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2月22日在杭州市萧山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杭州市萧山区区长 盛阅春

信息来源:萧山日报2011-03-07

各位代表:

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政府工作回顾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

20xx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较好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大四次

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可比价);财政总收入18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17亿元,分别增长33%和41.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095.09亿元,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56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94亿元,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13.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987元,分别增长10.6%和11.1%;人口自然增长率3.29%。;

城镇登记失业率3.17%。

一年来,政府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经济质量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提高

产业升级持续深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5.08亿元,增长8.7%,其中蔬菜、花木等五大特色产业产值65.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7.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发展大厦建设进展顺利,10万亩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启动。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萧山萝卜干”被评为全市首只浙江区域名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完成工业总产值4486.0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03.44亿元,分别增长20.2%和11%。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553.52亿元,增长23%;新产品产值759.4亿元,增长33.4%,新产品产值率18.3%。大力实施九大产业升级培育规划。申请专利3518件,授权专利4614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浙江名牌13只。完成13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获全省科技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国防科技成果浙江技术转移中心萧山分中心挂牌成立,亚太机电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万向钱潮获首批省政府质量奖。工业销售产值超十亿元企业57家,其中超百亿元5家。4家企业

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8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新城)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39.8亿元,增长42.3%,财政总收入35.61亿元。临江新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7.62亿元,增长53.5%;工业性投入40.15亿元,增长10.1%。汽车产业实现销售产值747.83亿元,增长31.5%;青年莲花和东风裕隆整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杭维柯双离合器变速箱、重汽D08发动机、吉利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和广汽 1

吉奥汽车产业合资项目落户。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6.8亿元,增长68.1%;万向新能源汽车在世博会、亚运会得到广泛使用,东方电气等项目投产运行;引进越西新能源客车、晶鑫科技太阳能坩埚、德国圣照光电太阳能等项目。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405.27亿元,增长30.8%;三一重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引进浙江南车轨道车辆、新松机器人、香港龙记模架、宁野农机等项目。建筑业实现产值810.67亿元,增长36.6%。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传化农业高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杭萧钢构成为首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党山镇获“中国门业之乡”称号。 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0.03亿元,增长14.9%。完成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246.6亿元,增长27.6%。12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亿元,占全省的12%。杭州宏盛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成为全区首家营业收入超15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引进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杭州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建成。浙江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萧山粮食物流中心等“新十大”商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镇级农贸市场改造基本完成,11家村级农贸市场完成改造。积极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保障市场供应,强化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获省十大市场强区称号,闻堰镇被评为“中国江鲜美食之乡”。全年共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7.6%。举办中国国际动漫节、省首届餐博会等一系列节庆会展活动,扩大了“华东会客厅”品牌影响力,入围世博主题体验之旅“2010最受欢迎奖”线路。旅游“1010”工程加快推进,18个项

目开工,7个项目建成开放。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坚持招商选资、内外并举,分别在美国、台湾、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7.74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85.67亿元。单项合同外资平均值1132.4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5个。实现进出口总额113.53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74.15亿美元,增长32%。被列为化纤纺织、羽绒及制品、汽车及零部件省级出口基地。新增省出口名牌6个。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2个,中方总投资8661.65万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分别达12465万美元和10309万美元,均实现翻番。 发展潜力有效增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有力推进。完成67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项目,实现中水回用10万吨/天,完成146家企业烟气污染整治。新增区级污水管网26公里,镇级污水管网109公里,城区截污纳管率91%,东片地区基本实现并网。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狠抓创模复检。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监测达标率达到100%。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大力开展环保执法“雷霆”行动。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市级技术核查,进化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浦阳镇国家级生态镇创建通过省级核查,4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河庄街道建一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34亿元,增长18.4%。新增上市企业3家。成立区再担保有限公司。国资经营总公司运作机制不断完善。城投集团组建并运作。完成区镇两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拓展用地空间近22万亩。争取各类用地指标21035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耕4579亩。收储经营性土地4200亩,出让3425亩。挂牌出让工业用地8732亩,出让金21亿元。盘活存量土地1428亩。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

