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调查报告

关于湖北大学学校食堂一次性碗筷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一次性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餐馆里、小摊上、大学校园里、机关食堂里一次性筷子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在湖北大学校园里展开了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湖北大学风华园、嘉惠园和桃李园三个食堂使用一次性碗筷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一次性碗筷使用的现状、原因及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呼吁同学们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二、调查对象:风华园、嘉惠园、桃李园

三、调查时间:2011.10.11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调查、资料归纳法、总结分析法

五、调查结果:

马哲调查报告

马哲调查报告

马哲调查报告

从上图中我们注意到三个食堂使用一次性碗筷的量不同,部分同学认为可能是因为座位少而人流量多,供应一次性餐具可以减少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同学认为是学校中的“部分集团”追逐利益所致;还有少数同学认为学校食堂餐具不卫生,未消毒干净,一次性碗筷比较干净。同学们普遍希望学校食堂提供

干净、卫生、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可见大家的环保意识是较高的。

2. 针对学生,我们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见下方),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对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感受以及用不锈钢餐具代替一次性碗筷的看法等等。在发放问卷之前,我们抽样访问了一些同学并适当对问卷内容做了些修改,最后,我们总共收集了有效问卷84份。

从问卷结果可了解到接受调查的学生都意识到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危害,意识到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通过上图可知,大部分同学是反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原因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站在对立面的同学则指出他们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因为它方便快捷。

3. 针对饭堂,我们采访了食堂的经理,采访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次性餐具种类、进货量及消耗量等情况;一次性餐具使用后流向及处理。通过与经理的交流反馈,我们发现:饭堂提供一次性餐具需要成本,出售一次性餐具并非盈利而是负担,而且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增加了校园的垃圾处理量,不利于清洁工作有效进行。一次性餐具在使用后大多与剩饭剩菜一起被丢弃,对饭堂及校园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的原因

1、缺乏相关的政策引导。目前我们国家对一次性筷子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出口导向企业,在国内市场则缺乏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对一次性筷子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具体的卫生检验标准。国家质检等部门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次性筷子或是缺乏必要的卫生消毒条件,或是在流通中被第二次污染,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企业对相关的政策认识也不到位。

马哲调查报告

2、利润的驱使。“一次性筷子看起来白白的,应该挺干净的。且有人直接送货上门,还省了运费”。商家不管这些筷子是否合格就放心或昧着良心大胆使用了。相对于可循环使用筷子而言,生产和购买一次性筷子的成本都仍然较低。

3、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在生活中,许多消费者也深知一次性筷子的危害,但目前为止没有更好的选择。外出就餐时不可能自己随身携带筷子,只好使用餐馆提供的一次性筷子。

(二)使用一次性筷子对人体的危害

从生产过程来看,一次性筷子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固态的制作方式,另一种是液态加工的制作方式。

所谓固态加工方式指的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但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往往会严重超标。除此之外,硫磺中还含有铅和汞等重金属。重金属在人体内的长时间堆积容易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另外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当人们使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所谓液态加工指的是通过氯气或者双氧水漂白。但氯气作为化学元素,不仅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胆结石,而且含有曾经让人们谈之色变的二恶英。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经过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民间的地下非法小作坊为了节约生产资料,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为了让看上去“肤色”较黑,这不太美观的筷子能畅销,小作坊生产者就只好使用这两种加工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次性的竹筷子。为了去除筷子上的毛刺,令其看起来更光滑白皙,小作坊的生产者们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这样的加工方式无疑也会对人体产生极大危害,因为滑石粉的使用容易增加人体患胆结石的机率。

因此,总结来说一次性筷子具有以下三大危害:

第一、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经过硫磺熏蒸,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二氧化硫,会侵蚀呼吸黏膜,导致呼吸道疾病。

第二、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第三、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三)浪费资源

从环保的角度看,一次性碗筷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上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约4758万立方米,这些筷子就占了10.5%。而生产筷子的过程中,从圆木到木块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仅为60%。

19xx年以来,我国各大宾馆、酒家、饭店普遍使用一次性木筷,造成的木材损失每年达5.0×106m3,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植树造林的全部林木的总蓄积量。南京市每天要消耗100万双木筷,相当于数十株直径20厘米的成年数。另据全国128个林业局统计,我国森林采伐量大于可伐量43%,更新面积仅有采伐量的56.5%,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2.5%。而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环保主义者警告,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可能在20年内就要砍掉所有森林。

我们都知道一次性木筷是日本人的发明。但日本人绝不砍自己的树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是世界上一次性筷子的最大进口国。原因就在于一次性木筷的原料多为桦木,其生长周期长,资源相对少,认识倒绝不该用这样珍贵的林木资源来制造一用即弃的一次性木筷子。然而,我们却砍着自己的树,生产着既内销有外销的一次性木筷。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仅我国北方的一次性木筷业就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300万箱共150亿双木筷。于是日本国土上森林覆盖率高达65%,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只有18%左右。

另据20xx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0.08公顷,在全球排名134位。森林资源保有量低,林木严重过量采伐等问题还很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使用包括一次性木筷或竹筷在内的一次性消费品,无疑会给森林及其他自然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

七、一次性筷子问题的解决方案

既然一次性碗筷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自然应该减少使用。但或许有人问:“如果没有了一次性碗筷,那出门在外用什么吃饭?”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人们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就餐习惯是一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一次性碗筷的生产本身来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认为解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相关法规建设,进一步作好政策引导,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林业企业合法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限制用材、提高木材的使用效率,如规定木筷适用树种为桦木、杨木等,通过对一次性木筷、竹筷从选材(木筷)、生产技术到卫生指标的限制,以期规范一次性筷子产业。

(二)加强监管

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的监管,加强对饭店消毒设施的监管,制定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把这种监管与食品监管等同起来。同时定期抽查、曝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的力量,让公众了解更多信息从而提升消费者的理性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三)使用替代品

普通、可反复使用的筷子需要耗电的消毒柜、水及人工,总成本平均摊入,算下来其实要比一次性筷子划算一些。还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为环保的选择。如用甘蔗渣、竹子代替木材进行生产,节省木材资源。

(四)使用收费的消毒筷子

目前许多餐馆酒店提供的是收费的消毒筷子,这也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饭店的筷子可改成一般家里用的竹筷,但用过后不丢,就像现在的消毒碗一样,统一送到消毒中心去消毒,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店家消毒不到位或不消毒。竹筷消毒到一定次数后再更换一批,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其实算起来,这样成本

也是很低的。店家只要将订购的碗配上一至两双筷子,筷子的成本一次付清,以后只须付少量的消毒费,比天天都要付木筷的成本价要便宜得多。

(五)提高一次性筷子回收技术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日本通过垃圾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一次性筷子作分离处理,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作为再生纸材料,如3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A4纸,10公斤一次性木筷可以造15箱面巾纸。目前,一种可以替代一次性木筷的全生物降解餐筷已研究成功,然而这种技术及产品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六)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目前情况下,真正杜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不符合现实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应该大力宣传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从观念层面改变人们既定的认识,尽量增强环保意识,仅可能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们学校食堂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状况都很严重。许多学生虽然都明白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巨大危害,但出于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仍然难以拒绝一次性筷子。要想真正杜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处罚力度;生产者和经营者也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着想;作为消费者同样需要增强环保意识,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观念,真正将环保落实到实处。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拒绝一次性筷子从点滴做起! 附(调查问卷):

关于湖北大学食堂一次性碗筷使用情况的调查

1.请问你对食堂使用一次性碗筷有什么看法?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2. (反对者题)请问你反对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原因?

