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金属疲劳试验

金属疲劳试验大纲

1.通过金属材料疲劳实验,测定金属材料的σ-1(107),绘制材料的S-N曲线,并观察疲劳破坏现象和断口特征,进而学会对称循环下测定金属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2.主要设备:纯弯曲疲劳试验机,游标卡尺;主要耗材:金属材料试样.(单点法需8-10根试样,成组法至少需20根试样.)

金属疲劳试验指导书

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作用下,于金属构件外形突变或表面刻痕或内部缺陷等部位,都可能因较大的应力集中引发微观裂纹。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通将形成宏观裂纹。已形成的宏观裂纹逐渐缓慢地扩展,构件横截面逐步削弱,当达到一定限度时,构件会突然断裂。金属因交变应力引起的上述失效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静载下塑性性能很好的材料,当承受交变应力时,往往在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断口(见图2-30)明显地分为两个区域:较为光滑的裂纹扩展区和较为粗糙的断裂区。裂纹形成后,交变应力使裂纹的两侧时而张开时而闭合,相互挤压反复研磨,光滑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载荷的间断和大小的变化,在光滑区留下多条裂纹前沿线。至于粗糙的断裂区,则是最后突然断裂形成的。统计数据表明,机械零件的失效,约有70%左右是疲劳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抗疲劳的性能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2.     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疲劳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

r= (2-16)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σ,经历N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则N1称为最大应力为σ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命)。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σmax与寿命N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曲线。碳钢的S-N曲线如图2-31所示。从图线看出,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σr时,S-N曲线趋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σr时,寿命N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σr。而把N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0,例如取N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工程问题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规定的某一循环次数下,测出σmax,并称之为疲劳强度。它有别于上面定义的疲劳极限。

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来测定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σ-1.设备简单最常使用。各类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大同小异,图2-32为这类试验机的原理示意图。试样1的两端装入左右两个心轴2后,旋紧左右两根螺杆3。使试样与两个心轴组成一个承受弯曲的“整体梁”上,它支承于两端的滚珠轴承4上。载荷P通过加力架作用于“梁”上,其受力简图及弯矩图如图2-33所示。梁的中段(试样)为纯弯曲,且弯矩为M=Pɑ。“梁”由高速电机6带动,在套筒7中高速旋转,于是试样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皆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若试样的最小直径为dmin,最小截面边缘上一点的最大和最小应力为

*=- (2-17)

式中I=d。试样每旋转一周,应力就完成一个循环。试样断裂后,套筒压迫停止开关使试验机自动停机。这时的循环次数可由计数器8中读出。

四﹑实验方法

这里介绍的单点实验法的依据是标准HB5152-80(第三机械工业部标准,金属室温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在试样数量受限制的情况下,可用以近似地测定S-N 曲线和粗略地估计疲劳极限。更精确地确定材料抗疲劳的性能应采用升降法。

单点实验法至少需8~10根试样,第一根试样的最大应力约为σ1=(0.6~0.7)σb,经N1次循环后失效。继取另一试样使其最大应力σ2=(0.40~0.45) σb,若其疲劳寿命N<107,则应降低应力再做。直至在σ2作用下,N2>107。这样,材料的持久极限σ-1在σ1与σ2之间。在σ1与σ2之间插入4~5个等差应力水平,它们分别为σ3﹑σ4﹑σ5﹑σ6,逐级递减进行实验,相应的寿命分别为N3﹑N4﹑N5﹑N6。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与σ6相应的N6<107,持久极限在σ2与σ6之间。这时取σ7=26 )再试,若N7<107,且σ72小于控制精度△σ(关于△σ,将在下面说明),即σ72<△σ,则持久极限为σ7与σ2的平均值,即σ-1=72)。

若N7>107,且σ67≤△σ*,则σ-1为σ7与σ6的平均值,即σ-1=76)。(2)与σ6相应的N6>107,这时以σ6和σ5取代上述情况的σ2和σ6,用相同的方法确定持久极限。

五﹑试样的制备

同一批试样所用材料应为同一牌号和同一炉号,并要求质地均匀没有缺陷。疲劳强度与试样取料部位﹑锻压方向等有关,并受表面加工﹑热处理等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试样取样应避免在型材端部,对锻件要取在同一锻压方向或纤维延伸方向。同批试样热处理工艺相同。切削时应避免表面过热,引起较大残余应力。不能有周线方向的刀痕,试样的试验部位要磨削加工,粗糙度为0.8~0.2。过渡部位应有足够的过渡圆角半径。

