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xx

《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实施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以主题班会为着眼点,把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对自身情绪或动机的调节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在脱离了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后仍能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把学生管理由“他律”变为“自律”,不断自我完善,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主题班会  自我教育  健康人格

[正 文]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国内现行中小学《课程表》中,都有“班会课”这一项目。这是教育行政部门以“指令性计划”的形式,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为发挥班主任的班级教育职能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但当前许多中学主题班会流于形式,枯燥无味、形式单一、内容随意更无系统性可言,大多数老师只懂得灌输道理或以强调“不准”、“不要”代替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同时在我校的德育研究以及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人格不健全问题。因此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我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发动亿万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班会课的探索与实践,力求以充实丰富的内容、新颖多样的形式,使青少年得到全面教育,同时也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著名刊物《班主任之友》专设主题班队会栏目,收录了大量优秀班会课案例;早在九十年代,我国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如黄家灿的劳动教育法,、任小艾主张的班级集体活动(包括班会课),对班会课的目标、内容、方法都作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他们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不仅生动灵活、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著名教育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班集体建设的方法、途径中》也谈到“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班主任要通过文娱活动、体育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为集体争光添彩的良好习惯。班会课作为开展集体活动、形成集体舆论的主阵地,能够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它多是针对班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形式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时间短、收效快、参与人数多的特点。因其主题既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又从小处着眼并富有时代感,故而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使这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容易被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因素。它是学生道德认识的阶梯、情感的熔炉、行为转化的动力、健康成长的沃土。 主题班会是中学生班级活动的常见形式。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运用班集体的力量,组织班级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认为,主题班会(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班会课是达成师生心灵交融的最佳契机,主题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 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由班主任或班委会主持,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根据学生普遍存和关心的问题,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主题,设目标,制定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全身心投入和参与的一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它既是学生集体的一种自我教育动,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当前许多中学主题班会流于形式,枯燥无味、形式单一、内容随意更无系统性可言,大多数老师只懂得灌输道理或以强调“不准”、“不要”代替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同时在我校的德育研究以及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人格不健全问题。因此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但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却发现类型相对比较集中,班主任对这些问题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解决?我校提出了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初中生自我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学段、年级、班级、学生人数及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学段七、八、九年级12班共有600名学生,现将八年级(1)(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1)班:

本班学生整体上沉静内敛,有较好的吃苦精神,勤奋刻苦,有一定的自律精神,但在自我教育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据了解,该班大多数学生具有两面性,在家里的表现远不如在学校,在家里叛逆,不整理房间,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点好逸恶劳,不懂得感恩,所以要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意识,那样,他们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始终如一的向真善美方面发展自己。

八(3)班:

该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依赖性强,独立意识淡薄,自我管理的意识时而强时而弱,主要表现在有时候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不用老师看管;能兴趣盎然的学习,不用老师布置作业;能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不迷恋网络;有时能为父母着想,能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做得很好;有时却非常叛逆,不理解父母;有时非常懒惰,不能完成常规作业;有时消极怠工,表现得非常颓废。总而言之,这个班整体上比较好,大多学生的可塑性都很强,但自我教育能力又普遍较低,有待提高。

2、研究方法:运用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等。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具有目标明确易操作,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参与者的进步等优点。通过对学校班会课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的原因。最后收集相关资料,参阅文献,结合本校实际撰写研究成果。

(2)调查法:调查法具有集思广益,丰富课题内容等等优势,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方法并做好全面部署。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对现行班会课的认识,征求改进意见。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具有即时归纳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等优点。组织班主任对自己以往班会课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和成功经验。

(4)个案研究法: 个案分析法具有典型性、深入性的特点。各班主任提供班会课案例,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论证得失并提出意见及改进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可以按不同主题,也可以按阶段来安排结构)

第一阶段:探讨学习,启动课题的开展。

20##年4月,,我们课题组组织了课题组会议,讨论通过了课题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要求及研究计划,安排部署了课题初期的研究工作——对主题班会现状进行分析,并阅读相关理论书寻找相应对策,找准改革主题班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借鉴并内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科学有效、质朴实用的通过主题班会加强中学生自我教育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经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班会课在教育实际中变成了“训话课”“批斗课”“泛泛空谈课”“下达通知课”“自习课”等等,这样的班会课内容学生耳熟能详,大道理谁都明白,但说归说,做是另外一回事,这样的德育效果微乎其微。通过调查,我们课题组也认识到了主题班会课对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围绕某一个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想对话中进行道德交往,激发道德反应,获得道德体验,促进道德发展的德育类集体教育活动。6月,我们课题组组织学习了主题班会和学生自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号召大家自主学习研究,寻找相应对策,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研究和讨论,我们达成共识:1、主题班会的意义;2、主题班会的实施(选定主题、设计酝酿充分准备、实施深化);3、主题班会形式;4、主题班会的误区。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按学校计划进行课题实施

