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制规则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规则

1 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的形式构成、层次描述、编写的格式及印制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地质、物探、化探、钻井、油气田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等地质成果报告的编写。也适用于总结性文字报告、规划、年报、小结等的编写。 2 引用标准及法规文件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162)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暂行规定

3 定义

地质成果报告

是指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按相应技术规范和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编制的一套地质科技文件材料。 4 地质成果报告的组成

地质成果报告按其内容和形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文字报告:地质成果报告主要文字部分(含插图、插表、插照和附录)。 附 件:文字报告所附的除正文插图、插表以外的附图(册)、附表(册)、技术性或说明性文字材料。

审批文件:由法定单位对地质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或认定时所形成的文件。

5 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遵循GB 7713-87的有关规定制定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5.1 构成

文字报告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详细内容见图1。

封面(见5.2.1)

前置部分 扉页(见5.2.2)

摘要和关键词(见5.2.3)

目次页(见5.2.4)

(章的编号)

前言(见5.3)—0 (条的编号)

正文(见5.31

—2 2.1

—. — 2.2 2.2.1

— 2.3 2.2.2

主体部分

图1(或图2-1)

图2(或图2-2)

参考文献

.

表1(或表2-1)

表2(或表2-2)

.

附录A

附录部分(见5.4)

附录B B1 B1.1

. B1.2 B1.2.1

.

图B1

表B1

图1 文字报告结构示意图

5.2 前置部分

5.2.1 封面

5.2.1.1 封面上的内容包括项目性质、密级、题名、单位名称、编写时间(见附录A中式样1-X,X=1-6)。

a. 项目性质:注明项目所属级别及合同编号,非项目类报告此项省略。 b. 密级: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注明报告密级。

c. 题名:一般与项目名称相同,不宜超过30字。

d. 单位名称:科研项目为报告编写单位,生产项目为报告提交单位(分公司单位的全称),非合同类报告为报告编写单位。

e. 编写时间:报告编写完成时间。

5.2.1.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a. 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中的特定内容;

b. 报告分册印刷,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5.2.2 扉页

5.2.2.1 扉页为责任页,应填写项目名称及有关项目责任人(见附录A中式样1-X′, X′=1′-6′),内容如下:

a.题名:内容和要求与封面相同,题名与下面项目名称相同时,此项省略; b.项目名称:合同规定的名称,非项目类报告此项省略;

c.委托单位:合同甲方单位全称,非合同报告此项省略;

d.承担单位:合同乙方单位全称,非合同报告此项为报告编写单位,加盖公章;

e.协作单位:单位全称,有则必备;

f.单位行政负责人:承担单位行政负责人;

g.单位技术负责人: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

h.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人;

i.报告编写人:主要编写人;

j.主要研究人员:承担项目的主要人员;

k.项目起止时间:非项目类报告此项省略。

5.2.2.2 在扉页下部注明单位名称,与封面名称一致,加盖公章。

5.2.2.3 报告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扉页,在扉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5.2.3 摘要和关键词

5.2.3.1 专题研究项目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等。

5.2.3.2 内容摘要一般在300~500字范围内。

5.2.3.3 关键词是从报告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报告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5.2.3.4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单独一页。(见附录A中式样3)

5.2.4 目次页

5.2.4.1 目次页由文字报告中主体部分的篇、章、条目录,附录目录及附件目录组成(见附录A中式样4)。

5.2.4.2 主体部分和附录的目录应标明序号、名称和页码,用word目录命令自动生成。

5.2.4.3 目次页另起页排在摘要之后。目次页超过3页应单独排页码。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

5.2.4.4 附件目录应标明文字性附件、附图册、附表册名称(见附录A中式样4),附图目录应标明序号、图号、图名和比例尺(见附录A中式样4′)。

5.2.4.5 整套报告分卷(册)编制时,每一分卷(册)均应有全部报告内容的目次页。

5.3 主体部分

5.3.1 层次编号

5.3.1.1 主体部分一般由前言、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

5.3.1.2 如正文在一个总题下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篇(或部分)应有序号和篇(或部分)名,如第一篇、第一部分等。各篇的章应连续编号。

5.3.1.3 正文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五层,以章为第一层,采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编号均可,见表1。

表1 篇章节层次名称编号

报告编制规则

5.3.1.4 前言格式等同于正文“章”的格式,对前言是否冠以“0”序号,应视前言中是否划分标题层次。如前言中还划分出相应的次一级标题层次,则对前言应冠以“0”序号。其次一级标题为0.1,再次一级标题为0.1.1,余以类推。否则对前言则不必冠以“0”序号。

5.3.1.5 正文中的插图、插表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为:图 l、图2;表1、表2等。如插图、插表较多可按章分别编号,其标注形式为章顺序号+图、表顺序号,如:图2-3为第二章第3号图;表3-2为第三章第2号表。插照要求等同于插图。 5.3.2 版面格式

