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调查报告004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

生本高效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遵行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在生本高效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可是,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教师在听评课时,教师的目的大多都不太明确:听课时较多地关注老师怎样讲,没有明确的观察点和研究目标;听课记录是随机做,缺乏科学分析,更缺乏集体研究。教师对教学反思活动本身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指导,从而导致在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比较起来,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是一种更专业化、合作化和精细化的听评课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改变以上现状,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体现以生为本,更加高效。

二、调查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意义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

2.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创新了教研方式,使教师由“参加者”变成“参与者”,由 “参与者”变成 “研究者”。

3.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任务

1.通过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后,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3.通过课堂观察研究诠释、理解课堂事件背后意义。

4.通过研究,使教师拥有较精致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即能敏锐而精确地解读教室内事件的发生,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教与学的问题。

5.通过研究培养教师自觉观察和自觉反思的意识。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我们主要结合平时的听评课和新学期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学科会而展开。本次学科会上共有两节课,第一节是杨桂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绘要《我爸爸》,第二节是年轻的魏涛老师执教的经典吟诵课。课前我们给全校的19位语文老师发了生本高效课题组研制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量表》,以供每位语文老师边听边记边思考。会后全体语文老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讨论、评课,完成量表,由教研组长形成观课报告。本次调查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使用、教学内容实施的指向与有效性、教学的组织方式运用、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与效果等四方面进行观课。现根据每位教师提供的观察量表和教研组长的观课报告作如下分析:

1、教学内容的选择使用

两节课中一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绘本《我爸爸》,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回忆绘本内容,边回忆边引导学生说话,如读完第一节,问: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看了一个怎样的爸爸?所用时间大约有17分钟。课堂生成资源有句子训练:我爸爸像( )一样( )。你认为这个爸爸还有什么优点?仔细看看图,你发现图画里面藏着什么故事?大约用了10分钟。课外拓展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简介作者及创作这本绘本的背景。二是互相交流“我眼中的爸爸”和“爸爸写给孩子的话”,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共鸣,课堂达到了高潮。大约用时6分钟。

第二节经典诵读课,魏老师主要是带领孩子品读了二年级下册第19课《绝句》,初读古诗,学习生字大约用时5分钟。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教会学生用“平长仄短读古诗”的方法吟诵古诗,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想开去,从而理解诗意。大约用时25分钟。课外拓展部分是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吟诵《忆江南》,从而深化所学的吟诵方法。大约用时5分钟。

从两节课的综合情况看,老师在教材内容选择时都注重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由孩子的自主学习生发开去,在课堂上升华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自主表达、自主发现、自我提升的快乐。

2、教学内容实施的指向与有效性

两节课在内容实施的目标指向性都做到了目标明确,课堂条理清晰。《我爸爸》旨在通过读绘本,让学生深入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学会图文并重读绘本,并能体会到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绝句》一课,教师就是通过课本中的一首诗歌的吟诵带领学生走吟诵古诗的境界。从当时的课堂效果和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两节课都体现了“高效”的理念。

3、教学的组织方式运用

两节课在教学组织方式方面可谓是灵活多样,首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前,这主要结合教师通过QQ群、博客、课前交流,及时了解学情,然后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使得自己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然后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都注重了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灵活运用。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因为这两节课都是低年级的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而困惑,比如魏老师教孩子用“平长仄短读古诗”时,学生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

只是在模仿,魏老师就及时引导孩子去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运用自己的示范和手势把孩子引到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了。应该说这样的讲解、这样的引导是及时的,是有效的,是应该坚持的。

4、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与效果

所有的观课老师都认为这两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兴趣浓厚,参与状态积极主动,做到了全员参与,参与效果高效。我们知道低年级的学生上课,由于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及时地组织课堂的,但是,我们观察到这两节课,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和灵活运用了生成的资源,从而使始终兴趣盎然的参与学习,几乎不用老师刻意停下来组织课堂。

四、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分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们结合积极尝试,结合这次课堂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要充分的备学生(情感、知识)。

我们备课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备课却少之又少。一堂我们在备课本上写得非常漂亮的教案,赋予了课堂我们的精彩,可如果缺乏了学生积极配合的满堂灌或独自表演,课堂的高效又如何谈起呢?我们不如在学生的感情方面和从学案上获得的学生需要的知识方面多下点力气了。

“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很明白,不妨在平时多和学生谈谈心,象朋友一样,这样,即使他因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被批评了,他也很乐意学习我们这门课的。我们最好在平时熟悉学生的基本性格,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到底掌握的如何,上课提问了,也有一个预期的被提问的人选,避免漫天撒网。

和学生的感情有了,学生就会更投入;了解了学生知识的“底细”,提问、讲解就能有的放矢??课堂的高效,不就来了吗!

2、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课堂氛围。教师力求做到:一要着装朴素大方、自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笑容、激情带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力争每节课都优质高效,切忌将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挫折等情感因素带进课堂。二是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要用明白的话去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氛围的润滑剂,师生双方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交流,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舍弃花架子讲实效也很重要。

一些非常精彩的优质课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花架子,老师讲课语言精练,环节紧凑,

问题处理恰到好处!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是绝对不能因为花架子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的。

比如一些不是很必要的“讨论”,就不要摆什么花架子了。比如为了听课故意提问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只是“作秀”!比如毫无意义的刻意照搬的一些“包袱”等等。其实我们的关注点就在于学生的课堂效果,看看当堂讲的知识他们能否掌握,一个不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宁可多讲几遍,也不要仅仅是为了赶进度“水过地皮湿”,没有了“重点”的课堂也就失去了重心!

4、学案的设计和有效利用。

由于课时的减少,学案就显得格外重要,包括它的设计和利用,都要精益求精。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层次性,既要让基础好的有事做,也要让基础差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包括巩固练习的设计也是如此,不仅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也能避免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抄袭的现象。

学案的设计还要有时效性,提前设计,提前发放,课前必须收起等等。

当然,学案要由老师认真的审查以后再决定课堂上重点要突破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质量较高的学案先期获得了一定的认识,老师通过批阅的学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建议课后再把学案收起,看看学生问题处理的如何,也为下一堂课的开始积累丰富的素材。

5、要“放”的开,“收”的回。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现在还是“放”不开,教学方式放不开,课堂内容也放不开??因为不敢放开,愈显疲于应付之态!也缺乏了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很强的,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她们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放”开了,却“收”不回来了,即对新形势下的课堂的把握驾驭能力不足。对一些问题学生的讨论放开了,很热闹,但如果缺乏宏观的调控和引导,看起来只能是“热闹”,没有什么实效的。特别是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放”“收”有度,更见真功夫,更显好效果!

总之,这次课堂观察给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如何真正以生为本,如何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有了新的启发,更加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历练内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一定会在生本高效的课堂中收获更多。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陕师大网络教育091级 金碧艳

一、调查目的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从20xx年8月开始,至今小学课程实验已开展了九年。为了解我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根据学院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我镇各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随机抽样调查。

2、调查内容:⑴教师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⑵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全镇10所小学的30名语文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㈠结果概述

我历时近两个月,分别到我镇10所小学听了30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对30节课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达到A等(90分以上)的课12节,占抽样总数的40%;B等(80—89分)的16节,占抽样总数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节课,占抽样总数的6.6%。

总的看来,我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凸现出以下亮点: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民主和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㈡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师(以下教师均指被抽查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极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中师)100%。其中,中师6人,占总数的20%;大专21人,占总数的70%;本科3人,占总数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

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的教师只有7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只占总数的23%,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教明显的教学风格。

㈢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被抽查的30节课中,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6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调查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小学语文教学时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有力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