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调研报告1

党课调研报告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班级:软件

成员:孙杰14010班 .杨凯.肖鸿志.

周俊安.刘宇轩.罗兴银

我为班风学风做点事

—班级班风学风调查报告

软件14010班

141xxxxxxxx 罗兴银 141xxxxxxxx 孙杰 141xxxxxxxx 肖鸿治 141xxxxxxxx 杨凯 141xxxxxxxx 刘宇轩 141xxxxxxxx 周俊安

如何把班集体这个家庭管理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就需要通过导员和我们10班全体同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组建培养起来。在这里,我们班委主要想和同学们谈一下,作为大学生,如何能主动自觉地在班委们的组织管理下,维护正常的班级秩序,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呢?

在这里,班长是一班之长,管我们10班全方位的事情,有啥事最先是班长站出来压住阵脚,团支书管大家的思想,仅次于班长,做什么要做到位,做到心服口服,学费是学霸,在班级中起学习带头作用。副班长是我们的生活班长,我们10班是一个大集体,要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一起生活4年,虽然以前的十班纪律差,但现在已经不是了,

一个班最起码的是纪律好然后才能学习。在这里,经过班委讨论,制定了以下制度:

一.遵守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基础。“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一规一则,班规班纪都是对合格人才思想品质,个人素质最基本的要求。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规章制度,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宿舍管理条约等,同学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活跃热情的课堂气氛,安静有序的自习纪律……我想,也因为有了这些规矩,同学们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将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集体主义感,是维护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前提。集体主义,也就是全班同学一条

心,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必须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实现。大家知道,散沙是不能凝聚成团的。必须在其中加一些水,才能使它们紧紧黏在一起成团。而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们就像一粒粒沙子,集体主义则成了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水,这样一股无形的力量,同学们才能紧紧团结在一起。俗语有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众人拾柴火焰高”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班上每一位同学努力,齐进步,共发展。为此,同学们必须抛开“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要学会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在班级中不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个人要服从整体的意识。”班级中要形成好

人好事有人夸、有人学,歪风邪气受谴责,遭抵制的局面,使班级良好的作风得到发扬,优良传统得以继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坚决反对一切损害班集体利益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把班集体建设好。

三.加强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是发展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班委体系,都有一定数量的班干部作为支撑。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班干部的。合格的班干部必须是在班级中表现突出,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感,热爱班级,遵守校纪校规,有积极进取精神,在学习上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够起一定的带头模范作用。 班干部是班级的顶梁柱、主力军和先锋,是形成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如果班干部能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做到绑带作用,那么可以想象,良好的班风学风也就不难形成了。 总之一句话,没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同学们受到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在良好的班风学风的氛围下,同学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健康地向前发展。同学们,不管以前你们是否做到了上面所述的要求。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抓紧现在的每一秒,做一个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的好学生,我们就等于在为班争光,为校添彩!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当我们告别这里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严格的班风学风的熏

陶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班风兴则学风兴,学风兴则校风兴,校风兴则学校兴! 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共同努力,自觉遵守一规一则,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携手共建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一个和谐美好、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助学贷款调研报告1

卢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调研报告

摘要: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政府资助贫困学子的根本之计和推进河北教育改革的根本举措。本文从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我县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并提出如何面对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际来完善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探析;方法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由大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在学生入学前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或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发放的贷款,是对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补充和完善,具有当地政府一定支持的商业信贷行为。

据统计,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的70%以上来自农村。因此,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既能帮助贫困学生完成正常学业,又能有效化解信贷风险,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有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的优势,理应大力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办这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业务发展缓慢。

河北省从1999 年起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已经11年了,随着政策的推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资助效果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形成不应出现的损失类贷款。如何解决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存在的如大学生还款违约率高等问题是决定生源地助学贷款能否继续进行下去的关键所在,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
  一、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重要意义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为有效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加速人才培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特别是优秀学子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是省政府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贫困学子按时交纳学费的根本办法。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施,有利于高校正常的财务秩序,缓解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为各阶层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社会保障机制,使社会成员都能平等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对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卢龙联社高校助学贷款的基本情况

卢龙联社为落实鼓励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积极为本县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截止到20##年6月底,全县信用社有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261人,余额为147.2万元。

20##年-20##年助学贷款人数及贷款余额情况表(单位:人、万元):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县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金额以及发放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帮助了数百名困难学生就学,但也同时暴露出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贷款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
  据统计,自20##年6月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至20##年6月底,全县申请贷款人数263人,信用社审批人数261人;申请贷款金额161.2万元,信用社审批金额160万元。由上述数据可见,新机制实行后,平均每年发放助学贷款以20万元以上的速度递增。信用社实际发放助学贷款人数占申请人数的99.24%,基本满足了困难学子的贷款需求。

2.大学生诚信缺失情况严重
  20##年以来, 大学毕业生的信用问题尤其受到农村信用社的强烈关注。河北省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是1999年6月开始在全省推出。20##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始进入还贷期,但为数不少的贷款学生较差的诚信度直接影响着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中,结果竟有29.71%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一些学生违约欠贷,长期不还,令学校和信用社叫苦不迭,使生源地助学贷款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拿卢龙县来说,自1999年开办助学贷款以来,到20##年6月,全县信用社累计向298名高校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69.2万元,基本满足了高校困难学生按时缴纳学费的资金需求,但助学贷款仍存在不能按期偿还的问题,且助学贷款逾期的问题逐年递增。到20##年6月底统计,卢龙县信用社发放的助学贷款形成次级类贷款以下的就达8笔,金额为3.5万元,占助学贷款总额的2.38%。如:卢龙镇陈家沟村陈苏,20##年10月5日办理助学贷款6000元,20##年10月5日到期,经信用社多次催收,借款人以没有正式工作为由,不能偿还贷款,到目前,该助学贷款已经逾期近两年。又如,刘田庄邵时各庄的孙红、印庄乡段家沟村的段洪波、卢龙镇王永庄村的张文达,分别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4000元,均于20##年9月5日前到期,经信用社了解和催收,目前始终未能联系到上述三名学生,而为其担保的保证人也无力或不愿为其偿还贷款,使贷款形成不良。

