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调查报告(论文)

《民办小学“导???评”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模式研究》

                            ——  学困生现状调查调研报告

                                       何山川(执笔)、黄志高、樊明清

调查时间:20##年10月---------20##年2月 
调查地点:开贤学校及部分民办学校 
调查对象:教师、家长、学生及部分社会人员 
调查方法:问卷形式和访谈形式 
调 查 人: 何山川(组长)、樊明清、黄志高。
调查分工:何山川统筹,数据分析;樊明清主要负责高年级段师生及家长;黄志高主要负责低年级段师生及家长走访及调查。

【摘 要】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学困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很少有涉及小学的,有关私立小学的就更少了。因此本文以广东民办小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通过成因研究,从而得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转化对策。要使“学困生”走出“学困”的困境,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厌学的心理,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制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应注重家校联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给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关键词】民办小学;学困生;原因分析;教育策略

【正文】人类历史已进入空前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问题仍然是一个困扰着世界教育发展的问题。据日本松原达哉的调查,日本的学困生存在率约为20%。我国台湾省陈英三调查台湾省的学困生存在率也在20%左右。我国黄佳芬、徐敏根据186张问卷中教师认为学困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统计:上海学困生存在率小学为20.04%±3.43%,初中为20.50%±5.28%,高中为28.14%±8.46%。有关调研人员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从四川省大竹县的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小学中分别选取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校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近三年学困生在小学中的比例约占30%上下。 “由于以上调查统计所采用的方法和所取样的范围都不相同,并不一定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但它们无疑地表明了学困生情况的普通性和严重性”对此,我们也对民办小学中的26个班级和初中9个班级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在22.3%以上。(见附表)

新课程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功。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善于发现、关心学困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长。

我们通常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同时,学困生也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因此,我校学困生辅导课题组通过对我校教学班中的学困生及部分其他学校的民办学校的学困生进行了家访、问卷调查分析、面访及座谈等形式,具体情况如下:

、学困生现状问卷、调查后描述

(一)、调查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影响其学习变化的条件也应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内因为与学习有关的学生心理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因一般是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纵观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我们筛选出智商、个性、学习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十个方面的表现对我校学困生进行家访和问卷调查,从中找出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排除各种障碍,使他们早日脱困,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二)、 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学困生形成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1,     从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有90%多的学困生家庭和睦,学习环境良好,只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一般化,水平不高。其中有10%的学困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太支持,有70%多的学生家长在及辅导学生的次数很少,有20%的家长根本不辅导孩子的作业。

2,     从老师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看, 3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个别辅导没有做到位,有80%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一般,10%的学生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3,     从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90%多的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足,没有上进心。80%的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30%的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40%的学生偶尔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

4,   从学困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以内因为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个性、成就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获知尤其重要。外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我们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及信息反馈对学困生现状作出如下分析:

(三)学困生类型分析

正确分类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为了避免分类的复杂化,便于教师们理解掌握概念,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所掌握的个案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把我校的学困生大致划分为动机型学困生、智力型学困生、方法型学困生和心理型学困生四种类型。
   (1) 动机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往往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懒散,长此以往形成学习问题积重难返,导致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没有理想与抱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上课与作业无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行为缺乏自制力,情绪和性格上忽冷忽热,有的性格蛮横,有的孤僻,在心理上往往出现自卑或反抗、逆反等不良心理。学习困难反映在一科和多科方面。
   (2) 智力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商一般或偏低,由于语言运用、理解能力较差,思维出现障碍而引起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机械呆板,记忆力差,理解缓慢;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表述混乱,言语哆嗦,层次不清,语病较多,常常言不达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努力,渴望成功,但又得不到成功,常处于委屈、苦恼之中;渴望友谊,但又得不到理解和帮助,常处于孤独、矛盾之中;心理上多表现为自卑和胆怯。学习困难多反映在多学科方面。

(3)方法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力能适应学习需要,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引起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能活记活用;有的眼高手低,不求甚解;有的无良好习惯,丢三拉四;有的不善于协调各科学习,偏重某一门功课,放弃其它学科;有的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困难一般反映在某一学科上。
   (4) 外因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一般是智力正常、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能适应学习需要,但由于环境、学校或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态度消极,情绪低沉,感情脆弱,行动盲目冲动,有时过度焦虑,有时容易情绪激动,表现无常,心理创伤严重。这类学生往往家庭破裂、父母离婚者居多。

