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27日在铜仁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2月27日在铜仁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共铜仁地委、行署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实施“强农稳市、兴工富市、商贸兴市、旅游活市、环境立市”战略,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xx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34.09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是“十五”以来最快的一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43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12.74亿元,同比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15.09亿元,同比增长17.2%,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5.7、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8.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7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1亿元,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7亿元,同比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

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672元,同比增长8.4%。总体上看,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速度和效益同步提升的局面。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税费减免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扶持和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了华力农化、川主科技等龙头企业。耕地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落实较好。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发展步伐,实施了10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发展淀粉专用薯5万亩,新建畜禽养殖小区8个,发展扶持养殖大户190户,存栏种鹅3万羽,出栏商品鹅120万羽,农业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28万吨,同比增长6.2%,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同比增长6.6%。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净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1200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7个试点村共投入建设资金183万元,实施了交通、水利、扶贫、农业、林业等建设项目,试点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

(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十件实事”完成较好。20xx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3.2亿元。完成桐梓坳道路改造;瓦窑河大桥建成通车,行政中心主体工程完工,金鳞大道完成工程量的70%,市府路开工建设;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启动了东太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平价窗口;完成谢桥至六龙山通乡油路改造路基工程;坝黄镇凯

芒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和平乡龙鱼大桥、坝黄镇长坪大桥;滑石客运站场竣工验收,川硐、茶店客运站场均完成工程量的70%;全面完成开天和牛场坡“三小”工程,修建人饮工程52处,解决3.12万人饮水困难;完成3000口农村沼气池建设;17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完成硬化、亮化城区背街小巷3000米,改扩建公厕4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花果山广场建设进展顺利。茶店至大坪通乡油路,因省相关部门调整项目建设计划,列入20xx年实施。

(四)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大力实施“兴工富市”战略,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3.64亿元,同比增长25.1%;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64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7.7%;上缴税收52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9.3%。

(五)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扩容2.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1%。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八项重点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采纳市民意见,北门三角地带和火车站广场房开项目停建,给市民增加了公共休闲空间。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将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收回市城管局管理,城管工作重心上移。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实施“蓝天碧水”工

程,对5家环保不达标的工业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依法打击土法炼汞,强制拆除非法炼汞点46处。实施了城郊山体植被恢复工程,完成营造林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41%,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实施了“长治”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城市污水综合处理工程基本完工,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七)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816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形成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了重庆和长沙资源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参加了广州“黔穗经贸洽谈会”和泛珠三角招商会等。全年共引进项目44个,总投资21.63亿元,到位资金8.28亿元,同比增长20.02%。扎实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工作,立案查处破坏投资环境案件58件,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投资环境得到优化。

(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解决教育保障资金1630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生杂费260万元,为18909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4450名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44.5万元。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资金582万元改造薄弱学校校舍9480平方米,投入资金122万元建设了川硐、大坪中学寄宿制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开发公益性岗位155个,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3202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农村低保金279.6万元,

发放城市低保金1475万元;实施特困群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651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89.5万元。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惠群众18.6万人,参合率达86.17%,同比增长13.14%。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3.19‰,符合政策生育率95%。国企改革进展顺利,完成了10户企业改制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有所好转。加强了对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管,全市物价基本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人事、审计、监察、统计、房产、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市志、档案、粮食、乡企、供销、轻纺、商务、民宗、侨务、对台、司法、信访、区划、农机、绿产、老龄、质监、药监、工商、气象、烟草、国防教育、人防交通战备、残联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地委、行署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共同努力,加快发展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质项目、大项目还存在引进难、实施难的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仍

较困难;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不平衡;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山林纠纷等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个别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需提高,一些干部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投资软环境还不尽人意,个别干部还存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吃、拿、卡、要”等现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意见还较大,等等。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要冷静分析,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继续迈进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地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投资环境整治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0.7亿

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20%,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85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3.32亿元,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6亿元,增长18%;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增长16%,增加值完成2.45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209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390元,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要按照“好字当头,能快则快,以快促好”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工业工作。

