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沥青针入度试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针入度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

蒸发后残留物都针入度。其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贯入时间5s,以0.1mm计。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都样品。

针入度指数PI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宜在15℃、25℃、30℃等3个或3个以上温度条件下测定针入度后按规定都方法计算得到,若30℃时的针入度值过大,可采用5℃代替。当量软化点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800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当量脆点T1.2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1.2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2   仪器与材料

2.1   针入度仪:凡能保证针和针连杆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并能指示针贯入深度准确至0.1mm都仪器均可使用。针和针连杆组合件总质量为50g±0.05g,另附50g±0.05g砝码一只,试验总质量为100g±0.05g。当采用其它试验条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仪器设有放置平底玻璃保温皿的平台,并有调节水平的装置,针连杆应与平台相垂直。仪器设有针连杆制动按钮,使针连杆可自由下落。针连杆易于装拆,以便检查其质量。仪器还设有可自由转动与调节距离都悬臂,其端部有一面小镜或聚光灯泡,借以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情况。当为自动针入度时,各项要求与此项相同,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定,针入度值采用位移计测定,并能自动显示或记录,且应对自动装置的准确性经常校验。为提高测试精密度,不同温度的针入度试验宜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进行。

2.2   标准针由硬化回火的不锈钢制成,洛氏硬度HRC54~60,表面粗糙度Ra 0.2µm~0.3µm,针及针杆总质量2.5g±0.05g,针杆上应打印有号码标志,针应设有固定用装置盒(筒),以免碰撞针尖,每根针必须附有计量部门的检验单,并定期进行检验,其尺寸及形状如图1。

2.3   盛样皿:金属制,圆柱形平底。小盛样皿的内径55mm,深35mm(适用于针入度小于200);大盛样皿内径70mm,深45mm(适用于针入度200~350);对针入度大于350的试样需使用特殊盛样皿,其深度不小于60mm,试样体积不少于125mL。

2.4   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温的准确度为0.1℃。水槽中应设有一带孔的搁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处。

2.5   平底玻璃皿:容量不少于1L,深度不少于80mm。内设有一不锈钢三脚支架,能使盛样皿稳定。

2.6   温度计:0℃~50℃,分度为0.1℃。

2.7   秒表:分度0.1s。

2.8   盛样皿盖:平底玻璃,直径不小于盛样皿开口尺寸。

2.9   溶剂:三氯乙烯等。

2.10  其它:电炉或砂浴、石棉网、金属锅或瓷把坩埚等。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3.1.1   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

3.1.2   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25℃,或15℃、30℃(5℃)…………等,保持稳定。

3.1.3   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1h~1.5h(小盛样皿)、1.5h~2h(大盛样皿)或2h~2.5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1h~1.5h(小盛样皿)、1.5h~2h(大盛样皿)或2h~2.5h(特殊盛样皿)。

3.1.4   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它外来物,无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它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拭干。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紧。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砝码。

  3.2   试验步骤

3.2.1   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的三脚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

3.2.2   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3.2.3   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注:当采用自动针入度仪时,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贯入试样同时开始,至5s时自动停止。

3.2.4   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准确至0.5(0.1mm)。

3.2.5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3.2.6   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3.2.7   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的方法在15℃、25℃、30℃(5℃)3个或3个以上(必要时增加10℃、20℃等)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但用于仲裁试验的温度条件应为5个。

4  计算

   根据测试结果可按以下方法计算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及当量脆点

4.1   诺模图法

     将3个或3个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绘于图2的针入度温度关系诺模图中,按最小二乘法法则绘制回归直线,将直线向两端延长,分别与针入度为800及1.2的水平相交,交点的温度即为当量软化点T800和当量脆点T1.2。以图中O点为原点,绘制回归直线的平行线,与PI线相交,读取交点处的PI值即为该沥青的针入度指数。

  此法不能检验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仅供快速草算时使用。

4.2   公式计算法

4.2.1 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取对数,令y=lgP,x=T,按式(1)的针入度

对数与温度的直线关系,进行y=a+bx一元一次方程的直线回归,求取针入度温度指数AlgPen。

                         lgP=K+AlgPen×T                                   (1)

式中:T——不同试验温度,相应温度下的针入度为P;

      K——回归方程的常数项a;

      AlgPen——为回归方程系数b。

     按式(1)回归时必须进行相关性检验,直线回归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置信度95%),否则,试验无效。

4.2.2 按式(2)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并记为Pilgpen.

