多为 40°~70°,左列、右列之分,有时可组成共辄雁列脉。 缝合线构造:它是碳酸盐岩中一种常见的与节理近似的小型构造,裂缝界面 多呈锯齿状、波状和柱状,并常充填有不溶残余物质 ( 主要为钙质、铁锺质、炭 质及粘土等 ) 。

13

灌阳实习报告

4.劈理 . 实习区劈理非常发育, 按 传统分类可分为破劈理、 流劈 理和滑劈理:按结构,可分为 有板劈理、隔劈理和禧劈理。 破劈理或间隔劈理主要发育 在上泥盆统和下泥盆统泥晶 灰岩和泥岩中, 镜下未见矿物 定向排列; 流劈理多见于中下 泥盆统的泥质砂岩中, 在镜下 石英普遍见颗粒拉长、 波状消 光、定向排列明显,在结构上

图(5) 劈理折射素描图

属于间隔劈理; 而在寒武系和 奥陶系的富泥质板岩中,则广泛发育板劈理,岩石具良好的可劈性,使岩石劈裂 成完整的石板,在显微尺度下,层状硅酸盐矿物呈强烈定向排列,劈理与层面一 般均有一定的交角:滑劈理或裙劈理主要见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板岩中,可见以 一定的间隔(05cm~1cm) 切过先存的板理 , 使早期的连续劈理发生挠折或微细裙 皱。在泥盆系中局部可见到劈理折射现象,见图(5) ,可能是燕山期南北挤压的 结果。 按劈理与裙皱的关系,实习区的劈理可分为层间劈理和轴面劈理。它们的大 致区别是:间劈理发育在禧皱的翼部,轴面劈理发育在近轴部:实习区的裙皱属 于开阔型裙皱,因此,层间劈理与层面夹角一般较小,而轴面劈理与层面的夹角 一般较大:层间劈理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发生折射现象,而轴面劈理可 穿层,在通过不同的岩层 时可构成扇形或反扇形 ( 实习区主要为正扇形 ) 的劈 理扇。

四 、区域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东西两侧,构 成东西两个花岗岩带:东带为都庞岭岩体,西带为海洋山岩体。两者均呈北东方 向延展,从南西向北东岩浆活动时代由老到新,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

14

灌阳实习报告

1. 海洋山岩体 海洋山岩体的岩性为细一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于灌阳县西 山乡五马山至新好乡下棚一带,平面上呈椭圆状,出露面积约 380bd。岩体侵位 于海洋山背斜核部,长轴方向与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岩石呈灰白色, 似斑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饵长石,少量斜长石,局部出现石英,粒径约 1cm~3cm, 含量 8%~25%, 在佣长石斑晶中常包含有细小的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嵌晶:基 质主要为饵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由以下证据:①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存在接触面,接触面 的产状与上覆地层基本一致;②花岗岩结晶颗粒较粗,无冷凝边,流面、流线等 构造,表明其为中心相,岩体遭受一定的风化和剥蚀,并出现假花岗岩;③上覆 地层出现底砾岩,其角砾策划能够粉主要为花岗岩;④本点无侵入现象,也无断 层通过。故判断本点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为沉积接触关系,如 下图(5)

图(5)

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为沉积接触关系

15

灌阳实习报告

2. 都庞岭岩体 都庞岭岩体由西体和东体组成。 (1) 都庞岭西体:主要为细一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出露于灌 阳县红旗乡毛竹山至观音阁乡随家山一带,略呈北窄南宽的三角形,北东向 一南西向展布,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岩体长约 30km,宽为 2km~4km, 面积约为 76km2。岩体侵入寒武系,被燕山期岩体侵入:与上古生界多为断 层接触,局部被泥盆系沉盖:铀一铅法测定错石样的同位素年龄值为 407Ma~422Ma(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 ,1988 年 ), 为加 里东期侵入 体。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主要由饵长石组成,粒径约 1cm~2cm, 含量 5%~10%, 多呈半自形板状;基质粒径为 15mm~4mm, 由饵长石、斜长 石、石英、 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饵长石与斜长石含量接近,如表(3)所列。 本点见岩体具边缘相,接触面附近可见冷凝边,围岩受一定程度的硅化, 接触面为一晶面,判断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如下 图(6)

图(6)

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图

(2) 都庞岭东体:主要为细中粒一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沿湘桂交界 的都庞岭主脊出露于灌阳县红旗乡古怪冲到黄关镇南竹河一带,露面积约为 170 时,平面上岩体呈北北东向一南南西向延展,略似北宽南窄的直角三角形。岩体 侵入下古生界及都庞岭西体加里东期花岗岩,铀一铅法测定岩体内两个错石样的 16

灌阳实习报告

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 169Ma 和 174Ma(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 1988 年 ), 为燕山期侵入体。东体与西体在大竹山-带明显见到两者呈侵入接触(图 6) 。都 庞岭林场背后见到东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 。岩石呈浅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 晶由饵长石、斜长石及石英组成,粒径约为 1cm,锦长石、斜长石自形程度好, 多为单晶, 石英斑晶为他形集合体, 斑晶含量约为 20% 。 基质粒径为 1mm~4mm, 由饵长石、 斜长石、 石英、 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如表 3 所列。 都庞岭林场北西 100M 的桥头处见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见图(7) 。

1.3.4 区域矿产

图(7) 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关系图

五、区域矿产

灌阳县矿产资源较丰富,至 2000 年底己发现煤、铁、铅、辞、镑、鸽、锡、 饰面石灰岩、矿泉水、建筑用砂、水晶、粘土等矿产 26 种,矿产地 112 处,查明 具有资源储量,的有镑矿、锡矿、萤石和水晶矿 4 种。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为钨锡 矿和销矿,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为石灰岩,优势矿产资源为饰面石灰岩、矿

