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领导乡镇调研报告)

实现新跨越 赢得新发展

驻XX乡工作组调研报告

XXX

在这次的“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中,按照XX县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组被派到到XX乡开展活动,到乡后,我们以“大宣讲、大调研、大排查、大创建、大落实、大整改”为实践载体,组织下派干部进千家门、吃百家饭、解万家难,广泛开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甘肃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和甘南州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宣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深入宣讲党和国家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帮助XX乡理清加快发展的思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XX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指导所有下派干部找准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大了各级年轻干部锻炼力度,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先后督导召开了第一阶段动员会、与乡领导班子的碰头会、下乡干部的培训会、转段会等一系列会议,走访慰问了部分老干部老党员和低保户,深入农牧村、农牧民群众家中了解情况。通过调研,掌握了XX乡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提高了对基层乡镇工作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

决思路,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帮助解决。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城西南面,洮河上游20公里处。境内平均海拔2560米,无霜期90天左右,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82万亩,森林面积104万亩。耕地面积20597.5亩,人均占有耕地2.1亩;各类牲畜存栏35361头(匹、只)。乡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其中大族办事处党总支下设9个党支部),截止20xx年12月份,共有党员478名(其中大族办事处有党员248名)。全乡共有干部职工86人(其中大族办事处38人),辖12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其中大族办事处下设6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共有村36名,组干部122名(其中大族办事处有村干部18名,组干部64名),有藏、汉、回三个民族,农牧民群众2026户10088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20xx年年底人均纯收入2059元,有行政事业单位16个,是全县典型的半农半牧乡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X两乡合并后,按照一个乡下拨办公经费,致使办公经费短缺,对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XX办事处共有人口5500余人,而配备的副科级干部只有4名,一般工作人员也比其他乡镇要少得多,只有34名。就目前情况看,

根本满足不了日常工作需要。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由于录巴寺、纽子两座水电站作为全州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工建设后,全县最主要的沿河县乡公路铺油工程(卓尼—麻路段)被迫停工,加之两座水电站的施工,致使该段路面路基损毁严重,下雨天基本无法通行,给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3、村集体经济薄弱,办公经费严重短缺。全乡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严重缺乏,村党支部、村委会运转的全部基本费用主要靠县上下拨和乡上补贴,其中乡上补贴占较大比例,如:刷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牌、定做展板、修建国策碑、悬挂横幅、打印村级各类材料、取暖等的费用。

4、全乡12个村居住分散,山大沟深,通讯信息不畅,绝大多数村至今不通互联网,对各农牧村正常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开展,(原有的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至今没有配齐,部分已配备设备的村由于维护程序多,缺乏有效的维护技术,很容易出毛病,依托站点大部分设在偏远乡村的村学,造成管理上的不便,目前新配备的电教设备由于不通互联网,只能暂时安装到乡上,基本上起不到“党员干部经常性受教育”的目的)。

三、建议及意见

1、最好是撤销办事处,在XX乡新修一栋办公楼,用于

安臵办事处上班工作人员,撤销原有的两套人马、两个班子、两个计生办、两个民政所等现象,真正实现两乡合一乡,实行人员统筹安排,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全乡开展工作的统一性、同步性和连续性。

2、有效督促两电站加快施工进度,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要求,争取尽早完工,及时组织实施卓麻路铺油工程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最大限度的缓解群众行路难现状,为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必要的发展环境。

3、要以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契机,深入理解政策,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工作的重点,多方调研,广集民智,制定出符合各村发展的新路子,挖掘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方法,培育出村级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排摸出有利村级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要进一步强化指导、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期,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办一些农牧民群众想解决而平时难以解决的实事,增强村班子在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吸引力、战斗力。

4、要切实加强村级电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电教设备正常的使用、管理与维护,解决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使他们能够实现按劳取酬,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要多方协调,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快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工程,力争使省委组织部新配

