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情况的调研报告

刚察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xx年5月4日)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课题调研方案》工作的要求,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组织人员开展了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工作。通过采取现场走访、查阅资料、与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座谈及对部分食品加工流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监管,综合治理了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和药品经营使用环节行为,初步规范了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打击了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刚察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办公室,搭建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工作平台,落实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监管部门职能,监管制度也进一步健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控,为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责任制得到层层落实

按照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食品监管原则,明确了政府负总责和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努力树立食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意识。农牧部门负责食品源头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监管;卫生监督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监管,经济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县委、县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县政府与各职能部门及5个乡镇政府分别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各乡镇与本辖区行政村都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形成了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责任体系。

(三)构建管理网络,延伸信息触角

乡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职能部门监管员、乡镇政府协管员、村(牧委会)信息员;

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监管进村、进户、进企业”的“三员、四定、三进”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网络。全县现共聘请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5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31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触角逐步延伸到行政村、牧委会,“两员”市场巡查、组织协调、宣传教育、信息上报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得到较好的履行。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规范责任体系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政府重视是前提,监管网络是基础,制度规范是关键。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相继印发了《刚察县农村牧区家庭宴席备案登记制度》、《刚察县食品安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刚察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农牧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问责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和报送制度》、《刚察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督查督办制度》、《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不合格食品自动和强制退市制度》等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制度。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食品安全突出特点,从完善制度着手,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积极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探索网络监管模式

因我县药械监管力量薄弱,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药械市场监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方式,降低药械监

管人员工作量,通过利用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的刚察县药械监督管理信息化应用网络系统,实现药械监管信息、制度、新闻和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在互联网上发布,使各涉药单位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对有关假劣药械产品的自查工作,确保将群众用药危险降至最低限度。该系统自使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农牧部门开展了种子、化肥、农(兽)药、“注水肉”等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违禁使用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瘦肉精等行为;经贸商务部门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违法行为;工商部门专项整治食品流通市场,清查假冒伪劣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项整治餐饮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20xx年2月,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考核验收组对我县2009—20xx年两年食品安全整顿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并给予肯定。

二、当前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存在死角

食品加工小作坊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缺乏检验设施,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质量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多给人留下“散、乱、差”的印象,也不断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因此,食品小作坊的监管,成为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20xx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部门为质监部门。但州质监部门依据“国家质检总局20xx年颁布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和20xx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将面包房、馒头铺等前店后厂现做现卖食品加工坊按其主体经营行为归属零售业,不予监管,食品加工小作坊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界。《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授权省人大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监管办法。但到目前为止,省人大尚未出台相关的地方法规,未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二)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

实施从源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监管任务重。各监管部门,只有工商系统在个别乡镇设立工商所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其余部门在乡镇和行政村均未设臵专职机构和队伍。各单位普遍存在内部食品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缺乏问题,各乡镇和行政村尽管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但因人数有限,又均为兼职,没有专项补贴和工作经费保证,协管积极性不高,协管水平和能力不足,监管存在很多盲区和薄弱环节。

(三)食品安全检测条件薄弱

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在于包括农药、激素、各类添加剂等在内的化学污染;要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加强从源头到餐桌食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目前我县各监管部门缺乏食品安全监测设备,不能及时全面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动态,无法为正常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食品质量的抽样检测,只能“抽”,不能“检”,必须把抽样拿到省、州才能检测,只能靠看、问、闻、摸等感官方式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这种原始、落后的检验检测方法,很不适应对现代食品的质量监测工作。

(四)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短缺

食品监管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监管成效的“瓶颈”。食品监管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的需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待遇一直未落实,影响了“两员”协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食品检测经费,致使食品安全技术服务能力不足。食品安全案件举报经费不能落实,致使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五)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基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食品药品安全重视度不够,加之因食品企业设施设备简陋、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不大,群众了解和参与程度不高,致使不能满

足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另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验、检验设备投入不足和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培训,均对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形成一定影响。

(六)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责任意识不够强

随着药品监督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涉药单位的责任意识、守法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日常监督检查和调研情况来看,部分涉药单位“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思想,尤其是基层涉药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药品购销记录不完整,储存不合理,销售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加之因基层地理条件差、硬件设施跟不上,存在一些药品质量安全隐患。

三、加强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人民健康大如山,人民生命大如天”。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我们,“要站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一)健全组织体系,强化监管合力

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多部门配合。要理顺监管体制,梳理监管职能,消除责任

盲区,形成合理、明确的分工。一是理顺监管体制。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在“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整合行政资源,组建“食品安全委员会”,政府负总责,切实发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指导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分析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统一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部门分段监管与卫生部门综合协调相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二是履行监管职责。各监管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职能划分,从大局出发,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积极发挥监管工作主力军作用。在分段负责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及时查处食品质量问题严重或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经营主体。三是健全协管网络。继续完善推广职能部门监管员、乡镇政府协管员、村(牧委会)信息员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模式。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乡、村及每一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加强对基层协管员、联络员、信息员的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发证,达到一岗多职,一职多能。四是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组织体系。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职能划分,转换和细化职能,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能边界、衔接方式和监管职责,强化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和协调,建立情况通报、线