泉水 和建筑用河砂。潜在优势资源为水泥 ( 建筑 ) 用石灰岩和石英岩 ( 硅石 ) 。 (1) 石灰岩:广泛分布于新好、水车、新街、黄关等乡镇,有矿点或矿化点 22 处。 绝大部分矿点的石灰岩层分布稳定, 连续性好, 质量上乘, 潜在资源量大, 均己开采用于生产水泥、 建筑用石或烧制石灰, 是灌阳县的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

17

灌阳实习报告

(2) 饰面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文市镇的岩头坝和寨子山一带,有矿点 6 处。 石灰岩层产于上泥盆统邵东组,分布面积约为 6km2,厚约为 600m~800m,潜在 资源储量约为 4 亿吨,岩性为浅灰色或深灰色石灰岩,己大规模开采,用于城市 道路或房屋作饰面材料,是灌阳县优势矿产资源。 (3) 矿泉水:分布于灌阳县西山乡李家桥及红旗乡毛竹山一带,有矿泉水 5 处, 其中李家桥 3 处, 毛竹山 2 处, 特点是分布集中, 水量较大(合计涌水 2583m3/h ), 偏 硅 酸 含 量 为 25.48mg/L~3512mg/L , 达 到 了 饮 用 天 然 矿 泉 水 国 家 标 准 (GB8537-87) 的界限指标,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组分,水温为 17.0 ℃ ~19.0 ℃,口感良好,属低钠、低矿化度,含偏硅酸重碳酸钙纳型饮用 天然矿泉水。5 处矿泉水均位于海洋山和都庞岭花岗岩体中,己开发利用,水质 水量稳定,为灌阳县优势矿产资源。 (4) 建筑用砂:主要分布于灌江河流的车田至合成河段、会湘至昭仪河段及 西山河至黄关河段,有矿点 4 处。因灌阳镇以南的灌江支流流经都庞岭和海洋山 两个大花岗岩体,堆积丰富的优质石英砂充填于河床中,成为灌阳县的优势矿产 资源。 (5) 锑矿:有赵家岭小型矿床和觅水冲锦矿点各一处。赵家岭锐矿己详查, 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镑 7856t, 其中储量为 289t, 基础储量为 597t, 资源量为 7269t, 因矿石品位低, 己停采。 (6) 钨锡矿:较集中分布于灌阳镇东部古怪冲、西部射羊青至小茶源,西山 乡西部茶湾至灵地及黄关镇东部猫儿石至雷打石一带,有小型原生锡矿床 1 处, 砂锡矿点 3 处,鸽矿点 20 处,钨锡、钨锑、钨铋、钨钼矿点共 8 处,古怪冲锡 矿己作过普查工作 , 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锡 1743t, 其余矿点均为预查,地质工作 程度低,且无资源储量,未开发利用。 (7) 萤石矿:仅有黄关小型矿床和矿点各 1 处,己详查,保有矿石资源储量 138000t。矿石中:CaF2 的含量为 53.77%,SiO2 含量偏高,大部分属 II 级矿石 或皿级矿石,质量较差,部分已停采。 (8) 石英岩:有矿点 2 处,主要分布于黄关镇东部瑶狮涧一带,工作程度为 预查,未计算资源储量。矿点位于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带上,断裂带形成宽数米、 长 54km 的硅化带。硅化带中常见大量石英岩,资源量丰富,是灌阳县潜在的优

18

灌阳实习报告

势资源。 实习区内沉积矿产极为丰富。 上泥盆统邵东组和下石炭统岩关组的大部分石灰石可以烧石灰和制造水泥。 据实习区 11 个石灰石样品分析:SiO2 含量为 1.57%,A12O3 含量为 0.34%, Fe2O3 含量为 0.43%,CaO 含量为 53.13%,MgO 含量为 1.32%, 烧失量为 41.96%, 属水泥原料 I 级品。 在锡矿山组上段的泥灰岩、粘土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矿,是灌阳县水泥厂制 造水泥的校正材料。实习区 15 个粘土样的平均化学成分是:SiO2 含量为 58.9%, A12O3 含量为 18.98%,Fe2O3 含量为 8.44%,CaO 含量为 0.39%,MgO 含量为 1.51%, 烧失量为 10.32% 。 在跳马涧组上部,有 3 层 ~5 层赤铁矿,分层厚度为 0.5m~1.0m, 在红旗乡 仁义电站采 3 个样品分析,SiO2 含量为 77.67%,A12O3 含量为 6.82%,Fe2O3 含量为 10.06%,CaO 含量为 0.63%,MgO 含量为 0.82%,烧失量为 0.64%, 可 作为水泥的硅铁校正材料。 邵东组的灰黑色厚层一块状泥晶灰岩,可作良好的饰面板材。因磨制的板材 呈均匀细腻的黑色,故俗称“墨玉” 。对其物理性能及质量测定是:比重为 2.805kg/dm3, 抗压强度 9767.8 为 N/cm2, 抗

折强度为 24751N/cm2, 光泽度为 112.8°,属普通型的质量较优者。

一、测区地层 测区地层

测区位于灌阳县城西部,大体位于灌阳复式向斜近核部.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 有上泥盆的佘田桥组(D3s),上泥盆的锡矿山组(D3x),锡矿山组有分为锡矿山组 下段(D3x1)及上段(D3x2),上泥盆的邵东组(D3sh),下石炭的岩关组(C1y), 白垩系(K),第四系(Q) 。其中白垩系(K)局部少量

19

灌阳实习报告

出露在锡矿山组下段(D3x1)地层上,在测区内仅有两个地方出露,为红盘沉积物。 测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白垩系地层不整和覆盖在锡矿山组下段(D3x1)地层上,其 他都为整和接触。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图 8, )可以很好地表现各地层之间的接 触关系。