                                (2)

4.2.3 按式(3)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 

=                           (3)

4.2.4 按式(4)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1.2.

=                            (4)

4.2.5 按式(5)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ΔT 。

              ΔT                                 (5)

5      报告

5.1   应报告标准温度(25℃)时的针入度T25以及其它试验温度T所对应的针入度P,

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公式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式(1)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5.2   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许偏差范围内时,计

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数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针入度(0.1mm)                  允许差值(0.1mm)

   0~49                                  2

   50~149                                4

   150~249                               12

   250~500                               20

   当试验值不符合此要求时,应重新进行。

6      精密度或允许差

  6.1   当试验结果小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0.1mm),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0.1mm)。

  6.2   当试验结果等于或大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

 

第二篇:沥青试验步骤

5.3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5.3.1目的与适用范围5.3.1.1本方法规定了按本规程T0601取样的沥青试样在试验前的试样准备方法。5.3.1.2本方法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按此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试验室进行各项试验使用。5.3.1.3本方法也适用于在试验室按照乳化沥青中沥青、乳化剂、水及外加剂的比例制备乳液的试样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使用。每个样品的数量根据需要决定,常规测定宜不少于600g。5.3.2仪具与材料5.3.3方法与步骤5.3.3.1加热沥青试样制备1)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温度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当石油沥青中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为135℃左右。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煤气炉明火加热。2)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沙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不得已采用电炉、煤气炉加热脱水时必须加放石棉垫。时间不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最后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3)将盛样器中的沥青通过0.6mm的滤筛过筛,不等冷却立即一次灌入各项试验的磨具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将试样分装入擦拭干净并干燥的一个或数个沥青盛样器皿中,数量应满足一批试验项目所需的沥青样品并有富余。4)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试样冷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止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注意在沥青灌模时不得反复搅动沥青,应避免混进气泡。5)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5.3.4乳化沥青试样制备1)将按本规程T0601取有乳化沥青的盛样器适当晃动使试样上下均匀,试样数量较少时,宜将盛样器上下倒置数次,使上下均匀。2)将试样倒出要求数量,装入盛样器皿或烧杯中,供试验使用。3)当乳化沥青在试验室自行配制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a.按上述方法准备沥青试样b.根据所需制备的沥青乳液质量及沥青、乳化剂、水的比例计算各种材料的数量①沥青用量按下式计算:mb=me*Pb式中:mb—所需的沥青质量,gme—乳液总质量,g Pb——乳液中沥青含量,%②乳化剂用量按下式计算:me=me*PE/Pe式中:me——乳化剂用量,g

PE——乳液中乳化剂的含量,% Pe——乳化剂浓度(乳化剂中有效成分含量,%)③水的用量按下式计算:mw=me-me*Pb

式中:mw——配制乳液所需水的质量,gC.称取所需的乳化剂量放入1000ml烧杯中d.向盛有乳化剂的烧杯中加入所需的水(扣除乳化剂中所含水的质量)e.将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乳化剂完全溶解,如需调节pH值时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将溶液加热到40℃~60℃

f.开动乳化机,用热水先把乳化机预热几分钟,然后把热水排净g.将预热的乳化剂倒入乳化机中,随即将预热的沥青徐徐倒入,待全部沥青乳液在机中循环1min后放出,进行各项试验或密封保存。

5.4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5.4.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利用比重瓶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非经注明,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是指25℃相同温度下的密度之比。本方法可以测定15℃密度,换算得相对密度(25℃/25℃);也可以测定相对密度(25℃/25℃),换算求得密度(15℃)。二者之间可由下式换算: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沥青的密度(15℃)*0.996

5.4.2仪具与材料5.4.3方法与步骤

5.4.3.1准备工作

1)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1mg。2)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一同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以上。3)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至规定的试验温度+-0.1℃。

5.4.3.2比重瓶水值的测定步骤

1)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

2)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规定温度后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注意,比重瓶内不得有气泡。3)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4)以m2- m1作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