A.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B.不卫生 C. 质量差

3. (赞成者题)请问你赞成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原因?

A.方便快捷 B.干净卫生 C.其他

4. 你是否意识到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危害?

A.强烈意识 B.一般意识 C.无意识

5. 在你使用一次性餐具时,你的感受是?

A.罪恶感 B.方便 C.没感觉

6. 如果南苑食堂只提供不锈钢餐具,你有什么看法?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7. 你是否有自己的饭盒?

A.有 B.没有

8. 你是否会拿自己的饭盒到食堂打饭?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9. 你是否想过食堂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原因,如有请说说。

 

第二篇:马哲调查报告 正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题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

  小组组长:        宗增桥(20113001)

  小组成员:杨晓楠(20113010) 黄海秋(20113011)

             徐  璐(20113012) 刘  英(20113013)

               赵扬莉(20113014)

  指导教师:           舒永久

  调查时间:      2013.10.14——2013.11.9

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的调查

一、前言:

    调查地点:四川农业大学及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纸质问卷调查、网上问卷及面对面访谈

调查对象:雅安市雨城区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老师以及周边地区

          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

调查内容:近五年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状况

二、小组成员分工:

问卷初稿:宗增桥、赵扬莉、刘英、杨晓楠、黄海秋、徐璐

问卷定稿:宗增桥、刘英

纸质问卷发放及回收:宗增桥、杨晓楠、赵扬莉、徐璐、黄海秋、     

                    刘英

网上问卷发放及回收:杨晓楠、宗增桥

问卷整理:宗增桥

调查报告撰写:宗增桥、杨晓楠

调查报告校订:杨晓楠

PPT答辩:宗增桥

目录

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 1

摘要…………………………………………………………………………………………… 1

Abstracta…………………………………………………………………………………… 1

一、绪论……………………………………………………………………………………  3

1.1问题的提出………………………………………………………………………………3

1.2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4

二、调查报告分析………………………………………………………………………… 4

2.1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4

  2.1.1问卷调查问题比例分析…………………………………………………………4

  2.1.2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现状………………………………………………… 6

  2.1.3自然环境状况…………………………………………………………………… 7

  2.1.4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综合分析……………………………………………… 8

  2.1.5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质疑和挑战……………………………………………… 8

2.2访谈问题及网络调查分析…………………………………………………………… 9

  2.2.1访谈问题…………………………………………………………………………… 9

  2.2.2网络调查问题………………………………………………………………………9

三、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15

3.1环境价值分析…………………………………………………………………………… 15

  3.1.1有关环境的价值理论…………………………………………………………… 15

3.2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17

  3.2.1环境外部性分析……………………………………………………………………17

  3.2.2市场失灵…………………………………………………………………………… 17

  3.2.3环境外部性与政府失灵…………………………………………………………18

四、关于更好地处理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建议…………18

4.1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18

4.2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经济………………………………………………………19

4.3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19

4.4明确经济发展方向,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路子…………… 19

五、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19

5.1建立和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20

5.2健全环境法律体系……………………………………………………………………… 20

5.3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1

5.4提供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21

5.5创新环境管理方式……………………………………………………………………… 22

5.6积极与国际环境保护衔接………………………………………………………………22

参考文献…………………………………………………………………………………………22

六、小组成员调查实践心得……………………………………………………………… 23

调查实践心得——宗增桥……………………………………………………………………23

调查实践心得——杨晓楠……………………………………………………………………24

课程学习心得——黄海秋……………………………………………………………………26

调查实践心得——徐璐………………………………………………………………………27

调查实践心得——赵杨莉……………………………………………………………………28

调查实践心得——刘英………………………………………………………………………

附录一: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状况调查问卷………


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人口规模的迅速增加,人们向自然攫取资源的欲望远远超过了自然的再生能力,而人们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却大大超出了环境容量,资源耗竭和能源短缺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从局部扩展为全球。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自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领域问题,分析评估环境价值,计算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防治污染的成本效益,全面权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协调发展与环境入手的结论。

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为重点调查地点,从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分析出发,对该地现实经济与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现实中并没有把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普遍存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各行其是的现象。本文通过环境价值分析,建立了对资源环境价值的重新认识,强调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平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评价我国现行环境政策以及雅安市雨城区对于该地区环境资源的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在新形势下雨城区政府环境政策选择的四点建议以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的六点改善建议:确立完善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支撑,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参与国家环境保护。    

关键词:经济发展     自然环境      政策选择

Abstract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ze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size,the desire of people seiz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is much more than the ability of natural regeneration.The wastes discharg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re beyond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Exhaust and energy shortage 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together with the pollution and ecocide,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spread from region to the whole world.Since 60 years last century,natural scientists and econom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has began to study on the topic of environmental domain,from economic aspect such as estimating and analyzing the natural value,the economic losses by pollution,the comparison of cost efficiency of prevent and remedy pollution,th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s a conclusion that only the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

Yu Cheng District in Ya'an  city is the center of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The essay is detail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analysi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incipal questions are offered.In reality the economic growth is not banded together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otrer words,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act in each own ways.