站2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2家,执行引智项目42项。

(二)推进城市化发展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新突破

2

城乡规划日趋完善。中心城区规划不断细化,完成《萧山区交通换乘枢纽规划》等31项规划编制,实现城区控规单元和全区数字化地形图全覆盖。开展村庄布局规划修编。专项规划不断深化,《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大江东航道规划》通过省

级评审。

基础设施不断延伸。“12881”工程加快推进,道路建设投资57亿元。03省道东复线北伸、江东大道二期、义桥大桥南北接线、八柯线拓宽改造等道路通车,机场公路分流道路基本建成,临浦快速通道等工程开工建设,新城路隧道等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路东伸二期、通城快速路、风情大道南伸、彩虹大道等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杭州湾2000吨级实验性临时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盾构全线贯通,2号线完成征迁并全线开建,周边物业开发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铁路杭甬客专征迁完成,杭长客专征迁进入扫尾阶段。铁路杭州南站建筑概念方案完成。江东水厂一期工程全面推进。完成电网投资6.4亿元,新增电力主网变电容量40万千伏安。西气东输二线征迁工作有序开展。完成外六至外八工段标准塘建设。五大溪流整治进展顺利。完成5座镇界危桥和20座农村桥梁改造。人防021工程建成。 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新增城市绿地28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完成西河路等8条城区道路架空线“上改下”,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净空。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10个村(社区)开展改造工作。拆除违法建设51.2万平方米,其中历年违建32.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退二进三”顺利推进。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建成道路两侧

生态带45.7公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8公里。

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中心城区和临浦镇数字城管系统建成投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8%。迁建建筑垃圾填埋场。开建粪便处理场,完成20座城区公厕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最清洁城乡”工程,实施城区工地在线监测和运输车辆安装GPS系统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最佳最差”市场评比及星级、绿色市场创建,市场环境有效改善。开展城区户外广告整治,拆除城区市政道路两侧广告牌519块。查处“四小车”2627辆。和谐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北干街道创建成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新城建设有序推进。钱江世纪城规划体系基本确立,完成拆迁440户,建成安置小区34.4万平方米。奥体博览城、浙江商会大厦、人民日报浙江新闻中心等项目开建。湘湖二期征迁基本完成,收储土地山林9530亩,拆除房屋35万平方米。湘湖路综合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湘湖应急备用水源项目列入省重点。临浦新城概念规划编制完成。瓜沥镇成为首批

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河上镇列入省级中心镇。

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化。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和特色村创建。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896家企业与480个村(社区)结对,到位资金4744万元。开展土地指标在镇街功能区块集中建设试点。土地经营权流转2.2万亩,新增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村52个。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4%。33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试点,筹措资金648万元。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首批199个村(社区)达到村级财务规范化星级管理标准。40个村完成村庄整治。桃北新村在全市率先通过“风情小镇”评审。开建农居多(高)层搬迁安置房235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实施26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41个村完成新农村电

气化改造。

(三)推进社会和谐在协调发展中实现新加强

3

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活动,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新培训各类农民4.3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劳动用工管理力度加大,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传化经验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净增职工养老保险6.3万人、医疗保险6.6万人、工伤保险

6.5万人、失业保险3.8万人、生育保险3.8万人。为1.9万家企业减征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用7079万元。新农合参合率97.3%,报销医疗费用3.07亿元,人均住院报销比例53.9%。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40元和330元。向低收入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908万元,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价格浮动补贴3415.2万元,受益人数分别达2.9万人和4.1万人。为1353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获全国五保集中供养先进单位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区特殊康复中心投入运行。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和优抚政策有效

