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蚁族现象”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蚁族”研究的调查报告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的蚁族聚集的地方为样本。从蚁族的基本情况、蚁族的特点、蚁族的产生、蚁族的住房四个方面为分析对象,向我们展现了蚁族的现状。

由于时间有限,本人不能近身去参加调查活动,但是根据有关人士的调查报告。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蚁族”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他们是犹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

一、蚁族的基本情况

毕业院校      重点:37.3%,  非重点:62.7%

从事职业      文秘、推销员、营业员、客服

跳槽频率      16.3%半年到一年就换工作,半数被访者经常跳槽

月收入        1000至1500元

每天工作时间  普遍高于8小时,多为10到12小时

工作满意度    4成人认为“一般”,3成人满意,3成人不满意

人均租住面积  以15-20平方米为多,占40%;其次是21-30平方米,占21%

在调查的这些南京“蚁族”中,普遍来自南京市以外的其他各县市。其中,半数以上的“蚁族”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少部分“蚁族”来自小城市或县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他们大多租住在离市区相对远些的老小区,甚至棚户区,如江宁、马群、栖霞等地;若租住在市区,则属于典型的合租“蜗居”,一间房里以上下铺的形式住了很多人。每月房租水电支出以100-300元居多,占四成;除房租外的其他支出水平,以700元以下的居多,占七成。虽然大多家庭条件一般,但调查中的五成“蚁族”都坦诚,需要家里支援。

调查显示,“蚁族”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这个比例占到全部调查人数92.8%,可见“蚁族”中绝大多数为80后。

就婚姻状况而言,今年的蚁族全国调查显示,86.9%的受访者为未婚,13.1%为已婚,不存在离异和丧偶的情况。

二、蚁族的特点

廉思,80后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他对北京市多个大学毕业生聚居村进行了历时两年的调研,“蚁族”这个新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也被时代赋予了“蚁族话事人“的标签。下面是廉思与记者对话中的一部分

(一)八成蚁族是穷二代

问:你自己是一个80后,你的研究对象大都也是80后?

答:我从20##年开始从事蚁族群体的研究,在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使用的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但这个名称过长,不便于记忆。三年来的时间,我们动用了500多人的调研队伍,调查了几千名“蚁族”,80后写80后,80后研究80后,80后拍摄80后,不是很有意义么?我们想做的,就是把他们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呈现给时代。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

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蚁族”现象?

答:80%以上的蚁族是“穷二代”,大部分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蚁族”的父母大多是农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蚁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蚁族”可以传染、继承甚至世袭。

问:是不是很多蚁族会有“我爸不是李刚”的感慨?

答:“蚁族”仍然有梦,依然在坚持,但梦破了,到底会怎样,没有人能预料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当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当“蚁族”发现自己奋斗过后,离梦想的距离不是更近,而是越来越远时,他们将会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做出何种解释?是归因于自身——天生愚钝?努力不够?归因于家庭——投胎技术太差?没有一个好爸爸?还是归因于社会——分配不公平?富人太霸道?

(二)三成蚁族出自211工程高校

问:在《蚁族Ⅱ》一书中,说有三成左右的“蚁族”出自211工程的重点高校,这里面是否有名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观点在作祟?

答:有这样的因素,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一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更愿意降低身段到中小城市去找工作,可一些211工程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则更希望留在大城市。相反,那些从职业技术学校出来的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蓝领,反而很容易找到工作,在我们的调查中,毕业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蚁族中的比重最低。这反映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脱节和错位。

问:有观点说“蚁族”是高房价造就的。

答:如果说是高房价造就了蚁族,那就太表面化了、太肤浅了!蚁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很多重要的问题,比如教育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升级,城乡二元的差距,城市治理的难题,社会底层群体的稳定等等,蚁族的出现,既有偶然因素,也有长期问题的积累所导致的必然因素,把几百万“蚁族”产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高房价是不妥的。

(三)蚁族的无奈:三十而离

“蚁族”存在的“三十而离”的现象,即大学毕业后奋斗5年左右时间,如果在一线城市没有实现梦想,大部分选择离开,到二三线城市谋生。传统文化中的“三十而立”到了“蚁族”身上却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取得成功的。