以迎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地深入实施“兴工富市”战略,以灯塔工业区建设为重点,继续完善灯塔工业区基础设施。巩固发展和优化提升冶金、农产品加工、化工、轻工、建材、能源工业。继续加大对有较大贡献工业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植名牌特色产品,壮大主导产品规模。力促年产10万吨啤酒厂开工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和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食品、药品、服装、旅游商品等产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现有高能耗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和科技含量。围绕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重点扶持西南硅业的多晶硅项目和武陵冶化厂的氮化锰

项目。加大工业企业“三废”整治力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以上,工业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88%、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9%。

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以红薯、辣椒、花生、葛根、茶叶等农副产品和以猪、鹅、鸭等畜禽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群。加强基地建设,切实为轻工企业解决生产原材料问题。支持川主科技、华力农化实施技改、扩建工程,配套发展好薯类生产和猪、白鹅、鸭养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统一规划钒、汞、铅锌、锰矿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铅锌产业,延长其产业链,使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重要增长点。重点支持锌源矿业公司搞好年产5万吨电解金属锌项目建设,其配套的铅锌选矿厂年内要建成投产。

(二)重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引进规划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第四轮修编,明确城市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第四轮修编,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达到7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规划红线范围达到29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规模达到50万以上。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次中心”的城市建设思路,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曹园片区、桐梓坳片区、化肥厂片区、陆军地片区、鱼梁滩片区5个旧城改造项目,搬迁桐梓坳水厂。做好东城区、川硐片区、老城区和谢桥新区4个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市政府、南岳、曹园、化肥厂、鱼梁滩和谢

桥新区6个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推动城市建设向谢桥新区、川硐新区和东城新区三个方向延伸,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力争东城新区建设列入20xx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区电子地图。做好西外环连接铜遵路的西外环大桥(暂名)建设前期工作。抓好乡镇集镇规划建设。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和规划公示制度,加强规划执法监督。继续开展整治违法建筑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5000平方米。

集中力量抓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开工建设谢桥文体中心和民族文化风情园、南岳大道和南岳大桥、中南门古城保护与利用工程和周逸群陈列馆,实施殡仪馆搬迁工程;二是继续实施滨江旅游大道、三江公园、北门商业广场建设工程;三是完成行政中心、金鳞大道、市府路、西外环大道二期、花果山广场建设工程,完成排水管网工程20xx年度建设任务。

实施好城区亮化、绿化工程。抓好城区锦江两岸和东山、文笔峰、架梁山部分山体及火车站广场、锦江广场、城市主干道标志性建筑、桥梁的亮化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管理工作,重点实施锦江两岸和城区可视范围内的部分山体绿化工程。进一步搞好各主、次干道行道树、绿化带的补栽和改造工作。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和“整脏治乱”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今年,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复查、“省级园林城市”评审目标,按照国家、省有关标准和我市创建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要求,狠抓各项措施落实。重点抓好

创建工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市民文明卫生素质教育及健康教育等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造、新建20座二类以上公厕和10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解决好背街小巷、小区院落和城郊结合部垃圾清运问题。加强城市和乡镇集镇管理。继续抓好“整脏治乱”工作,巩固城市主次干道及公共场所卫生与秩序,将“整脏治乱”向乡镇集镇周边村寨和公路沿线村寨延伸。切实搞好城市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继续开展“和谐城管”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编制完成《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综合规划》,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做好公共客运交通特许经营权出让和有偿顺延工作。

(三)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为契机,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进一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围绕“优质米、淀粉薯、生态畜、特色菜”的发展思路,在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农业高产示范工程为载体,提高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粮食品种普及率和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种植业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办好市、乡(镇)两级示范点,实施好10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14万吨以上,县级储备粮食2000

吨以上。继续实施好电脑农业项目。建设6万亩优质淀粉专用薯基地。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生态茶叶,壮大乡镇企业。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采取招商引资、能人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下大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围绕实现畜牧业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的目标,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实行“以奖代补”,继续实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以能人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小区为基础,高标准建设优质肉猪和家禽养殖基地。建设畜禽水产养殖小区7个,发展畜禽养殖大户150户以上,出笼商品鹅150万羽。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猪、优质鹅等优良品种引进、培育和繁殖,实现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抓好种猪场建设。推广应用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畜禽疫病监控和防治体系建设,有效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规范定点屠宰工作。

