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调查报告

高校贫困生认定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2013****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因为社会方面的原因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的进入21世纪以后,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的费用全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因此加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的准确性也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常见方法主要有四种:家庭收入生源地对比认定法、学生在校月消费认定法、学家庭收入高校对比认定法和综合认定法。

  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贫困生认定所参考材料的真实性值得质

疑;贫困生认定专职人员缺乏;学生的诚信度有待提高;贫困生信息库缺乏动态的调整,使我们无法了解学生实际的家庭状况;人为影响因素较多,贫困定主体的主观责任心有待强化,民主评议主观性太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存在缺陷,贫困生的名额有限等原因,导致部分专业、部分班级,部分小团体有平分学金的想法或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国家奖学金原有的意义;缺乏全面资助理念,贫困生资助模式不科学,特别是20##年新出台的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只有贫困生才有资格申请,使得许多非贫困生先恐后去争当贫困生,而一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成为贫困生去接受别人的恩惠;贫困生资格认定机制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目前,高校认定机制主要包括个人申请、贫困证明、民主评议、小组审核、管理部门审批与公示。在这个认定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操作透明度不高,有的公示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真正启动监督机制。很多高校为了避免过多的麻烦,并没有对加入贫困生库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违

规惩罚制度。这样使得很多非贫困学生轻轻松松混入贫困生队伍,享受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各项资助。根据“两表”来认定的做法缺乏配套的措施,时机不成熟贫困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贫困证明一路走来基本上是畅通无阻,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存在很大的“水分岭”,县、乡、村大都愿意这个顺水人情,学校对实地走访这个走法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信而有之,

这样就存在弄虚作假不该资助而享受资助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此次调查活动,以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调查方式,调查地点覆盖教学楼15栋,图书馆,男女生部分寝室,调查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力求做到调查个体范围广泛多样,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我共设计了4个调查问题,采用总分的模式为主。先是总体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经济等情况,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总数中,有20%的同学来自城镇,而有80%的同学来自于农村。从古至今,农村和城镇的经济收入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就如今的社会现状而言,这种差异虽然在不断的减小,但在短期之内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城镇的一般工薪家庭依靠夫妻双方的工资,供养一名大学生还是能够实现的。而在农村地区却往往因为子女过多而难以实现。

1,你的家庭月收入约为()

A 800元以内 B 800-1500元左右 C 1500-2500元 D 2500元以上

  根据本人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家庭占调查总数的56%,相对而言,剩余的44%的人更需要贫困补助,因此在家庭月收入中我们可以判定一些贫困补助的对象。

2 你每个月的消费大约在?()

A 500元以上 B 500-800元 C 800-1000元 D 1000元以上

  根据本人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月均消费基本800元以内占到了64%,这与家庭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比例56%差不多吻合,由此说明家庭月收入决定大学生月均消费情况。所以家庭低支出高收入影响着贫困生的选定。

3 你认为你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吗?()

A 属于 B 不属于

  根据本人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在以前大学生都比较回避的这个问题,现在的大学学子已经可以坦然接受了。这证明部分家境确实贫困却因为自尊心和自卑感而不愿接受国家补助的情况已经有所减少,所以在贫困生选定中对于此类情况的着重可以相应放低。

4,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四年学费?()

A 由家庭全额支付 B 申请国家助学金贷款,家中补助生活费用

C 申请贷款并且课余兼职赚钱 D 其它 

  根据本人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申请助学贷款同时有家庭补助生活费用的同学占47%,这足以体现贫困生大学生的在校费用来源情况,有37%的学生自认为家庭贫困但还是有家庭全额承担所有的费用,这或许是由学生本人谦虚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造成的。可喜的是本题选C的学生也达到了16%,这足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独立和懂事的一面,从这,也可在侧面的知道,申请贷款和兼职赚钱的大学生被选为贫困生其所申请的理由更有真实性,我们国家设定助学金的初衷也能在这些想要学习而又被家庭经济所阻挡的学生上有更好的体现。

社会调查心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先进的理论知识,教给我们专业技能。但是,这些都是来自课本的,源于前人的研究总结。当我们亲身实践的时候,我们才深深的感受到,前人的那些总结是历经艰苦才得来的。在这段时间中,从开始设计调查方案,再到一个一个同学,寝室,图书馆,教室的问卷调查,我慢慢发现在大学中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是我原来不知晓的。原来能正确认定一个贫困生也是如此的不容易,对于贫困生的鉴定是对那些想学习却缺乏物质和金钱的人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决定。虽然我这次的调查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对于这些问题和方法的提出能让大家有所了解和思考,然后尽可能的提出一些可行的认定方法。

   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太多自己平时甚少关心的问题,收获了太多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体会和感悟,这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更是我大学期间第一个超越书本的特殊体验!

 

第二篇:调查报告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调查报告 实验小学

[内容提要]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养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学习的基础,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找到相应矫正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生 探究性 学习习惯 调查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也讲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探究性学习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找到应对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开展此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实验小学一年级,现有6个班,300名学生。

调查内容:从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方面展开调查。

调查方式:以教师、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课堂观察等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部分具有较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在选取的300名学生中,按时上学、作业达到较好等次的约占95%,课前备齐学习用品良好率达91%,能够比较讲究学习卫生,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81%,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80%。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得以完成学业的基础。特别是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是让调查者叫好。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同学针对面临的问题能主动想办法解决,方法多样,并能和同伴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大部分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也发现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就一一列举。

(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随意讲话,不做小动作。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为52%,有39%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9%的学生经常不听讲,这9个百分点可不能小看,若不及时矫正,300名学生中就会产生27名学困生。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占3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37%,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回答问答的占42%,从不回答问答的占11%,孩子学习不主动,可见一斑。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责任感。虽然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72%,但偶尔不做的还有22%,经常不作的约6%。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温故而知新”,如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家长反映有的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教师反映有少数学生磨蹭拖拉,做作业,眼睛盯着本子,半天过去,也不见多出几个字。

(4)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独生子女增多,造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75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每种习惯的内涵是什么,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培养。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都影响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例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致使思维也不够严谨。

三是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载体让孩子们着迷,一些学生年龄过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导致无法坚持或者无法安心学习的现象明显存在。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点建议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有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教师要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课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3、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为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反馈。对有不良习惯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能有一个好习惯真的让人终生受益。探究性学习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点滴积累而形成的。小学阶段是形成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关键,让我们共同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