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作报告

将作报告

《国际汉语教学现状与传播策略》讲座报告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正掀起一场“汉语热”,看着国内各媒体对其狂热宣传,听着专家们对此现象的分析及其前景的夸夸其谈,我们似乎就认定,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汉语教师供不应求,炙

讲座的主题是《国际汉语教学现状与传播策略》李泉老师首先根据自己的调查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给我们理性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现状,他使我们明白了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但人数的增加并不能说明“汉语热”,确切地描述应该说是汉语国际化正处于“升温阶段”。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汉语“热”得可以和英语、西班牙语相提并论。赵国成说,每年每天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增加,而汉语国际化的程度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汉语在“升温”,但07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远远少于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在美国,学习汉语的学历深度广度及学历和实用并不够。总的来说,我们要理性对待所谓的“汉语热”,不可否认的是,汉语在“升温”,而且会持续“升温”。

在礼泉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国外学习汉语的人,社会地位、身份、学习背景及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显然,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也不可能“一律化”,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就像数学中的一一映射,一个萝卜一个坑,“对症下药”。这就给汉语国际化传播带来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阻碍因素就是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对中国不具事实的报道,使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产生误解,甚至产生排斥,这明显对汉语国际化传播不利。另外,汉语本身的特点也是很多外国人恐惧汉语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李泉老师提出的汉语国际化传播的理念是培育扩大汉语市场,千方百计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至于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各种方法让跟多的人接触汉语,通过汉语来了解中国文化根本。其次,让已学汉语的人继续学下去。意思就是不要让“学习汉语难”之感,阻碍了学习者的学习,要放低汉语学习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标准,让汉语学习大众化。最后,要处理好跨文化标准下的师生关系。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强调尊师重教。但是要想扩大汉语的国际化传播,我们就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与国际现状相适应,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歌。

对于以上策略,我不太认同第二条。我认为不能盲目地降低学习汉语的标准,毕竟对待汉语学习不能像对待快餐文化那样,我们首先自己要有尊重汉语的态度。我认为应当因人而异,根据学习者的目的不同,可以偏重“听说读写”某一方面的教育,相对弱化其他方面。比如,有的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只是为了来中国游玩,能跟中国人交流,那我们教学可以着重,那么在“听说”的基础上更要加强“读写”的教育。当然最理想的教学结果就是“听说读写”样样精通,但从实用和需求角度而言,我们可能要有所轻重。手可热。汉语国际化的前景真的像我们想象中前途一片光明吗?今天李泉老师的讲座给我们理性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现状,给我们的盲目火热及时地“降温”。 在“听说”方面,“读写”方面可以少做或不做要求。而对于有些外国学习者是为了做研究

对于汉语国际化教学方面,李泉老师提出以下建议:一、在教学标准上要以普通话为中心,宜从宽不宜从严。二、教学模式上,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语文并进模式、先语后文模、只语不文模式和拼音化模式。三、教学方法上,按常规要求扎实推进,要结合海外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不拘一格,简易化。教材编写上,应多元化:1采用多学期教学模式2全拼音教材3以拼音为主,汉字为辅的教材。四、教学策略上,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树立汉语不难学,甚至好学的观念,给予学习者以鼓励和肯定。在拼音教学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汉语拼音在汉语国际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从李泉老师的讲座中受益颇多。

听《二语习得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动因》讲座报告

20xx年6月3日,学院为我们安排了由张博教授主讲的关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动因》的讲座。其主要内容如下:一什么是“母语词义误推”,二“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三二语学习者“母语词义误推”的规律,四“母语词义误推”的深层动因,五研究“母语词义误推”的应用价值,六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七有待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母语词义误推”,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鉴于大家对英语熟悉,全文中我将用英语来做比较作为例子。比如:“find”这个词对应汉语有“找到”,“发现”之意。那些学习汉语的为外国人就会认为“找到”在汉语中也用“发现”之意,即将“找到”推到“发