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增加投入,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建立城郊专业菜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动蔬菜规模化种植,建设蔬菜基地4000亩(其中新建蔬菜基地1000亩)。在城区规划建设蔬菜直销市场,方便农民进城卖菜。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地投资,实施各类水利工程133处,重点抓好“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川硐尖岩“三小”

省级示范工程、团结水库除险加固等8项工程。同时,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力度,改变重建轻管现象,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整合各方面资金,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强通村公路、生态工程、沼气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抓好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围绕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扎实抓好贫困村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确保“整村推进”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实施好产业化扶贫项目。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

(四)强力推进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把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千里迢迢、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通过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实现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要做好项目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外资、民资走向,科学编制、储备一批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项目,重点落实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财源建设项目编制工作。抓好20xx年申报未审批项目和20xx年项目的争取工作,重点做好因雪凝灾害造成的供水、供电、道路交通、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编制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的投入。

创新招商理念。坚持引进项目、资金与引进人才、资源并举,更加

注重招商项目的环保要求,实现从“招商”向“选商”转变。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精心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以优势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招商方式。组织小分队赴发达地区上门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继续实施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制,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不断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引进2—3家有规模、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落户我市,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的目标。继续抓好投资环境整治工作,搞好引资企业跟踪协调服务,以优良的环境留住客商;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靠诚信吸引客商。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提升“窗口”审批效能,形成快捷规范的服务通道,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商贸业。

重点实施好谢桥文体中心和民族文化风情园项目。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铜仁中心服务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家园”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完善红色旅游景点周逸群故居基础设施。抓好“铜仁文琴”、“龙灯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加强网吧和图书、音像等文化市场监管。启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大力开展以为奥运添光彩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运动。完成续修《铜仁市志》初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抓好旅游规划工作,编制完成《铜仁十里锦江风情旅游带策划》和《铜仁市乡村旅游规划》,完成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入口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着力打造周逸群故居-东山-中南门古城-十里锦江-九龙洞精品旅游线路。推行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十里锦江-九龙洞旅游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全面完成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入口服务区的建设。做好三江公园、天生桥、六龙山峡谷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争取恢复东山寺佛教文化活动场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扎实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办好第二届“游钓锦江·魅力铜仁”活动,申办国际龙舟赛。积极争取国家赛艇队在我市建立训练点。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亿元以上,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

大力发展商贸业。继续实施“商贸兴市”战略,以建设湘、鄂、渝、黔边区商贸中心城市为目标,编制好《铜仁市商业网点规划》,做好商业网点划行归市工作。以火车货运站场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搞好物流规划,建立物流平台,加速物流配送、仓储、专业批发市场等商业项目建设。启动“温州商贸大厦”项目建设。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农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新型流通体系。创新市场管理模式,鼓励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实行公司化运作,提高对市场的管理水平。

(六)切实抓好财税和国土工作。

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加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非税收

入管理和房地产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市乡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乡财市管”改革,做好“村财乡代管”试点工作,不断提高财税管理水平。继续落实国家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新路子,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搞好农民补贴网络建设,确保补贴资金安全、准确、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施滑石乡土地整理项目,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科学制定并实施土地年度供应计划,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土地出让行为,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继续坚持和完善统一征地和统一储备制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管理。认真做好征地和交地工作,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抓好重点隐患点的排查和治理。

(七)齐心协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今年1月14日至2月5日,我市遭受80年未遇严重冰雪凝冻灾害,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95个村、33万人遭受低温冷冻袭击,农业、林业受灾严重,电力、供水、通讯、广播电视等各项基础设施严重毁坏,通往周边县市道路中断10余天。凝冻灾害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冻救

