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有岗就有责,有为才有位——

读《岗位在哪里 责任就在哪里》有感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最近我读了校长赠送给我们每个老师的必读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严家明博士所著的《岗位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它确实是一本好书!它告诉我什么叫“责任”,“责任”二字的含义和份量。它让我懂得:岗位连着责任,责任系着岗位,二者不可分离。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完成任务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岗位。

其实,在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巨大的今天,任何一个老师心中如果没有“责任”二字,我相信,他的职场前景一定是暗淡无光的,诚如一位成功人士所常言的那样——有岗就有责,有为才有位。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

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完成任务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岗位。工作的底线就是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岗位责任。岗位连着责任,责任系着岗位,二者不可分离。

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岗位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只有心中时刻装着岗位、装着工作,清醒地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每个人都应提高岗位责任意识,用行动来兑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你放心”这个对工作单位最慎重的承诺。现实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了“岗位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这一重要原则,以承担自己的岗位责任作为自己的职场准则,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拓展自己的职场前途。

通读《岗位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观点犀利, 1

案例鲜活,思考深入,非常符合读者的一般认知规律;语言朴实无华,文风淳朴,令人耳目一新,它如同一位职场前辈的谆谆教导,言简而意赅,令人回味无穷,如沐春风;案例真实可信:在该书选取的众多案例中,既有职场成功人士的肺腑之言,又有职场新人的切身体验,正反结合,针对性强,实用性好。让人读后不仅对工作中如何做到“角色与责任的双到位”有很大启发 ,也对自己平时的为人处世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可谓是意蕴丰富,含味隽永,让人三思而后有得。

回顾自己的职场经历,虽称不上一路坎坷,但也颇多艰辛,于这种艰辛中也有了自己对职场的感悟:既然你已经在团队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你的所作所为就应当尽心尽力的去切合该角色的所有要求。如此,你才算尽职尽责,而你也会因为自己的尽职尽责而收获良多:内心充实,同事信任,领导认可……而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每一个职场中人的!

岗位是展示个人能力、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每一个岗位都蕴藏着机会,每一项工作都蕴藏着学问。成功其实就是一种累积,一个人只有经过摔打磨练,才能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所以,不论是在条件好的地方工作,还是在条件差的地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地干好岗位上的工作,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很多人是: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来,好高骛远,总觉得庙太小,盛不下自己。从平凡到杰出,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追求、积累、磨练才能够达到。身在职场,不要怨天尤人,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在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在哪里都能创造出一个灿烂的前程。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值得我们汲取营养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 2

以自己的责任心和求知欲用心去工作,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肯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如果说人世间有天才存在,那也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用来浇灌成功之花的汗水。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勤奋和刻苦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我是否认真完成了每一项本职工作?当领导给我安排工作时,我是否找过理由、找过借口?实际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干起工作粗枝大叶,得过且过,能拖就拖;有的人在工作面前被动应付,敷衍塞责;有的人工作不动脑子,遇到问题绕着走。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当这些人听到批评指责后,有些人又抱怨环境没有给他提供良好的支持,别人是如何不公正地对待他,等等,不是反思自已是不是缺少什么!而是怨天尤人,这里我想对这些人大声问一句:同志,当您面对责任,您能有敢于承担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忠于职守,不推诿、不耍滑,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其所能,尽力而为吗?您能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把虚的事情干实,把实的事情干好,把难的事情干成吗?若果您能,您就是一个高大的人、被人敬重的人。

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请赶快读读《岗位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这本书吧。读了这本书,你一定会坚信:“责任心是一切行动的根本,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尊崇以人为本,而员工应以责任为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牢牢记住:“工作就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

3

 

第二篇:读后感2

【地域性建筑研究】

有感

【地域性建筑研究】此论文为天津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为王蔚教授本文详细的梳理了地域性建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通过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域性建筑师的作品分析,总结归纳了他们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手法,以此为基础,通过回顾中国地域性建筑发展和创作的过程,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总结了其创作的成就与局限;最后,对中国地域性建筑手法进行了归纳提取。对研究沈阳地域性建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现摘取其一二品读如下:

一自然因素对地域性建筑的影响

“建筑将大地作为栖居风景奉献给人们,同时在广阔的苍穹下缔建睦邻栖居的亲近感。”海德格尔的这句格言表明了建筑的本质和居住的真实意义:将人的存在与天、地相结合,即人与自然的融合,亦即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 自然因素

以合院建筑为例,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太阳入射角低,为了争取更多的日照,建筑的间距较大,院落开阔,同时,为了防止冷风的侵袭,建筑物大部分只向院内开窗,朝向外部的墙面封闭,合院建筑表现出厚重、闭实的特征。随着纬度的降低,气候变得湿热多雨,建筑中日照的要求逐渐让位于遮阳、避雨和通风,合院中建筑的间距拉近,院落变小。在江南和华南的部分地区,院落退减为仅利于

通风的天井,有的甚至更小。相同的理由也可以解释北方和南方城镇中街巷形态的差异。北方的街道一般较为开阔,没有遮阳的设施;而南方的街道较为狭窄,有的巷弄甚至仅供一人行走。这些街巷和院落、天井一起组成一套通风体系,调节村镇内部的气候环境。 ? 地形特征

我国江南湖网地带的村镇, 其形态因对另一种自然因素——水的适应而形成了强烈的地域特色。对于江南水镇来说,水是人们的生活源泉、交通方式、经济形态和文化品性。水成为城镇形态的特征之源。典型的江南水镇一般由一条河道串联,巷弄如毛细血管般散布在河道之间,它们几乎全部与河道垂直相通,以最直接的方式把居民的生活同河道拉近,形成了“鱼骨型”这种江南水镇的基本形态。主要的街道沿主河道两侧延伸,次级巷弄与河道垂直排列,在河道的转弯、 汇合、交叉处,往往形成城镇中最为有趣和迷人的空间。

另一个例子,居在黔东南多山地带的苗族人吸取了干阑建筑灵活多变的结构优势,结合山地地形做出了适应自己文化特色的创造性的发展。在竖直方向上,半边楼的空间和结构都可分作两部分,前部为楼居,后部为地居。入口设在后部地居的山面上,穿斗构架高低有别,楼居部分随地形的变化灵活伸缩吊脚,既有规律又变化自如。内部空间的组织随地形灵活多变,在山地环境中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 ? 地方材料与技术

中国的民居也表现出就地取材的应用自然材料的特性,东北的井干式木房、云南的土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西藏的石屋、内蒙古的帐篷等,

它们就地取材,与当地自然融为一体。

二文化因素对于地方建筑的影响

? 社会组织结构

四合院就是诠释伦理的空间模型。儒家伦理的核心是“礼”,即礼教尊卑等级秩序,在中轴对称的四合院住宅中,供奉祖先牌位的厅堂必定坐北朝南,位于中心的轴线之上;长辈住正屋侧室,晚辈住厢房,佣仆住倒座或后罩房偏处。厢房中依照长幼还有“兄东弟西”的分别;而女眷则住在中门之后的内院。整组空间尊卑分明,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当一个大家族聚族而居时,每一个家庭或大或小地占据着一组院落,这些院落之间的组织布局遵循相同的原则,伦理精神和等级秩序借此由家庭扩展到村落乃至更大规模的城镇。

? 宗教信仰,民族禁忌

男女有别,授受不亲,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与伦理道德相关的一种普遍习俗。在旧时的家居宅院中,女性的活动范围有着严格的规定,住屋中明确存在着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的差别;一般来说,合院住宅中女性的活动都被限定在厅堂后面的院落中;后院和前院之间设有中门,它是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的分界线。这些直接影响着合院的布局。 地方民俗世代相传,强化了地区文化的亲和性和凝聚力,它是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地域建筑的发展。

? 经济形态

在商业社会中,任何一种建筑思想和形式风格的提出都不能回避社会的经济选择。现代建筑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与现代工业的社会

化大生产相适应,依托标准化的设计和大规模的生产满足大量的社会需求。就我国社会来说,发展经济是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目标。经济形态作为地区建筑系统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因素,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