初一 班会主题及教育目标

初二 班会主题及教育目标

初三 班会主题及教育目标

1、开展“争做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主题班会通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争做合格中学生、懂事的孩子、文明公民。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三管”: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吐(痰、口香糖)、不说脏话、不抽烟、不吃零食;管住自己的手,不乱丢(废纸、废弃物)、不乱画(墙壁、地面、桌面)、不打闹、不乱拿;管住自己的腿,不乱跑(室内、楼道追逐、窜班),不乱踢(墙、设施、人)、不乱踏(草坪)。“一问”:见到师长、客人主动、热情的打招呼问好。 “一弯腰”:见到废纸、垃圾主动弯腰拾起并放回垃圾箱。在班会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意义,要求每一位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时刻将“三管一问一弯腰”牢记在心中,落实于行动,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2、开展“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以演讲比赛的形式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3班李怡然的演讲稿《警钟长鸣,幸福相伴》被班主任推荐为周一国旗下演讲,一件件惨烈的交通事故,家庭幸福与生命悲剧的鲜明对比,父母丧子之痛的声声哀号,为每一名同学敲响了警钟,警示他们自己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珍惜家庭幸福。

3、开展“塑美好心灵,做阳光少年”主题班会,加强中学生廉洁教育,使同学们知道清廉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德立身、清政廉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认知冲突和思想对话中进行道德交往,激发道德反应,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抵制和纠正。

4、长期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1)邀请老师做“感恩,我们要行动”报告,老师用生动的生活事例、真挚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创设出一个个开启学生心灵的感人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深藏在心中的那份感恩情怀,并让它展现出来,爆发出来,让瞬间的自我发现成为励志终身的信条。报告会上,每位同学用泪水和掌声表达了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激,使会场笼罩在一片温馨、感动的真情里,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都被触动了,报告会场成了一个真情涌动,真情流淌,真情喷发的“海洋”。会后,学生们纷纷写了心得体会,教育效果显著。

(2)给护佑我们成长的人写封信,借助书信这一形式,加强学生与父母、老师、朋友等之间情感和心灵的沟通,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做一件使爸爸妈妈惊喜的事” 或“找一个家务劳动的岗位”,替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定一个孝敬父母日”,提升以“孝”为核心的家庭责任心。并写出和拍下操作过程,交流心得体会,让学生感受父母操持家务的艰辛,理解父母的艰难,养成自觉承担部分家务和责任的好习惯。

5、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巩固教育效果,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树立正气,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课题组又研究了“激励机制”方案。

(1)唱响班歌。班歌也是一种班级文化,各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大讨论,确立班级精神,然后共同撰写班歌。使之既成为团结同学、凝聚力量的精神支柱,又展示了学生青春活泼的豪情。

(2)学生论坛。结合学生近期表现,每月各班在班会课上要评选“班级之星”(学习中干劲足的、习惯好的、进步大的、讲方法的学生)作为榜样,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方法、思想,这样促使全体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有目标。

(4)家校交流。本学期我们利用学生家校交流反馈单、校信通等多种形式和家长沟通,指导其在家训练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力求达到家校协同,双管齐下的教学效果,这一举措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保证了自我教育的延续性。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

组织“主题班会优质课大赛”和“班主任论坛”,加强交流,发挥优秀班主任的辐射影响作用,积极引领广大教师致力于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研究。在活动中,大家畅谈治班方略和所遇困惑,遇到共性问题,大家就热烈讨论,共献良策,在交流和和讨论之中,诞生了不少实用且高效的管理方法。

第四阶段:总结结题

进过班主任优质课大赛、班主任论坛,收集班主任论文、班会课件及教育案例。对主题班会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阅资料,结合实际形成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根据相关数据与资料,多角度进行分析)

1、我校自今年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对初中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践以来,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有意识地控制生活,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多数学生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情绪成熟健全,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生活充满了活力。过去学校三令五申的规章制度,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实践证明这是自我教育的一次成功尝试。以“自觉遵守规则”为例。

