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

关于洛浦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交辉。就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由于其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导致关于文化的概念有几百种之多。在西方,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他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的复合体,即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在中国,“文化”一词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西汉。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现今,“文化”一词的含义更为广泛,读书写字、修养、文学、艺术、文博、图书、考古学、民俗、礼仪、民族、宗教等都可称作文化。

“文化”的含义虽然包罗万象,不可捉摸,但许多社会学家、哲学家等普遍认为文化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宗 1

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知能力,以及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的一切精神的物化产品,此外,“文化”也还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笼统地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二、发展农村现代文化的作用及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南疆农村教育水平比较低(且绝大部分农民不具备双语能力),缺乏对科学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认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造极不重视。因此,以农村现代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升农民的双语能力,提高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知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这样,就能以农民文化知识的提高为铺垫,促进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二)有利于深入推进“去极端化”,促进宗教和谐发展 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大肆篡改宗教教义,编造异端邪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如今,婚礼不笑、葬礼不哭的现象较为普遍,穿吉里巴甫服饰、留大胡子的人群日益增多。许多农民在经济上不思 2

进取,没有正常的文化生活,仅热衷于念经做乃玛孜。在南疆,极端宗教氛围越来越浓厚。因此,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对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逐步淡化宗教氛围,增强农民对美好家园建设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强化家族意识的局限,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以血缘、宗族为中枢的社会运行模式,普遍以家庭为背景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现象在南疆农村也不例外。这种家族式的经济模式对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而对于群体利益往往漠不关心,甚至会以牺牲社会群体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个体”利益,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民个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农村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因此,发展农村现代文化,转变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文化思维来打破传统家族文化观念和传统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让农民走出固有的个人空间,学会与他人交流,关注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合力,提高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大力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精神的形成,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三、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教育水平落后,影响农村现代文化的持续发展 目前,当地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还不健全,相当数量教师老化,能力偏低,责任心不强,缺少参加教学技 3

能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由于教学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劣势,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个别尖子生的陪衬,致使许多学生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加之当地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就不够重视,通过在校学习改变命运,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不强,这些客观现象又为读书无用论提供了佐证,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挫伤了他们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不支持孩子上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家长早早让孩子辍学务农或打工赚钱养家。如此,文化知识的缺乏更加深了思想的贫瘠,严重制约了农民对现代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力,影响了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宗教极端思想不断侵袭,挤占农村现代文化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受国外极端宗教组织影响,极端宗教思想不断向南疆侵袭。他们利用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辨别是非能力差等因素,不断向农村进行渗透。在人生观上,极端宗教思想全面否定现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否定同族、同教、同乡、同学甚至父母血亲关系,推崇极端偏执、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将不惜毁灭自我、滥杀无辜视为“圣战”,作为其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意识形态方面,极端宗教思想绝对排斥一切其他文化和信仰,容不得任何不同思想和主张,甚至对于正统的伊斯兰教信仰,也采取断章取义的手段予以歪曲,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宽容、温和、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精神。宗教极端势力以对民族、宗教未来的“关切”和“忧患”,打着“纯洁”宗教信仰的幌子,迷惑和绑架维吾尔族群众,不断蚕食维 4

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受宗教极端思想强烈的排他性和极端保守性影响,在南疆有些地方,结婚不能唱歌、跳舞,不准娱乐!亲戚去世也不让办“乃孜尔”,穿吉里巴甫服饰、留大胡子的人群日益增多。许多家庭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听广播,拒绝接收除宗教以外的任何信息和文化,甚至丢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造成了文化的倒退,挤占了农村现代文化的发展空间

(三)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和南疆相对封闭的环境,制约了农村现代文化的传播

中国在传统农业经济的转型中与世界经济接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这一过程产生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文化不可避免出现了城乡差别,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发展脱节,城市人瞧不起农村人,农村人不明白城市人,造成两种文化理解与交流上的“鸿沟”,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作为强势文化,以一种外源性的文化形态,进入农民的生活,又使农民产生了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异的文化,盲目地模仿城市生活却是“四不象”,既丢弃了自身文化特点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加之,南疆受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和固有意识形态的影响,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生活在一种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维吾尔族群众学习汉语的意愿不强,普遍不懂汉语,这种语言的隔阂严重影响了维吾尔族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影响了维吾尔族群众接触和学习现代文化,制约了现代文化在南疆的发展和传播。

(四)文化内容单调匮乏,未能满足农民多元化和多层 5

次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洛浦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文化下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民间艺人弹唱会”、“农牧民文艺汇演”、“农牧民运动会”等一系列措施,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高尚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的多元化需求。然而,目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这种需求相距较远,基层文化形式还比较单一、手段落后;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极度缺乏,文化部门多年没有再制作出优秀的维吾尔族电视连续剧和故事片,农村的影视文化市场多被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所占领;文化活动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创新性不强、贴近性不强、缺乏新意,群众文化生活单一;文化活动层次也不高,多数文化活动仅停留在唱歌、跳舞、拔河比赛等“小文化”范围内,有组织的知识型、科普型、高雅型的文化活动开展普遍较少,群众参与面窄、关心支持率低;面对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对象,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非常欠缺,“80、90”后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仅仅限于篮球、摔跤等体育比赛,青年文化几成沙漠。在南疆,大部分农民群众的闲暇时间仅限于看电视,文化活动仅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文化真正的教化功能弱化,很难满足新时期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五)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文化设施没能发挥应有作用 6

