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职业技能培训股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百乡千企万人大调查活动的意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泛征求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制约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转创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到基层、企业服务对象及人民群众中,了解掌握各类存在的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设的职业技能培训股的职能:拟定落实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意见和规划;拟定落实高技能人才、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意见、办法;拟定落实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指导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拟定落实国家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意见;拟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意见、办法,并监督实施;承担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办理和发放工作。

二、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是加快人口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的必然要求。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终保证。从数量和整体水平看,当前我县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仍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当前,我县正 1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竟争力,最终都需要依靠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实施和落实。而我县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十分突出。我县城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8%多,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占技能人才总数不足30%,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30%的发展水平。全县75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7%,初中文化程度占33.2%,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32.27%,大专及以上仅0.93%。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高素质的劳动力则供不应求,同时,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层面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加快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任务

为加快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淮阳县制定了《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建成12所高标准高质量职业培训机构,在校生规模达7000人以上,企业在岗职工培训3000人次以上,农村初、高中毕业人员2000人以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以上,新技师培养60人以上。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措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领导小 2

组。为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落实,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以农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1、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围绕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需要。对企业职工开展在岗或转岗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重点提升一线员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操作能力、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型工业能力要求的技能型职工队伍。近两年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6552人。2、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计划。大力推进技能再就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在实施就业援助的同时,组织其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密切与用人单位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让培训与再就业紧密结合,实现失业人员技能提升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共完成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100多人。3、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计划。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积极引导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加大校企合作力量,扩大劳动预备制招生规模,重点对城乡“两后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快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积极鼓励当年退役并有就业愿望的退伍士兵和有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两年来共开展 3

劳动预备制培训5477人。4、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加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工作。1、实施新技师培养劳动计划,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主体作用,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几年来共培养新技师、高技能人才422人。2、完善职业技能倍增计划,按照扩大规模,规范管理,狠抓质量,树立信誉的原则,推动职业资格证书科学发展。一是努力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考核鉴定补贴政策,调动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建立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技能考核鉴定同步实施制度,确保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应考尽考,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确保职工持证上岗。三是全面开展技工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结合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动结业学员“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承担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的培训机构,培训规模小,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严重制约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

二是劳资双方对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认识不足,只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考虑,造成劳动者不愿意参加培训,各种培训机构生员减少,基本招不到学生,用人单位更是不愿组织职工参加培训,怕影响企业的生产及眼前利益,更谈不上人力物力及培训经费的投入。 4

三是培训补贴资金标准较低,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达不到规定的培训效果。

5

 

第二篇: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横山分校 王 林

当前,我县正处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是从根本上解决横山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

横山县是农业大县,现有农业人口31.04万人,知识结构为:小学文化程度占总数量的41.5%,初中文化程度占总数量的45%,中专(高中)文化程度占总数量的12%,大专文化程度占劳动力总数量的1.5%,农村劳动力现无本科以上学历人员。随着近年来农民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农民群众中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再者我县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上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农民素质有显著提高,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劳动力都没有受过系统的、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培训,所以很多农民在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技能仍有所欠缺,农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一是总体素质较低。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多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就业观念陈旧。相当数量的农民,培训主观意愿不强,主动就业能力弱。三是从培训组织看,各职能部门资源共

享整合还不够,整体上还未形成合力共抓的局面。

二、我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状况

我县近年来农民培训主要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由农业、社保、科协、科技局、农机等部门选派骨干担任讲师进行授课。20xx年春全县通过开展“科技之春”和“三下乡”等农民培训活动,出动宣传车21次,发放科技宣传单11000余份,发放科技材料7000余份,张贴科技宣传标语100余条,并组织农业、社保、科协、科技局、农机等部门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编写了十余份涵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等不同内容的教材,印制了1.1万份发放给农民。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21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共1.2万人次。

我县农广校和农机校举办了种植新技术、沼气工、病虫专业防治员、计算机技术等内容的十余期培训班,近1600位农民从中受益。

三、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委干部,不重视农民科技的培训,带领群众培训有较大的困难。

(二)职业农民培育缺少政策支持,教学设备欠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不太理想。

(三)农民技术员数量少,不能带动大范围的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整体快速提升。

四、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民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确保农民素质教育工作

的开展

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素质教育体系。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已有教育资源优势,做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集中投入、紧密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服务。

(二)争取县委、政府出台扶持发展职业农民的政策文件,制定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要加大扶持力度。

1、税收优惠。工商、税务部门要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落实相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2、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简化手续,强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职业农民不断发展壮大。

3、产业扶持。优先新型职业农民申请省市产业项目资金。农业创业项目资金要向职业农民倾斜,对职业农民实行叠加补贴和以奖代补政策,整合农业产业资金,扶持职业农民发展产业。

4、准入制度。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认定中,实行准入制度,主要成员必须具备职业农民资格。政府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有5名以上职业农民。

5、帮扶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各涉农单位选派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进村入户

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6、市场营销。支持和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

7、免费服务。免费培训职业农民、免费认定职业农民、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提供羊子疫病防治技术、免费提供人工受精技术服务、进行职业农民补贴、农民技术人员补贴。

8、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职业农民的信贷支持。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政府应设立贷款贴息,并引导小额贷款向职业农民倾斜。开展职业农民生产保险,扩大保险范围,提高保险补贴力度。

(三)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和职业农民光荣榜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农民发展的社会氛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培育工作深入推进,引导农业从业者、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两后生等参加职业农民培育,投身现代农业建设。

(四)加强调研,做好农民技能培训的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农民培训统计制度,反馈、通报有关农民技能培训的动态和情况,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的督查、考核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