 The essay is illustrated by environmental value analysis,a new cognition of resource environmental value is given and we should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current benefit and future benef i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The essay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he environment policy in YuCheng District in Ya'an and offers 6 pieces of advice in the new situation: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perty rel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building up the legal system,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ecnomic growth,offering the protection technology,innovating the supervisormode,participat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economy development     nature environment      policy option

一、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是指相对于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本文所研究的环境是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活动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环境系统也是从各个方面反作用于人类,其效应也是综合性的。在环境系统演变过程中,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协同进化、相互适应,可以保持环境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如果环境负载超过了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则可能导致环境系统的弱化或衰竭。

人类与其他的生物不同,不仅仅以自己的生存为目的来影响环境、使自己的身体适应环境,而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新的生存环境。这种新的生存环境有可能更适合人类生存,但也有可能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面效应。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缘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长期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对自然环境无休止的开发和利用,致使相当种类的自然资源几近枯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年全球环境综合报告表明:“1992年全球课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召开十年以来,全球环境状况仍在恶化,经济发展对商品、服务需求的增长,正在抵消环境改善的努力。”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着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挑战。

经济发展包括有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几方面。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追求社会发展中应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家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方面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共同面对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无限性与资源供给有限性的矛盾之中,环境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背景,本次调查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主要调查地点,以实地调查实地分析的方式,对雅安市雨城区做“解剖麻雀”式的分析,同时,对四川农业大学及其周围附近居民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调查,具体分析了该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关环境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性的建议和意见。

1.2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温室效应、地球变暖、沙尘暴、洪涝干旱、大气污染、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伴随而来,每天各种各样有关环境的灾难性报道令人惴惴不安,人类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忧心忡忡。目前国内外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合理的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发展”不仅在短时期内将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损害,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发展的基础—环境与资源的损害也必将妨碍未来的经济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

本次调查之所以选择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调查对象,一是基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二是基于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本质,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系统调查分析,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期望对于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够产生积极意义,并对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报告分析

2.1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2.1.1问卷调查问题比例分析:

    本次调查于20##年10月至20##年11月在雅安市雨城区进行,主要调查对象是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中心的学生、老师以及周边城区居民,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4份,回收率92%。经审查,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达97.83%。此外,本次调查过程中还进行了与被调查者的面对面访谈,主要包括四川农业大学的大四的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的老师,学校里的商店老板,小吃街各商铺老板,以及学校周边的各个商店老板等共计28人;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发布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38份,其中了解雅安市的发展的有效问卷79份,有效率57.2%,不知情或不是特别了解的有59份,以下是纸质问卷调查的比例额:

1、请问您觉得近五年雅安市雨城区的经济发展如何?

A发展较快 23%     B有所发展,发展较缓慢68%    C发展停滞9%

2、请问您觉得雅安市雨城区的生态环境总体如何?

A生态环境状况良好73%   B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27%   C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0%

3、近年来,雨城区的商家数量变化如何?

A越来越多41%     B数量没明显变化 59%     C数量减少0%

4、据您所知,与5年前相比,雨城区的劳务状况变化如何?

A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多23%

 B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务没有明显变化27%

C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务无明显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多50%

5、与5年前相比,雨城区相对污染较重的工厂数量如何?

A增加 18%       B减少32%      C没有明显变化 50%

6、与5年前相比,您觉得城区周边的河流河水质量有何变化?

A受到严重的污染,变得越来越差 14%   B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觉得还行77%

C没有变化9%

7、与5年前相比,城区的绿化环境如何?

A 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赶得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城区环境越来越美 14%

B 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比不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但城区环境还能接受 86%

C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比不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且城区环境越来越差0%

8、请问与5年前相比,雨城区的森林覆盖率面积的变化如何?

A面积越来越大27%    B面积越来越小45%      C无明显变化 28%

9、您对雅安近年来的空气质量评价如何?

A空气质量与5年前相比越来越好 18%     B空气质量与5年前相比越来越差23%

C空气质量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较好 59%   D空气质量没什么变化,一直都较差0%

10、在雨城区的城区或城镇扩张中,您认为对征用耕地的利用如何?

A对征地耕地利用无计划无规划,只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5%

B对征用耕地的利用有计划和规划,并给居民带来了好处60%

C对征用耕地的利用只是带来了城区面积的扩张,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发展意义35%

11、请问您认为目前雨城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总体协调状况如何?

A较为协调9%      B一般 68%     C不协调 5%     D不关注18%

12、请问您认为雨城区发展的优势及方向是什么?

A走科技之路,发展生态农业   18%      B利用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82%

C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发展轻重工业0%

13、您对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看待?(可多选)

A如果现实发展需要,可以采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策略14%

B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77%

C应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64%

14、请问您认为如何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更加协调、更加和谐?(可多选)

A保护自然环境,从自己做起,人人参与82%     B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政府承担全部责任9%

C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55%

D保护自然环境应该由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77%

2.1.2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现状

 2.1.2.1经济量的增长现状

   从调查问卷分析得知,68%的人认为雅安市雨城区近年来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较缓慢,雨城区的商家数量变化明显,且呈现增多趋势,说明城市居民的消费日趋多样化,且商品选择多样化。雨城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污染较重的企业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其发展中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这也是经济量增长较缓慢的原因之一。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经济总体呈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2.1.2.2经济结构的现状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从问卷分析可知,商家数量增多,说明其第三产业有所发展,并且雅安是生态旅游城市,其生态旅游在整个产业中占有一定比重。在经济结构中,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务无明显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多且占到了50%,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乡集约型转变,同时,雅安农业发展可以依托四川农业大学高校资源,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可以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科技发展,促收致富的效果,雨城区在发展中也有利的依托了这一实际。因此,雨城区在经济发展中,也注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调查中也发现,82%的居民认为雨城区应该利用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这也是以后雨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

 2.1.2.3经济质量的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质量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与社会、文化、人文等协调发展。调查结果显示,86%的居民认为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比不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但城区环境还能接受。有60%的居民认为政府对征用耕地的利用有计划和规划,并给居民带来了好处。这体现了雅安雨城区在经济发展中以及城区扩张中总体上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且居民生活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应该注意到,城市化的扩张意味着耕种土地的减少,对居民权益的保护是十分重要了,这也是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雅安市雨城区在经济发展中,对经济质量的发展有一定重视,但还有欠缺。

2.1.3自然环境状况

  

调查发现,73%的居民认为雨城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对雨城区生态环境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在河流污染程度上,77%的居民认为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觉得还行;在空气质量上,59%的居民认为空气质量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较好,但23%的居民认为空气质量与5年前相比有所下降;在森林覆盖面积上45%的居民认为由于经济发展导致面积越来越小。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雨城区在经济发展中,对生态自然环境有一定破坏,并主要集中在城区周围,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总体上还处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保护上下更大的功夫。

2.1.4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综合分析

在调查中,有68%的居民认为目前雨城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总体协调一般,仅5%的居民认为不协调,另外有18%的居民没有关注这个问题。雨城区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具体有雨城区城市周边的空气、河流、森林,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工业发展与旅游发展呈现相冲突的现状,想要发展更能提升GDP的工业经济,但又更适合发展相对较低的旅游经济,导致在二者之间权衡。但总的来说,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总体较好,社会和居民尚且能够接受。

2.1.5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质疑和挑战

未来5—15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资源也将面临压力,因此即使现阶段雨城区的环境状况没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地区居民也普遍认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考虑长远利益和发展,雨城区下一阶段的目标将会致力于发展经济建设,因此必然会带来环境代价,这也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必不可少的挑战,未雨绸缪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理措施,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取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进行中改善和解决环境所带来的问题。

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缓解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维护好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利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到科学发展观,主动改善与自然界的关系,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采取与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经济增长不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一定意味着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我们可以“无为而治”,一方面发展经济,提供环境保护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环境资源支持。只有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消除环境与经济之间的不利影响,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二者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2.2访谈问题及网络调查分析

2.2.1访谈问题

选项问题

(1)雨城区的城市生态环境情况好坏;

(2)雨城区的街道卫生状况怎样?

