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毛溪浩)

坚持科学发展 推动转型跨越

为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潇洒桐庐”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 产 党桐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毛溪浩

(20xx年12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 产 党桐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桐庐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推动转型跨越,促进社会和谐,为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潇洒桐庐”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 产 党桐庐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桐庐县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顺利完成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战略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步明确了以富裕和谐为目标、山水文化为底蕴、现代产业为支撑、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精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化了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开放活县、和谐兴县和服务业优先的“4+1”总战略,创立了“潇洒桐庐”县域品牌,实践了“三位一体、提升工业”、“兴林富民、绿色养老”、城市化引领等县域发展理念,探索了以“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等十大工程为抓手的县域发展路径,为过去五年桐庐的科学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步伐更为坚实。20xx年到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由118.57亿元增加到232亿元,增长67.9%;财政总收入由11.85亿元增加到30亿元,增长15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5.73亿元增加到17亿元,增长19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353元增加到27020元,增长6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7590元增加13470元,增长77.5%。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等一批荣誉称号,创成科技强

县、教育强县、卫生强县、体育强县、示范文明县城、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一批省级荣誉,形成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平台,桐庐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五年来,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构成由9.6∶62.8∶27.6调整为

7.6∶61.2∶31.2。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开展“园区建设年”、“项目推进年”等活动,“一区七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亿元;稳步推进针织、服装、制笔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引进培育中发展;招商引资、企业上市等工作卓有成效,共新引进项目608个,完成协议资金310.25亿元,实际招商投入223.91亿元,拥有国家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11件,浙富股份、龙生股份成功上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新发展农林特色产业基地13万余亩,建成农林产业示范园区70个,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9家;兰博会、山花节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乡村旅游、农家乐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君悦大厦、励骏大酒店等项目先后引进,利时百货、大润发超市、开元名都大酒店等建成营业;迎春商务区22幢88万方楼宇基本建成,中信银行、融高基金等187个项目相继入驻,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文博园规划建设

正式启动,分水制笔创意园被列为市级文化创意园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平台有效构筑。

——五年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魅力日益彰显。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2.8平方公里扩大到16.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从46.7%提高到60.1%,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城市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富春路、春江路、滨江路等50多条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全面竣工,滨江区块、迎春南路及下轮区块等拆迁顺利完成,迎春南路精品示范街和滨江长廊等一批园林景观精品成功打造,精美现代化中等城市英姿初显。分水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有序实施,富春江、横村、江南等中心镇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加快中心村、特色村建设,荻浦、阳山畈等“5+4”示范工程初见成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深入实施“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生态河道建设,基本实现环卫保洁、污水处理等城乡一体化,村庄整治率达到93.8%,城乡综合环境品质大幅提升。顺利完成16省道与320国道连接线、20省道桐庐段改建等工程,建成桐庐综合码头,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城乡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五年来,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发展步调更趋协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体育馆、游泳馆、叶浅予艺术馆等一批文体设施建成开放,首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闭幕式成功举办,

“送文化、种文化”等群众文体活动结出硕果;教育资源整合不断深化,叶浅予中学、学府小学等十余所学校竣工投用,县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伐加快,乡(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顺利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大力加强民生保障,就业增收、市容整治等一批民生实事工程顺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平安桐庐”、“法治桐庐”建设,“五五普法”成效明显,信访工作连续三年荣获省级先进,安全生产连续五年实现三项指标“零增长”,连续六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探索建立110社会联动机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和“片组户”民情联系网络等群众工作平台,基本形成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五年来,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保障全面加强。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实践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切实提高,英雄乡长陈柱平、钟伟良成为全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典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开展“两轮推荐、两轮票决”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大力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干部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阳光议事决策日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村干部论坛、远教新视通成为组织工作创新品牌。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全面实施,党管武装工作得到加强,群团组织

