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水源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镇土地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规范进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水源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000亩,下辖11个村,85个社,5042户,总人口21179人(其中农业人口17641人)。全镇于19xx年开展了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落实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51780万亩,承包农户总数为5042户,签订承包合同5042份,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0% ;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950本,发证率达到98%。截止20xx年末,我镇共流转土地15080亩,流转以群众自发和村社集体组织为主,其中群众自发流转358 户,面积 7780亩(其中自发流转耕地的有250户,面积4668亩,分别占自发流转总户数与自发流转总面积的 70%和60%;流转林地的有36户,面积1167 亩,分别占自发流转总户数与自发流转总面积的10%和15 %;流转荒地的有72户,面积 1945亩,分别占自发流 1

转总户数与自发流转总面积的 20%和 25%),占流转总面积的53%;村社集体流转7300亩(其中流转耕地4380亩,流转林地 730亩,流转荒地 2190 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8%。 由此可见,目前农民自发流转占主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以转包、转让、租赁、互换等形式为主。其中转包、出租是水源镇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20xx年全镇共有40户农民自发转包土地934亩,分别占自发流转总户数的11%和自发流转总面积的12%;有286 户农民共租赁土地 6613亩,占自发流转总户数的80%和自发流转总面积的85%;全镇仅有32户农民互换土地233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土地流转不规范纠纷多。部份村社干部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户之间的私人行为,没有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管理。多数流转为自发形式,流转双方没有遵循一定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大多数的流转是私下进行的,未向发包方备案或经发包方同意,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有合同,但条款不全,双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承包关系不清晰。由于缺乏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致使不规范的流转和承包合同潜在大量的纠纷隐患。去年以来,全镇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6件。另外由于私下流转多,口头协议多,镇经管站和村委会无法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处于十分被 2

动的地位,给解决土地纠纷带来难度,甚至导致矛盾的恶化和农民上访。

(二)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从流转规模看,土地承包时,地块好坏搭配,致使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从流转期限看,由于我镇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业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种地仍然是农民眼中最保险的,大多数农民依然不愿放弃土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仍然表现出较大的顾虑。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之间进行,90%的农户土地转入转出土地转给了本村农民,仅有1.03%的土地流转转给了企业、合作社。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同时,农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风险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经营者对加大农业投入极为慎重,参与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比较少,所以大多数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流转土地。从土地流转集中程度来看,土地在小户间流动的多,向大户流动形成规模的少。同时劳务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使更多的农民转出土地程度。去年,输出劳务的农民占 %,其中 80%属季节性、临时性打工者。他们工作不稳定,有的甚至干完活拿不到钱,多数人年均劳务收入不足4000元,仅靠劳务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不肯把土地轻易的转移出去。

3

(三)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仍是主流。在农民收入中65%来自种植业。因此,目前多数农户仍把土地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不愿轻易转让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流转的认同感,部分农民对承包权与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特别是当前国家推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以来,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更加不愿放弃耕地,甚至外出务工农民也纷纷返乡重新开始经营已流转的土地。

(四)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水源镇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的也不够。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流转对象更多的局限在邻里和亲属之间,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由于部分村社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认为土地承包期已经延长30年不变,土地流转属承包者个人的事,而且上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所以对土地流转不过问,也不加强引导和必要的规范,造成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土地流转依然以农户自发为主,土地流转主体范围小,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

三、建议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一定要慎重对待。加快农地流转,必须适应形势发 4

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认识,积极引导,稳妥推进,不断创新,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转是农经管理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内容,它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范畴,在乡镇要设置专门的土地流转工作岗位,并配备2~3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人专门从事土地流转工作,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相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7号令)的宣传贯彻。利用专栏、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镇村社干部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层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的培训,镇上每年对村社干部进行一次专门的培训,使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把好关,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操作。

(三)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县上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公室,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研究,方案制订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以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由村文书兼任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掌握村社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 5

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协调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利益,督促依法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登记,及时向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土地流转动态情况。

(四)完善机制,规范运行。一是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以村社为单位,把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力情况等资料进行全面统计,逐级上报汇总,实行年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科学的农地评定、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三是有条件地方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搜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使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成本。