(3)雨城区的城市绿化的好坏;

(4)政府在保护景区清洁方面做的怎样?

(5)流经雅安市的河流是否受到污染?

(6)河流的保护情况;

回答问题

(7)流经雅安市的河流的污染状况;

(8)雅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怎样?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9)雨城区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10)对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想法?

(11)个人有没有想过要保护你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生态环境?

2.2.2网络调查问题

(12)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包括雅安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水环境状况,雅安市绿化情况及周边地区的绿化情况,以及政府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13)市民向雅安市政府反映的情况;

(14)在网上所查到的资料中还有雅安市政府公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方案:

(15)在网上查找的雅安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

2.2.1.1访谈问题调查情况分析:

 2.2.1.1.1图表分析:

(1)雨城区的城市生态环境情况好坏

很好14.2%    好34%    一般42.5%    不好7.5%    极差1.8%

(2)雨城区的街道卫生状况怎样?

很好2.8%    好12.3%     一般55.7%     不好22.6%     极差6.6%

(3)雨城区的城市绿化的好坏

很好5.7%    好36.8%     一般39.7%     不好16%      极差1.8%

(4)政府在保护景区清洁方面做的怎样?

很好15%    好45%    一般3%    不好8.3%    极差1.7%

(5)流经雅安市的河流是否受到污染?

是40%  否35%  不清楚20%  轻微3.3%  未选1.7%

(6)河流的保护情况

很好25%    好26.7%    一般41.7%    不好6.6%    极差0

结论一:雅安市的城市生态环境情况良好,城市绿化较好,但是认为雅安市的街道卫生状况不好的人较多;雅安市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比较好,但河流方面的保护还应加强。

2.2.1.1.2问题回答分析:

(7)流经雅安市的河流的污染状况:

答:青衣江河岸两边的白色垃圾较多,沿河的环保意识还应加强;主河道没有明显的污染但在逐年恶化;河边堆放的垃圾是个隐患;一些小河的污染较严重(例濆江);河水偶有变色现象产生;有些小河有鱼虾绝代的趋势。

结论二:雅安市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河流及河岸的环境卫生保护

(8)雅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怎样?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9)雨城区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答:居民的素质需提高;政府在保护及宣传方面做的不够;还应适当增设垃圾桶;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还需加强,并要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管理;街道卫生状况需加强;野生鱼鸟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保护;在已开发区应加强生态建设,未开发区应保护好;做好农村乡镇的垃圾清运和处理;环卫工人的数量应增加;垃圾堆放缺乏有效管理,城乡结合部尤其要加强;在城市建设中不应大挺进,要与当地的环境协调发展。
结论三:政府在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建设方面在居住在雅安的人眼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但主要的问题都集中在废水和废物的处理和管理方面。

(10)你对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想法?
A、主动将垃圾扔进垃圾桶(81.7%)
B、不随手将垃圾扔进地面及河流 (76.7%)
C、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拣起扔进垃圾桶 (50%)
D、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6.7%)
E、觉得这些只是当地人的事,只是当地政府的事  (3.3%)
F、觉得自己破坏一点没的什么影响,反正有人要保护的 4(6.7%)
G、应增设垃圾桶  (1.7%)

(11)你认为你自己有没有主动想过要保护你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生态环境?

A、主动想过(78.3%)
B、被动想过(10%)
C、从没想过(11.7%)

结论四:由以上的统计结果显示出不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都还较强,但事不关己的心态还是存在;但从部分景区环境来看,雅安市附近的生态环境总体都还不错。

以上这些意见和看法反映出了在雅安生活的人希望雅安能建设的更好,生态环境更优美,并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和管理。

2.2.2.1对网上所查资料的分析:

(12)近些年,雅安的环境质量一直在省内保持领先的地位,具体分析如下:

①空气质量如下表:

②水环境质量:青衣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达到国家Ⅱ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以下5~10公里河段为Ⅲ类水域标准。
③声环境质量:全部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五:反映出雅安在城市生态建设上对空气、水、声环境建设的成功。

(13)在网上所查到的资料中也有市民向雅安市政府反映的情况:

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当地人称为“张河”的那条较大的河流污染严重,在20-30米宽的河面上,满河漂着点点白泡,河水呈墨绿色,没有一点生气。据当地村民讲,河里没有鱼虾,河水不能饮用,甚至不能用来浇地。
    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雅安市政府的回应,并迅速做出了相关处理。
结论六:政府在得到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恶化的信息时,做出处理的速度很快,侧面反映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14)在网上所查到的资料中还有雅安市政府公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方案:
①现状及存在问题:雅安市城区现有公厕39座,垃圾库3座,垃圾中转站173个,垃圾处理场1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厕、垃圾库及中转站尚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现有的姚桥檬子村的垃圾处理场占地仅53亩,仅是简单的堆放填埋,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且已基本填满,无发展余地,城市无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对青衣江水质污染不容乐观。
②环卫设施规划:
(1)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实施净菜进城,城市垃圾以集中收运为主,逐步取消垃圾桶,实行分类袋装化,袋装收集点按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占地不小于10平方米设置,采用汽车分片定时密闭收运。
(2)规划在城东北金鸡山东侧的凤鸣乡柳梁村彭家沟选址建设雅安市垃圾处理厂,逐步实施焚烧处理和综合利用。
(3)分期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流工程。近期结合沙湾、姚桥滨江北路建设,敷设污水截流干管,在中竹纸业公司东南侧建设日处理能力为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远期随着大兴组团的开发建设,敷设青衣江南岸截污干管,在大兴组团南端建设污水处理二厂,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
(4)城市公厕在商业闹市区按每300~500米设置一座,一般街道按700~1000米设置一座,全部为水冲式公厕。果皮箱在商业大街每25~50米设置1个,交通干道每50~80米1个,一般道路果皮箱间距不超过100米。
(5)鉴于龙岗山地近城市,已规划为城市公园。现有殡葬场和公墓迁址在城市近郊的南郊乡梅家林进行建设。
③生态防护林地建设:
    规划大力加强雅安市背景的金鸡山、周公山、牛心山、老君山、陆王山等中山山体的绿化造林,建设好周公山森林公园,形成雅安市的生态防护林地,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结论七:说明政府对一些城市建设中的出现的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已知的问题有了整改方案。
(15)雅安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网上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地区的情况:
名山: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34.2%。空气质量达国家Ⅰ级标准;
石棉县:森林覆盖率达68.47%;
荥经县:森林覆盖率1955年曾达70%,1975年降为42%,1981年只34%,1985年回升到43%,现在还在继续回升;
天全县:森林覆盖率50.23%;
宝兴:空气质量达国家Ⅰ级标准,水质量达国家Ⅱ级标准,可利用的草山、草坡、草场104.6万亩;林地333.79万亩,覆盖率为48.6%;
雅安雨城区:森林覆盖率达 54.8%,空气质量为国家Ⅱ级,水源质量国家Ⅱ级;
结论八:以上的情况从侧面反映雅安市与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都较好,基本融入成为了一个整体。
2.2.2.2实地走访考察发现:

雅安市雨城区当地的主干道、青衣江、濆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主干道:卫生状况差,缺乏对商家的管理,环卫设施少,环卫设施的保护差,环卫工人少,市民的保护意识薄弱;
2、青衣江:河面上较干净,但是河道两边的河岸上垃圾太多,缺少一些必要的保护,一旦涨水或者遇见暴雨河岸边的垃圾就会进入到河里;
3、濆江:河道两边的河岸上垃圾非常多,河里有垃圾漂浮,排污口随意排放污水,河面上还有油污。
结论九:综合上述结论可得知政府对雅安的生态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视,做到了使雅安的生态环境与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出现城市与外界环境相对孤立的情况。并且被调查的对象所提出的部分生态建设问题,政府已经有了整改方案,而且在城市的绿化率很高,但是在宣传和实际管理方面政府做的不好。
建议:政府加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管理力度,增加环卫工人数量,加大河边的绿化,建立一个专门的小组,定期清理青衣江及其它河流两岸的垃圾,对排污口应加大管理力度,对一些污染较大企业餐馆进行整改。
本次调查存在的不足和误差:

1、这次的调查在网上的资料准备的不是很全面,所显示的问题也不是很全面;

2、在雅安市区的调查对象应当多选取本地人作为调查对象。

三、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1环境价值分析

3.1.1有关环境的价值理论

 3.1.1.1劳动价值论

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考察环境是否具有价值,关键在于环境是否凝集着人类的劳动。马克思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环境是天然的,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它没有价值。“如果它(指自然资源)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那么它就不会把任何价值转给产品。它的作用只是形成使用价值,而不形成交换价值,一切未经人的协助就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如土地、风、水、矿邛中的铁、原始森林的树木等,都是这样”。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同,运用传统劳动价值论来读解环境价值,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难以完整解释环境价值的内涵。

 3.1.1.2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得到经济理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英国早期经济学家巴本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观点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均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类天生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价值。

边际效用理论先驱劳埃德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感受,价值取决于人的欲望以及人对物品的估价,人的欲望和估价会随物品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被满足和不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

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人们获得效用并不一定要同生产,效用还可以通过自然的恩赐获得,而且人们的主观感觉也是效用产生的一个源泉。

这一理论说明了环境是具有价值的,因为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了,无疑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

 3.1.1.3存在价值论

存在价值论认为,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也称存在价值,它是一种独立于人们对物品的现期利用的价值。存在价值主要用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与人们对自然的爱和依恋相关。

运用存在价值理论评估环境价值,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环境价值提供了另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解决环境的代际问题中具有深远意义,但缺乏客观的价值标准。

 3.1.1.4生态价值论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即生态平衡。

生态价值是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需要在主观价值的反映。生态价值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理论价值和生态的服务价值,即人们对生态环境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们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于生物群落的系统功能判断。

生态价值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和为之支付的意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关,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人们不可能对生态价值有更多的认识,在较发达阶段人们对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视程度就会提高。

3.2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环境外部性分析

 3.2.1.1环境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指一国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不利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某经济行为个体因植树造林而带来的环境的改善,他人收益但无需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某经济行为个体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环境的污染,他人受损但无法因此获得相应的补偿。公共资源一旦被提供,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都会争取实现消费,如果没有经济约束则难以防止其行为不滥用公共资源。“环境外部性存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行为和结果的背离,而这种背离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 。”人们不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增加收益,相反是过度使用和破坏,把本应由自己支付的成本转嫁到别人身上。

 3.2.2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问题的存在与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扭曲相关。

 3.2.2.1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晰

市场机制的政策运行需要有明确的产权,产权是有效开发、利用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前提,许多环境资源是没有产权界定的,有的界定是模糊的,如空气是所有人均可以无偿使用的,虽然不是我所有、但可以免费使用,因此也就缺乏对空气加以保护的激励。产权界定不清,或者存在多重产权,将导致对资源投资、利用和管理的混乱,如土地所有权归属国家,但土地使用权却分别归属中央、地方、集体和个人,权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土地资源保护的缺位。许多环境资源产权是不安全的,产权是法律上可以转移的,不能违反法律任意剥夺,否则,必然挫伤投资、利用和管理资源的积极性。

 3.2.2.2环境资源的市场缺位与垄断

如果环境资源的价格为零或价格偏低,则存在过度消费的可能,导致环境资源的浪费而日渐短缺,如水资源的免费和低价,造成大量地下水和江湖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市场某种程度(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行政垄断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难题,行政权力与企业的联合可以控制资源并排斥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由于资源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资源市场竞争的程度,由于政府垄断行业的进入障碍,竞争者太少,市场竞争就是不完全的,形成资源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

 3.2.2.3区域经济不协调的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能够支付资源要素的高价格,对各种资源的聚集获取能力则强,经济落后地区则因经济窘困而致使其优质要素资源流失,因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利益,在资源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相互损害的问题,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

 3.2.2.4现期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博弈

    环境资源的保护涉及未来,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将惠及未来,但由于人们更偏好与现期消费,所以更倾向于将未来利益贴现,高贴现率可能意味着不给未来再留存某种环境资源。由于市场失灵,市场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外部不经济后果缺乏足够的调节能力,缺乏对环境资源保护、投资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因而单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现期利益和未来利益是困难的。

 3.2.3环境外部性与政府失灵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是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但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市场有失灵,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的理由,不仅是因为市场失灵,也可能因为政府需要创造比市场机制更好的效果。由于环境外部性问题的存在,所以更希望以政府为主导解决环境问题,然而,如果政府政策不能有效纠正市场失灵,还可能致使市场进一步扭曲,影响资源有效配置,从而显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表现主要有环境政策失灵和环境管理失灵。环境政策失灵主要表现为宏观政策失灵,如我国各级政府对GNP的片面追求,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和“高增长、高污染”现象的出现。环境管理失灵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及其管理方式问题,管理的缺失致使有关环境政策不能有效实施,同时,执行和监督不力也是使环保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

四、关于更好地处理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建议

 

 4.1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

   

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政府在这一点上必须要负起应有的责任来。通过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城市扩张中,需要对其开发行为进行规范,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依靠GDP的增长,要不断减少污染企业数量,并且严谨污染企业的进入,走发展绿色GDP的道路,始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4.2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经济