5.3.2.1 文字报告页面设置为A4幅面,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 mm,页下角17.5 mm。

5.3.2.2 正文部分标题的字号、字体及排版格式按表2设置。

表2 标题的排版设置

报告编制规则

5.3.2.3 报告正文为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标准字符间距,首行缩进2汉字。

5.3.2.4 插图、表名为五号黑体。表名在表上方,居中;图名在图下方,居中。 5.3.2.5 当表需要转页接排时,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表名和“(续)”。续表应重复表头。

5.3.2.6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奇数页开始,首页起始页码为“1”,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奇数页页码应标注在右下角位置,偶数页页码应标注在左下角位置,适用于双面印制。

5.3.2.7 每篇(部分)应另页开始,起始页码为“续前页”。 5.3.3 参考文献

5.3.3.1 参考文献另起页。

5.3.3.2 按照 GB 7714-87的规定执行。

构造名称(与钻井地质设计书相同) ╳╳╳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题名上边缘距页面顶边65mm,

居中,字体小一号黑体, 行间距固定值38磅)

单位名称(提交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三号黑体,行间距固定值28磅,居中,

单位名称上边缘距页面低边55mm)

(式样1-3:完井地质报告封面)

摘 要(三号黑体)

在信息化社会中,建立标准化的国家信息系统、行业、企业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是最重要的。研究和建立标准化的档案机读目录格式,是建立高质量数据库的基础。我们结合国内、外档案机读目录格式的发展趋势。依据国际标准ISO2709(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和国家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以及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和《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建立起档案计算机著录格式。该格式的优点是:形成的数据可与国内、外档案界资料信息交换和共享;著录格式分区、变长、有标准编码标识符,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有利于国家建立统一标准著录格式的档案、图书、情报文献信息系统。

关键词:档案计算机著录 目录数据库 数据格式标准

(描述主要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和关键词。字数300~500字左右。)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目 录(三号黑体)

(用word目录命令自动生成)

言 ………………………………………………………………………………1 1 (第一章)标题 …………………………………………………………………2

1.1 (第一节)标题 ………………………………………………………………2

1.2 (第二节)标题

2 (第二章)标题……………………………………………………………………50

2.1 (第一节)标题 …………………………………………………………… 51 参考文献………………………………………………………………………………100 附录A 标题 ……………………………………………………… (连续编页号)101 附录B 标题 ……………………………………………………………………… 118

附件1 *****报告名(报告外附件,**分报告)

附图(表)册 *****图表册名(报告外图表册)

(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每低一级目录缩进1个汉字)

 

第二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编制规则(修改稿)


前    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全面准确把握全市宏观质量状况,提升我市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市、实现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根据国家、省关于宏观质量状况分析的部署及《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驻政〔2009〕126号)要求,特制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技术文件按GB/T1.1的要求进行编写。在起草中参考了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及质量竞争力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根据质量状况调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对本地区产品和行业质量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统筹分析本地区优势产品和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本区域行业的质量投入规模和方向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    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    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编制规则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编制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的基本原则、结构和起草规则,并给出了有关表述样式。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驻马店市及所辖县、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文件。

3.1 抽样合格率

监督抽查是政府部门依法对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的抽样检查,是政府监管产品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运用监督抽查结果计算出的抽样合格率是反映受检批次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3.2 产值合格率

产值合格率是以产值为计算单位,反映合格产品的产值占抽查产品的总产值之比。产值合格率是通过计算合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值)占抽查产品总产值的比重,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产品、行业乃至全市制造业的整体质量状况水平。

4 基本原则

4.1 客观真实原则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是基于质量状况调查和监督抽查结果,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统筹分析。应保证基础数据准确,基本情况属实,分析科学合理。

4.2 务实功效原则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结合质量工作主要任务,围绕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领域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充分反映影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总体状况和重点倾向性质量问题。

4.3 逐步深入原则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行业实际,突出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逐步增加质量状况分析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分析范围。

4.4 注重时效原则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及时按期发布,提高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效性,积极发挥对重大质量问题的预警作用。

4.5 简洁明了原则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直观的反应当地产品质量状况。编制时文字描述应简洁,尽量采用表格、柱状图、坐标图等图表进行数据对比,反映出横向、纵向产品质量状况。

5 结构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容根据性质可为:资料性内容和规范性内容。各部分内容在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中按表1的顺序编排。

表1 内容的编排

6 内容的起草

6.1 封面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有封面,它应给出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名称、编写单位、编写时间等。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名称建议使用“XXXX年(或季度)XXX市(或县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6.2 目次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篇幅较长时,为了便于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各项内容和顺序依次如下:

-- 前言;

-- 第一章 制造业产品总体质量状况;

-- 第二章 重点行业质量状况;

-- 第三章 质量监管工作状况;

-- 第四章 结束语;

-- 附表。

6.3 前言

前言是对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概述性的描述,必不可少。建议在前言中给出下列信息:

-- 编写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的依据;