索移送、案件协办、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职能互补、功能齐全的监管合力,着力解决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建全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二)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规范管理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有实在的内容,协调事项有规范的程序,落实责任有严格的措施,评价考核有明确的标准。一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县级政府对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下级政府和同级职能部门。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纳入问责范围。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考核、问责、群众评议等方式,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由企业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健全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制。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统一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臵、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臵工作效率。三是健全信息公示制。及时分析、整合通过投诉举报、执法

检查、案件查处等途经获得的食品信息,并通过相关的新闻媒体、12315投诉举报网络、信息自动化网络、广播以及其他途径,通报食品质量信息和经营者的不法行为,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相关的食品信息,防止不安全的食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销售,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健全检测体系,强化技术支撑

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的监管效果。应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和风险监测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各监管部门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针对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现场监测。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基层监管技术支撑。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积极主动地开展检测工作,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四)健全信用体系,强化诚信管理

一是健全管理服务系统。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诚信表彰、失信惩戒力度,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服务系统。二是建全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的征信、评价、披露、服务、奖惩等制度规范,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健全食品安全档案。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

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逐步建立起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争创诚信系列活动。大力表彰诚信典型,引导生产经营者“讲诚信、守诚信、树形象”,在全社会形成尊敬、支持诚信经营者的良好氛围。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向社会曝光制假售假单位,对其依法从严处罚。五是发挥自律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制度建设,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诚信和自律规范,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促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例如食品流通企业非法使用“地沟油”等,因凭现有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出“地沟油”,因此必须通过企业自律和开展诚信建设工作,予以防范类似非法行为发生。六是规范流通领域经营秩序。积极倡导市场主渠道销售和规范经营理念,引导和扶持食品超市在农牧区开设连锁店,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五)健全投入体系,强化资金保障

一是将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抽样、巡查、检验检测费用列入财政支出,食品检验部门应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购样品检验,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二是解决协管员、信息员的经费问题。明确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积极妥善地解决他们的待遇和工作经费,调

动他们的协管积极性。三是形成政府、团体、个人共同参与的投入体系。制订扶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加强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入,争取银信支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投资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政府、团体、个人共同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投入体系。

(六)健全宣传体系,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电视专题报道,增强群众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对监管人员的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乡(镇)、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职责,提高水平和能力。三是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及从业人员个人的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全面提升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依法生产经营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意识。四是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使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走进课堂,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五是形成全民宣传教育体系。建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形成政府、宣传媒体、

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全民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全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意识。推动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关于颍东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颍东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及乡镇协管员、信息员总体情况

颍东区辖区总面积684.9平方公里,下设3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123个社区(村委会),常驻人口62.4万。全区构建了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网络。一是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逐步建立起以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责任人,分管领导负责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各居委会、村委会明确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构成了沉底盖边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目前,全区共有协管员、信息员137名,其中协管员14名,信息员123名,遍布123个行政村。各乡镇办事处定期对他们组织培训学习,召开“两员”工作会议,以便更好的发挥“两员”的作用。如口孜镇,聘请了2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负责收集和上报食品安全信息。冉庙乡聘请了16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并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制定的红白喜事申报制度已经在全市进行推广,真正做到食品安全信息报得上来,食品安全事故查得下去。河东办事处的食品安全信息网是颍东较好的食品安全网之一,信息更新快,网页维护好。二是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区三届三次政协会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工作要

求,进一步明确保障全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颍东区制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使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的追究有据可依,进一步增强了有关部门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督查和考核。区政府已经将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列入考核表彰的内容,以进一步调动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颍东”的总目标,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农村群众饮食安全,并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相结合,全面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努力把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始终贯彻“人民健康大如山,人民生命大如天”的主导思想,并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乡镇办事处能够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成立组织,布置工作,下拔经费,开展专项检查等。同时,根据区

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颍东实际,认真抓好全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的落实工作。

1、高度重视推进“三网”建设工作。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现代流通网”三个网络建设是全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我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示精神,把农村食品安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近5年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李均杰同志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把“三网”建设列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把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好的结合起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区各职能部门要把“三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统筹安排,抓好试点,逐步推进。

2、认真调研摸索行之有效的“三网”构建模式。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紧紧围绕怎样建设“三网”,怎样确保农民群众饮食安全这一主题,深入实际,进行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先后到河东办事处、口孜镇、冉庙乡走访调查,了解农村食品安全的情况,调研农村食品市场的现状,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同时,专门到工商、商务等部门调研,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三网”的模式。经过调研,确立了“三网”建设的基本思路:采取以地方政府为依

托,以“创新监管、规范流通、促进发展,保障安全”为目标,区、乡、村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为基础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以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消费者联络站为基础构建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以商务部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基础,构建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通过努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初步完成。

3、广泛宣传,全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各乡镇办事处利用各种会议,广播、横幅、墙报及宣传单,公告和致广大人民群众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如新乌江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生,他们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送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将没收的假冒危劣食品搬到教室,让同学们提高识假的能力。口孜镇结合EV71爱国卫生教育活动印发资料15万份,并将分管食品安全负责人电话附在后面。

