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文化工作成果和十三五文化工作打算

十二五文化工作成果和十三五文化

工作打算

一、十二五文化工作成果

(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基本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并完成标准化配置,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基本完工,现部分投入使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建成县级中心1个(县图书馆),乡镇街道服务点27个,村(居)服务点267个;综合文化站全面落实配置编制人员3名以上,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自20xx年起,两馆一站一室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同时“两馆一站”纳入了全市免费开放绩效评价考核体系。20xx年以来,两馆一站一室年均落实免费开放补助资金235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8万元,接待群众达20万人次以上。

(二)群众文化活动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年均举办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达十次以上,春节电视文艺晚会、春节民俗展演、乡镇文艺汇演、“5.23”文艺展演周、七一歌咏会、群众文艺展演、清溪油菜花节、官庄荷花节、川河盖映山红节等已形成活动品牌,在县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公共文化单位指导

下的基层单位和农村社区群众业余文艺队伍达200支以上,在册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达6000余人,自发组织开展的中小型活动年均达400余场次,特别是由县文化馆创作推广的摆手舞、花灯坝坝舞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在2014—20xx年度举办的全县首届花灯坝坝舞大赛中,全县约100余支队伍3000余名群众参赛,20xx年举办的群众文艺展演约50支队伍1800余名群众参赛。活动水平和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升,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有花灯广场被评为“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广场”、中和街道东风社区被评为“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社区”、职教中心被评为“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

(三)群众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大投入,加强群众文艺工作指导,宽松创作环境,使群众文艺不断繁荣,取得可喜成绩。在市级比赛中共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9个。其中参加全市乡村文艺汇演、社区文化节展演,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全市小品大赛中,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全市“群星奖”推荐评选活动中,获1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广场舞蹈《花灯闹春》被推荐为代表重庆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总决赛获优秀表演奖。20xx年秀山县老年大学民乐队演奏的《花灯乐》、《黄杨扁担》在合肥举办的全国第四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综艺大赛中荣获铜奖。在 “2015歌舞中国——首届中韩文化艺术节”上,我县同心乐艺术团表演的花灯舞蹈“秀山秀色”荣获年度总冠军。同时由县文学协会主办的文学季刊《秀》年均出版4期发行12000余册,年均编发100篇以上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新创的摄影学报《秀山摄影》现已编发2期3000余份,发表作品

100余幅,书法、美术创作活动也十分活跃,每年数百件作品在各级专业赛事和展览上获奖,特别是书法协会现有国家级会员达30余名,全县书法氛围十分浓厚,20xx年我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之乡”荣誉称号。2010生产了我县首部自行生产,并以传统民族民间文艺形式为载体的大型舞台精品剧目《永远的花灯》,得到重庆市文广局、重庆演艺集团、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湖南省民族歌舞团相关专家和县四大家领导的高度评价。2013组织拍摄的电影《指尖太阳》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我县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创作保护持续活跃态势。

(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县加大力度推进非遗保护基础性工作,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

一是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开展了2次非遗普查,获取了数十万字的采访文字,编辑摄录了2000余分钟的视频资料,数千张照片,初步建立了数字资料库;二是公布了第一批县级保护名录和第一批县级名录代表性传承名单,现共有国家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12个,县级项目24个;国家级传承人1个,市级传承人7人,县级传承人24人;有市级传承基地2个;三是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综合典籍《秀山花灯》上中下三册,约60万字,启动记录片《风物秀山》的摄录工作,现已完成《秀山花灯》、《秀山民歌》、《秀山竹编》、《龙凤花烛》、《辰河戏》、《薅草锣鼓》、《余家傩戏》、《溜沙阳戏》120分钟专题片的摄制工作,陆续在秀山电视台播放。完成30万字《秀山民歌集》的编辑,即将付印2000册,完成《秀山花灯舞蹈乡土教材》编辑,已进厂,将付印3000册。

二、十三五文化工作打算

(一)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度,狠抓“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服务,将文、图两馆建设成为地市级一级馆,成为渝鄂湘黔边区领先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全面达到部颁三级站以上标准。

(二)进一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巩固发展方便、快捷的城乡文化服务圈,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文化服务购买平台,努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激励机制,推进实施文化志愿者服务制度,继续以节庆活动为重点,开展全县性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四)继续鼓励群众文艺创作活动,宽松文艺创作氛围,恢复和完善秀山文学艺术奖评奖机制,对涌现的文艺精品和多出成果的文艺人才实施政府奖励。力争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在各级展演赛中获取佳绩。

(五)努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加大投入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整合各相关部门力量,以传统风貌保存良好的乡镇、自然村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文化生态保护项目,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普及推广一批研究成果。使人与自然、文化与经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平共处、协调发展。

 

第二篇: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谋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过去的五年里,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和××集团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抓改革,转型升级拓发展,实现了企业良好的结构性调整,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商品销售逐年增长 %;实现利税 万元,年增长 %。今年,预计实现商品销售 亿元,年增长 %。

“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构建流通服务体系,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五年来,我们按照市政府、××集团打造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提升现有平台硬件水平和服务水平。长江路市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提升性改造,服务设施得到了大幅更新,实用性得到了大幅强化,购物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充分发挥了小市场、大作用的功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添了分,增了光。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先后引入海鲜、精品水果、快洁食品等品种,实现了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消费业态转变,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二、推进服务管理创新,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按照公司“调结构、促发展、强管理、提服务,增效益”的工作方针,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促进管理更新,保障服务,保持市场繁荣。我们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

平,不断完善配套服务项目,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众形象。一是多方合作,导入车辆服务管理平台,促使车辆有序停放,解决市民购物后顾之忧。二是积极配合道路、市场管理部门,制止游摊散贩占道,静化市场周边坏境。三是做好了经营户水、电、费的跟踪管理工作,提高运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资产投入产出强度

我公司因企制宜,按照改旧、建新、育强的原则,下大力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确定了年度改造规划,着力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发展后劲。20xx年4月先后对产业无优势、发展无后劲、生产风险大的“肉加工”,“制冷”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予以坚决关停。对3家加工户进行了清退,对7家商户进行了疏散。并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资源进行了合理优化,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渐显。巧用“借鸡生蛋”方法,建成“新苏菜场”,植入自有菜场管理方法、管理优势,加强市场管理,加速市场发育,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安全生产一着不让

我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自上至下的职能健全、指挥有效、反应快捷灵敏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立了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特种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我们采用公司、管理员和经营户密切配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和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结合在一起统筹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针对生产区消防用水管道由于多年腐蚀多处渗漏的情况,进行了改道贯通,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防灾抗灾能力。特别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做好了安全设施的配备和设备安全的改造、维修工作。在涉氨企业的专项治理中,依规办事,按法执行,按照要求,逐条对照梳理,自查自纠,切实做好了专项治理工作。在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作报废停用处理时,确保了液氨使用设备的内部压力安全释放和液氨的安全转移,顺利进行了安全无害化处理。

“十三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集团的中心工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推进组织、服务、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打造服务市民、服务市场的综合平台。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商品销售年递增18%,利润年递增8%。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培育市场,强化市场管理。

1.创新经营格局体系。以市场经营为主业,资产经营为补充,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动态调整经营格局,促进齐头发展。

2.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体系。重点掌握经营业态和主流消费的变化,抓好管理和服务两件事,提升综合效益。

(二)合理配置资源,加大资产经营力度。

1.配齐配优资产经营人员,健全资产管理组织体系。

2.抓好经营信息、经营户信息收集体系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