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福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年5月

一、研究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上网浏览相关的资料,看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数学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索,但是得到的都只是一些比较零散的经验,而且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为了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操作与观察、思维分离;操作与言语发展不同步等等。学生的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差,降低了数学逻辑思维和形象能力的活动要求,为此,我们将在这个方面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期望有所突破。

2、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的价值:

(1)从教学理念上看。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

(2)从数学学科特点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

(3)从存在的问题上看。动手操作应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却用得比较少表面上看是怕麻烦,实质上是因为教师们没有深刻体会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阻碍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因此,为了能更系统、有效地研究如何使学生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展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了这个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二、研究目标: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扩大数学教学时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转变为人人动手的主

动探索式学习。

2、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3、创设各种数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想象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4、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创设一种敢于探索,善于研究的教研氛围,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导航者。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实践性原则: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努力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能应用于实践中。

(三)创新性原则: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保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探索,同时,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以保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四、研究的意义:

1、通过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探索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所曾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在操作活动中去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目的。

3、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化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根据这一现代数学教学理念,本次研究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扩大数学教学时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制作和应用学具,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研究氛围,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实现我校“科研兴校”的目标。

五、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1、文献研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指导。认真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做好学习笔记,定期交流。用理论指导实践,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2、行动研究。教学实践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反思,要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操作教程。

(1)确定操作内容。如抽象的法则和公式推导;几何形体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建立;某些“起始概念”与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的区别与建立;较难理解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知识。

(2)规范操作程序。课前设计好操作步骤和学生观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学具。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知道通过操作解决哪些问题,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预设操作效果。教学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复述操作过程,通过语言展示学生学习思维过程,指导学生正确思维,使操作、思维、语言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

(4)把握操作质量。适时、适量、适度的把握操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激活数学的知识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在研究活动中,建立“教研组——备课组——研究教师”的实践网络,组织教师“讲五课”活动,即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写课,不断研讨交流,及时改进教法。

4、建立研究档案,总结推广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操作能力测试的数据、研究教师的优秀教案、精彩片断等资料,每个阶段要求教师撰写1——2篇论文。做好课题研究总结,推荐优秀教师的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和优秀论文参加上级评选。

六、研究的过程: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我们将本课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年5月——9月):我们重点进行了理论学习,资料收集,课题立项,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对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 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实验对象的状况有了深入了解。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年10月——20##年7月):本阶段我们拟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并选择了小学各年级为研究对象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阶段分三个小阶段进行:

(1)20##年10月——20##年2月为“实施阶段”的第一小阶段,对“动手操作”课的教学流程基本操作模式重点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动手操作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示范性操作(课前观察——尝试操作——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应用性操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形成结论——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评价体验)、启发式操作(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启发解难——发展思维)、探究式操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自主探究——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2)20##年3月——20##年1月为“实施阶段”的第二小阶段,重点对有效运用动手操作和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出了五项有效地运用动手操作的策略(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把握好操作的时机;设计好操作程序,把握好问题的设计)。三项发展思维的策略(通过学具操作,发展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发展思维;通过语言描述,发展学生思维)。这一阶段学校组织了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到泰宁县、厦门市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新理念,学会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3)20##年2月——20##年7月为“实施阶段”的第三小阶段,章建忠、徐丽萍两位老师开设了县观摩展示课,获得与会专家好评;还推荐章建忠、姚芳老师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一课一优晒课活动并获得县级三等奖和优胜奖;章建忠、姚芳、徐丽萍参加县课题探讨课展示活动;推荐了冯爱萍、赵建萍、徐丽萍、曹云芝等老师参加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邀请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翁秀琴主任、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福孙老师、浦城县小学数学理事会理事黄兆清等专家来校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为“结题阶段”(20##年8月——11月):我们组织全镇四五年级数学老师听取了冯爱萍、赵建萍、杨志红老师上的课题成果展示课,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把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以及论文进行了编辑,对课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实施两年来,通过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已基本上从过去只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转变到了对探究过程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能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既能让学生掌握结论,又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从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探究上来,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他们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出了一套“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教学流程基本操作模式。

我们初步探索出“动手操作”课的基本操作模式为:呈现问题(在“问”中体验)→引发猜想(在“猜”中体验)→操作探究(在“做”中体验)→交流评价(在“议”中体验)。

(1)“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或设计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体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学启于思,思源于问”。

(2)“引发猜想”为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都会积极地根据问题进行自己的猜想、假设。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的指导不是要对儿童的猜想进行评判,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猜想背后的思想。如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机会,通过相互交流来完善猜想,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索引入一个确定的方向。儿童的猜想设定,可能会有一些错误,有时这种错误非常顽固。这时教师决不能用简单的指正方式直接告知其错误所在。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操作、证明、交流、质疑中用真实的事实来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3)“操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操作是学生自行完成的,教师的介入是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进行适时、机智的提问,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对操作过程的体验。比如,“你是怎样想的?”、“你怎样做给我看看”、“是这样的吗?”等等。当出现问题时,教师还是用提问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当发现有价值的思路时,教师仍用提问启发和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究。

 (4)“交流评价”是为了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当自己受到他人发言的启发时懂得加以说明。但当学生讨论出现值得关注的想法或思路偏离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将这些想法和问题列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将讨论引向深入。当学生的语言不明确时,教师要对其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动手操作”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关系密切,水乳交融。呈现问题可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体验;引发猜想可启迪想象,培养创造力;操作探究可培养不畏挫折,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学生会体验到数学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交流评价让学生体验同伴间的交往,体验集体的智慧,促进自己的反思等。

2、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学习,我们真正确立了与新课程相对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而言,“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意味着上课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大家一起互动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提高教师素质,真正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还要善于学习,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地变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于是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操作更积极也更有效了。

3、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挑战、探索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把学生每一步操作步骤都设计好,不要把学生当作操作工,被动地执行教师的命令。

     4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探索,而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和点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确意图,确定思维的方向,再展开积极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

5、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学具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探索、领悟、抽象、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对于将要形成的抽象的概念已经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操作之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整理、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6、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人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在数学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7、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在丰富的实验探索过程中,磨炼了教学基本功,增强了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涌现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在县级教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章建忠、姚芳等老师上的公开课充分展现了我们的课题特色,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姚芳、徐丽萍老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伴生于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即“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总结”的学习方式得到广泛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手段。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十余篇课题研究论文在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县级教研刊物上发表,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教师研究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涌现出了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科研队伍,使我校在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八、课题组成员成果

课题组成员个人成果一览表

九、课题研究的反思

在为期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动手操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部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总结不够,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所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尽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明显增强,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勤于动手,勤于钻研,积极思考,也有少数学生不愿动手,不愿动脑,男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操作能力都比女生强,可合作能力、协调性比女生差。在目前教学条件下,教师必须调控好班纪,恰当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具、学具和教学设备,并将其与新课标的要求、校本研修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活动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继续丰硕。

3、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全体实验老师的研究实践,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也举行过三次全县的课堂展示活动,但仍然缺乏对外推介的力度,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4、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如何把直观操作形成的表象有效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达到由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还有待解决。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摆出一些除法算式(既有有余数的,也有整除的),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到算式。之后,让大家找出有余数的除法里的数量关系,不能找出的学生仍然不少。

5、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班额过大,数学教师所带课头课时太多负担过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尽管学校每期都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但总的来说机会还是不多,请进专家的指导也较少,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深。教师对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平台学习没有很好把握,教师学习、动笔、积累方面还有欠缺,自我提升不够。要借课题研究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科研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