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水浒传

10本治二区杨彬 201003140213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卒年(1296~1371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籍贯: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水浒传同时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敢于追逐自己利益,为此敢于到处杀人放火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其最终写作目的主要有三: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二、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三、歌颂了那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忠”“义”品德。我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 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 没忘进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 ,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 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 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水浒传》在标榜“忠义”的同时,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小说中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而又能“仗义疏财”。在“义”的背后,作者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物质所具有的力量。而这样一个认识,对于当

下的社会,具有巧妙的现实意义。《水浒传》诚如一般所理解,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梁山大聚义排座次后,有这样一段话:“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笔舌,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由此可以看到,梁山英雄的成分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这里人员成分复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甚至偷骗也可以作为谋生的技艺;这里没有长幼之序、尊卑之分,摆脱了农业社会的宗法意识,也摆脱了实际的农民起义组织中所不可能没有的等级制度。这种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图景,和农民的社会理想、农民起义的政治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再看小说中大量描写到的城市景象、商业活动,以及所表现出对商人的尊重,无不打上了市井性质和市民阶层的深刻烙印。

 

第二篇:读书报告之水浒传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

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其中印象最让我深刻的则是号称智多星—吴用,他虽然没有像其他那些武将一样驰骋于沙场,杀敌报国,但他有着非凡的军事计谋,从早期的智取生辰纲,到后来的阻充军、荐戴宗、造假信、劫法场,可谓尽心尽力。吴用可谓是梁山的大功臣一个。吴用本是教书先生,晁盖同乡(当然也是宋江的老乡),估计也是考不上功名,但是又颇有些谋略的在野人士,不是读死书的人,而且他跟一般的读书人不同,还有 点武力,估计打两三个普通人不在话下,不简单哪。他本来不认识宋江,但因为宋江报信让他们逃走,记住了宋江,此前又听过宋江的大名,于是感受颇深:及时雨 果然名不虚传。就为着这一份恩情,吴用把命卖给了宋江,其实我们看来,宋江报信是为了晁盖,和吴用有什么关系?但是吴用不这么想,这就是思想淳朴的古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点足以让大部分的现代人汗颜。宋江还未上山,吴用就开始为他谋划,三打祝家庄,宋江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之时,吴用带着破敌妙计来到,给宋江送来春风,让宋江打好这上山后的第一仗,树立了威信。随着吴用和宋江屡次出征,两人越走越近,搞得晁盖也不信任吴用这个老乡了,出征曾头市时吴用曾劝阻晁盖,我不

知道吴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但是在晁盖看来, 恐怕这是吴用在帮助宋江架空自己,于是更加生气了。而在晁盖死后,有人建议宋江继位,宋江假惺惺地推辞,吴用马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山寨中岂可一日无主? 若哥哥不坐时,其余便都是哥哥手下之人,谁人敢当此位?况兼众人多是哥哥心腹,亦无人敢有他说。”这话说得太贴切了,说到宋江心窝里了,没错,众人多是宋 江心腹,这正是宋江苦心经营的结果。这一番话轻轻巧巧地将宋江推上了大当家的宝座。至于后来攻打东昌府出工不出力,这也是理所当然了,否则吴用怎能称得上 是宋江的完美搭档?在书中,吴用应该是反对招安的,在征方腊前昔,阮氏三雄等人向吴用提议反出东京,但是吴用拒绝了,理由就是宋江必定不同意,蛇无头不行。言下之意呢?他本 身是对招安没什么兴趣的,但是因为宋江想招安,他就要一心一意为宋江谋划,终于招安成功了,征方腊成功了,宋江却被赐予毒酒,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吴用毫不 犹豫,自缢在宋江坟前,完成了他作为职业军师的一生。那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吴用和诸葛亮,两个都是以智谋闻名的知识分子,都擅长舌辩,(吴用这方面表现不多,但是把卢俊义忽悠得,功力绝不可小觑)吴用是感念 宋江的“救命之恩”为宋江效力一生,诸葛亮则是感激刘备的三顾茅庐而鞠躬尽瘁,同样是因为感激,同样的不肯自立,最后同样他们追求的理想(或者说事业)都 失败了,同样为老大(主公)奉献出生命。他其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感觉《水浒传》其实就和《三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不知道其他的读者有没有发现,宋江其实就是刘

备的翻版,两位都是以仁义闻名天下,而且身边又有很多得力的猛将,可是为什么到最后都没有得到所谓的天下呢?难道真的是天命难违吗?吴用其实就是三国版的诸葛亮,关胜其实就是三国的关羽??还有好多好多二者相似之处??

当然还有一个最让我感动的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胖胖的有着侠义心肠的英雄。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梁山排名第十三。花和尚这个绰号听起来像是个好色之徒,实际上鲁智深跟女人完全不搭架,只因为身上有纹身而已。在武功上,鲁智深出身西北,西北军由于长期和西夏作战,是宋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鲁智深能在西北军中混出头,果然不简单.他是水浒中力气最大的,倒拔垂杨柳,这是何等恐怖的力量,可比现代的大吊车.而且单挑无败绩,武功在水浒中当属顶尖之列。在智力上,他的人和他的名字一样,看上去鲁莽,但实际上还是颇有慧根的,绝非秦明、李逵之流可比。放走金翠莲时,坐在门口等人走远了才离开;在汴京城发现 众泼皮的歪心思;救林冲时一直跟着走完偏僻道路,有始有终;这些事都表现出鲁智深的智慧,五台山的得道高僧智真也认可了鲁智深的这一点。值得说明的是,智真长老的这一情节设定,是我判断百回百水浒传是最接近作者原意的根据,当鲁智深剃度时,智真长老参悟天机,说鲁智深将来正果非凡,如果梁山好汉一众人不受招安,全书结束时鲁智深还是强盗,又怎能称得上正果二字?我们再看长老送给鲁智深的临别谒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遇林而起,我理解他本来住在大相国寺了,由于林冲的事,再次流落江湖;遇山 而富,在桃花山卷了

周通的钱财或者说在二龙山落草开始当寨主了;遇水而兴,到了水泊梁山就发达了;遇江而止,遇见宋江就跟着他走到底吧。根据这一谒语,至 少可以说明按照作者的设定,鲁智深是一直要跟着宋江的,所以不可能会中途离开,而那些写鲁智深离开的各种版本可以直接宣布为伪作了,其中就包括了被一些专 家称为真本的《古本水浒传》。回到主题,鲁智深是一个疾恶如仇、黑白分明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救金翠莲打死郑屠、救民女暴打小霸王、路见不平救林冲,这些事情 跟他本人并没有关系,也不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为了发泄而杀人,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当得起好汉这一称呼。在瓦罐寺,鲁智深发现和尚们在煮粥,尽管很饿,但是 和尚们说他们很可怜之后,他也不抢人家的吃,这里可以看到,鲁智深绝对是个正直的人,想想看,有几个梁山好汉能做到这一点?我评论最好人的林冲都曾经抢酒吃。在《水浒新传》中,鲁智深因为恨宋江接受招安逼死林冲,怒断替天行道旗,拉队伍散伙,恨水老大虽然是改写,但也没有改变这个人物性格,因为这个人 物写得实在是太好了。遗憾的是,梁山108好汉中,这样的人真的寥寥无几,林冲是一个好人,但是离“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境界还相去甚远,至于其他的人,不 提也罢。所以鲁智深在梁山上又是孤独的,正应了他的星座。讨平方腊之后,不求奖赏只想隐居,随后神奇般地顿悟、坐化,结束了他那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

我在这本书中领悟到了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

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