   

雅安市雨城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优势与劣势并存。起劣势主要是经济发展收到地形、交通的限制,并且离主要经济带的距离较远。优势是雅安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旅游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应该不断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农业发展,需要依托四川农业大学高校科研资源,使其农业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以走“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路子。城区经济发展,以服务也为主,到雅安旅游的人数较多,发展服务业可以有很大的市场,最终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4.3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不仅政府要承担责任,居民也需要参与监督。在调查中也发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观不强,但居民都知道应该要保护生态环境。却不知该怎样保护、如何保护、从哪保护等。因此,政府、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投入精力,不断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4.4明确经济发展方向,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路子

雨城区经济发展中在工业经济与生态旅游经济之间权衡,但需要明确的是,工业经济不能带动雅安雨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如自然环境优势和高校资源优势,发展与社会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的经济,既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方向。

五、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自1972年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起,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正轨,1983年国务院将环境保护正式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主要环境政策体现为老三项和新五项制度,老三项制度包括“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包括: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期限整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这一阶段我国环境政策制度建设的总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逐渐显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不久,在总结我国环保工作20年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制定我国环境与发展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纺治工业污染,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等十大对策,包括《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是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中国于1992年8月所制定的第一份环境与发展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以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行政政策、国际环境政策等为主体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环境政策执行上,不仅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还实行“谁治理,谁受益”;在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上,不仅依靠政府投入,还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和私人投资,视线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环境监督上,不仅依靠法律法则,还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在产业调整上,逐步淘汰高能耗、多污染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丁伯根原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丁伯根提出的关于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经济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环境问题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的呢过的复杂系统。因此,基于丁伯根原则,必须有根据环境发展目标,选择有效的政策措施,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5.1建立和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建立现代环境产权制度,特别是环境产权界定和交易制度,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前提。应当在产权明晰的框架内,完善中央、地方、集体以及其他资源环境支配者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环境产权利益补偿机制,包括环境外部经济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之间直接的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及以国家为主体的间接的纵向利益补偿机制;应当明确国有资源收益权的公共利益所得及分配关系,消除将公共利益蜕变为部门化、单位化和权力者私人化倾向;应当改革企业凭借国有资源的“垄断性经营”而获得巨额利润的状况,将垄断利润收归公共所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应当构造资源环境价格完全成本,推进资源环境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矫正扭曲的利益分配;应当弱化政府作为资源直接经营者和交易者的角色,强化其市场监管者和公共服务者的职能,加强资源环境合法产权保护,确保资源环境现有支配者利益不受损害,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依法取得国有资源和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后,在法定期限内应视为其法人或个人的合法财产而得到尊重和保护;应当本着“依法、自愿、协商、有偿”的原则由有关当事人协商解决资源环境的流转事宜。

5.2健全环境法律体系

环境法制建设,应当从环境问题、环境立法现状和环境保护实际需要出发,以维护生态安全、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维护环境公平正义。

健全环境法律体系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完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定一批批新的法律,即填补环境法规空白,修改或补充一批法律法规,即在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修改有关法律条款,制定配套法规,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规划体系,包括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和地方环境规划体系,进一步将环境工作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严格执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者素质,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加强环境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环境违法惩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当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公开揭露并及时处理严重违法案件,依靠法制建立环境保护新秩序。

5.3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解决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分别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一是产业转移方式,一些发达国家为减少本国资源环境压力,将资源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资源产地国,而通过进口贸易获取本国需要的资源型产品;二是资源国际合作方式,通过与资源产地国联合开采、参股控股、国际市场购买等方式,在国外建立资源生产基地,依靠国际合作保障本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供给;三是集约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精益管理等降低能耗,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正处于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转移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国际合作方式可以加速推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加强政府环境控制,运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积极把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技术政策结合起来,限制高耗能、高物耗产业发展,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5.4提供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作用。环境科技每一次的重大突破,总会带来环境保护的跨越发展。20世纪60年代曝气复氧技术的利用,对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治理发挥了巨大作用,70年代日本通过脱硫技术的研发,大幅削减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当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破解环境保护难点问题,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应当加强环境监测预警的技术创新,为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供技术保障,全面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逐步实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面、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

5.5创新环境管理方式

实现环境管理方式从无序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实现环境管理方式从经营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实现环境管理方式从突击化管理向规范化转变;实现环境管理方式从末端管理向全过程转变;建立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5.6积极与国际环境保护衔接

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状况。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局部问题与整体问题是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因此,国际环境问题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合作。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第7条强调:“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共同的国际领域,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1982年的《内罗毕》的中心就是强调国际环境保护的合作精神,1992年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有9项原则规定管理加强磋商、合作的内容。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已签署了《南极条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35种国际公约,这些条约构成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

世界各国共同享有一个地球,共同分享地球资源,共同承担环境责任。共同责任是国际环境合作的基础,但共同责任是有区别的,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将环境问题区分为发达国家发展过度的环境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足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向地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从而积累形成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到目前来说,发达国家也仍然是当今环境问题的责任者。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污染和破坏负主要责任,并有义务在资金、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参加全球环境保护合作。

参考文献:

[1]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06)

[2]向毓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J].吉林大学.2013(06)

[3]冯鑫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12)

[4]张秀梅.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2011

[5]张英.邓小平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研究[D].2010

[6]李秉成.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D].2006

[7]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级实现路径研究[D].2011

[8]任晓丽.对我个环境问题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D].2006

[9]张晓东,朱德海.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资源科学[D].2003



六、小组成员调查实践心得体会

调查实践心得

宗增桥    20113001    20##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学习《马哲》课程已经将近一个学期了,这门课程也将面临着结束,结束意味着记忆,意味着存有内心的体会。

学习致用一直是读书人的目标,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参加了课程实践调查小组。我们此次马哲小组一共7人,自己也很荣幸的与他们一起,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接受,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马哲成绩。

记得老师刚刚布置实践选题的时候,我们小组成员也迅速的开始了第一次讨论,第一次当然是确定调查报告题目,在讨论的过程中,刚开始每个人发表意见,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题。经过我们的磨合,我们最终确定的选题是: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的调查。

大家选这个题目的原因大概是为了将简单的事情做好吧。这个题目看似简单,无论是调查地点还是调查对象,我们都好面对;但令我们头疼的是如何创新的做。在讨论后,我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好调查问卷,自己当然知道这个调查问卷的重要性,刚开始自己收集各方资料,认真的思考着,时不时的队友们还给我建议,给我鼓励。在问卷的初稿设计出来后,大家进行了讨论,大家感觉还是差强人意,于是我们经过讨论后决定进行再一次的完善修改。经过这次讨论后,我进行了再一次的思考,利用都可利用的资料。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问卷介绍的篇章已经翻得非常的熟悉。就这样,我和大家一起努力着,终于,小组问卷设计出来了。问卷出来后,我们去找了老师,也仔细问了老师对该问卷的看法,并且希望老师能给我们一些建议。老师看过我们的问卷后,提出了最好在问卷问题间有过度性,希望我们能够思考得更加全面一些。