作用充分发挥。不断深化“廉洁桐庐”创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受到严肃查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注重加强“三公”管理,重点向机关作风顽疾和效能问题“亮剑”,逐步营造了集中力量抓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面对一个又一个不同寻常的困难挑战,我们始终迎难而上、顽强拼搏,走过了一段又一段风雨历程,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五年的显著成绩,是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国家与省市驻桐单位、驻桐部队、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和广大老干部关心帮助、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桐庐县委,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桐庐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经验尤为宝贵,应当继承发扬。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真切感受到: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在敢想敢为中抢占先机。五年来,我们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胆突破常规发展路径,先后作出建设全市首个县级商务区,打造迎春南路和滨江长廊黄金发展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等一系列事关桐庐长远发展的重

大决策部署,并在深化认识中凝聚合力,在统一思想中加快实施,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且培育了特色,扩大了影响。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敢想敢为,就一定能把握时代潮流,抢占发展先机。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在创新实践中谋求突破。五年来,我们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在实践探索中开辟新路、在改革创新中谋求突破,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依托山水优势走特色路、打精品牌,调整开发区和新城管理体制拓展发展空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正是这些创新举措为桐庐的科学发展拓宽了道路,积聚了动力。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就一定能突破瓶颈制约,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创先争优,在苦干实干中开创新局。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全省争先进,全市争一流”为标杆,全面发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合力快干的工作作风,锁定目标不放松、明确责任强执行、竭尽全力抓落实,以过硬的本领攻坚克难、以十足的干劲创先争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精品城市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咬定争先夺冠的目标,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四,必须坚持以民为先,在改善民生中凝聚民心。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民生投入,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保障,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治理、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社会治安等民生难题,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和衷共济中强化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努力探索科学合理、运作高效的领导体制,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职,积极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县委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全面提升,全县上下群策群力、激情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一切创造活力,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在回顾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传统块状经济存在“低、小、散”问题,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三产比重偏低,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税源存在不稳定因素。要素制约日益明显,用地指标紧缺、

可整理的土地空间减少;受综合因素影响,政府和部分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大;节能减排基数低、可调控面窄,完成任务十分艰巨。统筹城乡任重道远,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不够稳固,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城乡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民生保障及群众关注的普高质量、医疗水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风,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等。所有这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未来五年,是我县统筹城乡、转型跨越的黄金期,也是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关键期,更是争先进位、再创辉煌的机遇期。这一时期,宏观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

在风险,但我国作为全球经济、贸易和外汇储备大国的地位逐步巩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我们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从区域环境看,我县所面临的要素制约更加明显,县域之间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原定的部分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变化,但随着《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杭州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区域间要素流动更加频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为我县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基于以上形势判断,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主旨,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继续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和谐兴县”和“服务业优先”的“4+1”总战略,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绿色低碳、崇文尚德、开放开明、和美和谐”的潇洒桐庐,努力建成惠及全县人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奠定扎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的奋斗目标是:

——生态更加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

积极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绿色桐庐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高,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经济更加繁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具有桐庐特色的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到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力争突破4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力争突破6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0%、力争突破100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58∶36。

——城乡更加融合。县城主城区、凤川—江南新城、分水小城市对接呼应、能级跃升,三大中心镇、六个特色乡镇宜居兴业、特色明显,美丽乡村建设覆盖全县、惠及全民,城乡各项事业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xx年,县域城市化水平达到68%。

——民生更加幸福。富民惠民安民的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普遍提升。到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突破4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突破20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制日益健全,公平正义有效保障,社会管理不断加强,社会文明切实提升,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相对差距缩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重视生态文明。要始终坚持“环境立县”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文创产业和休闲旅游等生态经济,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有机统一,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要全面推进转型发展,树立质量为要、效益为重的理念,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发展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规模向效益转变。要全面推进统筹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环境和社会相协调,更加注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动,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推进“三化同步”。要以建设中国最美县城、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区、中国美丽乡村为目标,同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环保的城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加快“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建设步伐,努力在“三化同步”中促进桐庐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主要引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社会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要正确处理好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的关系,着力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参与经济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优质资源要素,努力以开放促进改革、推动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注重民生改善。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更实的作风服务民生,确保民生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坚持以民主促民生,健全“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解民忧”工作机制,破解民生难题,维护公平正义,让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总之,在今后发展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桐庐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桐庐最重的任务是发展,宁可各线荣誉少一点,也要合力抓经济;桐庐最高的标准是惠民,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切实把握好短期与长远、面子与里子、二产与三产、数量与质量、村美与民富、外引与内育、改革与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等关系,不求大而求精,不求快而求优,不求全而求美,走出一条具有桐庐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未来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着力做好风景桐庐、低碳桐庐、人文桐庐、开放桐庐、幸福桐庐五篇文章。

