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实验报告

果树嫁接实验

学号:20100217  姓名:陈雅  班级:20##级园艺一班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

掌握果树嫁接的技术要点

二、     实验材料及工具

梨树、剪枝剪、劈接刀、塑料膜

三、     实验原理及技术要点

嫁接成活原理:当接穗嫁接到砧木上后,在接穗和砧木的伤口表面,受伤细胞的残留物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覆盖着伤口。随后在愈伤激素的刺激下,伤口周围细胞形成层细胞旺盛分裂,并使褐色的薄膜破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断增加,接穗和砧木间的空隙被填满后,接穗和砧木愈伤组织的薄壁细胞就互相连接,将两者的形成层连接起来。愈伤组织不断分化,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进而使导管和筛管也互相沟通,这样接穗和砧木结合为砧穗复合体,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果树嫁接技术要点:1 选择最佳的嫁接时间,一般果树选择早春嫁接改良,更有利于幼枝生长和树冠的形成,还要注意嫁接果树的伤流期。2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质量及枝条年龄。

 嫁接方法:劈接法  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头”长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两斜面等长或略有差别。插接时要求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橛皮层对齐;接穗插入深度以一个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对齐为准,接穗留芽2——3个。接插后塑料膜绑缚要严紧。

四、     实验结果

果树修剪实验

学号:20100217  姓名:陈雅  班级:20##级园艺一班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修剪的作用

掌握果树修剪的技术要点

二、     实验材料及工具

梨树、剪枝剪

三、     实验原理及技术要点

               整形修剪的作用(调节作用)

        (一)调节果树与环境的关系

        (二)调节树体各局部的均衡关系

        (三)调节树体的营养状况

            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

        (一)根据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

        (二)根据自然条件及栽培措施

        (三)根据经济要求

修剪的技术要点:梨的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也可分为短果枝5cm以下、中果枝5~15cm、长果枝15cm以上和短果枝群。梨的萌芽力强,成枝力弱,顶端优势强。 所以修剪时要先定干,进行拉枝,确定基本格局,使树形充分开张,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 定干以后剪掉长果枝即徒长枝,留下结果枝,以便更多挂果。

 

第二篇:物理农业装备试验报告

  物理农业技术装备示范项目

试   验   报   告

一、试验概述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是通过声、光、电、磁等物理效应,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防控温室大棚内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改变近年来,温室大棚生产面临着农残超标严重、土壤连作障碍明显、过度依赖化肥、生产成本加大等诸多问题。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对促进我省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试验装备型号(型号、产地、作用、引进时间等)

(三)试验时间

11月3日---12月8日

(四)试验地点

我中心在榆次东阳示范基地建设总面积达400平米的两个对比示范大棚。

(五)试验区规划

本次试验在山西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榆次分公司内部选2个土壤条件相同的大棚进行对比试验。

两个大棚同时各自在11月3日种植黄瓜苗600株,统一垄距、行距、株距开展对比试验。

从整地、施肥、定植开始,建立试验档案,详细记录日常管理情况(整地、施肥、定植、垄距、行距、株距、灌溉、病虫害防治(用药)、采收、通风、卷帘、装备作业时间等)。

试验棚与对比棚的各种农事操作及水肥管理完全相同。

定期观察对比大棚内作物的长势、开花、结果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作物生长周期时间的差异。

在作物生长的整个周期,安装物理农业设备的大棚均按说明进行操作,目前为止尚未使用化学农药,最大可能的发挥物理设备防治病虫害的功能。

对比大棚按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目前为止病虫害情况较轻微,还未使用农药。

二、试验指标测定

东阳基地试验大棚是20##年建的新棚,土壤相对比较好,在8月份土里掺入两三轮车羊粪。土壤肥沃,病虫害相对较少。11月份定值黄瓜苗1600棵。

11月15日,黄瓜苗出现了白粉病跟炭疽病,由于病害较轻,尚未施用农药。期间空间电场一直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每天9点到11点增施二氧化碳2小时,臭氧防治机在11月19日晚上闭棚后消毒杀虫一次。到11月底试验大棚白粉病跟炭疽病基本消除。

12月3日,黄瓜苗出现小面积的蚜虫病,未使用农药。期间空间电场一直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每天9点到11点增施二氧化碳2小时,土壤电消毒杀虫机在12月4日对土壤进行了一次消毒杀虫,臭氧防治机在12月6日晚上闭棚后消毒杀虫一次。现在蚜虫病还存在,尚未发现蔓延的趋势,还在观察中。

使用物理方式的作物,植株整体比对比棚的长势要好,茎秆粗壮,叶面积大、雌花多、做瓜率增加。抗病能力较强。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

二氧化碳试验情况(见附件一)