5.4.4液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将试样过筛(0.6mm)后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注意不要混入气泡。2)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移入恒温水槽(测定温度+-0.1℃)内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应在瓶口下约40mm。注意勿使水浸入瓶内。3)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起算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上,使多余的试样由瓶塞的毛细孔中挤出。仔细用蘸有三氯乙烯的棉花擦净孔口挤出的试样,并注意保持孔中充满试样。4)从水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仔细地擦去瓶外的水分或粘附的试样(注意不得再揩孔口)后,称其质量(m3),准确至1mg。

5.4.5粘稠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按本规程T0602方法准备沥青试样,沥青的加热温度不高于估计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仔细注入比重瓶中,约至2/3高度。注意勿使试样粘附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入气泡。

2)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m4),准确至1mg。

3)从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再放入烧杯中(瓶塞也放进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回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从烧杯中的水温达到规定温度时起算保温30min后,使比重瓶中气泡上升到水面,用细针挑除。保温至水的体积不在变化为止。待确定比重瓶已经恒温且无气泡后,再用保温在规定温度水中的瓶塞塞紧,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此时应注意不得带入气泡。

4)保温30min后,取出比重瓶,按前述方法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5),准确至1mg。

5.4.6固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试验前,如试样表面潮湿,可用干燥、清洁的空气吹干,或置于50℃烘箱中烘干。2)将50g~100g试样打碎,过0.6mm及2.36mm筛。取0.6mm~2.36mm的粉碎试样不少于5g放入清洁、干燥的比重瓶中,塞紧瓶塞后称其质量(m6),准确至1mg。3)取下瓶塞,将恒温水槽内烧杯中的蒸馏水注入比重瓶,水面高于试样约10mm,同时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如1%洗衣粉、洗涤灵),并摇动比重瓶使大部分试样沉入水底,必须使试样颗粒表面上附气泡逸出。注意,摇动时勿使试样摇出瓶外。4)取下瓶塞,将盛有试样和蒸馏水的比重瓶置真空干燥器中抽真空,逐渐达到真空度98kPa(735mmHg)不少于15min。如比重瓶试样表面仍有气泡,可再加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摇动后再抽真空。必要时,可反复几次操作,直至无气泡为止。5)将保温烧杯中的蒸馏水再注入比重瓶中至满,轻轻的塞好瓶塞,再将带塞的比重瓶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塞紧瓶塞。6)将有比重瓶的盛水烧杯再置恒温水槽(试验温度+-0.1℃)中保持至少30min后,取出比重瓶,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7),准确至1mg。

5.4.7计算

5.4.7.1试验温度下液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ρb=(m3-m1)/(m2-m1)*ρwγb=(m3-m1)/(m2-m1

式中:ρ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g/m3γ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m1——比重瓶质量,g m2——比重瓶与盛满水时的合计质量,g m3——比重瓶与盛满试样时的合计质量,gρw——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15℃水的密度为0.99910 g/m3,25℃水的密度为0.99703 g/m3

5.4.7.2试验温度下粘稠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γb=(m4-m1)/(m2-m1)-(m5-m4

式中:m4——比重瓶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m5——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g

5.3.4.3试验温度下固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ρb=(m6-m1)/(m2-m1)-(m7-m6)*ρw

γb=(m6-m1)/(m2-m1)-(m7-m6

式中:m6——比重瓶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m7——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g

5.4.8报告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的精密度要求时,以平均值作为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并准确至3位小数,试验报告应注明试验温度。

5.4.9精密度或允许差

1)对粘稠石油沥青及液体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03g/cm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07g/cm3

2)对固体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1 g/cm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2 g/cm3

3)相对密度的精密度要求与密度相同(无单位)。

5.5沥青针入度试验

5.5.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针入度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针入度指数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试验温度为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1mm计。当量软化点T800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800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当量脆点T1.2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1.2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5.5.2仪具与材料

5.5.2方法与步骤

5.5.2.1准备工作

1)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

2)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25℃,或15℃、30℃(5℃),保持稳定。

3)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冷却1h~1.5h(小盛样皿)、1.5h~2h(大盛样皿)或2h~2.5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1h~1.5h(小盛样皿)、1.5h~2h(大盛样皿)或2h~2.5h(特殊盛样皿)。

4)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它外来物,无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它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拭干。将标准针连杆、用螺丝固紧。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砝码。

5.5.2.2试验步骤

1)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架上,试验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

2)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3)开动秒表,在指针正好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4)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准确至0.5(0.1mm)。