三、蚁族的产生

对于“蚁族”成员来说,他们从小被灌输的是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十年寒窗考上大学后,他们仍然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努力学习。他们期待能有一个比父母现状好的未来。但毕业后,他们往往才发现事实总是残酷的:就业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微薄的工资,生活的艰难。近几年,我国大学招生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早已达到饱和状态,供大于求。根据社会学家芒福德的观点,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才和各种资源汇集到一起,特别是大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普遍大学生择业偏好于经济发达地区,也从而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过剩,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再者,与那些居住城市的大学生相比,他们不仅背负着自己整个家族的荣耀,还多租住房子的压力。

(一)教育并非是导致蚁族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前,再分配工作的年代,学生们学的东西无关紧要,只要考试过关就行。但是,随着高校市场化改制以后,学生们要学的东西首先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对多数大学生来讲,好想学了没什么用处。但空中楼阁是没法建立的,楼只能一层层修上去。而世界的发展又是迅猛的,知识更新换代可能只在眨眼之间,按照中国目前的状况,大学生学的东西都是陈旧的。从这方面考量,教育对蚁族的形成还是有一定催化作用的。也曾有蚁族说:我们并不是失败,我们只是还未成功而已。也许,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失败,因为无论过程怎样艰难,最后总是会成功的。

(二)是否过分关注蚁族

“如果在城市化变革中,‘蚁族’现象只是短时间的、局部的,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实,所谓的“蚁族”中间,有些人有能力租房,只是为了省钱,有些人是为了买房,有些人的确是钱很少,这些,都要区分对待。另外,学历也是个问题,即便是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高材生;还要区分这些低收入的毕业生“到底是学非所用,还是就业就职能力差。”

蚁族也许只是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的一个必经的路程,蚁族也只是千千万万个奋斗的人中的一小部分。仅仅是因为,他们多了大学生这一头衔,所以人们就固执的认为,都是大学生了,怎么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工作,怎么着都应该坐着办公室,当个小白领啊。这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蚁族也是一群奋斗着的人,社会过多的关注也许也是一种负担。过多的对其关注,也是在变相的将他们心中的伤痛大白于天下。是否可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一些温情呢?

四、蚁族的住房

对于蚁族来说,公租房一直以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国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人们期望的房价下跌的一只靴子还没有完全落下来,反而是另一只靴子不经意间砸到了城市蚁族们的头上,各大城市的房租正在不断上涨且好些城市不允许群居,这加重了公众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难问题。

009年10月24日,北京,09年刚刚从国内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C,租了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隔断间,每月租金300元。毕业于金融专业的她,找到了一份银行收银员的工作,

究其此轮房租上涨的原因,不外乎有三个。一是季节性的因素,大学毕业生对住房有较大的租赁需求;二是房产中介手握大量房源,通过各种方法变相提高房租,以获得收益;第三个重要原因是许多购房者在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选择推迟购房,持币观望,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

从长远来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蚁族”住房难问题,并保持房屋租赁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房租的稳定,政府必须在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增加供应数量,同时,从制度和监督上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的行为,以使房屋租赁市场供求关系达到平衡,才能切实缓解城市“蚁族”的住房难焦虑。

每月工资1800元。聚居村”房屋简陋,拥挤不堪

20##年11月14日,北京,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聚居村”。

总结:在前进的道路上,蚁族需要驻足思考,需要明白奋斗的意义、成功的内涵。我们的英雄不该只有马云、丁磊,我们不该只用金钱、权利和名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可能有另外一条道路、另外一种选择。这种人生虽不一定惊心动魄、声势浩大,但它也同样精彩、同样重要,“生如蚁,美如神”,人生下来像蝼蚁一样渺小,但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美轮美奂。

参考文献: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

网页:中国经济网,《大学生蚁族们的青春何处安放》【J】

中新网,《蚁族是个伪概念》【J】

大洋网,《蚁族生存现状调查:多为穷二代有家难回》【J】

中国新闻网,《“蚁族”一词的诞生:源于好奇的专项社会调查》【J】

 

第二篇:毛概调研报告

平顶山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调查与研究(

城中村“

蚁族

 