落实。

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推进湘湖小学、城南初中等迁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积极创建学前教育强区,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奖学政策。扶持和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办学。强化校园安保工作。举办首届跨湖桥文化节、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和第十六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承办全国第二届小城镇篮球赛。少体校建设全面启动。实现镇街文化广播站、村级图书分馆全覆盖。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日益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湘湖研究全书部分初稿通过评审。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数字兴农”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序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区一医院综合楼、区三医院病房楼、区中医院门诊楼建成投用,区四医院迁建加快推进。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全面推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制卫生院改革进一步完善。启用区优生两免服务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和区“三优”促进工作试点。计划生育率98.5%,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活动,新增57处和谐宗教活

动场所。档案馆新馆启用。

社会稳定形势不断巩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顺利完成世博安保任务。“黄赌毒恶”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不断下降。积极化解各类矛盾,信访秩序总体形势基本平稳。通过省、市“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开展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037件。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派驻司法所全覆盖。推行新农村建设法律顾问制度。流动人口专业化服务管理得到实质性推进。安全生产示范创建、企业达标升级、隐患整治及万人教育培训取得明显成效。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分别下降4.3%、6.9%和3%,工矿领域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全覆

盖。“十小”行业整规完成率99.3%,顺利通过省市两级验收。

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完成南片海拔25米以上地区双路供水工程,解决近5万居民季节性用水难问题。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2678户。南片截污纳管一期基本建成,二期工程部分开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8.6万人,对60周岁以上无保障老人发放每月90元的基础养老金;净增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4.5万 4

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410元提高到510元。优化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线路14条,更新公共汽车250辆,临浦、江东、临江3个客运站启动建设,完成500个公交停靠点新建、改建任务,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20个服务网点和1000辆自行车投入使用。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2154套;开建人才专项住房15万平方米。镇街慈善分会实现全覆盖,31个分会募集留本冠名慈善基金24.42亿元,全年可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资金1.4亿元以上。完成20个社区225幢失管房整治。西山道口、庆春路过江隧道、永久路隧道、育才路南伸、新城路北伸二期(道路部分)、外环南路五期、经十一路等工程建成通车;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370个,完成9个老小区停车泊位改造。河道管理体制

不断完善,引配水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河道整治32条(段)45公里。

(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在职能转变中实现新提升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1件、政协提案293件。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不断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推进统计基础建设,加大统计巡查力度。认真做好第六次全

国人口普查。“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扎实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深化效能提升年”活动。区办事服务中心新增16个部门的128个项目,共受理办件8.42万件。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区级招投标平台完成交易1786项,交易金额314.34亿元,增效节支75.8亿元。大力推进镇街“两中心”规范化建设。审批代办投资项目541个。开发并运行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效能监察系统。调整镇级财政体制,完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江东新城的财政结算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清理规范各融资平台。取消、暂停或降低377项行政收费项目,每年可

减负1.13亿元。顺利完成青川援建任务。

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开展工作,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

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向驻萧部队、在萧各直属单位,向老干部、外来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萧山发展

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政府项目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环境容量、发展空间的制约日趋严重;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城区交通“两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政府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客观分析,采取更加 5

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

各位代表,已经过去的“十一五”,我区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刚刚开始的“十二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万美元向2

万美元跨越的新阶段。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们抱团取暖,迎难而上,送温暖、拓市场,率先企稳回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年均增幅达到12.9%(可比价),比“十五”末翻了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4835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末净增118.02亿元

和67.22亿元,分别增长1.84倍和2.17倍,年均增幅达到23.2%和26%。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5.7∶ 64.9∶ 29.4调整为3.9∶ 61.7∶ 3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营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4.5%、17.7%和18.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达到6家、151家和22家。上市企业达到24家,募集资金107亿元,初步形成了资本市场的“萧山板块”。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区(县、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率先突破百亿美元。实现市场成交额640亿元,年均增长16.3%,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创建成为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国内外游客接待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

