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一个学期的对南平乡土史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对本地历史了解甚多,收获甚大。 南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们小组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曾是南平国、南平郡之府地,清末同治年间始建为县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四军团会师于此,19xx年以前一直是公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南平曾率先在全国兴起畜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19xx年,全镇人民英勇顽强的夺取了抗洪史上称之为"南平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在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洪战歌。我们组也概况出南平历史的沿革。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

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xx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xx年为建安道。19xx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xx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xx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xx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xx年改水吉特区为县。19xx年5月至19xx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xx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xx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xx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xx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xx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xx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xx年增设建西县,19xx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xx年改为建阳地区,19xx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xx年邵武撤县设市,19xx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xx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xx年建瓯撤县设市。19xx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南平也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十个县市的建县历史都在千年以上,这在福建省九个地市中是

绝无仅有的。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闽北两次成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闽北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建阳、建安(今建瓯)二县刻书占全国三分之一强,闽北印刷业十分发达,建阳麻沙成为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特别要说的是,南平还是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xx年南平就建立了共 产 党的地下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下党省委一直坚持战斗在闽北,被中央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举世闻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19xx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形成著名的闽浙赣根据地,曾经留下彭德怀、方志敏、叶飞、曾镜冰、肖劲光、陈丕显等人的足迹。目前全市共有革命老区县8个,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31个,老区人口89.6万人。

南平在五代十国时曾是南平国、南平郡之府地,清末同治年间始建为县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四军团会师于此,19xx年以前一直是公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南平曾率先在全国兴起畜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19xx年,全镇人民英勇顽强的夺取了抗洪史上称之为"南平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在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洪战歌。

南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南平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是水旱兼作区。镇委、镇政府长期坚持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和建设城镇化的发展战略,镇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以粮棉油、珍珠养殖、畜禽、林果等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形成了机械制造、塑料制品、造纸包装、生物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工业企业达到100多家。南平基础完备,功能齐全。镇内建有22万千伏、11万千伏变电站各1座,日供水万吨的水厂1座,教育、文化、卫生、通讯、互联

网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南平工业园区已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整体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闽北人才辈出,曾出过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历史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弃疾、陆游、蔡襄、杨时、柳永、严羽等都曾在闽北留下足迹。特别是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当代哲学家蔡尚思赋诗盛赞:“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南平也有许多大文豪。如朱熹,号晦翁。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建阳考亭,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黄坑后塘村。朱熹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讲学著书,自成考亭学派,成为一代理学宗师。现朱熹墓、考亭书院等遗址已逐步修复。再如宋慈,字惠父,建阳童游人,为宋代名医,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医学检验专著,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译本,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淳佑九年(1249年)宋慈卒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归葬建阳崇滩昌茂村。现宋慈墓依然保护完好。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我国新诗的奠基人,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郭沫若曾作过 《咏南平二首》

其一:

双江合流处,二塔耸江头。

山川忆今昔,水火济刚柔。

造纸中心地,住来虚脚楼。

车船无日夕,仿佛在渝州。

其二:

廛市因山成,南平势不平。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

信国曾开府,黄巢此筑营。

昔传双剑合,今见万家荣。

对于南平市区的地名我们小组也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明朝时南平共有66坊、10街、6巷,到民国初尚有48坊、12街、9巷;规模不一,名称基本历代相沿。地名的主要意义在于标明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为人们起指示方位的作用,它不仅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交通脉络,而且记载了历史的变迁,也寄寓着当地人的理想和愿望,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成为一个地方风俗民情的活化石。我们把南平街巷里坊的命名特征归结为九类:一是根据山水命名的;二是根据历史建筑物命名的;三是因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得名的;四是因历史传说得名的;五是以历史人物直接命名的;六是以地理方位命名的;七是以地形地貌为特征命名的;八是因谐音、近音而命名或衍变下来的;九是以两处地名合并而来的。南平因山城许多建筑和道路依山而建,所以以岭为名的路特别多,即便后来通了公路仍沿用旧名称岭。但一些有特色的老街老地名如一夜岭、四贤街、高家仓、康乐里、和平里、天河巷等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老地名其实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小组也呼吁应加以保护和利用,以发挥其文化品牌的作用。 在南平的秀丽的风景中,我们探究了九峰山的历史。九峰山在市区之东南,与车水马龙的滨江路仅一江之隔,其间且有九峰悬索桥相连。因九座山峰自西北向东南重叠而得名;其横断面也有九座山峰,为天然巧合。唐宋明清时,在九峰山先后兴建宝云寺、延平书院、万福精舍、天庆阁和石塔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