20##年11月15日


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社会调研成绩登记表

年级:大二      专业班级:   汉本班      任课教师: 郝温娜      第 1  组

平顶山学院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制


平顶山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

(城中村“蚁族”)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中又以 “蚁族”问题最为瞩目,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平顶山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平顶山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通过调查,调研者整理完成本篇调研报告,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大学毕业生“蚁族”的相关概念并对其就业难的原因展开分析,继而尝试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探究改善“蚁族”群体就业的解决策略,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尽快解决城中村“蚁族“的就业难问题。

一、“蚁族”概念、特点

“蚁族”指的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未能在大城市中找到体面的工作 ( 工作稳定性差与收入水平低) ,并聚居于城中村之中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的特征是 “高智商、群居、弱小”。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并非近几年才出现,“蚁族”一词亦并非 “空降”而来。他们的出现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有着根本的联系,这个群体的长期存在则是由于这一结构现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相关的就业政策又缺乏足够的回应性。

二、城中村“蚁族”就业难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通过对近两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的统计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例如,20##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610万,10年则达到了630万,20##年毕业生总数将突破650万。部分学校盲目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教育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上的缺陷密不可分。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政府的就业机制还不完善。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壁垒和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着。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附加各种条件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二)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于就业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三)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同时,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托关系、依靠门路和暗箱操作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使得人才流失。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就业过程中的恶性循环,降低了大学生对于企业的录用诚信度,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业,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其次,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三、平顶山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有50%的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有68%的大学生都希望在中大城市工作,有36%的大学生期望选择的企业是外资企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薪酬期望方面选择1500到3500,仍高于企业对大学生的酬薪预期。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四、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然而,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随着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迎面而来的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取代,大学生不在享有手捧“铁饭碗”的特权

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

(二)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敢于创新;

(三)理论基础扎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代表,大学生往往具备积极向上、学习能力强等优点。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积累丰富。当真正投身到工作中时,理论指导实践的真理会不断得到验证。

(四)无生活负担。。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多没有婚姻、家庭的牵绊。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部分有条件的可能还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资金、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支持。可以说,大学生创业者更多的是为了理想而奋斗,鲜有迫于生活压力的原因。

(五)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
(六)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五、毕业生就业劣势分析

  (一)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偏差

  这是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因为在学校只是完成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由于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限制,毕业生不可能或是很少能得到实践操作上的系统化、专业化锻炼。而目前市场经济的竞争白热化,又迫使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培养上不断压低成本,他们在招聘时通常会优先考虑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求职者,而不是那些需要耗费高昂培养成本的毕业生。

 (二)自我认识不足,就业期望值与实际有偏差

  很多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都带有理想化的心态,往往是自信满满的,自视甚高,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很高,如非外企不去,无两三千元的薪水不谈,总认为不能委屈了自己,甚至有些家长也会有这样的想法,都希望孩子能坐在气派的商务办公楼里,做个高级白领。而在经历了大半年职场"奋斗",受惯了四处碰壁,吃遍了无数次"闭门羹"后,这些毕业生们又会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业期望值急转直下,恨不得马上把自己"贱卖"掉。这一求职心态的不稳定归根结底还是应届毕业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三)择业定位不准,职业规划能力偏差

  有些毕业生在刚就业时的心态调整得不错,由于自身条件也较好,因此一开始的求职过程非常顺利。然而,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就业后,他们还会产生困惑,对于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现有职业产生了动摇。于是,许多刚工作不久的毕业生们忙着四处跳槽,不停地转换岗位,还美其名日体验和丰富不同的人生经历,为未来积累筹码和资本。每个人都有往高处走的欲望,此举也无可厚非,但盲目地跟风跳槽,杂乱无章的工作经历,一个没有针对自身事业发展的长远职业规划,不仅不会为将来的就业"添砖加瓦",更会产生一种"伤害".

六、解决“蚁族“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解决城中村“蚁族”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培养机制,同时学生本身也要不断更新就业理念,突破就业误区。做到市场调节就业、大学生自主择业、创业、政府通过政策促进就业。

(一)完善就业政策

 政府要有多种措施以应对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深化人事劳动、户籍、档案、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二)高校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

首先,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

其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再次,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 三)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录用观念

用人单位应主动消除就业歧视,应该减少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等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影响,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应树立有计划的人才储备观,同时杜绝学历高消费,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并从企业长期效益出发,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职能培训,树立长远规划,和人才储备观念,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毕业生自身内在因素,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条件。因此,大学生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最有可能被录用。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再次,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