我们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后,下来进一步完善了调查问卷。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经过查找资料、运用多途径收集各方面信息,大家集中讨论,自此,我们的调查问卷在大家的努力下也完成了;最后,调查问卷终于完成,但是我们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调查问卷的可操作性,要调查哪些群体,要在哪调查,要如何去让他们为我们做调查问卷,这是我们小组在之前没有考虑完全的。在经过分析讨论后,我们小组从熟悉入手,从环境熟悉与人员熟悉,寻找突破口,我们7人分成了两个小队,分组进行居民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最终的确立,这的确是一条艰辛的路,其中有许多困难和挫折,有些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也变得清晰,有些看似不是问题的地方也变得漏洞百出;或许这就是我们掉以轻心的结果,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我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小组7人是一个团结的队伍。随后,我们小组开始了问卷的发放调查和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虽然在调查中面对陌生人有些羞涩,但是我们还是敢于尝试。时间在一步步的逼近,老师在紧迫的时间下也严肃的叮嘱,我们也有计划的进行着。

调查问卷结束后,我们又面临另一新的问题,如何对问卷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统计是否对我们有切实的帮助,因此,小组再一次聚在一起讨论。主要目的是清理调查问卷,看哪些是有效的调查问卷,哪些是无效的调查问卷,然后确定方法,让专人负责调查问卷的初步统计,之后再由大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我负责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分析确实不容易,这需要我们的细心和耐心,有一个小地方的信息统计错了,对于整个分析统计而言就分析不出任何结果,那我们的调查也白做了。抱着这样的心态进行分析,在一次次的循环检查外,终于将初步分析的结果弄出来了。随后,我们小组分工进行了问卷报告的撰写。

经过一番努力后,我们的调查报告成果也形成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实践调查结束了,经过大家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我们的预期任务。我也很感谢组员们,让我在这次实践报告中学到了许多。也进一步提升了自我的问卷设计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相信我们小组是最棒的。

调查实践心得

杨晓楠   20113010   20##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生态文明也越来越重要。所谓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

为此,我们小组以“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状况”为主题自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在20##年10月对雅安市雨城区居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所有的被调查居民基本还是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用心填写我们的问卷,认真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此由可以看出雅安市雨城区居民还是非常关心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经济和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媒介、公民缺一不可。而今,全社会的整体环保意识虽有了很大提升,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就算是在雅安市雨城区,也相对有它不足的地方。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雅安市的经济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环境问题恶化。由于雅安市的经济增长迫在眉睫,所以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以部分环境作代价,而导致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雅安市的旅游文化开发需要,人们只关注了经济增长的数字,而忽略了生态环境呈几何数增长。第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处于对立状态。所以,在一定程度,政府很难平衡两者关系。第三,人们自身原因。“生态环境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在雅安这座生态相对较完好的旅游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在相对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增长超越了它原本的承受能力。所以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速的增长,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资源短缺,就会无节制的开发,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第四,公众环保意识不敏感。虽然雅安市雨城区居民有一定环保意识,但他们对雅安的环境状况基本是中庸的,对我们很多的环境问题还不是很理解,缺乏主动性。

对于雅安市雨城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减缓:一、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求,应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只有这样,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在法律的配合或强制约束下取得更大成就,加深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比如,城市居民对生活废水和垃圾处理的责任,通过经济责任形式来实现,所收的水费、垃圾费等中要包含处理费用,并对那种过剩的用户加大力度,这样爱能体现其承担的责任。“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环境保护。第二、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由于我国实行环境保护行政主导,权力相对集中,行政部门自由载量权较大,雅安也不例外,因此法律监督尤为重要。“如果说法治在法律调整机制中是把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实现义务的活动等法律现象聚合起来的重要手段,那么法律监督则是使法治在法律调整各个阶段得到有力保证的重要措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严格有力的法律监督,也就没有法治。”可见法律监督的真正价值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在于力度。人们群众的监督主要表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首先取决于公众环境意识,其次取决于制度的保证,雅安市雨城区在这两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人民群众的监督基本上只具雏形,缺少操作性规范,力度亦有限。第三、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不只是普法教育与司法权威方面的原因,必须切实展开系统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校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是受教育者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水平和科技知识。要利用在职培训,大众媒体和组织工作组、宣传队下乡等手段进行社会教育。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处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由此,生态环境意识的深入人心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四、培养高科技环保产业。如果说科技的不善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话,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还得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其关键是技术和工业设备的研究开发。我的的环保产业仍然在落后的小生产中挣扎,雅安更是不言而喻了。因此,政府要加大投资,为环保产业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促使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加入到咯城市环保产业的竞争行列。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生产提供丰富的环保产品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综上,为解决雅安市雨城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需要提高人民生态环保意识,尊重环境的价值,运用科技和法制的手段来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努力使环保产业提高技术档次,促进雅安市雨城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当然,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应遵循和贯彻环境协调发展原则,环境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者、公众参与原则。所以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雅安市雨城区不管是经济还是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

课程学习心得

黄海秋    20113011    20##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学习了《马哲》这门课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

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马、恩)

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马、恩)

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这些里看起来虽然比较抽象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从马哲的理论来看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些困难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它磨练了我们的毅力,增强了我们的抗压能力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调节自已的心态。

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爱迪生不经过几千次的试验他就不会找到需要的灯丝,那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光明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因斯坦如果没有经过上万次的思考就不会发现了相对论,这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在人脑中反映出来的,如果人类无法感知它那么他就相当于不存在,人的意识都是有实物中反映出来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事实而却可以创造可观世界,比如我们可以凭自已的意识通过现有的资源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不必只是依赖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东西。

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有些东西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我们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数据不仅可以反映某个地区的环境质量更反映出了我们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代价。通过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GDP也要重视环境的保护。

除了这些我们生活中还有数不清的例子来解释马克思理论哲学的经典理论,所以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要学会运用所学得东来西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要在困难面前退缩。

调查实践心得

徐璐    20113012   20##级人力1班

初次来到雅安——这偏安于一隅的小城市,便让人耳目一新。走进川农绿一色扑面而来。雅安确实是一座安静的城市。被群山环绕,一出门便能看见远山,这确实让人回亿起被大城市远远隔离起来的自然。

我们小组选择做雅安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影响相关的报告,便是想通过实践来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希望自己也能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出一份力。城市的发展依托于其中的环境,而雅安拥有着美丽的自然资源,但另一面却被这种自然资源带来的劣势束缚。探求雅安新的发展出路是这所城市规划的必由之路。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于雅安美丽的自然环境都深有同感,但是对于其处于群山环绕之中颇有不便却也懊恼不已。这也是大多数雅安人共同的烦恼。