自2010起,洛浦县政府逐步为207个村新建了村级文化室,包括;农家书屋、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室等,20xx年又为20个村修缮了篮球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洛浦县的文化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受限于农民文化水平和村从事文化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大部分文化场所和设施都处于闲臵状态,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村“大喇叭”越来越寂静,没能将党的涉农政策、农业科技、农村信息、法律知识、气象信息通过“大喇叭”及时传递给农民;由于绝大部分农民没有读书学习的习惯,国家每年通过“东风工程”、“农家书屋”等项目捐赠的大量内容很好的书籍多处于闲臵状态;电影下乡所播放的老旧影片根本无法提升农民的观影兴趣,观看者寥寥无几;新建设的村级文化室,由于管理落后,文化活动室无法正常对外开放,书刊、杂志等因疏于管理而大量散失,村文化室功能没有真正发挥。

(六)优秀民族文化难以传承,民间艺人后继无人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由来已久,民间有很多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艺人,深受群众喜爱。但是宗教极端思想不断挤压民间艺人的生存空间,目前愿意从事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年青人几乎没有。仅从洛浦县来看,纳入洛浦县文化馆建档管理的民间艺人只有45人,并且年龄偏大,民间艺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为了鼓励民间艺人从事传统文化事业,洛浦县按每场50元标准,给予民间艺人一定的演出补助。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每场50元的演出补助显然无法满足民间艺人的物质需求,大批植根于乡村的民间艺术已陷入了生存困境。目前,许多经典的民间文艺,由于传承人年事以高,又没有年轻人愿 7

意继承,出现了传承断层,正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困局。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一)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育现代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进农民群众文化软性素养,就必须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培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要继续加大对村中小学校的资金投入,以高调办教育的理念,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提供优良舒适的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家长和学生愿意进学校受教育的意识。借鉴自治区机关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的模式,加强自治区高级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规模和力度,以点带面,将先进的教育管理方式传播到农村学校。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教学,加强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力宣传学习改变命运,学习脱贫致富的思想,对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资金扶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进入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后愿意回家乡工作的农村学生,给予特殊的人才政策,要在不愿接受教育的农民群体中,起到强烈的震撼和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双语学习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完善双语教学的推进政策,使得双语教学既符合少数民族群众政策,又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

(二)丰富现代文化产品,努力淡化宗教氛围

要通过多样的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帮助农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树立科学、和谐、包容、多元的精神文化取向,消除极端、偏激、反世俗、反进步的不良取向,抢占文化陈地。要适当增加到农村进行公 8

益性演出的补贴,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引进和组织适合农民各个年龄层次,特别是年青人观赏需求的体育活动和娱乐演出项目。在继续实施“演出进农村”、“图书送农村”、“电影下农村”工程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城市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子,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下基层一对一、一对多进行文化宣传和引导,将文化资源全方位地配送到农村,逐步培养农民对现代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植一批从事文化发展的企业,通过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逐步农村繁荣文化市场,从而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加大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力度,利用电影、电视、动画片、话剧、歌舞、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公益广告、微信平台等多种传播形式,增强现代文化吸引力,解决青年文化沙漠化现象,满足农村各类人群不同的文化需求。

(三)提高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和干部掌握和使用汉语的能力,畅通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

大力宣传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极端重要性,引导、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积极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广泛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和干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各类行之有效的活动,包括举办夜校、培训班,汉语知识竞赛等。在党的村级组织和群众中,普遍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上级向村级制发的公文,开展的所有公务活动,必须严格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村干部在村级公务活动中,尽可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行文和交流。村“两委”会议和村民大会等村级组织举办的各类会议,都要尽可能使用双语, 9

逐步过渡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为主。组织部门在考核和提拔使用干部时,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作为重要的标准和条件。

(四)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紧贴农村生活、紧贴农民喜好,不断充实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要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现代文化的载体,在“送”文化的同时,真正将文化“种”在农村,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在组织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要善于组织一些时代感强的现代文化艺术表演,要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进行融合,促进农村现代文化更好发展。加强对“80、90”后人群现代文化理念的培育,在广泛开展他们喜爱的篮球、足球、刁羊、摔跤等体育活动的同时,逐步培育他们对现代文学、音乐等文化的热爱,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现代文化根植于他们的思想深处。

(五)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以村文化室为主阵地,加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主要文化场所的科学管理,坚持开展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等文化活动。正确看待图书无人阅览,电影无观看,演出没有吸引力的现实问题,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要逐步引导农民自觉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要让村“大喇叭”真正响亮起来,要改变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过于呆板的宣教方式,让政治宣传与文化娱乐有机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扭转农民对政治宣传的厌烦情绪。

(六)着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文化,扶持好民间 10

文艺组织

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深入发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加大对特色饮食、服饰、歌舞等民族文化的推广,培育一批文化名乡、名村、名人、名品。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并适度给予特殊补贴,从而引导和壮大民间艺人群体,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市场。

自治区财政厅驻和田地区洛浦县洛浦镇

海力派曲尔盖村工作组(第二组)

20xx年8月15日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