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室建设现状—调研报告1

。。农村卫生室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基础。建设村卫生室是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医疗服务的机构,构筑起守护农牧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及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村卫生室建设滞后,不仅增加村民看病难问题,而且威胁到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安全。因此,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已迫在眉睫。

。。村卫生室现状

。。是一个拥有 万人口的农牧县,辖 乡 镇、有行

政村 个,2个社区。全县设村卫生室 所,共有村医 人,村医按年龄分:50岁以上12人、30—49岁8人、30岁以下13人;按学历分:本科0人、专科0人、中专3人,无学历30人。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村卫生室建设滞后,服务能力明显受限。2009—20xx年期间海联项目资金建成1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其余21所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部分村卫生室房屋陈旧老化,结构不合理,功能标准较低;医疗服务环境简陋;绝大部分无健康教育室、资料室等设施,与新形势下的卫生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落实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

康复、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此给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增加了难度,也制约了服务能力的发挥。

对策及建议

1、建立有效的准入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国家明确规定从20xx年起,凡进入村卫生室的村医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按照政策要求制定优惠政策,一方面鼓励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下村服务;另一方面,定向培养村卫生室服务人才,为村医接受培训教育创造条件,在免费提供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合理给予误工、交通、食宿等补助费用,为乡村医生创建“无经济负担”的培养环境,确保乡村医生参训率和培训质量,保证学有所成,充实壮大乡医队伍。

2、明确村医身份,改善村医待遇。借助新医改的强劲东风,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在确定了村卫生室的应有地位与医疗卫生职责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村医数十年来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前途与命运的关切,尽快明确村医的身份,将村医全部转正,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结束“农牧民”给农牧民看病的历史。同时,县财政要不断落实和完善村医的补助、补偿政策。

3、加大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一是狠抓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制定全县村级卫生室

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布局,分步组织实施。利用国债投资机遇,采取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政府配套的方式进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二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结合农村基层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仪器等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保障广大农牧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卫生局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

 

第二篇:宁乡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宁乡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县基层医疗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我局2月底3月初,组织有关单位、科室有关人员,对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和426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统称村卫生室),采取现场查看、汇报座谈、走访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大对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服务网络,强化行业监管,使我县村卫生室迅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一是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网底建设逐步改善。近年来,通过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全县28个村卫生室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建成一批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县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总面积总计达26000多平方米。农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缩短了农村院前急救半径。

二是村级医疗机构技术力量逐步增强。采取引进和培训并重的原则,通过招聘招考、动态管理、择优劣汰等渠道和方式有效充实了村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平均每年开展乡村医生培训80课时以上,专业技术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对村卫生管理室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村卫生室人员选聘制,着力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对村卫生室机构设置、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等“六统一”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监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我县乡村卫生事业投入,增强了基层医疗的保障力度。20xx年县人民政府给全县村卫生室每家配置了5000元的基本设备;连续5年以来,市财政对我县每家村卫生室补贴1万元;省卫生厅对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今年县财政将统筹各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和执行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适当补助。2011年底开始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减轻了广大老百姓就医的负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医疗卫生专业高学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聚集在县直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目前在岗乡村医生425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只有人20多人,中专及中专以下近400人;仅100多人具有国家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其余村医基本是90年代初县级卫校培训过的和过去的“赤脚医生”,年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承担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困难。

(二)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卫生室业务用房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距建设标准有仍有一定差距。另外还有大部分村卫生室建在村医生自己家里或在外租房,由村部提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的只有四分之一。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层次不高和设备缺乏,加之群众就医观念发生变化,导致群众大小病都向县直医院集中,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相当一部分基层机构,服务人群逐渐萎缩,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基药制度实施以来,乡村医生的业务收入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行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松懈,医疗安全存在隐患,个别医务人员对患者态度生硬,在社会上影响不好;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下滑,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开大处方等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甚至个别村卫生室存在使用过期药品和一次性针管重复使用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1、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在解决基本设施的同时,要安排专项资金,统筹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的结构及待遇问题;建立与城市医生有别的职称晋升及职业医师考试机制;按照逐级帮扶的原则,提高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争取早日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提高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力争在全县每一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本科医学院校毕业生,鼓励医学专科毕业生到村级卫生所工作。

2、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经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标准要求,努力改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落后面貌,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3、合理调整城乡卫生资源。人员、设备、经费应重点向农村倾斜。

4、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落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轮训制度,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离职进修、转岗培训等形式,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培训;继续实施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城市支援农村的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5、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布设医疗机构,逐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配套和食堂、职工宿舍等附属设施建设,健全服务功能。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扩大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面,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诊疗目标。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努力,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薄弱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