3.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在有些政策的制订及操作方面还存在规范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贷款面依然较窄,最高贷款限额过低,满足不了困难学生的需要。为了减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河北省对贷款额度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如信用社规定只能贷学费,不能贷生活费,并且一年的贷款总额不能超过6000元等,这与大学生一年包括学费、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相比,缺口是较大的;其政策在防止贷款拖欠的约束力方面仍然不强,防止贷款拖欠措施仍然比较单一,对拖欠学生的约束力仍然有限。

三、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助学贷款的商业驱动力不高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种无需担保的信用助学贷款,完全建立在学生诚信的基础上。一方面, 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保证教育机会均等,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政策性目标;另一方面,拿卢龙县来说,生源地助学贷款均委托农村信用社运作、定位于商业贷款性质,将风险交由信用社承担,从而出现了政府政策性目标和信用社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名学生每年贷款一般不超过6000元,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不上浮。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多为定期储蓄,资金成本高,造成存贷款利差较小,与农村信用社发放的一般农户贷款利率上浮50%-90%相比,农村信用社收益较低。由于贷款额度小,人数多,分散,且收回期长,形不成规模效益。同时,信用社网点面临着人员较少的尴尬境地,不利于贷款管理和催收,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作为一项商业性贷款业务,要求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也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营的基本规律。目前,信用社办理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不但得不到相应的实质性激励,反而必须承担生源地助学贷款数额小、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所带来的高交易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贷后很高的追偿成本和违约损失。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信用社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驱动力可想而知。
  2.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缺乏量化标准
  生源地助学贷款按规定是发放给那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但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发放时不好掌握。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种条件比较优惠的贷款,许多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差,甚至算得上家境优越的学生也提出了申请,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审核时遇到很大的困难,究竟按什么标准才算“经济确实困难”的呢?地方民政部门开具的“特困证明”是否真实呢?又如:由于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北部不发达地区不算经济困难,而到了南部发达地区可能就是经济困难了,这种南北部的差异又该如何计算呢? 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造成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中的一些混乱。
  3.贷款学生就业压力大,还款时间短,还款负担偏重
  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在70%左右,而拿卢龙县来说,据调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0%,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这时,贫困生就业更显得困难,他们既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又背负着大笔欠款,同时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我省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约定,贷款学生毕业后的次月20日为首期还款日期,“缓冲期”太短,对刚毕业学生来说压力太大。《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 还款期被延长到6年。尽管如此,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款期还是显得较短,经济负担比较重,因为毕业后头几年正是他们经济上最拮据的时期,本来就有不小的经济压力,再加上还助学贷款,负担更重。
  4.高校的引导、宣传工作不到位
  学校相对于信用社是组织者,相对于学生是引导者。但实际上,一方面,不少学校或者简单地视其为信用社的事,或者无视信用社在助学贷款中的地位和权利,单方面做主。另一方面,宣传不到位,使学生们对助学贷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没有贷款解决临时困境的想法;信用观教育也不到位,学生中缺少必要的信用意识,客观上形成国家助学贷款推行的观念障碍。特别是现阶段, 在我省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生了解助学贷款的程度, 申请助学贷款的范围, 使用助学贷款的效率等方面,学校的宣传工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5.政府的投入少
  新机制需要靠政府完善和投入的还很多,如全省个人诚信征询系统的建设是属于远景设想,贷款违约学生名单、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还没有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经费的落实、经办信用社的考核评估等都缺乏有效的体制。如果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尽快拿出解决措施,将会制约新机制的落实。

四、解决和完善高校助学贷款的方法
  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信用社、学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

1、提高大学生自身信用观念,建立信用体系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高校与信用社应共同对高校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开设诚信信用选修课或知识讲座,引导高校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自觉的信用行为。同时,尽快建立起面向学生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对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来说,单单依靠信用社自身是无法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逐步构建全省乃至全国联网的高校学生信用系统,推动体制创新。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利用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查询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一一记录个人在信用社所有贷款资料, 使个人的信用状况一目了然。随着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的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要求采集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数据, 信用档案也要相应建立起来。
  2、加强学校监督,提高助学贷款的偿还率
  学校必须对贷款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将贷款情况载入学生档案,对贷款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即时跟踪, 及时反馈给助学贷款发放信用社。高校要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于在校读书的学生,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贷款必还的观念;另外,各级政府应注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贷款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现,是贷款毕业生按时偿还贷款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的物质保障,也是降低贷款违约率的重要途径。
  3、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政策
  对政府而言,新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投入更多。政府部门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责。财政部门要继续安排好各项贴息资金,保证贴息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要为信用社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并做好承担部分助学贷款损失的准备。针对目前我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不分学校,不分地区,不分经济家庭状况,一律规定每年最大贷款金额为6000元的现状,省政府应通过适当增加贷款额度,进一步延长还贷期限等方法,并制订更加灵活的还贷政策,满足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的实际需要。

      作者:卢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孙碧峤 陈殿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