(⒈)学生在遵守家庭规则方面的变化

(2.)学生在遵守社会规则方面的变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发生了明显变化,养成了时时处处遵守规则的习惯。

2、经过本次课题研究,不仅是课题组成员,其他班主任也主动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来,整个学校对主题班会课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我们认为,在班会主题的选定上,要体现时代性;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参与度;形式的设计上,要考虑多角度,研究效果才能呈梯度式提高。要注意自我教育的延续性。班会结束后,如:开展 “交通安全伴我行” 的主题班会后,利用学生的手抄报、心得、反思,让学生反复巩固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将所学所悟带到实际生活中去,加强自我约束,把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情趣和情感变化,因势利导,促其升华。

班会要根据教育目标逐层递进,不断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作为班主任,要随时在班会结束后广开言路,接受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方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总之,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组织、管理、 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主题班会作用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 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我们不能把主题班会和几次活动的德育效果估计过高。主题教育活动过程并不意味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做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通过多次教育过程的循环更替才能实现,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把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让学生能在脱离了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后仍能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把学生管理由“他律”变为“自律”,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永恒追求。

3、形成了对班会课的基本认识

班会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通过班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逐步养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会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无形中使其成为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

主题班会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它和一般文化课一样,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育者遵循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但是主题班会和文化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相比,班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直接的,而文化课必须有机地结合品德教育。其次,文化课教学更注重逻辑,班会教育更注重情感。

4、构建了各年级班会课德育目标体系。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总的目标体系。又从品德观念、品德能力、品德习惯三个层次,提出各年级学生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逐步实施,逐步完成。

5、确立了实现主题班会有效性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题班会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发动学生想办法、出主意、作决定、办事情,自主策划设计、自主主持实施、自主总结评价,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针对性原则。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

教育性原则。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思想或言行进行教育,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核心所在。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多样性原则。开展班会活动,在主题内容确定之后,以什么样的方法、活动形式才能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让他们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在开心愉快,或是特设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人文性原则。主题班会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烦恼,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个性品质和人生信念。在活动中应充分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班级特色、学校特色,在活动中实践体验和感悟。

6、探索出个性化主题班会课应遵循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 1)、班会选题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一是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二是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三是认真确立主题,做到计划性。四是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选题。

(2)、班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当一节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之后,就要进入班会方案的设计环节,班会方案的设计要注意遵循“三中心”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在“三中心”理念的指导下,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7、落实教师指导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很多主题班会课上,只能见到学生的身影,学生主持,学生参与活动。在主题班会结束前,班主任作简要总结发言,肯定班会成绩,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要求把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其实,教师不仅应做很好的幕后指导者和最后的评价者,还应做现场参与者。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是班级管理中的一员,也是学习者团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当教师以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班会筹划、演出、总结的过程时,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做出及时的指导及调整,而且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走近教师心灵的空间,让学生不再把教师看做“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自己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综上所述,我们把班会课的课堂呈现方式归纳为::“师生合作,互动生成”。

8、构建了个性化班会课的操作基本模式和课堂呈现方式

主题班会课的操作基本模式是: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主评价——自主感悟——自主反思。

主题班会课堂呈现方式是:“师生合作,互动生成”。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注重表演,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班会,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9、抓业务能力。要把所学理论应用到课题这个舞台,课题组组织了主题班会的设计大赛、主题班会的说课大赛和主题班会的公开课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及时的交流总结,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10、鼓励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和成功课堂实录。我们遵循“从高处着眼,从实际出发,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主题班会的研究,从一课教改过度到专题研究,积极探索新路子。我们将研究中,教师撰写的研究论文、案例和成功课堂实录汇编成册,供老师们互相学习与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论与讨论(研究成果的主要结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在这一年里,我们课题组老师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课题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如: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掌握不够,对课题本身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课题研究没有序列性等等。

今后,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加强:

 1.在教育内容上,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应过分强调学校、政教处的统一规划,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多给学生留一点施展自己才华的天空,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一些特殊活动。

 2.在教育形式上,应更多的搞一些指导性、吸引性强的活动,把“要学生参与”变为“学生要参与”。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准确的把握心理教育的契机,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3.加强自我教育的“日常性”。只有把自我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才能形成持久的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意识的渗透,远非开展几次班会活动就能达到。这就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事体现教育,时时体现教育,这才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我们会继续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并通过比赛、论坛等形式交流探讨,更快更好的让课题研究出成效,并将其推广开来。                

20XX 年4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