雅安,其拥有美丽的自然资源,群山环绕,绿树葱葱,青衣江淙淙流过,带来一丝尤饶。而雅安市政府也以把雅安打造成旅游城市为目标,打造着城市的发展方向。环顾一下最近的城市规划新方向,大部分城市都把打造“园林城市”作为新的旗帜举了起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想一想,雅安作为旅游城市的特色。

雅安的城市基础老龄化严重,大多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城市自然环境优美,但是地形闭塞,交通有所不便。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上,打造雅安的旅游文化,需要找到雅安的旅游重点,以碧峰峡为中心,建立起回归自然的城市方向。首先作为城市的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其次是城市除开碧峰峡以外的总体城市风貌上也应大加整治。虽然雅安拥有大面积的植被覆盖率,但城区中绿化面积较小,且道路规划尚待改善。也就是说雅安对于整个城市的定位还不够清晰,面对于个别房屋外表的修修补补,不如从大处入手,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将城市与郊区的风景接轨。

其次,雅安还应加强与城市建设同步的人文精神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精神素养。建设旅游城市,居民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提升居民的文化修养 ,同时让他们也对自己的家乡文化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将有助于城市整体风貌的建设。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努力,更少不了居民们的贡献。要让居民认识到雅安所拥有的美丽自然环境,并共同出力想办法来保护她。

这次调查为我对于居住在或是求学于雅安的人们的接触提供了机会。也让我对于城市的规划发展有了小小的理解。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关键是要居民一条心,大家共同对家乡的爱才是城市发展最为重要的。依托于雅安的绿色纯净的自然环境,我们也应该为这个城市的纯净出一份力。 自然环境是一种依托,人与自然怎样共处下去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调查实践心得

赵扬莉   20113014  20##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其实,雅安的经济发展从我们刚踏进这座城市就知道了。虽然平时大家都在议论雅安的经济如何如何,但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也比较的宏观的。在这次调查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以前我的想法都是错的。由于我们调查的都是雅安雨城区的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对我们的研究还是有参考性的。

雅安人们都认识到了雅安这个地区比较的落后,也觉得雅安很不适合就业和发展,甚至有的叔叔还建议我不要留在雅安工作,应该去大的城市。但是他们不太了解什么因素限制了雅安的发展,也没有主动的去克服这些因素,使雅安经济发展的更好。而且大部分的人都还沉浸在雅安这种的现状下,甚至比较喜欢雅安的这种发展模式。其中,有个阿姨说:“雅安这的经济还是可以的我的工资都上涨了好多。”她还给我们说了很多的关于雅安一些店子的信息,说的我都不好意思去拒绝她。这些都是比较爱说的人,还有一些我们让做问卷的时候,他们都会说雅安是啥情况你们不知道吗?就这现状你们没见着。这些就是表现的比较不耐烦也不想回答我们的提问,也不想甩我们。这也许是他们不想谈及雅安的经济,觉得自己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还管他是什么地方的。也不想为这些担心,这些影响因素应该都是政府应该担心和考虑的,和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们只需要为自己的三餐和家里人考虑就行了,这大概是无论在哪个城市的上班族的共同悲哀吧,社会已经剥夺了他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间。

在这次的调查还有一点是让我特别的无语的。有些人根本就不会理睬我们,觉得我们是骗子啥的,做个问卷会被骗啥的样子,对我们是完全的不信任。这大概是社会的通病吧,现在社会间的彼此信任是越来越少了。就像网上各种传的,老人被扶却讹诈扶她的小孩。还有老人摔倒大家围成一个圈,防止老人被撞。最后记者采访一个人无赖的说:“真心不敢扶啊。”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现状啊,更何况我们这边呢?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政治老师说:“现在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可这种情况难道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现在的一群不信任。有时候我们应该给身边的人更多的一点信任,这也是对自己的信任。

另外,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真的缺乏勇气,没有跨出去一步的勇气。但是在团队中,我们就增加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做事情也有了更大的把握,也有更大的干劲。而且在做调查使也更好的去实施,毕竟有时一个人是很尴尬的在对待一些调查者的时候。这时你的队员就会帮助你也会鼓励你跨出你不愿跨出的那一步,也许这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啊。并且也教会我去更多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的难题给大家说。毕竟生活中不是每件事情都是靠自己就能解决的,好多都要大家和自己的朋友合作才能完成。而且将来的工作中也是需要这种精神的,愿意与别人合作一件事情,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收获。

附录一: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状况调查问卷

敬爱的同学、朋友、叔叔、阿姨:

您好!我们是四川农业大学《马哲》课程实践调查小组,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状况,希望能够更好的分析该状况。在此,期待您的参与、配合,谢谢!

请直接在所选答案上划“√”

1、请问您觉得近五年雅安市雨城区的经济发展如何?

A发展较快              B有所发展,发展较缓慢             C发展停滞

2、请问您觉得雅安市雨城区的生态环境总体如何?

A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B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       C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

3、近年来,雨城区的商家数量变化如何?

A越来越多      B数量没明显变化       C数量减少

4、据您所知,与5年前相比,雨城区的劳务状况变化如何?

A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多

 B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务没有明显变化

C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务无明显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务越来越多

5、与5年前相比,雨城区相对污染较重的工厂数量如何?

A增加        B减少       C没有明显变化  

6、与5年前相比,您觉得城区周边的河流河水质量有何变化?

A受到严重的污染,变得越来越差       B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觉得还行

C没有变化

7、与5年前相比,城区的绿化环境如何?

A 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赶得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城区环境越来越美

B 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比不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但城区环境还能接受

C绿化带面积的增加比例比不上城区面积的增加比例,且城区环境越来越差

8、请问与5年前相比,雨城区的森林覆盖率面积的变化如何?

A面积越来越大       B面积越来越小         C无明显变化 

9、您对雅安近年来的空气质量评价如何?

A空气质量与5年前相比越来越好        B空气质量与5年前相比越来越差

C空气质量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较好    D空气质量没什么变化,一直都较差

10、在雨城区的城区或城镇扩张中,您认为对征用耕地的利用如何?

A对征地耕地利用无计划无规划,只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

B对征用耕地的利用有计划和规划,并给居民带来了好处

C对征用耕地的利用只是带来了城区面积的扩张,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发展意义

11、请问您认为目前雨城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总体协调状况如何?

A较为协调       B一般        C不协调      D不关注

12、请问您认为雨城区发展的优势及方向是什么?

A走科技之路,发展生态农业        B利用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C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发展轻重工业

13、您对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看待?(可多选)

A如果现实发展需要,可以采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策略

B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C应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14、请问您认为如何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更加协调、更加和谐?(可多选)

A保护自然环境,从自己做起,人人参与

B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C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D保护自然环境应该由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再一次感谢您的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