空间电场试验情况(见附件二)

土壤电消毒杀虫机试验情况(见附件三)

臭氧防治机试验情况(见附件四)

四、结论

目前为止在作物生长初期空间电场对气传病害以及湿度引起的病害预防效果较明显,对细菌性病害的预防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不明显,需要配合其他的土壤防治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防治效果。

土壤电消毒杀虫机对土传病害、线虫、韭蛆等微小害虫病、根系有害分泌物的防治效果比较明显。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安全隐患,操作需要专业的防护工具、较为专业的人员才能操作。

二氧化碳发生器通过对温室黄瓜增施CO2试验表明,施用后植株光合作用增强、叶面积增大、雌花多、做瓜率增加,为保护地栽培中合理施用CO2,增加蔬菜产量提出理论依据。

臭氧防治机的使用安全高效成本低,可同时防治多种病虫,而且防治费用低。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植物对臭氧的浓度要求标准比较高,浓度太大容易造成植物烧伤,浓度太低又起不到消毒杀虫的作用,需要专人实时监控。

附件一

二氧化碳试验情况

在对比黄瓜大棚内,白天CO2浓度下降幅度很大,最低达210ppm,作物光合强度降低,导致了生长发育迟缓和生理代谢的缓慢。2014 年11月, 在东阳庞志村日光温室黄瓜大棚内进行增施CO2试验。  通过对温室黄瓜增设CO2试验表明,施用后植株光合作用增强、叶面积增大、雌花多、座瓜率增加,为保护地栽培中合理施用CO2,增加蔬菜产量提出理论依据。

一、试验方法及材料

   1. 在东阳庞志村日光温室黄瓜大棚示范点。栽培品种:白子南瓜嫁接黄瓜。11月处理区面积150平方米、600株, 对照150平方米、600株。

   2. 放CO2方法及观测方法, 施放时间11 月~12 月底。本试验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CO2。在作CO2增施过程中(9~12 时)不放风,阴天不施。每隔10天调查一次生物学性状,同时对各种病害及产量进行调查记载。

二、结果分析

   1.CO2浓度的变化

   (1)昼夜变化规律

    据试验测得, 温室栽培期间、夜间CO2浓度可达500ppm,但日出后由于光合消耗,CO2浓度大幅度下降,每天有6 个小时在300ppm 以下, 最低达210ppm。在处理区当CO2未被作物消耗时就补充了CO2,浓度上限为1300ppm,下降为850ppm,是自然条件上CO2浓度的2~4 倍。

   (2)光照强度与光合消耗量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叶面积消耗CO2数量不同。光照达到1500LX 时,CO2浓度迅速下降, 当光照强度升到3000LX 时,CO2浓度急剧下降。实测70 天苗龄的黄瓜植株上部第四片叶子(叶面积120 平方厘米)光合消耗CO2数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见表1。

 表1光照强度与光照消耗量

   由此可见,温室栽培蔬菜,由于作物光合消耗CO2的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光饱和点内),所以,补充CO2对作物是十分必要的。

   2.温湿度的差异

   在增施CO2的情况下,因密闭棚室温度稍有提高,而湿度有所下降,这对黄瓜的生长是有利的。因为提高了CO2浓度,作物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也相应地提高了3~4℃。湿度的适当降低抑制了大多病虫害的发生。

   3.CO2浓度对雌花分化及坐果数的影响处理区黄瓜植株全生育期的总花数低于对照,而雌花数高于对照77%,座瓜数高于对照67%,处理区多出现一节多雌现象,而对照出现一节多雄花现象。

   4.CO2浓度与植物学性状

   增施CO2的黄瓜植株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整个生育期,处理比对照植株高增加12%,茎粗增加36‰,特别是生育前期株高增加53%,茎粗增加46‰。

   5.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还在进行中,黄瓜还没成熟,尚未产生经济效益。

三、结论

1.从植物生理角度看,增施CO2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了叶面积、雌花数、坐瓜数及植株生长速度,奠定了高产基础。

2.增施CO2

   应与水肥管理相配合,使栽培环境中各个因素协调一致。

3.施放规律,早晨9~12 时,每天三次,适宜浓度为800~  1500ppm 之间,阴天不做CO2施肥。

附件二

空间电场试验情况

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作为一种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正在被深入推广和应用。本试验通过对温室黄瓜使用空间电场表明,定时使用空间电场,黄瓜与对比大棚相比,病虫害发生较晚,传播速度慢,植株更健壮为空间电场在大棚中的推广利用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试验方法及材料