(二)结合实际,落实措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设立了区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中心、工商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站。二是聘请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关心食品安全工作,我区政协通过基层社区和乡镇推荐,在全区政协委员、和消费者代表中聘请了100名“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赋予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对当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

督权、质询权、建议权、举报权,并定期组织培训,帮助食品安全人民监督员更新辨假识假知识,提高线索报送的准确性。三是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我区食安办、工商、卫生、质监、商协、畜牧、教育等部门均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有奖举报采取“群众参与、集中受理、联合查处、区乡联动”的做法,整合了行政执法力量,提高了取证查处效率,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我区共接到各种举报近百件,根据举报查处案件50余起,销毁劣质食品价值十万余元,对不合格经营单位进行曝光,有力地保障了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建立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接的食品流通网。 按照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目标,我区食品流通网的建设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同步推进,严把食品安全进货关。截至今年3月底,我区共有连锁店 92 个(其中按经营类别分:农资店24家,日用品店68家;按所在地分:乡级店22家,村级店70家),惠及12个乡镇办事处大部分行政村,总营业面积1.18万平方米,连锁农家店品牌效应明显,食品质量过关,经营状况良好,较好的体现了“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的宗旨。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个别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做好监管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监管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力度不大,监管工作存在死角和空档。

(二)有的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管手段还不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

(三)农村协管员、信息员大部分均为兼职,活动经费不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需进一步提高。而全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点多面广,由于监管人员相对紧缺,手段较为缺乏,设备相对落后,规范和整顿食品安全市场任务非常繁重。

(四)由于人员、经费紧张,农村“三网”之间还未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网络实现全区覆盖的经费不足,责任网的内容、监督网的模式、流通网的架构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五)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对食品安全缺乏应有的了解,需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不断提高我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认识。

四、努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措施

(一)充分摸清辖区情况。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以市场巡查为手段,以农村村组为单位,结合地理特点,摸清辖区内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和经销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情况,做到掌握固定的,了解流动的、打击非法经营的。如在打击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中,我区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各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监管职责,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共摸排餐饮企业462 家,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销售食品添加剂1家,销售饲料添加剂16家,养殖企业88家,无奶站,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已注册7家,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29家,小作坊17家,企业按要求进行了自查,尤其对乳与乳制品、肉与肉制品、米、面、食用油、酒、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8类产品纳入整治重点,对不合格食品决不放过。

(二)落实属地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对辖区内流入农村的食品由区级业务部门进行随机集中质量抽查;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对农村集镇大的食品经销商和流动食品批发送货车进行重点检查;建立农村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管理制度。

(三)强化市场巡查,确保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有效实施。为了在市场巡查中有的放矢,确保对农村及边、散、远地带的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区、乡两级巡查监管体制。

(四)构建不合格食品退市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机制。对检查、抽查发现的影响或危害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对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检验检疫证明,淘汰、失效、过期、变质的食品,一律清除出货架、市场,当众销毁。同时,

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分析、整合通过投诉举报、执法检查、案件查处等途径获得的食品信息,并通过相关的新闻媒体、12315投诉举报网络、信息自动化网络以及农村的广播以及其他途径,客观、公正地公开通报食品质量信息和经营者的不良行为,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了解相关的食品信息。

五、明确目标,进一步做好农村“三网”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

(一)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推广。学习借鉴外地“三网”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区先进乡镇的作法,取长补短,加以推广。积极利用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优势,在信息传播、发现问题反馈、法规宣传咨询、百姓维权等方面提供协助和支持。确保城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多方联动,整合监管力量。致力于发挥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协调作用,建立村组及行业小组多方联动的食品监管网络,把分散的监管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继续加大人员的投入和经费支持的力度。对已聘请的“信息员”、“协管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食品安全人员的监管素质。

(四)加大督查力度,打击问题食品。一是强化问题食品的监管力度。组织联合执法力量,利用巡查监管的机会,不间断地对各类食品经营户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坚决予以打击。二是强化问题食品的投诉举报处置力度。组织专门的业务培

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识别问题食品的能力,确保出现问题食品能及时快速地得以解决。

(五)抓好规范经营,坚持诚信经商。规定经营户必须把住“三个关口”即:严把食品进货关,要求经营者必须从正规的渠道进货,进货时应当查验相关的合法证件,建立相应的进货台账,便于工商部门的随时检查;严把销售关,要求经营户定期查验其销售的食品,是否过期限、变质或存在的其他问题;严把诚信关,要求经营户亮照经营,明码标价,诚信经营。

(六)加强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开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活动,对卫生条件差,加工生产设备差,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点,经教育拒不办理证照的要依法予以取缔。二是开展重大节日期间的食品市场质量大检查,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放心食品。三是开展夏季食品专项整治。四是开展农副产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品等专项整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消除事故隐患,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四是利用专项整治的机会,加强对问题食品的打击力度。对相关的案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震慑违法分子。五是加强食品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把我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