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8倍和4.1倍。

五年来,我们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确保节能减排各项指标顺利完成。省“811”环境保护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通过验收,创模成果不断巩固。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削减化学需氧量4875吨、二氧化硫4852吨,分别削减15.5%和22.3%,全面完成“十一五”约束性指标任务。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比“十五”末

增加42天。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随着“一副三组团”的构筑,大江东新城的雏形初展,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开发,湘湖一期的建成开放,以及中心城区有机更新的不断深化,全区城乡统筹快速推进。“十一五”是城市化推进最快的五年,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43.05平方公里扩大到67平方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150.76亿元,建成道路里程172公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了13429元和6489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1.3%和11%。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836.2亿元,汽车保有量22.89万辆,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65倍和1.34倍。各项社保政策实现与杭州主城区全面接轨,社会保险加快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迈进。社会事业全面发

展,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平安萧山”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形势有效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打防控体系更趋严密,治安形势保持平稳,刑事发案率稳中有降。顺 6

利完成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社会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实现“零增长”。

被评为全省首批平安区(县、市)。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努力开创萧山科学发展新

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

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体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xx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工业总产值争取突破1万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主要任务:

一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扩大社会就业,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做好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工作,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支持和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拟安排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政府项目200个,总投资约1760亿元。进一步完善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不断提高民间投资

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二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五大农业”,重点推进农业发展大厦等平台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等五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千亿投资、千亿新产品开发、千亿产业发展、千亿平台建设、千亿企业培育等五大工业千亿工程。加快服务业重大平台建设,重点培育总部基地、文化创意基地、物流园区、商贸综合体、旅游综合体等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服务外包、楼宇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提升现代

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东兴、中优、南秀”的总体发展战略,突出“一心三区七新城”建设,提升建设“中心城区”,着力建设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航坞山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区”,加快建设钱江世纪城、湘湖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瓜沥新城、临浦新城等“七大新城”。培育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形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个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开发建设新格局。 四是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完善高速公路、国省道、区级框架性道路和水路航道网等交通主干路网体系。加快“三纵四横”快速路网和“六纵九横”城市道路主干路网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地铁1、2号线萧山段建成通车,启动4、5、6号线萧山段部分工程和2号 7

线南伸工程。加大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供电

总量达到230亿千瓦时。健全信息网络设施,提升信息化水平。

五是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坚持环境立区,努力建成国家级生态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以及区控以上重点企业废水、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均达到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推进生态屏障建设,积极规划建设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条生态轴和三条生

态带。建设低碳城区。

六是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建设创新型示范城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普及三年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实现各类教育高均衡发展。实施“八大人才工程和计划”,加

快建设人才强区。

七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萧山精神”,提高文化公共服务力,着力构建文化名区。推进镇街综合文体设施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种文化”工程,繁荣艺术创作和新闻事业,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扩大广播影视覆盖范围。加强历史文物、古建筑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快体育健身设施

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八是构筑和谐社会。建设法治萧山,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打造“平安萧山”,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保障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市民安全感。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努力增加就业,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达标率达到100%。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0万和135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计划生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

九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各类领域,做大证券市场“萧山板块”。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深化社会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积极争取扩权强区试点,深化财政和投资

体制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十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拓展出口市场,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转变引资模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充分发挥大江东新城等重大平台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引导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探索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对外投融资和跨国经营方式。积极融入大都市,主

动接轨长三角,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三、20xx年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根据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20xx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8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主旨,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加强自主创新,抓好节能减排,推进城乡统筹,强化民生保障,为萧山在“十二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

的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好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以20xx年实绩为基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xx年是完成本届政府预期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三角地区发展优势的凸显,浙江省产业集聚战略的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建设,都为我区抢占发展制高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区域竞争压力明显增大。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在发展中促转

型,在转型中谋发展,更加努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一是坚持把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和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和风能太阳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服务业规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做活市场,做强旅游,

提高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二是坚持把产业集聚、优化发展空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三城一区”协调发展,强化招商选资,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空港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配套。保护开发浦阳江生态经济区,以自然生态为先导,坚持错位发展,走“限制开发”与“优化发展”结合之路,为全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推进钱江世纪城建设和湘湖二期开发。