备的党员电教设备尽快发挥教育培训作用。

在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听取该乡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了全乡的基本情况,深入开展了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促进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加快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各下派干部通过与乡、村两级干部认真研究分析影响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全乡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调研,现在已排查出制约当地发展的问题30多个,已解决9个;各下派干部坚持记好民情日志,认真考勤,严格遵守工作组纪律,自觉树立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作为工作重点。XX乡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对我们下派工作组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各工作组成员的工作、生活给予极大的关心和照顾,为工作组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以后,我们工作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活动和下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要抓住重点,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发挥开展“千名干部下乡”活动的优势,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大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自我教育管理,进一步强化纪律观念,切实树立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农牧村,

把实惠带给农牧民,尽心尽力帮助XX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赢得新发展。

 

第二篇:宁平镇领导调研报告

走进农户问民生 把脉村情谋发展

——“三走遍三走进”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县“三走遍三走进”( 走遍乡镇走遍村组走遍

农户,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活动)的总体要求和“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我按照“领导干部“三走遍三走进”蹲点调研”活动安排,我在抓好镇中心工作的同时,于2月1日至5月3日,对镇XX村、XX村、XX村、XX村等6个行政村进行了蹲点调研。

在三个月的实地调研中,我与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困难、五保人员进行了多次拉家常式座谈,听取大家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召开村民大会和党员、致富能人座谈会,对竹园、许楼等村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把脉会诊开方,帮助驻村理清发展思路;每晚到农户串门,和村民交朋友,倾听群众呼声;走访6村一半以上的农户,看望慰问老党员、困难户,实地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与镇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参加集体劳动,种植沿路绿化树500多株;帮助困难户抗旱浇麦70余亩;组织村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修筑排水管道300米;主持郸淮公路沿路附属物拆迁、清障3500米;联系协调劳动部门为村民举办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班5期1691人次,已落实到顺兴木糖厂、豫东面粉厂、金鑫服装厂等镇办、村办企业就业1073人。与山东、安徽 1

周边省市蔬菜交易市场联系洽谈,达成山药、土豆、芹菜等蔬菜长期供销合同5份;下基层调研期间,我先后15次走入上访户家中,与离任老村干部马定生和困难群众王粉结成帮扶对子,平息了XX村李XX、XX村付XX、双庙村赵XX等四起长达多年的信访积案。驻村蹲点调研期间,共走访农户1600余家,发放便民服务卡1800多张,记录民情日记1065篇,帮扶困难群众83名,调解矛盾纠纷24起,为群众办实事33件。

为期三个月的蹲点调研,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深知,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农村、走近群众,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在农民餐桌上和群众贴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开群众的心扉,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向,明确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总结此次“三走遍三走进”调研工作,也引发了我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必须更加细致地做好低收入家庭的增收工作。如:XX镇许楼村常住家庭219户,在册人口2045人,其中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32户107人,分别占全村户数和人口数的11%和10.2%。这些家庭的致贫原因,大致可分六类:一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二是残疾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三是子女婚嫁分户,年老体弱无收入来源;四是因家庭成员生病、子女就学等暂时致贫;五是缺乏增收门路; 2

六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而致贫。这在全镇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区别不同对象,对症帮扶。一、二两类对象,政府要尽到职责,列入集中供养或低保;第三类对象,可通过动员其子女尽赡养义务脱贫;

四、五类对象要通过“镇党政班子结对片、干部结对户”的形式,提供增收门路、技术、资金、信息、结对助学等帮助,逐步消贫;第六类对象,要着重在消除懒根上做工作,使他们振作起来,自食其力;有致富能力的残疾人,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二、农村产业的发展急需高效的服务。陈堂村有面积

2600亩的山药种植基地,由40多户农户分包经营。然而,由于在品种选育、技术标准、经营销售方式、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增收效益不够明显。生产发展,促进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所在,政府的职能就是要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优质高效服务已成为基层政府新时期的重要职能,基层干部必须切实增强服务本领,甚至可以通过“实验田”的方式,提高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对于规模较大的产业基地,在驻村干部受精力和专业限制的情况下,镇政府要做好协调工作,通过政府部门下派科技助理、专业户联聘一名或几名科技辅导员的形式,切实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三是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专业合作社统 3