图(8) 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

1.佘田桥组(D3s) 佘田桥组( ) 厚约 460 米,上部主要为厚层状灰白色泥晶灰岩、 纹层状灰岩及白云岩,且具有 粒序层理、鸟眼构造及交错层理;下部灰色中至厚层层孔虫泥晶灰岩、核形石灰 岩夹纹层状灰岩和白云岩,具示底构造及迭层构造,产双孔层孔虫(Amphipora)、 球状及半球状层孔虫及珊瑚、 腕足类化石。 佘田桥组 (D3s) 与锡矿山组下段 (D3x1)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的分界标志为刀砍状白云岩,产状:98<35。 2.锡矿山组下段(D3x1) 锡矿山组下段(

20

灌阳实习报告

厚约 294 米,上部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燧石结核砂屑灰岩夹白云化碎屑灰岩、 泥晶灰岩;中部为深灰色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与泥晶、粉屑灰岩互层,偶尔夹泥 晶灰岩;下部浅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灰岩、泥质灰岩、泥晶灰岩;本组产云南贝 ( Yunnanella)、小云南贝( Yunnanellian)、弓石燕(Cyrtospirifer)等化石。 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夹泥晶灰岩一般作为该组下段的标志层。其与上段地 层 3x2 ) (D 的分层标志为岩性变化: 下段以癞痢状白云岩化灰岩夹泥晶灰岩结束, 上段以泥灰岩、页岩出现,两套岩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在其底部与佘天桥组 。 (D3s)分界处有一厚约 1 米的薄层泥灰岩,因其易风化,在地形上表现为负地 形。 3.锡矿山组上段(D3x2) 锡矿山组上段( 厚约 68 米。上部浅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灰岩、纹层状灰岩夹白色泥晶灰岩,顶 部为灰色中至厚层状扁豆灰岩泥晶灰岩的韵律层;有一厚约 1m 的灰白色的豆腐脑灰 岩:下部为青灰色、紫红色中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纹层状灰岩及泥晶灰岩,具泥裂 和帐篷构造,泥灰岩及叶岩产双壳类、介形类及植物碎片,D3x2 产状约为 100<30。 , 从锡矿山组上段(D3x2)上部出现的第一层扁豆灰岩为锡矿山组上段与邵东 组分界的标志层,在扁豆灰岩中灰黑色的部分为灰岩, 紫红色为泥质。 扁豆灰岩不 常见,局部出露,本段岩层常风化为土黄色粘土,植被比较发育,常常被松树林 覆盖,所以植被的变化成为界线的主要判断依据。 4.邵东组(D3sh) 邵东组( ) 厚约 160 米,深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粉屑、泥晶灰岩,间夹多层 0.5-1.5m 的白云 岩化灰岩。上部粉屑、沙屑灰岩中产:多洛多氏大齿珊瑚(Caninia dorlodoti) 、 米契林珊瑚(Michellinia) 、内沟珊瑚(Zaphrentis) 、穹房贝( Camarotoechia) 、 弓石燕(Cyrtospirifer) 。在实习过程中各个观察点很少见到化石。 在该层与岩关组(C1y)交界的地层有十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条带,其 中的中三条特征特别明显,风化面为灰黑色,新鲜面为灰白色;通常把容易观察 的这三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条带作为该层与岩关组

(C1y)的分层标志。 5.岩关组(C1y) 岩关组( )

21

灌阳实习报告

厚约 233 米, 灰—深灰色中亚厚层砂状泥晶灰岩,底部为黑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砂 屑灰岩,中下部灰岩中多产珊瑚化石:泡沫内沟珊瑚(Cystophrentis)、笛管珊瑚 ( Syingopora ). 除了上述硅质条带中三条与下三条出露作为标志外,岩关组岩石结晶颗粒较粗 大,为砂屑结构,具有层理构造,与邵东组泥晶灰岩相区别,此外的岩关组岩石与邵东 组岩石极为相似。远观很难区别。同时岩关组地层在测区都是出露在恶猫岭向斜的 核部。该向斜在地貌上多表现为陡立的小石山,攀登困难,不易在上面定点和近距 离观察、描述。 6.白垩系(K) 白垩系( ) 白垩系(K)在测区内小面积出露,主要为紫红色呈面状覆盖在锡矿山组下段 (D3x1)地层之上的砾岩,属粗碎屑内陆盆沉积,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砾 岩成分为灰岩、白云岩化灰岩胶结物为白色方解石、红色方解石和紫红色的铁锰质 (泥质胶结)。砾石呈棱角状,大小不一角砾粒径为 10~100 厘米,分选性差,在 个别地层,除砾岩外,349.1 东坡出现紫红色粉沙岩,薄层状,具几组解理。

二、测区构造 测区构造

测区内主要的构造都有发育,特别是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同时,断层、节理、 劈理等也很发育。在填图范围内,从西向东主要有天花板向斜、西山坪背斜、农机 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 高地向斜等,它们在在特征 上有相似之处;断层多为多期活动的结果,南北向的断层从西到东依次有:F2、F4、 F6、F8 四条主要断层 ;东西向的断层从南到北依次有:F1、F3、F5、三条断层;节 理多见于锡矿山组上段(D3x2)地层中。其他的构造现象偶尔可见。 1、褶皱 测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近核部,以次级褶皱为主。自西向东依次出现有西山 坪背斜、农机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 向斜;褶 皱的总特征在区域地质章节业已介绍,在此就不作阐述;由于对天花板向斜没做 观察,农机校向斜没作观察记录,在此不作描述,下面主要介绍西山坪背斜、陈 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 向斜 5 个次级褶皱。