三是坚持把推进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七大新城为平台,建制镇为依托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延伸道路骨架,完善道路网络,打通交通节点,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倡导公交优先,强化交通管理,努力缓解城区交通“两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瓜沥镇小城市建设培育步伐,推进

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坚持把扩大内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扩大消费需求,完善鼓励消费政策,继续做大做强萧山商业城等百亿品牌市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把稳定价格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努力保持市场价格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鼓励扩大民 9

间投资。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做大服务外包规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

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五是坚持把改善民生、构筑和谐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扩大社会福利覆盖范围。加快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专项住房的建设进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增加土地有效供应,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教育高均衡、高品质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20xx年政府主要工作

围绕全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20xx年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围绕“五大农业”,按照“四个三”的发展模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总产值

增长7%以上。

1.积极推进农业发展平台建设。农业发展大厦主体工程结顶。加快建设10万亩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现代农业综合园建设。抓

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完成粮食总产量24万吨。

2.提升壮大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和农产品出口交货值均增长10%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积极培育农业企业上市。大力扶持精品农业,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3只。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提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优化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信用村建设,规范农业担保公司运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农业营销服务。保障农业生产资料

供应,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

(二)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深化自主创新,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先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以优

势主导产业提升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产业升级培育规划实施力度。以高新化、品牌化为导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推动企业向侧重于研发和销售转变,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拓展。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功能区,促进块

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制订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推进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国际创业中心、闻堰高技术园区等一批高新园区建设,促进新

兴产业全面发展。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启动“十百千万”科技专项计划。加快创新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研发机构。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实验和检测中心的建设与升级。坚持质量强区,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8 10

项以上。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专利申请量和

授权量分别达到3500件和2500件。

4.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注重引进大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性投入220亿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加快企业梯队建设,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成长型、苗子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

高企业家素质。

(三)着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服务业规模。

1.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推进“新十大”商贸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村级农贸市场改造,推进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更加关注“菜篮子”、“米袋子”,建立健全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供应体系,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实施消费拉动工程,有效落实家电下乡等消费政策,不断完善农村现代

流通网络。创新大商贸行业管理。重点扶持商贸龙头企业、新型商贸业态发展。

2.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举办第二届休博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招大展,办大节,提升“华东会客厅”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1010”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化旅游产品。加大管理力度,提升行业品质。接待国内外游客13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8万

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

3.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创“888”计划,打响“创意萧山”品牌。建成3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楼宇),新增文化创意企业200家。引进培养创意人才。实现文创产业增加

值66亿元,增长15%。

4.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新兴服务业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地,积极打造民企总部中心。扶持本土企业内强总部、外拓基地,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来萧设立总部。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软件产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做大

做强建筑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四)着力优化开放型经济结构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招商选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强化国内外合作,

以开放促发展。

1.强化招商选资。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网络,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51.8亿元。坚持选商选资、招强引优,提升引资质量,重点引进新能源、电子信息、

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低能耗项目。

2.扩大对外贸易。坚持转型提升,加大外贸升级力度。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鼓励扩大品牌产品出口,新增省级以上出口名牌10只。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外贸便利化程度。引导企业防范贸易风险。引进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离岸执行额增长30%。

3.加强国内外合作。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引导本地企业“走出去”发展,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接轨大上海,积极参与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加强

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继续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与富阳的区市协作工作。

(五)着力破解要素制约

拓展发展空间,强化资源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

1.拓展用地空间。落实土地开发整理责任,实现土地开发整理1000亩,建设用地复垦500亩,确保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收储和出让,出让经营性土地3000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清查闲置土地,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加大地质灾害点

和废弃矿山治理力度。

2.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地方财力,保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监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投融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新增上市企业3家。完善担保再担保机

