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

课型:准备课

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内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时期。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怎么改?我经过一段时间地思考,决定效仿现在的

一些电视访谈节目,即将我的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让学生畅所欲

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历史,用心去体验当时的历史,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出生

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每门课程都有其内

在的特点。历史课它的特点就在于,历史永远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学习它的人要将自己“穿

越时空”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感受。结合历史本身的特点、生本教育学习和现在电视访谈节

目的增加,我尝试将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老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

的“导演”,学生自己选主持人和记者,并且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作为受邀嘉宾来接受采访。

每一节课就是一期访谈节目,

节目的背景音乐我们选的是百家讲坛的背景音乐——神话重现,创造一个历史访谈的氛围。

节目分为三个环节:

1.历史小故事展示;

2.基础知识学习,即谈的阶段;

3.探究知识的学习,即访的阶段。

现在就将一期访谈节目的整个过程给大家展示如下:

第18课三国鼎立课堂展示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 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州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 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四、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历史前置性问题的设置:

前置性问题设置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任务驱动,用荣誉牵引

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问题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历史科目在初中比较特别,

我们不能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我每一课给学生两部分预习题,一部分是基础知 识,学生只要仔细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一部分是探究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思 考探究知识。为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及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

课前我将八个小组分成三个大组,

各代表魏、蜀、吴三国,课下查有关魏蜀吴的资料。

1.各小组按自己所属的国家搜集资料(魏、蜀、吴三国成立的经过以及著名人物介绍);

2.官渡之战的表演;(学生课下准备)

3.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是什么?

4.了解赤壁之战。

5.了解魏、蜀、吴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称王者、都城所在地。

6.看课本81页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81页“识图”。

7.“各国”整理出你们各自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措施。

1.你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可以从三国分立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2.常言道:“乱世造英雄”,总结三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一些事迹,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假 设你是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将要怎样治理你的国家?

课型:展示课

一是历史小故事展示。课前5—10分钟时间,由小组表演历史小故事,小故事的设置, 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历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战,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使 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在小故事表演时,我们要设一个 驻三国时期的记者,他要带大家穿越时空来到官渡之战发生的现场。小记者为大家做报道时 要讲清楚当时的时间、地点以及报道事件,这一个过程使大家对官渡之战印象更加深刻。

二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即谈的过程。由于让学生自己讲课,他们在知识点上把握肯定不 到位,所以通过给他们前置性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基础知识,小主持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 老师的角色,这样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当“小老师”的兴趣。基础知 识的学习,主持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抢答、集体回答或是小组派代表回答等等。 可以说小故事的表演,是让学生的一个“预热”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加 热”过程,谈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通过以上的准备,探究知识的采 访阶段,就会将这节课推向一个高潮。

三是探究知识的学习,即访的过程。历史使人明智。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的历史知 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历史,那就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探究知识中 的第2道题,学生就要将自己设想为三国时的君主。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要进行采 访,学生以组为单位,作为一组嘉宾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 即将接受采访的历史名人,谈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而学生要总结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以 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主动地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不仅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还对 前面学习的进行复习。

历史访谈节目中的角色分配

首先,老师由以前的主讲者,变为幕后工作的导演,学生变成了历史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记者以及邀请到的嘉宾,现场交给学生。在学生主持或回答有问题时,老师可以打断,进行 补充或改正,就像正式录节目那样,导演可以随时叫停进行指导,指导后“演员”就会及时 更正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欲,那样会比老师站在讲台上重复强调好多 遍更有效果。其实,幕后的导演未必比以前的主讲者轻松,课前老师要设计本期节目的思路, 中间穿插哪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前置性问题该如何设计等等。

其次,每期节目一般选两个主持人,一个专门主持,另一个写板书兼最后探究阶段的采 访,即“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样分配的原因很简单,写板书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

固,及时在课本上做笔记,在玩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

再次,是小记者,每一个时期都会选择一个驻此朝记者。如三国时期,我们会派三个记 者分别驻驻蜀国、魏国、吴国;课本讲到唐朝知识时,我们就会派驻唐朝记者等等。小记者 要带大家穿越时空,展现当时的历史,在这个阶段可以让记者给大家报道历史现场,这样学 生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是简单的在学习历史课本,而是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记者带学生穿越 时空看历史,就是要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回到当时的环 境中去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另外,学生在评价历史时,可能比老师只讲课本知识后进行评价要更理性一些。让其他 学生扮演的角色是被邀请到的嘉宾,以组为单位,在访谈阶段,邀请嘉宾回答时都是点组名, 全组嘉宾起立,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这 一点恰是生本教育的要义之一。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注重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前提下,进一步学习探究知识。三国 鼎立这一课要记得人物、时间和事件等太多,通过“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学生可以在快 乐的环境中学习,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 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述而》)