1. 在东阳庞志村日光温室黄瓜大棚示范点。栽培品种:白子南瓜嫁接黄瓜。11月处理区面积150平方米、600株, 对照150平方米、600株。

2. 使用空间电场及观测方法

施放时间11 月~12 月底。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均采用交流220伏电源,其控制均采用间歇循环控制方式,即系统工作15~30分就停歇15~30分钟,自动循环往复。全天开启空间电场。本试验通过空间电场防病控病。使用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农药干预。每隔10天调查一次生物学性状,同时对各种病害及产量进行调查记载。

二、结果分析

 1. 光合作用的促进与品质的优质化  

据试验测得在空间电场作用下,植物对CO2的吸收加速并使光补偿点降低,即在弱光环境中仍有较强的光合强度,即空间电场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光合强度,促进同化产物的运输和植物组织器官的生长与发育。

2. 氮气肥料化

空间电场可以提高植物叶面氮肥,通过测量营养物质含量,试验大棚的氮含量高于对比棚。

3. 缺素症预防

在空间电场作用下,植株体内 Ca2+浓度的变化 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变化调节着植物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也促进了植物在低地温环境中对肥料的吸收,增强了植物对恶劣 气候的抵御能力。

4. 除雾与臭氧防病

空间电场可以隔绝气传病害的气流传播渠道。由于空间电场作 用,土壤—植株生活体系中有微弱电流,该电流与空间直流电晕电场、 臭氧、高能带电粒子一同作用,可以防治土传病害。

   5.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正在进行中,黄瓜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经济效益。

三、结论

试验表明,利用建立的空间电场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健壮植物;防治植物的气传病害。利用建立的空间电场净化温室空气、除雾、灭菌消毒。利用带有高电压的电极线的放电作用生产空气氮肥。与二氧化碳增施配合使用能够产生产量倍增效应。缺素症预防。

附件三

土壤电消毒杀虫机试验情况

土壤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媒介,也是病虫害繁殖的主要场所,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在土壤中生存活越冬,而且土壤中还常存有杂草种子,因此很多设施土壤,使用前都应彻底消除,近年来,设施农业高密度栽培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一种作物,这些都有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这类病害不及时加以控制,会造成严重减产或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造成绝收。所以土壤消毒是控制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试验方法及材料

   1. 在东阳庞志村日光温室黄瓜大棚示范点。栽培品种:白子南瓜嫁接黄瓜。11月处理区面积150平方米、600株, 对照150平方米、600株。

   2. 土壤点消毒杀虫机作业及观测方法,20##年11月3日、12月4共作业两次。处理前灌水至土壤水饱和状态,作业人员提前穿好防护设备,每次作业时间3--4个小时。作业前三天,作业后三天调查生物学性状,同时对各种病害及产量进行调查记载。

二、结果分析

1.处理土壤速度极快,瞬间灭虫短时灭菌;

   2.电耗显著减少,机型体积显著降低;

   3.机器移动操作更为便捷;

   4.更适宜高产值作物的重茬栽培。

三、结论

土壤电消毒杀虫机对土传病害、线虫、韭蛆等微小害虫病、根系有害分泌物的防治效果比较明显。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安全隐患,操作需要专业的防护工具、较为专业的人员才能操作。

附件三

臭氧防治机试验情况

臭氧的使用安全高效成本低。臭氧可实现一施多用,同时防治多种病虫,而且防治费用低。与喷施农药相比,施放臭氧更为方便、高效、安全,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菜农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而降低用药成本;

一、试验方法及材料

1. 在东阳庞志村日光温室黄瓜大棚示范点。栽培品种:白子南瓜嫁接黄瓜。11月处理区面积150平方米、600株,对照150平方米、600株。

2. 臭氧施放方法及观测方法,黄瓜定之前,试验棚内每天早晚各开机施放臭氧2--3小时,持续3--5天,浓度为30--50mg/kg。黄瓜定值后,黄瓜植株生长期间每3--4天施放一次,苗期臭氧浓度为1--2mg/kg,结果后期为0.2--50mg/kg 。每隔10天调查一次生物学性状,同时对各种病害及产量进行调查记载。

二、结果分析

   1、防效明显。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杀虫灭菌彻底,不留死角,可较好的防治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的病虫害。

   2、安全性好。臭氧在密闭的棚内施放,不与人体直接接触,且易分解,不危害人体,不污染环境。

   3、防治成本低。臭氧防治技术得当,可基本不再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节省很多的费用。

4、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还在进行中,黄瓜还没成熟,尚未产生经济效益。

三、结论

臭氧防治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尚属新的技术领域,它是防治病虫的有效措施之一,单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防治措施,必须把它融入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与其他措施相互配合。同时,在应用臭氧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效果不稳定或伤害作物等问题,因此,要大面积推广应用臭氧防治其他设施蔬菜病虫害,必须加强对不同蔬菜作物种类、不同生育时期病虫的防治试验示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