(一)以山水资源为依托,建设宜居宜游的风景桐庐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打造“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

1.围绕“精致、精品、精细”,加快建设最美县城。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品质论高低”的城市发展理念,丰富城市形态功能,彰显山水人文品质,努力建设更加精美、更富内涵、更具特色的中国最美县城。谋精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个性与功能、新城与老城、建设与惠民、外形与内涵、块上与面上、规划与管理相结合,按照“东进南优西延北改”的城市建设思路,深化提升公共设施、综合交通、三江两岸绿道和水系景观等规划,高标准做好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城市设计,加快主城区“退二进三”,着力优化“一城两片八区”的城市空间体系。建精品城市。突出有机更新,有序实施浮桥埠、东门和开元街等区块改造提升,加强老小区和主要道路立面整治,加快旧县融入发展,逐步改善老城区基础设施,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突出品质至上,延伸拓展春江路、城南路等新

区道路,积极实施城市综合体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亮点,不断丰满优化新城区。突出无缝接轨,稳步推进柴埠区块拆迁改造,加快东连接线、疏港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努力把凤川—江南新城打造成生态型现代化新城。强精细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健全城市亮化、美化、洁化、序化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巩固城市各类创建成果,广泛开展社区共建、城市共管,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2.围绕“做强、做优、做靓”,加快建设魅力城镇。按照现代新型小城市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功能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的魅力城镇,合力打造“三化”协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节点。优先做强小城市。抢抓分水镇作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产业东拓、城市南进、沿江开发”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成杭州西郊最靓丽的小城市。重点做优中心镇。积极支持富春江镇、横村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老城改造、新区开发,打造特色鲜明、经济发达、全省一流的中心镇;大力推进江南镇建区造城步伐,做强产业,做美乡村,扮靓县域“东大门”。统筹做靓一般镇。启动实施瑶琳镇城镇设计和环境整治,提升品位档次和经济实力,使其努力成为桐庐的重要窗口,同时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加快推动百江、

钟山、莪山、新合、合村等乡镇发展,强化集镇建设和产业培育,努力建成一批特色乡镇。

3.围绕“优美、甜美、秀美”,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做美环境、做强产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人居环境优美,积极整合城乡统筹项目资源,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人口转移集聚;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按照“五化一拆”的要求,全面提升农民人居环境品质。突出农民生活甜美,牢固树立“建设新农村与经营新农村并重”理念,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原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引导农家乐、农产品深加工、来料加工规模化发展,鼓励农民转移就业,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突出乡村风景秀美,全面实施“潇洒桐庐〃秀美乡村”统筹城乡精品工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重点建设32个中心村和25个特色村,着力打造5条乡村风情带、5大乡村风情节,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农事体验、运动养生等为一体的乡村风景线和旅游精品。

4.围绕“更绿、更清、更蓝”,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按照“生态经济共赢、人文景观相融、城市乡村互动”的原则,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打造生态环境“金名片”。致力于山更绿,全面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矿山复垦复绿等治理工程,加大森林和山体资源保护力度,维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努力提高森林碳汇功能。致力于水更清,切实加强农业污染源防治,推进富春江、分水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以整治带开发、带旅游、带宜居,将沿线打造成生态走廊、景观大道和黄金旅游线。致力于天更蓝,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严格执行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使春江两岸蓝天碧水相互映衬。

(二)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建设富民强县的低碳桐庐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紧扣“绿色、低碳、高效”要求,构筑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桐庐,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1.突出生态高效,全面提升农业层次。坚持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园区化运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建设都市型效益农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什么来钱种什么”的原则,把经营权下放给农民,科学规划调整县域农业发展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西北部山核桃、中部竹业、东南部香榧”三大经济林带建设,提升发展蜂业、名优茶、蚕桑、蔬菜等十大优势农林产业,培育发展油茶、中药材、食用菌三大新兴特色产业,创成全国优