制,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3.优化人才队伍。壮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全球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加强重点行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落实引智项目40个,加大引智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新塘

王有史二期及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住房建设。

4.加强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强势推进污染减排,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开展生态区建设,完成创模复检工作。加快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

和三水厂深度水处理工程建设。

(六)着力推进平台新城建设

以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引领,加快各新城规划建设与统筹协调,推进“四大”建设,促进

产业集聚发展。

1.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新城)。坚持主导产业集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培育十大百亿龙头企业。推进以汽车和新能源产业为主的总投资199亿元的61个在建项目建设。推进江东新城“3+1”新一轮发展战略,开展“4个1”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市北区块"退二进三"和杭州湾信息港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技工贸总

收入冲千亿,财政总收入40亿元。

2.临江新城。深入探索“城街合一”的管理体制,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加快产业集聚,努力打造汽车、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装备等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东风裕隆、东方电气、三一重工、新松机器人等项目,做好重大项目的配套服务。实现规

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43亿元,工业性投入40亿元。

3.空港新城。加强与萧山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加快开展物流产业综合体、空港总部基地综合体建设前期工作。着力培育保税物流、临空商务、总部经济、轨道交通装备等特色空港产业。推进港城大道一期、机场二期河道改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浙

江南车轨道车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杭州保税物流中心效用。

4.前进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专业特色产业园。加快完善“五纵十一横”交通路网,推进公共服务中心

等配套设施建设。

5.浦阳江生态经济区。进一步做大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做优环境友好型工业,做精生态农业。加快浦阳江两岸控制性详规等规划编制。推进临浦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力争03省道改扩建、亚太路东伸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南片截污二期工程建设。建成镇级污 12

水管网9.54公里。积极推进文化创意区块、云石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岩山风景区、桃花源度假村、南部物流园区、义桥钢材市场等项目建设。实施区第三职高改扩建工程,启动中医

骨伤科医院病房楼建设,加快临浦、河上、所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6.湘湖新城。实施4条环湖道路、105万平方米景观工程等18项工程建设,加快湖面恢复,推出湘湖二期。丰富完善景区旅游功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湘湖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5000万元,旅游总收入超2亿元。认真做好湘湖研究,

编纂出版全书部分书稿。

7.钱江世纪城。加快奥体博览城等40个项目建设,投资180亿元。引进社会投资项目20个。征迁1400户,建成安置小区28.4万平方米。完成机场南辅路等5条道路建设,钱江一路等12条道路开工。启动11万伏丰北变、22万伏世纪变和钱江世纪城配电自动化小

区建设。

(七)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水平。

1.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健全和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效能。开展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村庄布局,加强集镇及村庄规划编

制。深化建设项目规划执行全程管理,确保严格按规划实施。

2.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继续实施“12881”工程,开建建设四路东伸二期、风情大道南伸、九堡大桥南接线,启动彩虹大道一期建设,加快机场公路改建,实施东入城口整治。筹划大江东航道、红十五线改扩建和钱江大道地面道路等项目。推进铁路货场整合,启动铁路杭州南站场站及配套建设。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征迁工作,力争实现天然气主干道覆盖全区,提高老城区天然气入户率。新增电力主网变电容量154万千伏安。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实施钱塘江4.4公里百年一遇标准塘建设,开展40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完成五大溪流

整治和万方以上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3.深化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推进地铁1、2号线工程建设,配合开展5号线前期工作,加快地铁物业开发。优化公交线路,新增公共自行车2000辆,加快公交站场及候车亭建设。推进中心商业街建设。开展背街小巷改造。实施园林绿化建设“三年绿荫计划”。完成北塘河、山南河等6条城区河道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探索安置房建设新模式。加大拆违控违力度,