图(9) 测区主要次级褶皱的示意图。

(1)西山坪背斜:西山坪背斜主体岩性为 D3sh 的泥晶灰岩。核部与两翼岩性相 西山坪背斜: 同,轴面近于直立,枢纽斜歪,向南倾;核部岩层想两翼逐渐变薄,为顶厚褶皱, 转折端大于 45,为开阔背斜。西山坪背斜西翼向南西倾斜,倾角约 40~50;东 翼向南东倾斜,倾角约 40~50。 (2)陈王塘倒转背斜:此背斜两翼都向西倾伏,倾角都较小。往东为 F4 断层通 陈王塘倒转背斜: 过点,断层东为 C1y 的泥晶灰岩,西为 D3sh 的沙屑泥晶灰岩,为 C1y 与 D3sh 的 分界。该背斜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浅灰色泥灰岩、页岩夹 泥晶灰岩(见大片松树林) ,东西两侧都见一层扁豆灰岩,翼部地层为为上泥盆统 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在不远处的松树林背后可看见一明显的 倒转背斜构造,故判断此处为一倒转背斜。 恶猫岭向斜: (2)恶猫岭向斜:该向斜观测点在其核部的一平台处,核部地层为下石炭岩关 组(C1y)中厚层泥晶灰岩,翼部地层为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 泥晶灰岩,见三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东翼向西倾、西翼向东倾,产状较为 一致,倾角在 30 多度左右,西翼有断层通过的标志---陡立的破裂面,属于开阔 向斜。 (3)罗家坪背斜:该背斜观测点位于罗家坪村北 100M 处,从该点看见背斜走向 罗家坪背斜: 近南北,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浅灰色泥灰岩、页岩夹泥晶灰 岩。两翼地层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夹癞痢条带状白 云质灰岩,露出的锡矿山组上段(D3x2) 地层近南北展布,使得在风化严重的地 方找不到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的分界标志 ---扁豆灰岩。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轴面近乎直立,两翼核部地层厚度 大致相同枢纽向北扬起,向南倾伏,属直立倾伏褶皱

罗家坪背斜

向斜: (4)410.3 向斜:该向斜被 F6 和 F8 从中间穿过,的核部地层和翼部地层均为上 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劈理发育,植被稀少,在地貌上 表现为 410.3 高地向斜。

2、测区断层 测区断层

测区内断层发育,共观察过三组类型的断层:第一组是南北向的纵向断层, 有 F2、F4、F6、F8、F10 四条断层,规模最大,平行于褶皱轴向,且多位于褶皱 近核部,多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继活动先逆后正的断层;第二组是东西向右旋平 移断层;第三组是东西向左旋平移断层;本区断层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 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状构造;发育在碳 酸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并都具有多期活动性质。 下面详述测区内的几个主要断层: 断层:钙断层南起西山坪,北到陈王塘西南侧。地貌上表现为一条大沟, (1)F2 断层

24

灌阳实习报告

陡崖以及串珠状落水洞。断层面近直立,较光滑,并且出现断层角砾岩,某些被 方解石所胶结。该断层东盘下降,西盘上升。 断层:产于陈王塘背斜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地层中,南起于水 (2)F4 断层 泥厂西 312.0 高地, 止于恶猫岭北山脚, 断面平直, 观测点的产状为 262°∠41°, 断面向西倾,带内为构造角砾岩和方解石脉填充。角砾为灰岩和红色方解石,胶 结物为红白两色方解石,方解石结晶颗粒较大。断层面上可见近水平的擦痕,略 向东南倾伏,断层壁上有两组共轭剪节理发育; 。 断层: (3)F6 断层:产于罗家坪背斜的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地层中,近南北 向延伸, 起于新工业区的水井旁, 旁切过罗家坪背斜东翼, 穿过花生壳山, 410.3 到 高地西侧与 F8 汇合基本结束, 花生壳山可见明显平直陡立断层面, 产状为难以测 量。348.0 高地背面山包上可见大量方解石脉,断层过处有两个落水洞和一小型 出水井。断裂带宽 10~30 厘米,可见动力分异脉、碎裂岩及水平擦痕;断层两盘 地层均为上泥盆统邵东组地层,断层面近乎直立,断面参差不平;该断层为多期 活动断层,识别依据有: (1)早期为压性,表现为碎裂岩和动力分异脉; (2)晚 期可能呈张性,并有剪切平移,表现为断劈上有水平擦痕。 断层: (4)F8 断层:产于上泥盆统邵东组泥晶灰岩中,起于戴家塘水井附近,过花生 壳山近鞍部,348.0 高地及其中的溶洞(见图 15) ,终止于.410.3 高地侧与 F6 汇 合结束末端峭壁上看见一溶洞,断面平直陡峭,根据 348.0 高地溶洞内方解石脉 的 S 形状(图 15 中穿白色汗衫的同学所观察的对象) ,判断该断层有逆断层的 性质,在 410.3 高地西侧溶洞中可见檫痕和阶步。 断层:位于发射塔以南 150m 的山谷低地中,长约 700 米,宽 3 米左右, (5)F1 断层 断层北盘向西平移,南盘向东平移,为左旋平移断层,水平断距约 20 米,走向近 东西,切断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地层,断面近乎直立,带 宽约 0.5 米,带内方解石脉发育,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 (6)F3 断层 :此断层位于电视塔以北的沟谷位置,将佘田桥组(D3s)与锡矿 山组下段(D3x1)的地层分界线错断 10-20 米,错动标志明显可见,走向近东西 向,断层过出出现落水洞,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25

灌阳实习报告

(7)F5 断层:此断层位于 F1、F3 断层之间的近山头上,将佘田桥组(D3s)与 断层 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地层分界线错断 10-20 米,错动标志明显可见,走向近 东西向,断层过处可见大量的方解石脉,该断