(四)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特征

调查表明:后进生与其他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距外,智力的差异最小,心理品质的差异最大,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他们视学习为负担,学习没有目的,认为上学是家长的意图,上课是学校的安排,因而没有成材欲望,志向水平低,抱着混学态度,认为知识难学、深奥,随着内容的加深、时间的推移,听不懂、记不住的内容越来越多,渐渐产生厌学心理。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认为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足轻重,学习上马马虎虎,一般不预习、不复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求甚解。课后抄袭作业,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现象。

3、情感和意志上有缺陷。

他们存在自卑感,认为不是学习的料,永远也学不好,有的与老师持对立态度。他们缺乏学好的信心及意志,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放弃学习,特别是连续几次的成绩过低,便认为学好无望,彻底消除了学习上的积极性。

总之,一些教师的教育及教学方法欠妥,造成了学困生队伍的壮大。为了改变此现状,我们还要深入的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

二、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虽然,学困生有许多令人头疼的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但其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有很大差异。据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学困生中的90%是可以通过教育转化的。所以弄清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身原因  除了智力方面的原因,如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慢,抑或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其它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小学生好动、贪玩、纪律性差等导致的不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很被动等等。

家庭原因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稳定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气氛、合理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1)不良的家庭环境。    近几年来,离婚率大大提高,单亲家庭剧增,或再婚,没有处理好家庭与子女的感情问题,造成孩子与家庭的隔阂,使孩子心理发展畸形。有一部分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这样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对家庭产生厌恶的心理。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好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忙着赚钱,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他们认为赚钱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还有的家长酗酒、搓麻将和无节制地看电视,影响、干扰子女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对学习丧失自信心。长期的压抑、单调、苦闷的家庭生活使这帮学习上自叹不如的学困生又在生活中形成了严重的不利于发展的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产生了了大量的留守子女。这种家庭或把孩子寄宿在别人家,或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管护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差和精力不足,对孩子的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寄居在别人家的孩子,与长辈的沟通就更加不易,难免有寄人篱下之感。

(2)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现在大部分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家庭成员自然非常疼爱他们,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强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把周六、周日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倘若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板着面孔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相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小学阶段不重要,对孩子的学习不是那么重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还有的家庭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对孩子的需求无限制地满足,一旦满足不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极大障碍,甚至于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没用,没读书同样做生意挣大钱,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更是助长了读书无用的消极思想,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不好没关系,再过几年,孩子就可以和他们一样做生意挣钱了。

学校原因   (1)学校教育工作方向的失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关爱学困生,转变学生观、教学观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了晋职、晋级、多拿点奖金,唯分数论,无视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有的教师对学困生采取歧视的态度,甚至采取驱赶、劝退的手段,以求得班级的安宁、升学率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学校中,不尊重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教师动不动骂学生笨、蠢,甚至用各种带有侮辱性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学生,如罚抄五十、一百遍之类;有的老师特别是私立学校的教师,由于工资低,招收的教师质量差,那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使学生缺乏兴趣并产生厌恶心理,尤其对成绩偏差的学生另眼相看,一旦发生不好事情,首先猜测到的就是这些学生。学生在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还承受着精神压力,就更容易引发种种心理问题。

⑴、 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

亲师信道,厌师则厌学。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尤其是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可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心里感受,过多的批评,过多的责备,甚至讽刺挖苦或体罚与变相体罚,让学生的心里蒙上阴影,产生逆反心里,导致厌师厌学的局面。这些面临学困生边缘的相当一部学生,由于心里承受能力差,自暴自弃就沦为了学困生。如,有的老师,经常说学生是笨蛋,还经常大发脾气,时过一个学期,他真的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学困生了。

⑵、教学节奏过快“落”出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赶进度,超进度,生怕学生学不了,考不好。因此,讲课速度过快,常常是拉着学生跑,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一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节奏就只能当听众或观众了。常此以往,它们思维闭塞,就沦为学困生。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大多两极分化的班级,或多或少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

⑶、教师视线偏高“挤”出学困生

教师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位学生都聪明,都勤奋,都优秀。常常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而制定同一教学目标,提同样的要求,布置同样的作业,视线偏高,那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的一部分学生,由于常常达不到目标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上表现出懒散、不认真,从而沦为学困生。