当年新违建100%拆除。

4.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加强对道路易堵点交通设施的改造和完善,采用禁左、单行等举措强化路面管理,加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宣传,成立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切实缓解城区交通“两难”。健全大城管格局,探索城市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推进城市管理向镇街延伸,建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服务站。提升数字城管运行效率,拓展数字城管系统。提高中心城区亮灯率、设施完好率。启动东片垃圾焚烧厂前期工作,开建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完成粪便处理场建设和城区18座公厕升级改造。巩固“四小车”整治成果。加强社区建设,争创全国

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5.加快新农村建设。依法有序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新一轮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加快推进特色村、“风情小镇”建设,培育中心村25个。 13

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筹措资金3000万元以上,村级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制度,完成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40家。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和村主要干部离任审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土地、山林流转面积2万亩。完成215户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救助工作。开展“最清洁城乡”工程和“整洁庭院”行动,新创建整治村15个以上。实施38个村的电气化改造。推进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5550元,增长14%。开展村庄绿化工程。新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0公里。

(八)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加大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构筑

和谐劳动关系。

2.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净增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万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发展慈善事业,用好慈善救助资金。完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

区特殊康复中心的作用。继续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3.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规范办学力度,深入开展学生“减负”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扩大名优教师队伍,提升教育质量。加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力度,扶持民办教育规范化发展。力争完成湘湖小学、城南初中迁建和湘湖师范改扩建

项目主体工程,启动城北初中迁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

4.繁荣基层文体事业。大力实施十大金色文化工程。加快农村文体设施建设,构建三级公共文体服务格局。举办第十届文化艺术节,承办1至2项全国性文体赛事。完成少体校主体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大广播电视品牌栏目打造力度。基本完成“数字兴农”工程。迁建区青少年宫。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提高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开展民族工作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维护民族宗

教领域团结稳定。

5.深化卫生计生服务。完成区一医院二期改建,加快推进区中医院扩建、区公共卫生中心迁建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区域数字化卫生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技人员队伍。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德医风。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筹备区计生指导站迁建。计划生育率97%以上,出生

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九)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平安萧山”。

1.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摸底和研究分析,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解决好社会矛盾。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防治。开展“四五”依法治区和“六五”普法工作,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加强人民调解工 14

作规范化建设。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提升全社会法治水平。

2.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打防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黄赌毒恶”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流动人口

服务和管理。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确保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杜绝群死群伤等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切实抓好防汛防台防潮安全工作。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强化

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狠抓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

(十)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坚持廉洁从政,提高行政执行力。

1.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稳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办法。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构建财政运行新机制。提高行政审批项目进入区办事服

务中心的集中度。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2.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建议和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深化民情民意调查。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依法统计。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深入推进镇街和村级政务公开。强化层级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健全学习制度,提高政府创新能力和管理水

平。

3.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打造廉洁政府。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确保公共资源增效节支。加强重大工程建设专项检查,加大审计跟进力度,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治理腐败易发多发领域

突出问题。

(十一)确保完成十件实事

1.实施多层次保障性住房和市政拆迁安置房建设,开建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8万平方米、人才专项住房15万平方米;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开展老小区环

境综合整治,完成7个小区117幢房屋改造。

2.继续实施城区畅通工程,完成新城路北伸,实施商城北路项目,开展通惠路综合改造,做好市心路改造前期工作,加快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加强路面管控,缓解城区交通“两难”。

3.镇(街)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率达100%。

4.创建学前教育强区,各镇街建有一所及以上公办幼儿园。

5.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新增区镇两级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提高纳管率;中心城区大

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85%以上。

6.江东水厂一期建成通水,建成湘湖备用水源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全区人民 15

饮用水安全。

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80%以上;引导和帮助1.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民4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5万人;8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

8.实施农村住房改造9000户;开建农居多(高)层搬迁安置房120万平方米,竣工

50万平方米。

9.推进市民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发放市民卡,实现社保、公交等功能一体化。

10.加快“放心粮”、“放心肉”工程建设,完成萧山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主体工程,建成红

垦生猪定点屠宰场,开建临浦生猪定点屠宰场。

各位代表,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实现目标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率先全面

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