-- 本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 年(季)度制造业实现生产总值等。

6.4 制造业总体质量状况

制造业总体质量状况是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在论述制造业总体质量状况时应运用抽样合格率和产值合格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反映本地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6.4.1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总体状况(抽样合格率)

编制质量分析报告前,应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本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

A、 本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业总体情况(包括抽查的行业、抽查的企业数、抽查的批次、抽样合格率等);

B、 本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总体情况与上年度(或近三年)同期抽查企业数、抽查总批次、抽查合格批次三方面数据进行对比;

C、 本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与上年度(或近三年)同期国家、全省、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进行对比;

D、 本地区各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与上年度(或近三年)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进行对比。

6.4.2 产值合格率状况

运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计算各行业产值合格率并与上年数据进行对比。建议从下面两方面说明:

A、本地区监督抽查各行业产值合格率情况(包括监督抽查行业、抽查企业总产值、合格企业总产值、产值合格率);

B、本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各行业产值合格率与上年度(或近三年)对应行业产值合格率进行对比。

6.5 主要问题分析

针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总体状况及产品合格率状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分析时要考虑分析以下因素:

A、  标准与技术水平情况。包括:采用标准程度、生产工艺先进程度。

B、   质量管理水平情况。包括:是否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是否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是否获得奖

励。

C、   产品检验能力情况。包括:计量器具是否检定合格、检验设备是否齐全先进、检验人员是

否培训并持证上岗。

6.6 重点行业质量状况

重点行业质量状况为必备要素。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针对本地区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行业,结合质量竞争力指数、抽样合格率和产值合格率等指标,分别进行质量状况分析。建议分行业表述,在介绍每个行业基本情况(如:企业总数、获得质量荣誉等)之后,采用以下方式描述每个行业质量状况:

D、  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与上年度(或近三年)同期全省、全市、本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进行对比;

E、   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上年度(或近三年)同期从抽查的企业数、抽查批次、合格批次等三方面进行对比;

F、   行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从抽查产品、抽查批次、合格批次、抽样合格率等四方面说明);

G、  行业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监督抽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影响该行业产品质量和行业质量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6.7 质量监管工作状况

介绍本地区围绕质量监管采取的工作措施,开展的活动及取得的成效等。包括(但不限于):

——质量兴市战略;

——名牌战略;

——标准化战略;

——计量工作;

——食品安全监管;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维权打假;

——检验机构建设;

6.8 结束语

概述指出今后产品质量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目标。

6.9 附件

分类列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所用的相关资料及应随报告一并发布的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一览表;

——获得省名牌产品(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一览表;

——名词解释。

7 内容的表述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应简洁明了,文字描述应简练。如果用图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对报告的理解,则宜使用图表。每张图表均应有图表的名称并在报告的条文中明确提及。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建议使用下列示例对关键内容进行分类比较。

各地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灵活掌握具体使用何种图表直观表述相关内容。

7.1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总体状况

从以下方面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进行概述之后用图表列分别给出对比分析。

----监督抽查的批次构成:

——不同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

——不同年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

——全省或全国范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

示例   全年共对生产领域的食品饮料、化工、机械等七大类别(见表3)的65种产品实施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产品种类比上年增长16.1%。共抽查1113家企业3255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9.5%,比上年增长6.4个百分点,比全省省抽样合格率高14.9个百分点,比全国抽样合格率高5.1个百分点(见图2)。全年监督抽查呈现出“三增(抽查产品种类、企业数、批次增加)一高(合格率高)”的特点,显示我市产品质量正处于历史最佳水平。

分别用比例构成图(见图1)、抽查状况表(见表2)和柱状图(见图2)标示

图1

表2 20##年XX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业状况

图2

7.3产值合格率总体状况

运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计算各行业产值合格率并与上年数据进行对比。

示例    全年XX市监督抽查企业总产值达59.39亿元,产品产值合格率为9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说明我市产品总体质量状况良好。其中机械、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的产值合格率均继续保持优异水平,分别达到97.8%、96.7%和92.0%;纺织服装皮革及家具业的产值合格率分别从上年的59.6%和52.3%提高到89.2%和89.6%,提升幅度较大;而玩具制造业的产值合格率相对较低,为71.7%(见表3、图3)。

表3 20##年XX市监督抽查各行业的产值合格率情况

图3

7.4重点行业质量状况

建议分行业表述,在介绍每个行业基本情况。

示例    XX市食品、饮料行业共有生产加工企业763家(其中632家食品饮料企业,131家食品用材料及制品)。20##年该行业新增(含复评)1个中国名牌和3个省名牌。目前,全行业共有3个中国名牌、5个国家免检和9个省名牌(见附表,给出附表)。

----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情况用柱状图或表格给出。

----行业监督抽查情况(见表5)。

----行业近几年抽查情况用柱状图或表格给出。

----文字存在的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表3:食品饮料行业产品监督抽查情况

7.5质量监管工作状况

    文字描述质量监管工作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