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节历史课

如何评价一节历史课

2011-10-25 8:47:00

10

推荐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听课,收获很多。但是如何评课却始终困扰着我,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查阅很多资料,现将我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其一,首先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令性文件,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重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据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再结合教材的具体叙述,最后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比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古代史”“上古人类文明”的内容标准中明确规定“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它给人们的初步印象是原来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但是,仔细读来,就会发现这是《课程标准》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从文明起源来了解人类文明与环境的关系。《课

程标准》中还有不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读、发掘,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它对于教师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历史教师只有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整合、讲授历史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科学性原则。

其二,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理念。具体地说,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主体,必须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是整体育人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必须关注受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所以,主体与主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现在,提倡学生为主体就是让主导有落脚点,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为前提而存在的。同样,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发挥主体作用,自然也不会有优质的历史课。就具体教学过程而言,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安排恰当,从而引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正确处理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评定优质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因素。

其三,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处理

得紧密融洽。

知识是提高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能力,也不可能产生丰富的历史思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样,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一个学生不可能学完人类的全部历史知识。为此,我们必须把中学生的历史知识限定在“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范畴之内。我们既不能在学完全部历史知识后才来提高能力,更不能只让学生学一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将此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学作为人类特殊的认识过程,总会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反复提升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感知历史表象、形成历史概念,最后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全陶,面促进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 其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重点从四个方面评: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宏观把握与微观处理是否准确恰当、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有特别的精彩创新之处。二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情况及突破方法是否合适;三是评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选取的材料是否典型,利用是否充分,还有没有理

家恰当的教学资源可以用(如地方特色的资源);四是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状况。

其五、教学过程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一是整体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清楚,教学节奏是否紧凑有序;二是教学情景的创设、讨论与探究的问题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符合学生实际;三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明确的学生意识,特别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育。

其六、教学方法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依据选用的五条标准评);二是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三是教学手段是否灵活多样,课堂互动是否充分。

其七、教师基本功

对教师基本功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师教态;二是教师的语言(准确、丰富、清晰、生动、流畅、有感染力);三是教师的板书;四是教师机智,即能否在课堂随机应变,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

其八、教学效果显著。

坚持以人为本,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

式多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第二篇:评议一堂历史课

评 议 一 堂 历 史 课

如何评议一堂历史课呢?可以 从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看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恰当

历史教学目的定得是否明确,一是看知识教育,二是看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同时.还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例如,有的教师将“三国鼎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使学生了解“一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和魏、蜀、吴二国生产的恢复印发展情况"这仅仅能使学生了解到“过程”、“情况”,而忽视了“使学生了解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这一更为重要的方面,把教学目的变成了教学内容索引、丢弃了思想教育目的,也没考虑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要能体现教材的中心思想,对学生来说又要深浅适度。

二、看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具体、系统

(一)看教学内容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

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所讲的史实必须真实可靠。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统帅史实,对史实进行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即史实要与论述有机地统一起来。历史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要求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有,在评述历史人物方面不承认矛盾,也不承认发展变化,好便绝对的好,坏便绝对的坏。例如.讲太平天国史,把一切功劳都归到洪秀全身上,把一切错误都记在杨秀清名下。这就违背了历史,违反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在评议教学内容 1

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还需注意正确理解概念,否则也会出现错误。如把金军侵略南宋说成金军南下侵略中国,这是对“中国”这一概念理解的偏差导致的原则性错误。

(二)看教学内容讲授的具体性、形象性。

历史学科是以具体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对史实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的特点。教科书由于篇幅所限,所述史实往往是浓缩的,教师只有把浓缩的教材展开,使之具体化,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为进一步形成历史概念打下基矗这一对教学内容具体化的创造性工作,体现着教师处理教材的艺术,是评议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方面。例如,“中法战争”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中法新约》的签订。教科书对此叙述极为简单。教师对此应进行着力加工处理,补充一些当时条约签订前后的生动史实,像李鸿章、冯子材等人物及清政府、法国政府的种种表现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实现知识教育目标,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三)看教学内容讲授的系统性、连贯性。

这主要看教师讲课是否注意了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系统性只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基础,学生是否真正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书本知识向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转化。教师必须注意一节课在整个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在教学中有所反映,要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形成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把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深化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例如,讲英国宪章运动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时,应先引导 2

学生回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讲法国工人六月起义时,要和英国宪章运动相联系,通过其形式和意义的比较而形成系统知识。

三、看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

评议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首先,要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其次,要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促使其主动地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高度的注意力,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这些都是教学运用成功之法的具体体现。再其次,要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做到顺利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做出结论。要善于运用知识迁移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最后,教学效果也是检验教学方法运用情况的重要方面。

以上三点,是评议一堂历史课的基本标准。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