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电子衍射实验

§16.1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电子衍射实验

(一)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

前面一章已介绍过,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光的认识,从光是电磁波到光是光子流的发展过程.而每个光子都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法国年青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大胆的假设:波粒二象性不仅是光的属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他认为整个十九世纪,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说,是过于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粒子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份地忽略了波的图象??

在论文答辩会上有人问他怎样用实验验证物质波的假设?他提出可利用晶体做电子衍射实验,以验证电子波的性质.1927年电子衍射实验成功了,德布罗意荣获1929年诺贝尔奖金,成为第一个以博士论文取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

(二)德布罗意公式

光子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把描述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公式(15.3.1),应用于实物粒子,称之为德布罗意公式.实物粒子的波称德布罗意波,或称物质波.



                       

  





     微观粒子的两大类,即光子与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共同特性.但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特性:

(1)光子在真空中的速度v=c;实物粒子在真空中的速度v<c.

(2)光子的静止质量m0=0;实物粒子的静止质量m0>0.

(3)光子的频率与波长关系式(16.1.3):=c,与经典物理的电磁波和机械波的频率与波长关系式=v是一致的.

但是(16.1.4)与(16.1.5)两式相除,所得结果=c2/vv与经典物理不一致.

(三)电子衍射实验

首先利用低能电子在晶体表面衍射,证实电子有波动性的是戴维逊和革末,他们于1927年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完成此实验.有趣的是,他们当时是在研究经典电子的散射,还没听说过电子的衍射.只是在1926年在牛津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时,才得知电子可有衍射现象,于是他们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个重要实验.

对电子衍射实验进行系统地、有意识地观察的是英国的G·P·汤姆逊.因此,戴维逊和汤姆逊分享1937年的诺贝尔奖金?.

G·P·汤姆逊是§15.4(三)介绍的J·J·汤姆逊的儿子.父亲J·J·汤姆逊因研究阴极射线并发现电子,荣获1906年诺贝尔奖.儿子G·P·汤姆逊因电子衍射实验证实物质波的假设,荣获1937年诺贝尔奖.父亲发现电子的粒子性,为人类找到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因此人们称他为电子之父.他的儿子证实电子的波动性,父子都得诺贝尔奖,前后相隔31年.科学史上,这是难得的巧合?.

戴维逊和革末做电子衍射实验时,用电位差54伏加速电子束,使电子束射到镍晶面上,以观测电子束的衍射现象.如〔例题16.1B〕所示,按德布罗意公式(16.1.5)计算,此电子波的波长λ与x射线的波长相近.因此,电子波在晶体表面的衍射与§12.6所介绍的x射线在晶体表面的衍射结果相似.它们都符合布拉格公式,其中为掠射角:

〔物质波的布拉格公式〕                        (16.1.7)

戴维逊和革末的实验所用镍晶体的晶格常数b=0.91×1010米,观测到第一级(k=1)的峰值在=65°处,代入上式得电子波的波长为λ=1.65×1010米.这与德布罗意公式(16.1.5)计算的波长λ=1.66×1010米符合得很好?.参看〔例题16.1B〕.

除电子外,其他实物粒子(如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的实验也证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其物质波的波长都符合德布罗意公式.

(四)物质波的应用举例?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电子显微镜就是电子波的应用.因为电子波的波长与x射线的波长相近,比可见光波长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比可见光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得多.电子显微镜的放大率已高达几十万倍,在观察较大分子、探索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显著功能.

用质子的库仑散射、拍下的生物体(老鼠、兔子)照片,不但能显示出骨骼,还能显示出皮肤、软组织的结构和各种生物膜.这是x射线照相无法做到的.

利用热中子衍射,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上,可确定氢原子在这些生物分子中的位置.起了x射线和电子起不到的作用.

〔例题16.1A〕

速度v=5×106米/秒的α粒子,已知其静止质量m0=6.64×1027千克.求:(1)它的德布罗意波长λ.(2)它的频率.(3)它的总能ε.

〔解〕(1)由于v<<c,故此α粒子的m=m0.按德布罗意公式(16.1.5)得:

λ=h/mv=6.63×1034/6.64×1027×5×106=2.0×1014米.