灾;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日夜工作,连续作战;广大群众、各企业特别是运输企业、个体运输户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随叫随到,不计报酬,不顾辛劳。抗冻救灾期间,城区供电、供水、供油、供气基本正常,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因灾冻死一人、饿死一人,全市物资供应正常,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抗冻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市各级各部门经受住了一次执政能力的考验,广大干部经受住了一次工作作风的考验。全市人民和广大干部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私奉献精神及崭新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有这样好的群众,有这样好的干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关于抗击雪凝灾害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以减轻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搞好灾后重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巩固前一阶段抗灾救灾成果的基础上,搞好灾后重建规划,着力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抢修因灾损坏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是妥善安排好灾民的生产生活,做好倒塌、毁坏房屋的恢复重建工作;二是切实抓好供水、供电、通讯恢复工作;三是全面恢复农业生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面恢复企业生产;五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六是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此外,要建立应对突发价格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市场价

格监测和价格形势的调研、分析,特别是要对粮、油、肉、蛋等主要食品、副食品、生活用品及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监督和检查,严肃查处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稳定市场物价。

(八)着力改善民生,认真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工作,努力构建和谐铜仁。

各位代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要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作为跨越发展的根本目标,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上,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城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新建1所小学,南长城小学和逸群小学逸夫教学楼秋季投入使用,努力缓解城区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搬迁扩建市职校,积极帮助第七中学实施搬迁。做好“两基”迎接国检工作,确保20xx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两基”检查。认真执行“两免一补”和“一费制”政策,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切实做好“普九”债务化解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新思路,推进城乡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4050”人员再就业

工作,帮助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推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大龄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继续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社会化发放的两个100%。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年净增10%以上。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认真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实施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确保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行业、公共聚集场所、非煤矿山、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依法关闭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强安全宣传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责任。 积极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加强甲级村卫生室建设,将卫生监督工作重心向农村延伸,巩固基层网络建设。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切实搞好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扎实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积极创建“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

(市)”。继续抓好滑石乡豹子营科技示范村建设。认真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抓好市管专家、科技人才的评选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保护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绝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来谋求一时的发展。要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严格环保执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饮用水源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做好全国第一次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积极争取大气、水环境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6月底试运行。加大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节能意识。

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活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遏制性别比偏高势头。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加大计生非诉案件强制执行力度,坚决杜绝因违反人口计生法规和“七不准”规定,引发计划生育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认真做好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平安铜仁”创建活动,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城区建好12个治安巡逻岗亭。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抓好禁毒工作。坚

持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消化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置信访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办好“十件实事”:1.改造建设通乡油路26公里、通村油路24公里,建设通村公路110公里;2.建成农村沼气池2700口,继续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农村18500人饮水安全,建成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200口,实施9个贫困村的扶贫“整村推进”;3.完成100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4.建设宋家坝中桥,维修东门、西门、锦江、清水4座大桥;5.建设鱼塘、瓦屋、桐木坪3个乡客运汽车站场;6.建设经济适用房400套、廉租房200套,完成农村居民危房改造10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70户;

7.硬化城区巷道4000米,改造环城东路;8.完成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服务点建设;9.完成东山、文笔峰、架梁山休闲观光设施及亮化工程建设;10.城区新建1个惠农蔬菜市场。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在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集中到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的

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上来。切实解决政府越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及时办理“市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和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用心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推进政府及各部门的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及方案评审部门建议、专家咨询、社会听证、政府决策制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并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

第三,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谋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坚决支持干事者、开拓者,面对难题,敢抓敢管,敢担责任,敢于攻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要加大执行力度,咬住目标抓落实,齐心协力抓重点,干实事而不讲空话,埋头干事而不张扬,努力营造“人人谋发展,个个重实干”的良好氛围;要牢记职责,令行禁止,服从大局。部署的工作、安排的

任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对每一项工作尤其是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都要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建立主管领导催办、责任领导主办、责任部门承办、专门机构督办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分明,确保政令畅通。下大力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肃整治政府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四,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既要治贪,也要治庸、治懒,用优良的政风扬正气、促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监管,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处官商勾结、损公肥私、损害投资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塑造新时期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准确、注重实效、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原则,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都要依法、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通过司法公证、纪检监督等措施,切实解决规避招标、非法分包转包和串通招标投标等问题。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

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