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 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 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 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3.总负责

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4.技术培训

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

2.1.2资料准备(由带队老师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

(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

(2)影像资料(航片)。

2.1.3设备仪器准备

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

2.1.4师生自备的物品

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

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2.3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2.4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置等。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置与它的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解译标志如下:

水田(011):指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形状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指树木郁闭度≥10%但<20%的疏林地。绿色、树影明显,树木郁闭度在10%-20%

天然牧草地(041):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绿色、色彩较均匀,阴影不明显。

农村道路(104):指农村南方宽≥1.0米,北方≥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浅白色条带,多处于村庄周围或耕地之间。

建制镇(202):指设建制镇的居民点。各种建设和交通的集合体,房屋密集排列规则,交通发达,有高大建筑,规模比较大。

村庄(203):指镇以下的居民点。影像轮廓不规则,内部呈现密集排列的小方块,一般有多条道路与村相连,规模较小。

才矿用地(204):一般呈现方形、长方形等,可以区分出厂房和烟囱,多靠近大的道路。

公路用地(102):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条带状,两边可以看到护路林。

水库水面(113):指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面积。黑色均匀,一侧有明显大坝。

裸地(127):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河流水面(11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条带状,黑色。

内陆滩涂(116):河流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河流两侧,呈品红色。

3. 外业调绘

3.1确定调查路线

在读片之后,可按照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解译顺序,划分调查区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选择野外调查路线。此路线要求穿所有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其路线长度不得小于调查区长、宽尺寸最大幅度的2倍。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复杂,景观分区较多,其路线调查长度还要增加,并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增加若干路线,以保证调查路线的代表性。

3.2野外调绘

3.2.1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采用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释、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直接进行矢量化)。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得地、地类或界线,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

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利用DOM或经过室内预判后打印出来的纸质影像图进行外业实地调查。外业调查应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修正或补充调查;对内业部确定或无法解译的影像作重点调查;对影像上没有的、新增的地物进行补测,并将核实、补测的内容及属性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依次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综合调查法可以将大量外业调绘工作提前到内业完成,减轻外业调绘的劳动强度,提高调绘的工作效率。

外业调查基本程序及要求:

(一).外业调查基本程序

1.设计调绘路线。在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到、问道、画到(四到)。

2.确定站立点。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尽量扩大调绘范围。

3.核实、调查。实地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范围、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通过外业,依据实地现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核实或或调绘。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以确认;由错误的进行修正;对未解译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在调查底图准确的位置上。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4.边走边调绘。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走、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

5.询问。在调查过程中应多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况,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二).外业调查基本要求

尽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资料,参考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和土地更新调查形成的土地调查基础图件,对影像进行解译,将未变化的各种界线、属性、注记等调查内容,依据影像直接转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实地核实确认。

对已变化的调查内容,在实地依据影像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当影像部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应采用实地测量方法,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

对有设计图、竣工图等相关资料的新增地物,可依据资料将新增地物的地类界限直接转绘在调查底图上,但必须实地核实范围是否正确。

调查精度要求,与影像对比,调绘、转绘的各种明显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的移位部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3.2.2线状地物调绘

①线状地物的概念

a.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路等。

b.我国北方宽度大于等于2m且小于50m的路和宽度小于40m的河渠、林带,要进行调绘,并到实地丈量宽度,丈量读数精确到0.1m。

c.宽度变化较大的线状地物,要分段丈量。

d.对于较大的河流,不用到外业调绘,可以直接从图上量取出来。

②线状地物的丈量要求

用钢尺或皮尺对所有的线状地物,一个图斑一个图斑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宽度丈量。

a.对于河渠的量法:它要包括河(渠)堤的两侧宽度小于2m的护河(渠)林带。

b.道路要包括两侧的道沟、宽度小于2m的护路林。

c.大于2m的护路(河、渠)林要单独调绘,并移位1.5mm表示。

d.线状地物宽度丈量时,读数读到分米,记录三位有效数字,如果宽度是整米数的,如:16米,那么记录时后面要加“0”,即16.0米。

e.线状地物的宽度要随图斑进行标注。

f.铁路、公路通过城镇、居民点时不能间断。

g.农村道路调绘不进村。

h.道路与双线河流、沟渠相交时,道路要断开,以桥梁符号表示。

3.2.3零星地类的调绘

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图斑叫零星地类。

①具体要求是:在1:1万的图幅上,耕地、园地面积小于6.0mm2;林地、草地小于15mm2;居民点面积小于4.0mm2;其它地类面积小于1.0mm2。

②零星地类丈量与图示:用皮尺丈量,精确到小数位后一位,单位用m表示,将地类的长、宽、面积记在外业调查手薄上。

将零星地类的中心点用直径2mm的黑色实心圆点标绘在调查底上,位置要正确。如果一幅图内有多个零星地类的话,要标注它的序号。

(6)补测

地物补测是将实地相对DOM发生变化的部分补测道DOM上。

补测精度要求。量距丈量精度要求,用皮尺或钢尺丈量距离时,测量单位为米(m),保留1位小数。往返或单程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

3.3外业调查手薄的填写

(1)图斑所在图幅号填写1:10 000土地利用图号,图斑跨图幅时填写全部图号;

(2)土地坐落填写在XX区(县)XX镇XX村;页次应连续编号填写;

(3)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据实调查填写;

(4)临时图斑号(序号)为外业调查使用的图、表临时标记;

(5)正式图斑号(序号)是外业结束后,按照以村为单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序编排代码;临时与正式图斑号可以相同页可以不同;

(6)土地所有权按国有、乡镇集体、村集体三种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填写“G”、“X”、“J”;

(7)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如XX村;国有单位名称字数较多,字格内可填简称,全名可以写在备注栏内;

(8)线状地物、地类名称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宽度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在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权属归两个单位的要把两个单位的名称全填上;图斑依附有多条线状地物的要依次列出,同类现状地物,还应编写顺序号;

(9)零星地类的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长、宽及面积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其权属性质一般与图斑权属相同;

(10)补测栏专门填写新增图斑几何数据和图形;

(11)附图栏用于绘制图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要反映出其形状、相邻地物、权属特征,相邻图斑号,属于补测的还应标注图斑的边长;

(12)备注栏用于图、表内容未尽事宜的详细说明。

4 内业整理

内业整饰是调查成果质量的保证,它包括外业调查表格的整饰,外业调查底图的整饰,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限图和面积量算等内容。(可参照《地籍管理》内业工作阶段的内容。)

绘制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在进行矢量数据修改之后,参照具体的要求规定,在Mapgis中分别对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赋予正确的颜色、符号。并在图上标注地类号、图斑号、线状地物的宽度等。并加公里网格,经纬度等。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件的后期处理,包括图幅名、比例尺等。

土地利用成果图绘制结束后,按1:10000的比例尺输出。

5.实习收获

从这次实习中,我了解到了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许多知识,并且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可以称得上是收获颇多。

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调绘地类.线状地物,零星地类调绘,补测的方法,其次详知了填写外业调查受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6.实习的体会和建议

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老师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