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信息工程系

目 录

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2

二、社会与经济形式分析……………………………………….3

1、行业现状分析………………………………………………….3

2、行业前景分析………………………………………………….3

3、人才需求分析……………………………………………….4

4、学校背景分析…………………………………………….5

三、企业调研概况………………………………….6

四、调研分析归纳………………………………………….7

1、培养目标………………………………………7

2、就业面向……………………………………………………………7

3、职业能力……………………………………………………8

。 4、专业行动领域…………………………………….9

五、措施和对策……………………………………………………11

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11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1

4、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13

5、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16

6、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17

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

依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具体计划实施方案,由负责人王正明领队,电子行业专家,电子教研室成员,高级讲师刘琰等同志组成了《电子专业调研专家委员会》,主要针对电子专业开展调研活动,掌握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电子技术人才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从职业分析入手,对岗位和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再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012年2月由企业、专家委员会参与调研适合“校企合作”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报告决定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协调好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培养企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学院后续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社会与经济形式分析

1、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带来了应用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99%的行业与电子相关,98%行业建立在电子之上。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许多电子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到我国发展,必将为世界各地电子类企业驻足江西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子企业的长足发展会给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整机产品为主导,新型元器件、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为支撑的电子产品集群,产品涵盖通讯及网络设备、平板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程控交换机、数控机床、汽车电子等。其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自我省实施“工业第一方略”以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产业规模占工业比重逐年上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业销售收入1676.89亿元,同比增长29.7%。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1—8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5.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80.8亿元,同比增长8%;软件与系统集成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32.4%。 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产业投入增长势头强劲。

2、行业前景分析

2009年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将在电子信息行业实施十项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支持外向型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国内需求等多个方面。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阻,企业业绩大打折扣的情形下,振兴规划将无疑会成为助力各企业度过难关的一剂强心针。

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机遇面前,如何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就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输送给用人单位。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为江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做到培养的学生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我校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专业论证工作。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应用电子行业急需大量一线的装接工、调试工、维修工、质检员和售后服务人员,根据应用电子专业(行业)就业方向、岗位群、就业工种、人才规格、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的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要求和教育科研课题,自主开发课程,选用适用教材,不断加强实训课程,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设,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适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加上应用电子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学生供不应求。

3、人才需求分析

江西省是发展中较快的省份,省内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子企业坐落其中,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从事电子技术设备的操作、管理、使用、维修工作。

再加上近几年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这种趋势将会在若干年内保持下去,电子行业成为常青产业,这些都给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电子行业的大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迅速扩大了对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修、销售的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电子产品生产、维修、销售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行业人才素质普遍偏低。

电子行业的现有从业人员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2%,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总数不足5%。今后10年,需培养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50万人,年均增加约15万人。供需比例高达1:10以上,未来20—50年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学校背景分析

我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办于1990年,经过20年的发展,本专业教育教学条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已建立了11个教学实验实训室,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具有长期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学生毕业后100%推荐就业,就业单位遍及省内及省外经济发达地区。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部门主管,发展前景可观。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主要是本系学生课程实验和专业实训的场所,共有四个实验室和七个实训室。分别为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2个)、电子综合实验室、视频设备(家用电器)综合实验室,电子工艺(焊接和检测)实训室、电子维修(电子技能考核)实训室、电子/EDA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和通信设备(手机、传真机等)维修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实训设备,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保持稳定。

三、企业调研概况

为了充分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办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作为新专业开发和老专业改造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我们先后调研了江西无线电厂、江西新钢集团、博硕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电子企业,重点调研了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职责、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从业资格证书等。

主要的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PCB设计与制作、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具体有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维修、专用设备操作、生产线工艺员、设计助理、设备维护维修、生产在线管理。

职业岗位(群):

(1)PCB设计与制作人员;

(2)电子产品生产线在线工艺员;

(3)电子产品生产线在线质检员;

(4)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人员;

(5)电子产品助理设计人员。

四、调研分析归纳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电子技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电子装配、电子产品生产管理、PCB设计制作及微控制器应用等专业技能,具有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验、安装维修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维护、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等岗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就业面向

本专业服务面向江西装备制造业、电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电子企业。大、中型电子产品制造类企业。

1)适应岗位:

生产一线的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员、SMT操作员;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岗位的测试员、工艺员。

2)职业范围:

(1)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指导、生产一线的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

(2)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

(3)电子产品装配、维修、售后服务工作;