质蜜梨、绿茶区域发展重点县和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到20xx年,建成一个省级综合农业园区、5个省级主导产业园区、15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努力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服务组织,以及集农户、基地、合作社、加工企业、购销队伍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五年内新增2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育农业精品、打响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高度重视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八大工程”,完善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预警体系,全面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深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深化农民素质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2.突出绿色低碳,全面加速工业转型。坚持走高效益、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路子,一手抓存量优化、一手抓增量拓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平台支撑。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原则,以凤川—江南新城为主要扩容区,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经济贡献率。加快特色工业功能区提质增效,实施亩产效益评价体系,

加大项目履约清理力度,盘活闲臵土地,推进“腾笼换鸟”。坚持建区造城并重,深入推进路网、管网、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三产服务配套设施,切实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强化产业提升。主动对接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实施“4321”计划,依靠科技创新,升级改造针织、服装、制笔和皮革制品四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三大优势产业,引进培育新能源和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坚决淘汰小冶炼、小造纸等一批落后产能,努力形成产业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强化项目带动。坚持项目“内育”和“外引”两手抓,积极鼓励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亩产效益高的产业项目。坚持“招新引优、招大引强”不动摇,紧盯央企外企、大院大所、名企强企开展招商,力争引进更多的大好高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建设全程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强化龙头培育。积极开展大企业大集团、成长型中小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战略重组,力争到20xx年实现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120家、上市企业5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注重硬投入与软实力相结合,加大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力度,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3.突出扩量提质,全面激发三产活力。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为优先的地位,进一步做大总量、做优品质,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启动旅游经济振兴计划,加大宣传策划和推介力度,不断扩大中国最美县城、浙江美丽乡村和杭州长寿之乡的知名度,建设全国首个慢生活体验区,改造提升老景区,加快建设旅游综合体,整合推广“富春山居图”实景游、乡村风情游等主题旅游产品,举办华夏中药节等节庆活动,打响“桐君故里〃养生圣地”品牌,整合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逐步实现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举办高层次人居论坛,打造“居在桐庐”金名片,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积极引进培育现代商贸大企业,加快商贸品牌、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建设,全面构建便利、实惠、通畅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凤川现代物流园等集聚区建设,吸引桐庐籍快递企业创业落户桐庐,促进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鼓励规模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创新发展新兴高端服务业。发挥迎春商务区的先发优势,吸引大企业大集团的区域性总部入驻,集聚各类高端要素,培育会议会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

(三)以文明文化为重点,建设崇文尚德的人文桐庐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1.加强道德建设。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知我桐庐、爱我桐庐”等活动,以身边典型教育人、感召人。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普及文明礼仪和科学知识,倡导诚信友爱、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精神追求,不断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以争创浙江省文明县为目标,实施文明创建示范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未成年人实事工程,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繁荣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等公益性、群众性文化活动。继承弘扬县域特色文化,挖掘剪纸、越剧、故事、小品、书法等特色文化,加强古建筑、古村落等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巩固省体育强县创建成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承接和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实现省级体育强乡镇(街道)全覆盖。

3.发展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和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做强做优出版印刷、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引进培育网络传媒、民俗工艺品等特色新型产业。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培育设计服务、教育培训、文艺创作、动漫制作等产业,建设文化博览示范区、历史文化示范区等产业示范区,推动文创产业跨越式发展。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净化文化环境,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四)以融合创新为突破,建设兼容并蓄的开放桐庐

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并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以更加创新的理念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增强桐庐科学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加快接轨融入步伐。深入实施“融圈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区和杭州大都市建设,在融入中提升自我,增强内在竞争力。以基础接轨为重点,全面打造“内畅外快”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一环四纵八横”主骨架公路网,积极争取临金高速、杭黄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富春江