一规范,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加工,统一服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要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和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协调运作机制,提升集约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三、农村集约化用地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

容。常和村人均住宅用地25平方米,人均占有空地85平方米,户均占地1亩,家家户户均有前庭后院,厕所、畜禽圈舍、菜园、空地遍布村庄各处。村两委干部也不例外,造成村里建设用地极度紧张。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任务就是要为今后的发展留足空间,因此,必须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契机,切实解决农村圈占土地问题。一是要加强《土地法》的宣传,明确责任主体,增强法律意识;二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主体作用,注重土地利用规划,一步到位,先易后难,分期实施,逐步到位;三是要坚持堵、控、疏结合,合理规划新的居民点和产业、建设用地;四是要建立村庄土地流转机制,村两委干部带头示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四、体制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白水村是一个典型的种粮大村,有耕地面积1334亩,全村1789人口,长年外出有200多人,土地抛荒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只有2100多元。村两委经过调研、协商,决定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但缺乏能够连片经营的土地。村两委积极创新,以“返租倒包”的形式转包农民的 4

土地,使发展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同时,每亩450公斤小麦的返租标准又大大超过村民的种植收益,实现了双赢。目前,牵涉该村养殖小区建设的33户农户已基本与村两委签订了土地出租协议。事实表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多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就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五、“先富带后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最大的困难是增收困难,竹园村人均收入4200元,稍高于全镇平均水平,但不均衡,外出创业的农民收入较好,留守在村的农民增收途径不多,后劲不足。在调研中,我了解到,村干部崔公平创办养殖合作社,积极吸引竹园村及周边的养殖户入社,年产值达360多万元;村民杨XX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带动130名妇女就业,年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他们在自身致富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事实显示,促进农民增收,要重视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和组织,努力形成“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让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六、群众在我们的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在调研中,我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老党员和一些贫困户,努力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这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是我的分内之事,但群众回报给我的是难以言表的感激,远远多于我的付出。 5

我深深感到,老百姓是纯朴的,也是最讲感情的,只要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他们都会铭记在心。通过走访,我多了一份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七、新农村建设要十分重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近年来,竹园村两委依靠较高的威信,发动村民完成了道路、水库、中心广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土地流转中,村干部主动把自家的良田与不愿意失地的农户调换,成为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这也表明深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还是要抓好村两委班子的建设,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八、办实事不搞花架,扶贫扶到点子上。这次驻村蹲点调研,我专门安排了九个晚上到贫困户家中走访。竹园、许楼、张集村21个贫困户大多是因病因祸致贫的。通过联系动员,我们先后搞了两次募捐活动,向上级部门为贫困户王粉、付天明争取救济资金5万元。不过,我觉得仅靠一两次的小额捐助,对贫困户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因人而异的帮扶方案,落实各项具体的帮扶措施。这次蹲点调研,我们选择了8名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和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结对,在小额贷款担保、劳动力培训支持、种植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帮扶。对于贫困家庭,我的想法是,首先要给他们以信心和希望,“外力”要借,“内力”更需激发,这样才能使内外力共同发挥作用,在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生 6

计和发展出路问题。

九、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转变工作作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村里解难题,诚心诚意为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我们宁平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向主导 7

产业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林牧渔业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五是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确立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同龙头企业平等互利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部分利润,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十一、规范村务公开管理,让群众心中有个明白账。我们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村民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村务公开的内容。尤其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内容更应该实实在在,切忌花架子。在公开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方便群众。除了有固定的公开阵地,如在村委会办公室比较醒目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及时按要求更换公开的内容。还应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形式。如印发明白卡,利用广播、墙体标语等形式进行公开,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条件许可的话,要设臵意见箱、监督电话,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并 8

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决不拖着不办,顶着不办。通过扎扎实实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