(4)电子产品研制、开发、消化、吸收工作。

3、职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能力;

2、常用电子仪表、仪表、工具的使用能力;

3、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

4、电子装配、制作能力;

5、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

6、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

7、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并能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8、能够设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

9、具备自动插件机、波峰焊接机、自动在线检测设备、回流焊接机和SMT等常见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10、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

11、能够进行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

12、具备基本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着眼全局的整体观点和追求综合效益的管理素质;

13、具备基本的质量管理能力;

14、具备电子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5、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

16、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17、能正确判断及排除SMT设备的常见故障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专业行动领域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电子识图与绘图

2、电子元器件选择与质检

3、电子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4、基本电子装接

5、电子整机调试

6、电子产品检修

7、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

8、常用电子仪表、仪表、工具的使用;

9、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进行手工焊接、拆焊;

10、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

11、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

12、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13、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

14、自动插件机、波峰焊接机、自动在线检测设备、回流焊接机和SMT等常见设备的基本操作;

15、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在工艺技术方面对操作工人进行指导;

16、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17、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18、正确判断及排除SMT设备的常见故障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五、措施和对策

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从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实际出发,以及各类企业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使用情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和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操控、调试与维护,简单电子控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属于应用型人才层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目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有28人,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初、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教师2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电子技术重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我校还需进一步加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现有的师资情况下,完善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进修机制,在今后的2—3年内,投入15—20万的培训经费,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建设做好师资准备。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指导作用

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由我院教授和相关企业高工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在相关领域内造诣较深的权威专家,学校要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指导作用。首先,请他们定期来校作相关的学术报告,介绍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使我们的教师能更新观念,了解前沿动态。其次,请专家们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指导我们的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核心技术。最后,采用研究型学习的方法,请专家们定期为教师作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咨询指导,使他们通过学习指导,逐步胜任一些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2)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竞争能力,学校必须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建设工作,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改革学科带头人的进修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选派一些有敬业精神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外的课程进修或国内的技术培训,使其能胜任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学科带头人,在职读研或在职读第二学位,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提倡和要求教师制定三年内的培训计划和进修科目,组织他们在职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更新知识;去厂矿企业、研发机构实践培训,掌握技能。在今后的2—3年内,学校投入5—10万培训经费,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全体教师都完成一轮在职培训和学习,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研组成为骨干教研组,有30%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40%的教师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90%的教师具有高级技术等级证书。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人才的支撑。

(3)组织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

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今后2—3年内,学校投入5—10万的学习经费,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自我更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建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

请进来,就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培训教师掌握EDA技术、PLC应用单片机应用等新技术。送出去,就是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学习家电维修、电气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等核心课程。自我更新,就是通过教师自学、自修、函授等自主学习形式,掌握汽车电路、电脑机器人等新课程。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新课程、新技术能及时走进课堂,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潜力。

3、强化教学实训和生产实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训练,我校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特点,在原有教学专用设施的基础上将更新建设如下设施:

(1)、单片机实验室(48个工位)

(2)、PLC实验室(48个工位)

(3)、传感器实验室(48个工位)

(4)、电脑机器人实验室(48个工位)

(5)、微机控制系统(24套)

(6)、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6套)

上述六项教学专用设施的建设,既满足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实验的需要,也加强了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提升了专业层次,夯实了专业基础。使专业建设服务于培养目标,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为了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各校外实习生产单位根据实习要求和实际可能,给学生压担子,要求他们直接承担生产任务,真干实干。经过生产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实际出发,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提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

(1)招生对象与学制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招收身体健康,无肢体残疾的应(历)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其中实训实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学业期满,考试合格,获中专毕业证书和中级电工技术等级证书。

(2)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和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操控、调试与维护,简单电子控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属于应用型人才层次。

(3)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所必需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课程设置不仅要包含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安排如下:

5、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十分强调电子技术的应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普教模式,建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组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制作各种教学软件,运用EDA技术,进行仿真实验设计,积极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芒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材。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三课比例。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认真处理奸三课的衔接关系,使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3)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教理念,认真做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到厂矿企业参加生产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熟悉生产设备的操控程

序,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4)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技能教学,实施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中求创”的教学原则,指导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技能的要求出发,

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评价标准。在2—3年内,完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设计并全面推广实施模块化教学。

6、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要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而学生就业思想的转变取决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式下,及时转换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用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竞争择业或开拓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