此寻幽探古。九峰山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黄巢起义军入闽攻打南平,曾驻军于此。南宋文天祥设都督府,扼守九峰,屏障福州。明邓茂七义军踞此攻打延平府,战死九峰山麓。19xx年,彭德怀所率的红军第三军团第四、五师占据九峰山和玉屏山,围城打击援敌。饱经战火的九峰山古建筑被毁殆尽,古木不存,双石塔为惟一幸存者。西塔耸立于九龙岩巅,高约21米;东塔立于隔闽江的鲤鱼山山顶,高27米。双塔隔江对峙,均为七层八角实心青石结构。双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旧说是因为“郡前东西溪交流直射”而元气散失,故建双塔镇之。而与九峰山遥相呼应的是距南平市区10余公里的省级风景区茫荡山。春秋季节,茫荡山中风力较小,水气易于凝结,因而云雾迷朦,变幻神奇,得名茫荡。独特的地方小气候,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生态系统。这里有树种79科、285属、678种,占福建省树木种类总数近一半,比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还多4科161种。乔木品种多于整个欧洲,其中珍贵树种38种。种类繁多的植物构成丰富的季相变化。杜鹃花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山顶缓坡,其品种尤为繁多,素有“两万亩杜鹃,三十里奇松”之慨叹。盛夏百合花盛开,花形各异,绚丽多姿。全国百合花品种39种,茫荡山就有26种,还有午时花、惠兰花等名花异草,争奇斗妍,构成绿的世界,花的海洋。隆冬,时可见雪,银装素裹,宛如北国。“茫茫山中海,荡荡谷生风”。以旷、险、奇、幽、秀为特点的茫荡山风光,早在宋代就有摩崖石刻予以赞美。 此外,我们小组成员走访了南平许多古迹。如南平二中内剑州学碑。南山的游定夫祠堂.明翠阁等。

我们了解到剑州学碑的立碑年代是南宋绍兴丁卯年末(1147)。碑额双行竖写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八字,正文真书23行,各行字数(满格为49字)不等,

共1001字。连前题一行,后立石者署款四行,共112字。全碑连额总共1113字,篆书婉丽,楷书严劲,刻工精谨虽历八百余年,由于世受珍护,绝大多数字迹完好,芒铩如新。其间伤损磨泐而犹可辨者约20字,全泐不辨者仅八九字,但仍可校补,实在堪称文物中的珍宝。碑文首述当时南剑州学所处的山川形胜和地点,培养出众多人才。次述旧州学毁于兵燹,若干年后于旧址重建复兴州学和作记立碑的缘由始末。继而纵述三代秦汉以来儒学发展的历史,歌颂本朝兴学的盛况。最后议论当时大乱之后学者的轻浮浅薄,追逐势利的风气,寄希望于以文化教育匡时救弊的作用。所以,这一碑文,是南宋初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的历史见证,又是研究闽学形成和福建思想史、教育史以及书法碑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而游定夫祠堂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是南平市纪念性博物馆、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纪念馆原为"御史定夫祠",祀北宋著名理学家游酢(字定夫)。元延祐三年(1316)由游酢九世孙游以仁建。明、清两朝历经4次重修重建,现存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的遗存。为全国仅存的游酢专祠,亦为台湾游姓同胞公认的祖祠之一。祠堂二进五间,四周围墙,八字形门楼,坐西北面朝东南,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庭院、前堂、天井、大堂,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46平方米。前堂、大堂均为木构单檐悬山穿斗式,出檐用单挑、钉头拱,檐前有卷棚、周围廊,无高耸翼角。祠堂存有各代重建祠堂碑记和牌匾、人物肖像等多件。19xx年,南平市(今延平区)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重修,辟为纪念馆,精心安排馆内布局,19xx年8月30日,建成开馆。19xx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设3个展室。第一