(三)拓宽渠道,输转劳务。一是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为补充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有保障的劳务输出格局。二是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放手发展农村第二、三次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业劳动力。对全家自愿放弃所有承包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可以就地农转非。对于全家不 6

再承包地、落户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可以办理农转非户口,其子女入学、工商营业登记、建房购房等享受国民待遇。三是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

(四)创新方式,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协会组织,对外联结市场或企业,对内联结千家万户,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在资源整合,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有能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也可以探索农户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自创品牌,自主开发经营农业项目。

(六)关注民生,扶贫济困。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因此,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

(七)加强管理,严格程序。一是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无论以何种方式达成流转意向的,都要按统一的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签订流转合同。县、镇农经部门负责对合同进行审查、监督、登记、立卷、归档,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我镇的农村土地流转 7

主要包括转包、委托代耕、互换、转让、出租等形式。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流转的,必须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书。以转包、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的,农户应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受让方将农户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的,应取得原农户的同意。当事人要求鉴证的,镇经管站依法开展鉴证。凡是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及时注销、变更土地经营权证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纠纷仲裁机构。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和《甘肃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条例》,县上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进行仲裁。四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制度、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步入健康有序轨道。

8

 

第二篇: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等原因,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渐增加,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镇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农业人口4.7万,耕地总面积6.3万亩,农民户均耕地面积约1.3亩,农村土地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低等方面的矛盾。截止到20xx年9月,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为2000余亩,涉及16个村街。其中已签订流转合同的1420户。流转的主要形式是出租、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和租赁。在流转土地总面积中,出租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入股和租赁。土地流转出租的面积约1400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0%;入股和租赁的面积约400亩,占总面积的20%左右。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因

1.农业发展需要。众所周知,农业特别是种粮的收益较低,农民收入提高幅度小。表面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农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在我们整个**县,总人口64万人,农业人口55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庞大的农民群体,人均耕地才1.25亩,吃饱饭倒是没问题,但要靠1.25亩耕地种植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增 1

长缓慢。要解决收益较低的问题,势必需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在耕地总量这个“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种地农民这个“分母”,收益这个“商”就会大幅度提高。假设,全县到20xx年,城市化率要达到35%,那时候,农村人口的总量将减少至13万人左右,如果其中12万劳动力转移,那么,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将控制在43万人以内,每个劳动力平均种地2亩左右,规模经营的效益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农民自身发展需要。**县工业基础较好,全县今年统计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35家,可吸纳劳动力18000人。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就地转移进入企业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很多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乡镇,使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尽管如此,较多的打工农民却仍要参与农忙,影响了企业生产;再者,农村有相当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甚至不会从事种养业,因此这为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

3.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产品观念深入人心,现代社会对农副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小农经营已经不适合现代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很多农副产品将出口到世界各国,产品的绿色化、无公害化对分散经营是严峻的要求,因此农业集 2

约化经营成为大势所趋。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

1.依托龙头企业,实现土地流转。将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结合起来,主要是指农户或集体组织将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龙头企业,由他们独立进行经营使用,发展规模经营。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主流。南古镇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以该镇的菲尔德公司、伊思德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土地流转1500余亩。 2.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土地流转。依托集体经济组织,以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企业化形式,推动规模经营。这种模式占到**镇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3%左右。该镇岭南头村成立了岭南头黄烟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400多亩;黄贺村以60亩土地流转,成立了**县金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不仅可以共担风险,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一举两得。目前,**镇已注册合作社8个。

3.依托种养大户,实现土地流转。由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租赁承包土地,凭借自己的技术,以一业或一个产品为主,实行集约经营。**镇山里村200亩的大樱桃基地正是通过种养大户承接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

(三)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1.土地流转对象多样化。土地流转的对象从初始的本村 3

农户之间逐步流转向农民专业组织、种养业大户。这主要表现在流转给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积达500余亩,涉及大户和合作社8个,其中流转给农民专合作社面积400多亩。流转给家庭农场经营和农庭散户经营的100多亩。