5)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6)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7)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的方法在15℃、25℃、30℃(或5℃)3个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5.5.3计算

根据测试结果可按以下方法计算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及当量脆点

5.5.3.1诺模图法

将3个或3个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绘于针入度温度关系诺模图中,按最小二乘法法则绘制回归直线,将直线向两端延长,分别与针入度为800及1.2的水平线相交,交点的温度即为当量软化点T800和当量脆点T1.2。以O点为原点,绘制回归直线的平行线,与PI线相交,读取交点处的PI值即为该沥青的针入度指数。

此法不能检验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仅供快速草算时使用。

5.5.3.2公式计算法

1)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取对数,令y=lgP,x=T,按式lgP=K+AlgPen*T的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的直线关系,进行y=a+bx一元一次方程的直线回归,求取针入度温度指数AlgPen。

式中:T——不同试验温度,相应温度下的针入度为P;

      K——回归方程的常数项a;AlgPen——为回归方程系数b。

按公式回归时必须进行相关性试验,当温度条件为3个时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7(置信度95%),否则,试验无效。

1)   按下式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并记为PIlgpen

PIlgpen=(200-500 AlgPen)/(1+50 AlgPen)

2)   按下式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

T800=lg800-K/ AlgPen =(2.9031-K)/ AlgPen

3)   按下式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1.2

T1.2=(lg1.2-K)/ AlgPen =(0.0792-K)/ AlgPen

4)   按下式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T

△T=T800-T1.2=2.8239/ AlgPen

5.5.4报告

1)应报告标准温度(25℃)时的针入度T25以及其它试验温度T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公式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式(1)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2)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许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数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针入度(0.1mm)允许差值(0.1mm)

0~49            2

50~149           4

150~249           12

250~500           20

当试验值不符此要求时,应重新进行。

5.5.5精密度或允许差

1)当试验结果小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位(0.1mm),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0.1mm)。

2)当试验结果等于或大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

5.6沥青延度试验

5.6.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2)沥青延度的试验温度与拉伸速率可根据要求采用,通常采用的试验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cm/min。但低温采用1cm/min±0.05cm/min拉伸速度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5.6.2仪具与材料

5.6.3.1准备工作

1)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

2)按本规程T0602规定的方法准备试样,然后将试样仔细自试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

3)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min~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侧,且表面应刮得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1h~1.5h。

4)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试验温度±0.5℃。

5.6.3.2试验步骤

1)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2)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此时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

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应爱水中加入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3)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读数,以厘米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5.6.4报告

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别纪录实测值。如3个测定结果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5.6.4精密度或允许差

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复现性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

5.7沥青软化点试验

5.7.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沥青破乳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5.7.2仪具与材料5.7.3方法与步骤

5.7.3.1准备工作

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验底板上,按本规程T0602的规定方法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加热至80℃~100℃。

2)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5.7.3.2试验步骤

1)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a.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b.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C.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0℃~80℃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

d.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烧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在加热过程中,应纪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作。

e.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2)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

a.将盛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

b.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C.从恒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准确至1℃。

5.7.4报告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

5.7.5精密度或允许差

1)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1℃,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

2)当试样软化点等于或大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8℃。

5.8沥青溶解度试验

5.8.1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溶解度。非经注明,溶剂为三氯乙烯。

5.8.2仪具与材料5.8.3方法与步骤

5.8.3.1准备工作

1)按本规程T0602规定的方法准备沥青试样。

2)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一般为15min),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min,称其质量(m1),准确至0.2mg。

3)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2)的质量,准确至0.2mg。

5.8.3.2试验步骤1)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m3),准确至0.2mg。

2)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ml,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并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5min。

3)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必要时,使用水流泵或真空泵过滤。过滤时,应尽量将在锥形烧瓶中的不溶物移入坩埚,直至全部溶液滤完。用少量溶剂分次清洗锥形烧瓶,并将全部不溶物移至坩埚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4)取出古氏坩埚,置通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少20min;同时,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5)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瓶等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5min后,分别称其质量(m4、m5),直至连续称量的差不大于0.3mg为止。

5.8.4计算沥青试样的可溶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Sb=[1-(m4- m1)+(m5- m2)/(m3- m2)]*100