展室有游定夫年谱,故居---建阳长坪村全景照片,京师求学、扶沟办学、河南二程塑像照片,武夷讲学、清廉为官、惠政在民、平冤施惠、程门立雪、上书《论士风疏》以及灯下著书等画面,展示游酢为政清廉,勤奋好学的精神。第二展室主要介绍:游酢门人传承图谱及程朱理学源流;游酢著作思想---"治气养心行已接物"、"克私心知善"、及"戒慎"、"诚身"等;儒家经典成果"禅学倾向"等;游酢书法墨迹、诗选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对游酢的评价、诗选等。第三展室设在大堂右侧后间,主要展示游酢书法精选。纪念馆大堂正中立有游酢塑像,左边是其闽学高第凤池开基主游开,右边是其十六代孙、明两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正堂额枋上,悬有宋理宗皇帝"御赞匾"、"万年仪式"、"思成堂"及游居敬题"祭祠堂有述"等8块牌匾。馆内还立有元、明、清、民国等修祠碑记。

南平的明翠阁曾建有园通殿、大雄宝殿、接龙桥及八角楼等建筑,整个建筑群体错落有致,气势雄伟,曾有名人题联云“明楼隐雾远胜蓬莱仙境,翠阁连云不亚灵山风光”。清代曾多次重修并扩建,十年动乱中,古刹惨遭破坏,一九七一年,因南(平)武(夷山)公路拓宽,古刹被毁。 “巍巍古阁依城东,一径崎岖翠色中。四面青山皆入画,春花秋叶隔桥红。”这是古人咏《明翠阁》的诗。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据险控扼、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就是明翠阁。它位于水东紫霞洞下,凤冠岩前,其建筑雕龙画凤,飞檐翘壁,被誉为闽北第一阁。抗日战争时,省政府主席陈仪在此办公。明隆武帝、郑成功及大臣们驻延期间曾到此处。在明翠阁前的东溪,公元304年建起了南平第一座桥“明翠桥”,是38艘船用铁链连锁起来,铺上木板的浮桥。现在的水东大桥19xx年建,属中国传统的悬链线石拱结构,全长301.6米。八十年代初,宗教政

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明翠阁在海内外信徒的大力资助下得以重新修复。如今,全寺园通殿、大雄宝殿、地藏王殿、天王殿、接龙桥、八角亭、方丈楼等建筑完全按原样修复,并重塑佛像金身。在佛像开光大典上,由来自台湾的传孝法师、明定法师、圆尘法师、西安终南山净业寺住持圆融法师、广东揭阳佛协会长圆虚法师、南平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惟荣法师、南平市佛协会长泽道法师、副会长世觉法师为庆典剪彩并诵经开光。七层天王殿凌空欲飞,气势非凡,规模胜前。阁内许多浮雕、壁画富有特色,当为中国古建筑之瑰宝。已故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参观后,称之为全国罕见。

在这一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在每一处都感受到了历史的悠久与魅力。 同时,我们小组成员加深了对历史的感受,也提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二篇: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历史人物的认识

课题背景:

现今的电影、电视对历史人物再现,认识上与课题教学过程中,人物演绎与史实再现不一样,使我们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上,容易受到电影,电视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虚假认识。而通过此课题研究能使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再现有个全新的认识。

一、 课题选择的缘起

对这个课题的选择,主要是现今的电影、电视对历史人物再现,认识上与课题教学过程中,人物演绎与史实再现不一样,使我们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上,容易受到电影,电视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虚假认识。

二、 课题的目的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传统精神,让我们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上,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操,在实践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接触社会,为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充分准备。

三、时间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四、使用方法,研究采访对象,地点

1.资料收集,整理,课堂学习,查找资料等

2.校内外的语文老师,历史老师

3.网吧,图书馆,各校校园

1

五、班级、组员、指导老师

班级:高一(5)班

组长:孙晓燕

组员:高一五班全体学生

指导老师:王超

六、研究过程

1.十人去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2.十人整理资料

3.五人总结调查问卷。

4.组长请教老师进行校外采访。

5.各组员写下自己在社会实践后的心得体会。

七、 研究成果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说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了历史人物的一些历史资料,他在国内外的评论也有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八.分析与反思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