⑷、教师缺乏耐心“弃”出学困生

根据前一阶段现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困生人数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加大,知识面增广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放弃所致。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师经过长时间教育与辅导,收效甚微,于是心灰意冷,干脆弃之不管。

⑸、学业负担过重“累”出学困生

目前,学生的各种学习资料丰富多彩,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好学牢,广泛收集信息加大作业量,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写得手疼,记得脑胀,累得喘不过气。一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渐渐放弃了竞争,沦为学困生。还有一些教师布置作业欠科学,常让学生机械的抄写,一个词语抄写一行或十遍,一首古诗抄写五遍或十遍,写错一个罚抄一百遍,连数学题做错了,也得抄十遍,也不管效果如何。就此,我专门做了一次实验,我找来一位成绩稍差的学生,我让他将一首古诗抄写十遍后默写,他一字写不出,整整花去了一节课的时间。次日,我又找来一首同等字数的古诗,让他先背熟后再将不会写的字记一记,最后默写,不足一节课的时间他就完成了。可见,学业负担过重,让学生感到累,一部分学生由累变懒,沦为学困生。

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学困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身发展尚未成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比较肤浅,是非分辩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目前,网吧、游戏厅盛行,有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我们就亲身碰到了这样一个学生。去年,我所任教的四年(7)班有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刚转学来的上学期,他各方面表现很好(能自觉上学,学习认真,成绩还算中上水平)。可到了下学期,他就经常逃学、旷课,刚开始还请假,说是头痛。后来干脆不请假了,与家长联系后,才知道他把老师和家长都骗了,其实他沉迷于游戏厅已久,即使没钱打游戏,他也可以坐到半夜看别人打游戏。社会上不良因素还有很多,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顷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不可忽视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三、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学困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也是教师最感头疼的问题,同时又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其形成的原因又很复杂,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等诸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等特点去分析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重燃学困生的自信之火。正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笔者认为,要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解决学困生思想和态度上的问题。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厌学的心理,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制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对学困生寄于一定期望,帮助学生改变行为习惯,坚定意志,树立信心。诱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觉学习。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伏隆的“期望效应”理论,教师对学困生寄以信赖和期望,学生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不负教师希望的回报。期望一般采用语言期望和行为期望两种形式,如变“我不信你能……”为“我相信你一定能……”,变“我不顺眼”为“我喜欢看他,我喜欢关心他,接近他”,等等。实践表明有大多数学困生均属于行为习惯差、意志薄弱,信心不足而导致学习成绩差,守纪差的,而他们行为习惯的改正是需要时间的,甚至会出现多次反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他们出现这种反复,因为德育过程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有耐心、信心、决心和恒心,相信学生能够不断地改好。对待学困生要多一份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那些失去家庭温暖和母爱的孩子,教师要更加关心、爱护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增强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每一次反复中都有所提高,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增强内动力和自信心,坚定意志。

2,应注重家校联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给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是由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构成的,只有这三者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才能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与家长、社会各方面取得联系,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协调工作,联合家庭、社会上有利教育的因素,来共同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册,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等途径来促使学校教学有效进行,从而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教师应采取“四先四后”的学法模式,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听懂,后笔记;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一帮一”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老师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重点放在阅读上,阅读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启发学生思维,讲评要增加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阅读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结论】总之,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虽然有时得到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有的学困生即使你付出再大的努力,仍不见成效或成效不大。让我们时刻记住: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用心付出,相信学困生在老师爱的阳光沐浴下会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艺艳 ;小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J];华安县教育局,2009. 

[2] 钟启泉;差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院报,2004. 

[4] 杨宗义;学校应用心理学[M];贵阳教育出版社,1993

[5] 仵敏;小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年

附件1《民办小学“导?监?思?评”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模式研究》学困生辅导课题组现状普及调查工作(一)

附件2《民办小学“导?监?思?评”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模式研究》学困生辅导课题组现状普及调查工作(二)

附件3《民办小学“导?监?思?评”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模式研究》学困生辅导课题组现状普及调查工作(三)

附件4《民办小学“导?监?思?评”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模式研究》学困生辅导课题组现状普及调查工作(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