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态度相

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同时学生主持能力、采访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 高,从刚开始上讲台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从容大方。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表演以来,学生的组 织能力、表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从刚开始不知道如何选择历史小故事,到现在的历史小故 事表演的活灵活现。尤其是现场学生的激情高昂,学生的灵活变通,给很多听课老师留下很 深的印象。

 

第二篇:《三国鼎立》课例分析

《三国鼎立》课例分析

涉县原曲中学 张拴成

一、课堂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及都城,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导学方法】

①猜谜语法:采取让学生猜和三国有关的历史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探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 ③其他方法:自学法、指导法、练习法等。

【学习方式】

预学突破 → 讨论交流 → 展示提升 → 统整归纳→ 反馈达标

【学法指导】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三国知识,还编了《巧记三国历史口诀歌》:2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鼎立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建,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采取当堂给学生时间记忆,当堂加分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建议:

(一) 导入新课

采取让学生猜和三国有关的历史谜语的形式:(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3)红墙(打一古代地名)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这几个和三国有关的谜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热烈 ,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这些人名、地名和成语都与三国有关,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三国人物英雄辈出,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走进三国,学习有关三国的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预学突破:

教师首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由学生读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预学单的预学部分。

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预学内容,并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划下来。小组长检查预学情况,记优良中差。

2、预学展示:

知识点一:将军令3号、黄鹤楼5号书面展示,北斗星6号点评。 知识点二:学生完成情况很好,所以不必要由学生展示,而采取教师多媒体出示答案的形式。

3、讨论交流,展示提升:

教师:新课学习,为了使大家印象深刻,按照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咱们把本课划分为两大版块,分别为:第一板块--- 烽火看台和第二板块----走进三国。

首先我们看第一板块:烽火看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师: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还得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示意图》)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互相攻战,百姓流离失所,多么渴望能过上统一安定的生活啊!那么,北方人民的这个愿望是谁帮助实现的呢?(答:

曹操。)大家看图,北方的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并不是曹操,是谁呢?(答:袁绍)(从而引入讨论1。)

讨论并展示1:为什么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曹操-----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方面:招贤纳士

经济方面: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官渡之战军事方面: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建议

袁绍-----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意见

教师: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大家知道曹操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他统一北方后,下一步会怎么做?(答:统一全国。)

请学生结合《赤壁之战示意图》,介绍赤壁之战的经过。

讨论并展示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呢?

-----占天时、地利、人和,采用正确战术“火攻”

-----不习水战,骄傲轻敌,采用错误战术

教师总结:是非成败,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启示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凡事要戒骄戒躁!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接下来我们进入------ 第二板块:走进三国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三国鼎立示意图》,介绍三国鼎立的形成。以便使学生在脑海里对魏、蜀、吴有一个空间及方位上的概念,提高识图能力。

(2)拓展延伸: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总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以后,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都想完成统一大业,因此他们都注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也安定了,所以说是历史的进步。

(3)人物风云:三国故事中的曹操阴险狡诈,戏台上的曹操更是一位花面的奸臣,这符合历史事实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鲁迅:“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老师提醒大家: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谈学习后的收获: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③从对文艺作品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的比较中,我认识到什么;④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你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4、整理知识系统及规律方法:

(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总结归纳,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通过这种要点提炼法,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印象非常深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三国知识,我编了《巧记三国历史歌》: 20xx年官渡战,

曹统北方基础奠。

208年赤壁战,

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鼎立魏蜀吴,

曹丕刘备孙权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

卫温乘船到台湾。

采取当堂给学生时间记忆,当堂加分的形式,学生气氛热烈,背诵效果非常好。

5、反馈达标

(要求:独立完成。看你这节课掌握得怎么样?加油啊!)

学生完成反馈达标的问题后,老师把学生错得多的题指导大家纠正。

最后教师总结: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谁能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三、我的反思: 这节课贯穿了“5×5”新课堂中的预学、讨论、展示、统整、检测五个环节。课前先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本课学习,有地放失,更有针对性;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展示热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检测环节也充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评课中,学校的老师们对本课的教学效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亮点很多,首先导入新课很新颖:采取让学生猜和三国有关的历史谜语的形式:(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3)红墙(打一古代地名)(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这几个和三国有关的谜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热烈 ,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还有,在整理知识系统及规律方法时,由于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即: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通过这种要点提炼法,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印象非常深刻。再有: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三国知识,还编了《巧记三国历史口诀歌》:2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鼎立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建,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采取当堂给学生时间记忆,当堂给学生加分的形式,学生气氛热烈,背诵效果非常好。 老师们在肯定本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指出了缺点和不足,比如给学生背《巧记三国历史口诀歌》的时间稍长,还有在学生背《巧记三国历史口诀》时,有一句“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应该把下一课将要提到的“卫温乘船到台湾”的史实交代清楚等问题。

今后,我一定会沿着领导指引的方向,坚定信念,继续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扎实坚定地把“5×5”新课堂贯彻好,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