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

3、测区节理 测区节理

节理的分类有很多,按节理与大构造的关系,可分为与褶皱有关的节理和与 断层有关的节理两大类: (1)与褶皱有关的节理:常决定于褶皱的形成方式和发展进程,褶皱上发育 与褶皱有关的节理: 的节理是褶皱发育的中期和晚期发生的,是引起褶皱的区域性应力和褶皱形成过 程中派生的局部应力作用的结果;纵弯褶皱岩层中发育的节理主要有一组纵张节 理、一组横张节理和一组斜向共轭剪节理和一组被褶皱两翼滑动引起的剪节理。 纵张节理: 纵张节理:在 309.8 高地罗家坪背斜倾伏端的转折端,发育有一组纵张节理, 在褶皱横截面上排列成正扇形,单位节理呈尖端向下的楔形。节理走向为 124, 节理面近于直立,它的形成应力状态是:σ1 直立,σ2 水平且平行于枢纽,σ3 水平且垂直枢纽和节理面。 横张节理: 横张节理:在罗家坪背斜的倾伏端有一组横张节理,枢纽垂直于节理面,测 得横张节理的产状为 6∠83, 它的形成应力状态: σ1 水平近东西向, σ2 直立, σ3 水平近南北向。 与断裂有关的节理: (2)与断裂有关的节理:在发生断裂构造作用中,断层两盘运动引起的派 生应力作用有节理发育。在 F4 断层附近的东盘上可见共轭“X”型剪节理。节理 面粗糙不平,且为梳状方解石脉填充;共轭剪节理的钝角指向断层面,与断层面 呈大角度相交的一组不太发育,而交角小的另一组则发育充分。节理与断层面相 交的锐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 本次实习在戴家塘附近对此段页岩节理进行了统计,共测得节理 150 条,并 绘有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见附图二)

4、劈理

在测区中按劈理与大构造的关系,可把劈理分成与褶皱有关和与断层有关的

26

灌阳实习报告

两种劈理: (1)测区中与褶皱有关的劈理主要为轴面劈理。 测区中与褶皱有关的劈理主要为轴面劈理。 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轴面劈理在测区内的各褶皱中偶尔可见,常发育在褶皱的核部,劈理面与岩 层面有较大交角,常呈正扇形,近乎平行于轴面,在岩性均一,平均韧性高,韧 性差小的岩石中,劈理越平行于轴面 (2)与成层构造有关的劈理 与成层构造有关的劈 与构造有关的劈理包括:层间劈理、顺层劈理。 层间劈理:受岩性和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测区层间劈理未看见。 但在踏勘阶段的有见, 该劈理一般发育在褶皱的翼部, 且劈理与层面的夹角较小。 层间劈理一般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由于岩性的差异发生劈理折射现象(见 图 5 劈理折射现象) ,它的密集程度能反映岩层的密度、硬度,结晶颗粒的大小 等岩石特征。 (李少游,1992 年) 。 顺层劈理:在宏观上岩性界面近平行的辟理。在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与 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D3x2)分界出可见顺层辟理,可能是褶皱前期形成的产物, 也可能是沉积变质过程中重载重结晶的结果,目前还有争论。

第四章

数字化填图的方法

地质填图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明显暴露出了效 率低、精度差、数据和图形分析处理技术落后、数据资料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数据共享性差等缺点。数据化填图不是对传统地质填图方法的完全否定,而是在 保留传统地质填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必须强调 的是,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数据采集方式,在野外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各种 地质现象的综合能力都是头等重要的,忽视了这一点,将会严重影响数字化地质 填图的质量。所以这次实习很注重传统的填图

方法的训练,注重两种填图方法的 有机结合。数字地质填图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地形图的数字化、GPS 定点、使 用手提电脑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码相机照相、室内 GPS 数据的处理、基于 3S

27

灌阳实习报告

的平面地质图编制、计算机辅助绘制地质剖面图等。由于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的 缺乏,所以本组野外数据采集采用野外记录,室内入录的方法。3S 填图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部分:

一、地形图的数字化

1.底图的扫描 . 本次实习老师把已扫描好的给了我们,我们只要学会调用底图的方法和利用 底图来完成数据化。 2.MapInfo 屏幕跟踪矢量化 MapInfo Professional 是由美国 MapInfo 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是全球最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一。它通过表文件来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 据的融合。MapInfo 的表主要有两类,分别为数据表和图形表。数据表的每行记 录只代表某种空间对象的属性数据信息(相当于普通数据库表*.dbf、*.mdb) ,只 能作为浏览方式打开;而图形表不但包含空间图形数据,还包含与每个图形相对 应的属性数据。利用 MapInfo 生成的表有下列几种形式: (1)文件名*.tab:该文件描述表的数据结构,可以用文本编辑器打开,里面包 含了数据的文件和格式。 (2)文件名*.map:这个文件只有地图表才有,由于描述图形对象中的坐标值, 是可以地图化显示的文件,浏览表没有这个文件。 (3)文件名*.id:在地图表中,这个文件是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连接。 (4)文件名*.ind:这是个索引文件,它允许用户使用查找命令查找地图对象。 MapInfo 的一个表就代表一个图层。图层是在未上色前是一个透明的层,每 个图层对应的是一个可地图化的表。在地图窗口中,把表文件按图层的方式叠加 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地图。 相对于 ArcView GIS 而言,具有更强的图形编辑功能,并且点、线、面等多 种要素都可以在同一图层编辑。因此采用 MapInfo 来进行地形图的矢量化具有更 好的效果。 3.MapInfo 屏幕跟踪矢量化步骤

28

灌阳实习报告

(1)选择控制点:在原图上选择至少 4 个控制点,量取控制点的实际地理坐标, )选择控制点: 将单位统一转化为度, 保留小数点后 6 位。 本次我们选择的是底图四个范围点 (四 个顶点)为控制点(表

5) 。

栅格图象的配准: 打开工具把底图调入, 在调入过程中使用选定的四个控制 ( 2) 栅格图象的配准 点,完成底图的配准。 (3)新建矢量化图层 在矢量化地图时,应该把不同的地理空间实体分为不同的 )新建矢量化图层: 图层,比如等高线、河流、居民区等。这样方便修改和后期的数据选择,新建图 层从“newtable”开始,并设置图层需要的属性和图名,完成后将其保存在自己 建立好的文件夹里,完成后就可以在该图层进行编辑了。 (4) 屏幕跟踪矢量化 屏幕跟踪矢量化:为了提高矢量化图形的精度,一般需要把图形放大至少 5-10 倍。 放大图形可以使用放大工具, 也可使用滚动鼠标中键来实行, 还可以在 Map” “ 菜单下选择“Change View” ,准确改变比例尺。 在屏幕跟踪矢量化的具体过程选择适当的绘图工具,调整绘图工具属性后就 可直接在配准的地形图之上对不同的图层的不同地理空间实体特征进行跟踪绘 图、