2.土地流转中政府引导作用明显。农村土地流转之所以能得到较快的发展,除了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力促进外,政府的积极引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土地流转”后,**镇紧抓契机,仅2年时间土地流转近2000亩,单纯的经济因素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使土地流转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南古镇、大兴镇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形式土地流转700亩和2000亩,事实证明合作社形式是适合的,这正是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走合作社的道路,才有了如此成绩。**镇的农村土地原来大多是以互换形式流转,但在政府的引导下,现已成片租赁出去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效果明显。

3.土地流转动机发生变化。前些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罚,把土地无偿转包给别人,土地使用经营权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近年来,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实行了“多给予,少收取”的政策,特别是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贴补政策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论是村集体组织规模流转,还是农 4

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可以说,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都有了提高。 4.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中央实行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惜地意识提高。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村内进行,扩展到村外。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5.坚持“自愿、协商、有偿”的原则。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自愿、协商、有偿”,因此在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始终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的利益,成为政府、各村组织、投资方等多方的共同遵循的原则。如**雷华公司经考察,在**镇租用1000余亩土地开办花卉苗木基地,农户每年可以得到500元/亩的地租,此外公司还雇用出租土地的农民在基地工作,通过公司的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做法,发展农民种植花卉,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不仅确保了农民的收益分配

权,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我们在看到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找 5

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种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农民受小农思想束缚限制了土地流转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

“命根子”,特别是我镇近年来征用土地频繁,大多农民盯牢征地补偿款。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特别是一些多年在外打工经商者回家要求种田的。也存在着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误解,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也有的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和不安全;另外,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或交亲戚耕种比较放心。

(二)维护农民利益和发展效益农业的冲突时有发生。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生产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按人口均分土地容易形成“插花地”、“箱子田”的格局,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要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有赖于承包土地的农户一致同意。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绝大多数农户同意,极少数“钉子户”不同意的情况。维护少数农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与推进效益农业的发 6

展之间会发生冲突。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至今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目前也还局限于依赖干部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农户同意,或动员其臵换土地。 (三)土地流转的市场需求不足

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合理配臵土地资源,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过低的农业收益以及农业投资存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使得各种资本对经营农村土地动力不足,造成了土地流转市场需求不足。此外受农村土地及其附着物不能担保和抵押贷款的政策限制,以及农村金融的缺失,又阻碍了农民和投资方发展高投入的农业产业。

(四)土地流转难成规模

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不稳定性,主要是因为非农产业的不发达和非农就业机会不多,外出务工就业相对不固定,经商风险较大,农民创业本领不强,技能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农业收入仍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由此,许多农民不愿放弃承包土地,分散种植与规模经营成为一对鲜明的矛盾。大部分土地流转后仍旧处于分散状态,无法集中连片。另外,许多土地流转是在农户间自发进行的,缺乏专业组织引导土地流转,组织化规模经营机制不健全,难以改变土地分散种植经营的局面。

三、关于推进土地流转的建议

(一)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宣传

7

要让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

(二)鼓励农村土地适度流转经营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多数农民来说,土地既是必需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社会保障;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确保一定的耕地保有量。因此,鼓励农村土地适度流转,理性对待土地流转。一是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对土地进行流转,如出租、转包等土地流转形式以及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都可以进行。二是积极探索有效的流转办法,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行集中开发。三是鼓励进城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对这些农民,可结合实际给予补偿、补助。四是正确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三)因地制宜发展涉农企业

要以涉农企业促结构调整,发挥以乡镇特有的主导产业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吸引相关的涉农企业落户,把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加工企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吸引外地涉农企业落户,还要大力扶持一批以特色产品为原料、科技含 8

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本土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名牌。如**镇宸龙山庄正计划以山庄内的特色产品--木瓜为原料,建立一个以生产木瓜特色产品为主的加工公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特色产业网络。

(四)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

为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在建立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要求村级报账员及时掌握本村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并进行登记,建立统计台帐,及时向乡镇土地流转中心上报信息。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台账,将所有农户转出的土地集中起来,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还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确保流转各方的利益。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