从表(15.3a)可知,此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于γ射线的波长.

(2)从(16.1.6)式可求得,此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频率

v=c2/vλ=9×1016/5×106×2×1014=9.0×1023赫.

(3)从(16.1.4)式可求得此α粒子的总能ε和频率

ε=h=mc2=m0c2=6.64×1027×9×1016=5.98×1010焦.

*=ε/h=5.98×1010/6.63×1034=9.02×1023赫.

〔例题16.1B〕

戴维逊和革末做电子衍射实验时,用U=54V电位差加速电子束,使电子束投射在镍的晶面上.(1)已知镍的晶格常数b=9.1×1011m,在掠射角=65°位置测得电子束的第一级反射峰值,求此电子波的波长λ.(2)用德布罗意公式计算此波长λ.(3)按此实验装置,想观测此电子束的第二级以上的反射峰值位置,应该怎么办?

〔解〕(1)用k=1及上述数据代入布拉格公式(16.1.7)得:

λ=2bsin/k=2bsin65°=2×9.1×1011×0.906=1.65×1010m.

(2)这是用低能电子做实验,电子的速度v<<c,可用经典动能公式m0v2/2=eU.此式可计算静止电子受到U=54V电位差加速后的动能、速度和动量,并可代入德布罗意公式(16.1.5)求波长λ:

v2=2eU/m0=2×1.6×1019×54/9.11×1031=19.0×1012m2/s2

v=4.36×106m/s,

λ=h/m0v=6.63×1034/9.11×1031×4.36×106=1.67×1010m.

(3)按照上述三个关系式:2bsin=kλ,λ=h/m0v

m0v2/2=eU,可得:

      sin=kλ/2b=kh/2bm0v=kh/2b≤1   (16.1.8)

在上式中,b、h、m0、e均为常量.由于正弦函数sin不可能大于1,从上式可知,要提高电子波的衍射级数k,就必须减小波长λ,也就是要增大电子速度v,以及增大加速电位差U.

假设在上述实验,要求观测到k=2级峰值,则代入(16.1.8)式得:

k2=2,k2λ2/2b≤1,即λ2≤2b/k2=b=9.1×1011m,

v2≥k2h/2bm0=6.63×1034/9.1×1011×9.11×1031=

=8.0×106m/s,

U2=m0≥9.11×1031×(8×106)2/2×1.6×1019=182V.

同理,设令k3=3,则λ3≤2b/k3=(k2/k3)(2b/k2)=(2/3)2b/k2

即λ3≤(2/3)×9.1×1011=6.07×1011m.

v3≥k3h/2bm0=(k3/k2)k2h/2bm0=(3/2)×8.0×106=12.0×106m/s

U3=m0≥9.11×1031×122×1012/2×1.6×1019=410V.

〔例题16.1C〕

某电子与某光子的波长相等,即λe=.求它们的下列诸量的关系:(1)动量;(2)总能;(3)质量me;(4)频率;(5)速度v与c.

〔解〕(1)按德布罗意公式:p=h/λ,∵λe=,∴=

(2)按狭义相对论动量与能量的关系:c2p22

由于光子的静能

由于电子的静止质量>0为已知值,

(3)总能关系式除以c4可得质量关系式:

(4)总能关系式除以h2可得频率关系式:

(5)∵=,即mev=c,显然,v<c,me

〔说明〕电子与光子的波长相等时,动量也相等,但电子的总能、质量、频率都大于光子的相同物理量,只是电子的速度v肯定小于光速c.

〔例题16.1D〕

一个质量m=10克,速率v=800米/秒的子弹,它的德布罗意波长λ=?

〔解〕按德布罗意公式,

λ=h/mv=6.63×1034/0.01×800=8.29×1035米.

从(表15.3a)可知,波长最短的电磁波——γ射线,其最短波长约为1014米.上述快速运动子弹的波长约为1034米,波长这么短不会显示出波动性.也就是说,宏观物体的运动不会显示波动性.



 

第二篇:7.7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77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77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77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77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77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