绘完后应该及时编辑空间要素的属性。描绘一个图层要素的时候可以使其他 已经编辑好的图层处于不可见、 不可选的状态, 这样有时可以减少作图时的干扰, 提高跟踪矢量化的效率。做图时可以调出坐标显示功能和点捕捉功能,这样能使 图层更准确和美观。提高左图效率。

29

灌阳实习报告

(5)空间矢量数据的后期处理 )空间矢量数据的后期处理:在初步完成矢量化后,为了得到质量更高的空间数 据,需要对空间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比如: (1)相邻多边形之间存在间隙或相互 叠加; (2)线的端点不达节点或超出节点; (3)同一对象节点没有封闭; (4)有 些线条没有圆滑。针对以上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移动节点和圆滑命令 进行处理。 (6)文件的存储和管理 在数字化过程中,因为没有自动存储功能,为了防止意 )文件的存储和管理: 外事故发生,要随时存盘。在使用 MapInfo 时,用户需要使用多个图层,这时我 们需要保存工作空间。在“file”菜单项中选择“Save Workspace”菜单。将窗口 和表保存成一个工作间, 地形图的数字化在到实习区前已经完成, 为野外添图做好了准备。 本次实习 地 形 矢 量 化 成 图 如 下 , 地 形 矢 量 化 成 图 如 下 , 见 图 ( 11 )

图(11)

地形图矢量化成图

30

灌阳实习报告

二、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及最终成图 地质数据的采集、

1.GPS 原理和使用方法 GPS 作为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精密 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由于 GPS 定位技术 的高度自动化及其所达到的高精度,使得 GPS 引起了广大测量工作者的兴趣。 本次实习我们使用的是 eTrex SUMMIT 手持 GPS,这种 GPS 是美国 Garmin 公司生产的手持 GPS 系列之一, 它体积小、 重量轻、 功能强、 携带方便等的特点。 在填图的第一天由老师带领我们到驻地旁边的山上认识 GPS 的基本功能和学 习 GPS 的使用方法,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且学会了控制点选择的原则和要 求。 使用: 下面简单介绍以下 GPS 使用: ⑴.开机及罗盘校正 开机及罗盘校正 “电源键”是 GPS 开机、关机按钮。使用时,将 GPS 正面朝上置于水平状态, 按住电源键 3 秒后,进入开机状态,接受卫星信号。开机后必须进行罗盘校准才 能准确显示方向,首次使用和更换电池后都需要重新进行校正,罗盘校准后就可 以投入使用了。 ⑵.存点与查点 开机后,GPS 会自动进行二维误差和三维误差计算。到达观察点大概 5 分钟 后,三维导航误差一般会在 10 米左右时,通过“翻页键”进入“菜单”页面,选 择“存点”菜单项,按“输入键”进入“存点”页面,选择好编号就可输入点的 数据,将点保存起来并杂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为室内入录、编辑做好准备。 在每存储一个航点后,存点的点号会自动累加。要查看其他点号信息,选择 “查询航点”通过上键和下键找到想要的点。在野外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确定指 定点的相对方位。选择观察点的时候要尽量在较为开阔的地方,这样有利于 GPS 的三维导航误差更快达到要求和提高准确度

32

灌阳实习报告

的输入,其融合的步骤可以为; (1)将已经转换好能被 MapInfo 识别的 Excel 文件导到 MapInfo 中,选择 一种符号来表示这些点在新建图层和底图上方的位置。 (2)移动图面找到 GPS 控制点并观察该点和对应导入点的位置关系 (3)利用 MapInfo 提供的测量工具获得底图 GPS 控制点和导入点的位移量。

(4)返回到 Excel 文件,修改数据再次导入即可。 至此,GPS 与 MapInfo 就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我们可以在 MapInfo 建立新建 多个图层来钩绘地质界限和断层。用设计好规范颜色对区域进行颜色填充,同时 把野外记录本上的记录的地质要素都分类依次做成图层这样我们数字化地图就 基本上完工了。 数字化地图的完善,要在图的左面加入实测地区的柱状图,右边加入图例, 图的右下角加入责任表。这样一张完整的地质图就制作完成了。地质图的最后成 图也可在其他的图形处理工具中完成,如 CorelDRAW 等。

三、RS 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本次实习中,老师给我们每个组都配备了 RS 遥感图,通过它与 MapInfo 的融 合。我们便可以检验自己的画图成果,还能更好、更快的勾画出地层界线。但是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配准 RS 遥感图,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到特殊位置的点,比如说 三岔路口,小桥等一些不易改变的特征物体。然后根据 MapInfo 上相应位置的坐 标,对 RS 遥感图进行配准。配准参数见表(6)

灌阳实习报告

1.地层单元与影像特征的关系 D3x2 在 ArcView 定的点所显示的范围与 RS 遥感图相比较,发现我们定的地质界线, 和遥感图上显示的松树林边界线十分接近。 D3x2 与 D3sh 是以扁豆灰岩为分界线的, 经过 我们在野外的实地勘察发现, 在距离松树林边 缘不远处, 差不多都可以找到扁豆灰岩, 这对 我们以后定地层界线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根据 这个特征,在另外没有扁豆灰岩出露的地带, 我们就靠松树林定点。 (如图 12)