圆弧形光滑小试样如图2-34所示,其最小直径为7~10mm,试样的其他外形尺寸,因疲劳试验机不同而异,没有统一规定。

六﹑实验步骤

以M=Pa和I=代式(2-17),求得最小直径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为: σ =

令K=,则上式可改写成

P=Kσ (2-18)

K称为加载乘数,它可根据试验机的尺寸a和试样的直径dmin事先算出,并制成表格。在试样的应力σ确定后,便可计算出应施加的载荷P。载荷中包括套筒﹑砝码盘和加力架的重量G,所以,应加砝码的重量实为

P=P-G=Kσ-G (2-19)

现将试验步骤简述如下:(1)测量试样最小直径dmin;(2)计算或查出K值;(3)根据确定的应力水平σ,由式(2.19)计算应加砝码的重量P;(4)将试样安装于套筒上,拧紧两根连接螺杆,使与试样成为一个整体;(5)连接挠性连轴节;(6)加上砝码;(7)开机前托起砝码,在运转平稳后,迅速无冲击地加上砝码,并将计数器调零;(8)试样断裂或记下寿命N,取下试样描绘疲劳破坏断口的特征。

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1)未装试样前禁止启动试验机,以免挠性连轴节甩出;(2)实验进行中如发现连接螺杆松动,应立即停机重新安装。

七﹑实验结果处理

1.     下列情况实验数据无效:载荷过高致试样弯曲变形过大,造成中途停机;断口有明显夹渣致使寿命偏低。

2.     将所得实验数据列表;然后以lgN为横坐标,σmax为纵坐标,绘制光滑的S-N曲线,并确定σ-1的大致数值。

3.     报告中绘出破坏断口,指出其特征。

 

第二篇:抗疲劳实验

陈皮的抗疲劳作用

实验目的:1、研究陈皮(晒干的柑橘皮)的抗疲劳作用;

2、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实验原理:抗疲劳物质能提高机体的耐疲劳能力,运动耐力的提高是抗疲劳能力

加强最有力的宏观表现,游泳时间的长短可以反应动物运动疲劳的程度。

因此给小鼠进行抗疲劳物质灌胃,与对照组相比,其在自身运动

环境中(游泳试验)存活时间更长。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实验器械和仪器、药品:陈皮水煎剂、灌胃器、生理盐水、计时表,游泳

箱(大小约50cm×50cm×40cm),电子天平、铅皮。

试验方法和步骤:方法:根据剂量设置共设高、中、低、对照四个组,适量

的剂量作为高浓度剂量组,然后扩大10倍作为其

中一个剂量组,共组成高、中、低三个组。对照

组灌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步骤:1、取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高、中、

低 、对照组四组,每组10只

2、高,中,低组按剂量比例灌胃给药(每次灌入

10ml),正常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积生理盐水,每

日2次,连续30d。

3、 末次给予受试物30min后,置小鼠在游泳箱

中游泳,水深不少于30cm,水温25℃±0.5℃,鼠尾根

部负荷5%体重的铅皮。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的

时间,作为小鼠游泳时间(min)。

检测指标:小鼠在游泳箱中从游泳开始直至死亡时间。

预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三组的小鼠在游泳箱中的存活时

间高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会更加明显。

可行性分析: 1、据研究证明,陈皮水煎剂中有肾上腺素样的成分存

在,但较肾上腺素稳定,煮沸时不被破坏。因此

能发挥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

2、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冷、缺氧、精神

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该状态伴

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

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在次过程需要维生

素C的参与,而陈皮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3、陈皮属于碱性食物,其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在机体内

转化为碱性物质,可以中和疲劳机体内的乳酸,达

到抗疲劳的作用。

4、取材比较简便,操作也比较简单。

5、实验根据剂量分为高、中、低三组,又设计了对照可能遇到的问题:

2

3

组,比较有说服力。 、实验中的小鼠体质不一样,可能会造成误差; 、水温对小鼠的游泳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求各组水温控制一致,以25℃为宜,如果过低可能引起小鼠痉挛,影响实验结果。但是实验过程中难以控制水温。 、铅皮缠绕过松或者过紧。 4、观察者不能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中使每只小鼠四肢保持运动。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