船闸扩建改造工程,打造“黄金水道”经济,不断提升我县“融入大都市、接轨长三角”的能力和水平。以产业对接为支撑,依托“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桐庐园区”和“杭州拱墅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桐庐园区”两个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促进产业对接转移,加快形成我县产业升级和融入发展的示范区与增长极。

2.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牢固树立“跳出桐庐、发展桐庐”的理念,坚持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四外”联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坚持一二三产招商并重,创新招商手段,提高招商质量,着力引进资金密集型、科技高端型、产业龙头型和企业总部项目,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结合“浙商回归”工程,努力吸引桐庐籍客商回桐投资创业,发展桐庐人经济。努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开展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快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等高校建设,吸引人才、信息、科技等优质资源流向我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面升级“潇洒桐庐”县域品牌在公关宣传、节庆活动、展示展销等场合的应用,切实提升桐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为科学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考核评议体系,加快强镇扩权步伐,推行电子政务,简化办事流程,削减行政成本,严控编制

新增,打造服务型、节约型、阳光型政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多元融资渠道,规范发展小额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五)以惠民安民为根本,建设和美和谐的幸福桐庐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1.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求。按照普惠性、公益性、贴近性原则,每年实施一批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坚持以就业为民生之本,加快省级“创业型县”和“充分就业县”创建,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营造自主创业良好氛围,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加快实施市民卡工程,健全提升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大力发展慈善和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切实维护妇女、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住房保障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加快城市物业管理、水气供应等实事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难题。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2.提升和拓展公共服务。强化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教育优先,立足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名师名校长”、普高质量提升等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科学配臵医疗资源,积极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依托“名院协作”、卫生质量提升等系列工程,加强医卫人员技术能力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健全计生服务网络,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原则,健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机制,整合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合理调整城乡社区布局,实现社会管理重心向城乡社区下移。探索开展桐庐“百姓日”、县政府“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深化“平安桐庐”创建,建立健全群众自治、民

间调解等工作体系,完善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包案解决疑难信访制度,抓好网络媒体、流动人口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管理,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110社会联动延伸拓展工作,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努力打造国内治安最好县。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4.巩固和深化法治建设。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和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积极团结民主党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深化“法治桐庐”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进一步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同志们,明年是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县乡村三级换届后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我县的总体要求是:“一个基调、三个年活动、一号工程”,即牢牢把握“转变方式,稳中求进”这一主基调,积极开展风景桐庐启动年、产业升级提升年、社会管理创新年“三年活动”,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一号工程”,努力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优良生态环境、建设和美幸福社会上实现新突破,为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开好局、起好步。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精气神、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科学发展。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更加美好的潇洒桐庐上来。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大兴勤思善学之风,大行调查研究之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少一点应酬、多一些学习,自觉用科学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团结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要

切实增强团结意识、协作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眼睛朝下,狠抓落实,重说更重干、重近更重远,以开放开明的姿态、敢为人先的精神,谋划桐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真正把愿景变成思路,思路变成规划,规划变成现实。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自觉践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勤政廉政、胸襟开阔、勇争一流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实干论英雄、凭业绩用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大胆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发挥调研员和老干部作用。始终强化破难意识,千难万难不去破解永远是困难,千招万招不去落实永远是虚招,要把干部放到急难险重岗位去锻炼,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政策,强化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在全县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支撑科学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深化“党支部服务站”、“区域化党建”、“网组片”等党建工作品牌,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千百工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优化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推行两新组织党建“大联建、大整合”,创新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关心基层干部,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切实为基层一线干部松绑减压,为基层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管理,强化村级民主监督,深化“五议两公开、阳光八步法”、党员议事日等制度,提高村级组织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作风服务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坚持心系群众、情牵百姓,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倡导服务大局、创先争优,敢于担责、直面矛盾,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风气,真正做到做人坦诚、做官清白、做事奋发。坚持干部管理“两手抓”的方针,既要

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对敢闯敢试敢干的干部要鼓励支持、积极保护,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惩治、绝不手软,不断巩固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建设潇洒桐庐,时不我待;未来美好前景,绚烂多姿。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县上下奋勇前进、激情跨越,共同描绘桐庐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创造一个无愧于历史、无负于人民的辉煌五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