图(12) D3x2 影像

1、断层 见图(13), 这是 F1 断层在 RS 遥感图上的影像, 在图上可以看到上部分左移, 下部分右移,使得地层东西方向错开,而且 F1 断层也刚刚好在此通过。 2、褶皱 图(14),褶皱的表现为核部和翼部地层不一致,在 RS 影象上能观察到不同的 地层的分界,可以确定出褶皱的所在。在本次实习所用 RS 图上,可观察到农机 校向斜,陈王瑭背斜,恶猫岭向斜和罗家坪背斜。图 13 为恶猫岭向斜遥感影象! 核部为 CIY 地层,翼部为 D3SH 地层

地质发展史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 白垩纪、第四纪。中间缺失了志留纪、三叠纪、第三纪,说明起码经过了三次较 大的海陆旋回。其中,在测区内表现明显的有两次,一是下车田背东约 600 米下 里河南岸下泥盆统( 1)与上奥陶统(O3)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另外一处 (D 是 349.0 高地山脚的白垩统(K)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不整合接 触关系。

一、沉积发展史

寒武系(∈)本区属于浅海至半深海的沉积环境,连续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物呈 互层状,为砂岩和泥岩(现岩石发生浅变质,砂岩变成变质砂岩,泥岩变板岩),海水 小幅度振荡频繁,此时该区属亚热带气候。 奥陶系(O)该区连续沉积,继续了寒武系的沉积环境。 志留系(S)本区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发生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受 风化剥蚀,志留系无地层沉积,广西运动作用后,该区结束地槽阶段。 泥盆系(D)初期沉积在侵蚀基准面之上,为陆表海湖泊作用。 上泥盆统(D1)本区为滨海碎屑岩潮坪相沉积,海水仍从西南方向侵入沉积, 沉积物为紫红色的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较少,是一种氧化环境。早泥盆世与下 伏地层

呈逐渐过渡,由花岗岩——假花岗岩——砂岩。 在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时期,继承早泥盆世的沉积环境,跳马涧组早期 为灰绿色细粉砂岩,还原环境,晚期为杂色,末期为红色强氧化环境,化学、风 化作用强烈,Fe3+呈脉体、强氧化、水动力作用强烈形成豆状赤铁矿。 棋子桥组(D2t)发生较大规模的海侵,方向从南到北,使海岸线北移,江南 古陆逐渐变远遭受剥蚀,地形变低,从而到达本区的风化产物变少,本区变为浅 水海域,气侯温暖,海水流动,碳酸岩化。在早期海水流动性好,故有块状层孔 虫、珊瑚。海水升降震荡经常露出水面,形成生物礁灰岩、纹层状白云岩,发生 了 5-6 次旋回。中到晚期,水体流动性不好,枝状层孔虫白云岩(灰岩变为白云 岩)和纹层状白云岩(局限性台地相) 。 在佘田桥组(D3s)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此时江南古陆变的更小。早期局

35

灌阳实习报告

限台地相,为浅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和球状层孔虫。中晚期为台地浅滩相,水 浅,但水动力作用强,形成核形石灰岩。 在锡矿山组下段(D3x1)时期,由北向南发生海侵,为局部台地相,沉积了 厚层癞痢状白云化灰岩,由于局部盐度稍高,Ca2+部分转为 Mg2+取代。 锡矿山组上段(D3x2)时期,海水继续退缩,时常露出水面,产生鸟眼构造、 帐篷构造。 在邵东组(D3sh)时期,又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开阔的台地相沉积了一层 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泥晶灰岩。 在岩关组(C1y)时期,又发生了海退,成为半局限台地相。 在大塘组(C1d)时期,发生了海退,成为海陆过度相、沼泽相,为一成煤 时期。 在二叠系(P)受印支运动的作用,本区隆起成为陆地,受此影响其结果为: (1)晚古生代地层褶皱减少,产生了灌阳复式向斜; (2)产生了一系列的 F2、 F4 等断层,为压性逆断层,同时形成了 F1、F3 等拉性正断层。侏罗系(J)为海 陆交互相,沉积了一层泥岩、砂岩。末期,受燕山运动作用,进一步隆起,使 F2、 F4、F6、F8、F10 断层重新活动,受应力场南北向挤压,表现为张性正断层,枢 纽向南扬起,向北倾伏。受此影响其结果为: (1)都庞岭岩体侵入; (2)与海的 连通性不好,水体能量不高,盐度稍大; (3)开阔台地相与外海的连通性好,水 体能量中等,盐度正常; (4)半局限台地相; (5)生物礁相地形凸起,水流动荡、 温暖; (6)形成浅滩相。 白垩纪(K)晚期,本区受晚期燕山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使白 垩系发生弯曲,形成北东 40的平缓向斜。 第四系(Q)本区为陆相河流沉积。

二、 构造发展史

在寒武纪(€)——奥陶纪(O) ,本区处于浅海→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物为 海相陆源碎屑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和泥砂岩,在志留纪(S)受加里东运动(广 西运动)使本区寒武系至奥陶系褶皱并隆起,同时发生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剧烈岩 浆活动。其中浅变质作用使寒武系(€)——奥陶系(O)砂岩、泥岩浅变质形成

36

灌阳实习报告

板岩。而剧烈的岩浆侵入作用形成海洋山岩体和都庞岭岩体的西体。两者均呈岩 基露出,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该期构造应力场是近东西向挤压作用,结 果使寒武系——奥陶系褶皱形成轴迹北东 10的紧密线状褶皱和走向近南北向的 压性断层,随着近一步褶皱隆起,使寒武、奥陶系出露并遭受风化剥蚀。 从早泥盆纪开始,随着加里东运动的结束地壳开始缓慢下降,相继沉积了泥 盆、 石炭潮坪至浅海相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这期间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期 (地 台) ,总体以间歇性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这套滨、浅海相沉积盖层覆盖于基底寒武 ——奥陶系之上,并与其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约在三叠纪本区发生印支构造 运动,该期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仍以近 EW 向挤压作用为主,结果使泥盆系(D)— —石炭系(C)