将作报告

张博老师将词义误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义位(义项)——基本层误推2.词义系统——上层误推 3.语义特征上的误推。从专业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无疑很复杂,也很系统,这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下面我只是分析以下我认为会出现这3类词义误推的原因。第一,生词解释的影响。比如,在外国人学习“高兴”这个词时,可能书本上会直接解释为happy,所以他们就会认为“happy”的用法与“高兴”一样,于是就会出现“我们班好像是一个高兴的家庭。”(Ouq class like a happy family.. happy:幸福的) 《汪洋中的一条船》描述的是作者本身的故事(人生经历)story:1)故事 2)人生经历 3)(小说电视)情节

我认为造成这词义误推的原因是由于生词解释不够完善,尤其我们学习者喜欢用电子词典,一般生词翻译是硬生生套上一个相对应的词,这就容易导致误推。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该生词更深层的一面,比如,它的用法,它是否与同义词有哪些不同,它是否与我们熟悉的母语中的对应词完全一样。就像我们学习英语,在背单词中如“primary”对应的形容词有“首要的,主要的”,“prime”对应的也有“首要的,主要的”之意我们就不知道二者有什么细微差别,还是根本就没有区别,在使用方面就容易出错。第二,受母语的影响。其实我们在学生词时,从某种意义上是说在记母语中的词。比如,我们说“张开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由“张开”对应英语中的“open”,而不是因为“open”在英语中可以这样用,换言之,我们并不知道open的用法,只是单纯的找到“open”可以代“张开”之意用,也就是母语的思维方式。像play有“打”的意思,因为我们说“我打你”,初学英语的我们就会想当然地造出I play you.的句子,这就是一种误推。

在张博老师讲座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原来一个国家的文化观念对语言也有很大影响。例如,你是几岁的姑娘,有人却说你是女人,你听了心里赢定不是滋味。但在英语里,woman可以通用于已成年的女性。所以,学习汉语的为外国人就有可能造出这样的句子:晚会上,有几个20岁左右的女人很活泼可爱其实这个词在用法上也没有错,因为woman:+「human」+「male」+「adult」 女人:+「human」+「male」+「adult」从义素上分析,二者相同,但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上却不同。还有,在西方,母亲可以对孩子说“Go to bed,please. ”但在中国,长辈对晚辈说话是不可能用“请”(piease)的,这就体现了中国由始以来的等级制度。

张博老师关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动因》的讲座引起我对在英语学习过程出现的错误思考,这对我未来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激发了我对语言研究的兴趣,这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之,张博老师的此次讲座非常成功。

听《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常用技术与技巧》的讲座报告

科学技术不断改进人们的生活,不论工作、娱乐、学习还是其他生活的方面,科学技术都为我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最棒的发明就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它就像精灵的魔法棒使很多不可能的梦想成为可能。

就拿多媒体设备对教学的影响来说吧,它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必要时它可以化静为动,让课本上一个个字,一篇篇文章都“动”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具体。无疑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可以共享学习资源,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都知道,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汉语,我们国家有义务应世界人的需求做好汉语国际化的推广。在汉语国际化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当然,工具毕竟是工具,离开人的操作再好的工具也无用武之地,更别谈它所带来的效果如何了。要想让多媒体设备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我们老师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今天(2010,3,22)郑艳群老师就汉语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给我做了一个专题讲座。

郑艳群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课件设计三部曲:模仿、参考、创新。很显然,这三部曲非常有道理,因为我们的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前人取得的成果,正如牛顿对其取得的成就这样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ppt是我们教学课堂主要采用的应用软件,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刚运用ppt的新人来说,肯定用的是系统内已有的模板设计。当我们对ppt有所熟悉后,我们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想法去做ppt。因为人总喜欢独创,而且模板也并不能完全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人人都喜欢美的东西,ppt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老师的ppt做得生动、活泼、漂亮,会袭击你学生的注意力,那教学结果一定可观,而且还易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ppt上只是单调的教学内容或图片,亦或文字与图片的排版不美观,那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度,教学结果也会不如人意。因此,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追求PPt的审美艺术。郑艳群老师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她自己设计的ppt教学模板,文字、图片及颜色相得益彰,非常漂亮,而且充分显示出了教学要点及要表达的效果。她还为我们展示了模板是怎样做出来的。看了郑艳群老师的展示后我非常佩服她,对此赞叹不已。说实话,来到大学之后我才接触过电脑,才明白什么是多媒体教学。而我在听讲座之前也做过ppt,但总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因为好多ppt的功能我还有挖掘出来,这次讲座对我的ppt制作起了很大作用。只可惜当时我身边没有电脑,要不然现场学习操作,效果肯定会更好。我一直都很好奇,如果教外国汉语学习者用ppt的话该怎么教。因为汉字不像印欧语系的的语言,文字用26个字母构成,要知道单词字母的排列顺序然后照写就行。但是汉字的书写讲求美观有形,而笔顺就起了决定作用。如何用ppt将汉语的书写笔顺给展示出来,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题。而郑艳群老师竟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以“大”字为例,充分利用ppt系统内的各种功能,将汉字的笔顺展现的活灵活现,随心所欲。而且她还强调了一个细节,教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时,最好用字体中的楷体,因为楷体在汉字撇、捺、弯钩等地方处理的要比我们常用的宋体好。对此,我我惊奇万分而又获益匪浅。