(第二构造层)褶皱。形成轴迹南北向紧密线状到开阔各种形态次 级褶皱,在断裂构造方面,形成一系列与灌阳复式向斜和次级背向斜斜相伴生的 南北向压性(逆)断层 F2、F4、F6、F8、F10 和走向近东西向正断层 F1、F3。 到侏罗纪,受燕山运动早期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使本区地壳褶皱隆起,近 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使泥盆系(D)——石炭系(C)印支期形成的南北向逆断层转 为正断层,同时发生北北东向的左旋平移断层,燕山运动早期还导致大规模的岩 浆活动,形成都庞岭岩体东体岩基(γ52b) 。 白垩纪,本区转为陆相沉积阶段,沉积了陆相沉积物,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砾 岩、砂岩和含砾砂岩,砾岩成分为泥盆系

(D)——石炭系(C)白云岩、灰岩多 为“就地取材” ,这套白垩系陆相沉积物与下伏岩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 白垩纪晚期本区受晚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使白垩系 发生弯曲,形成北东 40的平缓向斜,在断裂构造方面,早期(印支期)形成的 南北向正断层转为左旋平移断层,并形成北东东向右旋平移断层。 第四纪本区为陆相河流沉积,沉积物为残积物、冲积物和压粘土、粉砂、砂、 砾石层等。

三、 生物发展史

寒武纪、奥陶纪的生物以海相的笔石为主,产叉笔石(Dicellograptus) 、栅 笔石(climacograptus)双头笔石(dicranograptus) 、对笔石以及海绵骨针化石 (protospongia) 。然后地壳逐渐抬升,到泥盆纪变为浅海相,化石以珊瑚和层孔 虫为主,多产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的深灰色厚层白云岩中,主要有切珊

37

灌阳实习报告

瑚(temnophylloum) 、双孔层孔虫(Amphipora) 、球块层孔虫等。到石炭纪仍为 浅海相,产内沟珊瑚(Zaphrentis) 、笛管珊瑚(Syringopora)和一些腕足类化石。 在二叠纪以后地壳抬升为陆地,主要为陆相沉积,生物化石稀少( 图 21)。 地质发展史的叙述到此告一段落。 本此野外踏勘阶段带队老师适时的穿插着 讲解地质发展史的内容,这对我们更好的观察和鉴别地层内、相邻地层之间的关 系和形成灌阳复式向斜概念具有很到作用。

结束语

时光总是如匆匆流水般逝去。十三天的实习生活仿佛飞也似的划过,这是十 三天在一生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节,但它决不是平凡的一节,它注定会在四年的 大学生活中写下浓重的一笔,甚或会让我受益一生。 当汽车开进灌阳县城的时候,当大家搬入实习基地集体宿舍的那一刻起,本 次灌阳实习也正式拉开序幕。第一天的野外踏勘大家满怀希冀,充满热情,走山 路健步如飞,丝毫没有在眼前的一座座山峦前怯步,第一天,大家疲惫而兴奋, 第一晚,大家睡得满足而踏实。接下来的几天,在带队老师的指挥带领下,我们 相继展开了对几个地方的野外踏勘,随着季节的变化,冬天的味道越来越浓,山 间的寒气也已穿透了大家单薄的衣服,老天似乎在刻意的想考验一下我们这支队 伍的忍耐力。实习第二天,天空中便开始飘洒起小雨,原本可以轻松攀登的山路 变得湿滑而危险,因野外记录的需要,我们必须转为两人合作,一人撑伞,一人 记录,伞小雨大,许多人的衣服被淋湿大片,寒风吹过,彻骨的凉,许多人的手 冻得不能流利的记录,这是整个实习期间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大家咬牙挺过, 充分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力, 也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环境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也使大家认识到了野外工作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踏勘,使大家对灌阳实习 区的个各时代的地层特征、层序和所含化石及相标志,以及实习区主要构造及组 合特征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定点、记录、采集标本以及作随手剖面 图等工作方法,强化了专业技能。随后进行的踏勘考试中,大家对自己也对老师 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次实习还进行了地质剖面的实测工作, 本次失策大家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在实测中我担任一名测手,与本组成员一起,以高度的热情,圆满完

38

灌阳实习报告

成了测量任务。 实习的后段施加为地质填图,由老师带队半天后转入独立填图。脱离老师的 知道,原来塌实的心一下子空落了许多,大家都明白,真正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们必须独立完成测区内尚未触及的区域,收集足够的数据 来完成填图工作,在填图的几天里,我们小组与另外三组成员一起,沿着预先确 定的路线展开了依次详细的测量, 整个测量过程中全组成员共同努力, 翻山越岭, 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望着自己测量的数据输入电 脑,在地形图上渐渐出落了地层的轮廓,大家脸上出现的是欣慰的笑容。 本次实习结束了,十几天的高强度野外工作使每个人仿佛经受了一次洗礼, 大家适应困难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给我们留下更深印象的不是这个,而是整 个实习的过程中体现的那种团队精神,还有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任个人能力有 多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荒芜人烟的野外,在地形如此复杂的地区,完成如 此复杂的工作十分的困难。整个实习期间,无论路有多难走,山有多难爬,没有 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一个人受伤。本次实习尤为重要的是将三年之所学转化为实 际操作, 使理论与实践以空前的高度合为一体, 使大家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大大提高了各项工具及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性质及努力方向, 让大家受益匪浅。 总体来说本次实习还是很圆满的,但还是有一些纰漏,因时间紧迫,经验不 足,还有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测量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测区内也没能进行更 加详细的测量,落下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点,对此深表遗憾。再也后期数据处理没 有及时跟上,大大加重了后期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望后者引以为戒。在测量工作 中,因组内成员意见不合也耽误了一些时间。还有实习区位于农区,大家偶有踩 踏庄稼的情况,但事关农民的朋友,大家需慎之又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