讲座最后,郑艳群老师为我们在美化ppt制作方面提了几点建议:在动画方式与动画设计上1.减少大幅晃动 2.把握好动画的方向 3.控制显示的时机和量 4.注意项目符号及标点的使用,不要让人产生误会。在演示文本方面1.文字不宜过多,要标记出要点和重点 2.层次和动画方式要有序进行,版面疏密要有致。

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将来很有可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所以郑艳群老师的讲座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

 

第二篇:“做报告”,还是“作报告”

昨天下午打球的时候,接到了宛霞的电话,问我,老师啊,“做报告”,还是“作报告”啊,“作”和“做”这两个字,到底用哪个呀?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必有,“作”和“做”的某些用法,从来就是众说纷纭,专家们各有各的见解,好像到现在两个字的一些用法也没有一个规范的说法。

做和作这两字区别是什么呢?

我把《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和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的有关内容打出来,你自己参考吧。你一看就明白了。

《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的相关解释:

【辨】作和做:都可以作动词,表示从事某种活动。在“作(做)诗”“做(作)文章”“叫(作)做”“当(做)作”等词语中可以相互换用。

区别在于:

①适用的范围不同。用“做”的地方大多都可以换用“作”;但有的用“作”的地方,却不能用用“做”,如“枪声大作”、“成功之作”等。

②所带的宾语不同。“作”常带动词作宾语,如“安排”“演说”“估计”“斗争”“分析”“研究”“调查”“评论”等,也可带较抽象的、有较浓书面语色彩的名词作宾语如“文章”“曲”“诗”等;“做”多带较具体的、有较浓口语色彩的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如“饭”“衣服”“事(儿)”“活(儿)”“手艺”等。

③词性不同。“作”还兼名词,“做”不兼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相关解释:

[比较]做与作

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等。

虽然说得很明白了,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两个字的用法有时很容易说清,约定俗成。

前些年,高中课经常辨析“做客”和“作客”的用法,这两个字,用法是相当清楚的。

“做客”,动词,是动宾关系,侧重指到亲戚、朋友处走访、聚会或是串门儿、聊天,强调的是就地、临时性的。或表示相互间的一种寒暄(客套话)。如,他去同事家做客。

“作客”,动词,是连动关系,“客”名词作动词用,是“寄居”、“客居”或“旅居”之意。侧重指寄居在别处,强调的是异地他乡、长期性或永久性的。如,作客于异地他乡。

这样说来,“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中,一定要写成“做”,如果写成“作”就错了。

但在有的时候,对两个字的用法还是争论不休的,比如“做报告”还是“作报告”。

有人说,

作报告:指讲话类;在讲或讲过了。例:领导正在台上作报告。

做报告:编辑或整理,或者请某人来做报告。未发生讲。例:做报告是有技巧的,一个做得好的报告不仅内容丰富,还要很有针对性。

当然,两个字平时在一般情况下能够通用的,但如果是做政治或文学工作的,或是高考考生,那就得研究仔细点了,但这样的正在争论而无定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考是回避的。

报纸上的“直播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总理作报告”,其中的“作报告”用的是“作”。

看到一则小笑话“某领导做报告:?如今男女平等,妇女同志站起来……?在场的女同志全部起立等待指示。领导翻了一页念:?了!?”其中“做报告”用的是“做”。

究竟是为什么,也真说不清,只能等待未来有专家们规范一下到底用哪个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