式中:Sb——沥青试样的溶解度,%

      m1——古氏坩埚与玻璃纤维滤纸合计质量,g

      m2——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g

      m3——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m4——古氏坩埚、玻璃纤维滤纸与不溶物合计质量,g

      m5——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计质量,g

5.8.5报告

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结果之差不大于0.1%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对于溶解度大于99.0%的试验结果,准确至0.01%;对于溶解度等于或小于99.0%的试验结果,准确至0.1%。

5.9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5.9.1目的与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后的质量损失,并根据需要测定旋转薄膜加热后,沥青残留物的针入度、粘度、延度及脆点等性质的变化,以评定沥青的老化性能。2)本试验允许与T0609沥青薄膜加热试验互相代替。

5.9.2仪具与材料5.9.3方法与步骤

5.9.3.1准备工作1)用汽油或三氯乙烯洗净盛样瓶后,置温度105℃±5℃烘箱中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其质量,准确至0.1g,供测定加热损失的两个盛样瓶应准确至1mg。2)将旋转加热烘箱调节水平,并预热不少于16h,使箱内空气充分加热均匀。调节好温度控制器,在全部盛样瓶装入环形金属架后,烘箱的温度应在10min以内达到163℃±0.5℃。3)调整喷嘴与盛样瓶开口处的距离为6.35mm,并调节流量计,使空气流量为4000ml/min±200ml/min。

4)将按本规程方法准备的沥青试样,注入每个盛样瓶中,其质量为35g±0.5g,选择盛样瓶的数量应能满足所需试验的试样需要,通常不少于8个。对测定质量损失的两个盛样瓶应先称质量,然后灌样再称量(均准确至1mg),再与其它盛样瓶同时放入烘箱。需测定加热前后沥青性质变化时,应同时灌样测定加热前沥青的性质。

5.9.3.2试验步骤1)需要测定加热质量损失的两个盛样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取质量,准确至1mg。2)将需要加热后测定其它性质的盛样瓶,趁热置于烘箱的环形架中各个瓶位中,同时将测定质量损失的两个盛样瓶放入烘箱的瓶位中,关上箱门后开启环形架转动开关,以15r/min±0.2r/min速度转动。同时开始以流速4000ml/min±200ml/min的热空气喷入转动着的盛样瓶的试样中,持续85min,但烘箱的温度应在10min回升到163℃±0.5℃,使在163℃±0.5℃温度受热时间不少于75min。若10min内达不到试验温度时,试验不得继续进行。3)到达时间后,停止环形架转动及喷射热空气,立即逐个取出盛样瓶,并迅速将试样倾至一洁净容器内混匀(进行加热质量损失的试样除外),以备进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后的沥青性质的试验,但不允许将已经倒过的沥青试样瓶重复加热以取得更多试样。所有试验项目应在72h内全部完成。4)将进行质量损失试验的试样瓶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质量准确至1mg。此瓶内的试样即予废弃(不得重复加热用来进行其它性质的试验)。

5.9.4计算

经旋转薄膜加热后的质量损失及其它性质的变化结果的计算,方法按本规程T0609薄膜加热试验方法相同。

5.9.5报告与本规程T0609的报告要求相同。

5.9.6精密度或允许差

1)当薄膜加热后质量损失小于或等于0.4%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16%。

2)当薄膜加热后质量损失大于0.4%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0%。

3)残留物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等性质试验的精密度应符合相应的试验方法的规定。

5.10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

5.10.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克利夫兰开口杯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和燃点,以评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

5.10.2仪具与材料

5.10.2.2试验步骤

1)开始加热试样,升温速度迅速地达到14℃/min~17℃/min。待试样温度达到预定期闪点前56℃时,调节加热器降低升温速度,以便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使升温速度控制在5.5℃/min±0.5℃/min。

2)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28℃时开始,每隔2℃将点火器的试焰沿试验杯口中心以150mm半径作弧水平扫过一次;从试验杯口的一边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约1s。此时应确认点火器的试焰为直径4mm±0.8mm的火球,并位于坩埚口上方2mm~2.5mm处。

3)当试样液面上最初出现一瞬即灭的蓝色火焰,立即从温度计上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注意勿将试焰四周的蓝白色火焰误认为是闪点火焰。

4)继续加热,保持试样升温速度5.5℃/min±0.5℃/min,并按上述操作要求用点火器点火试验。

5)当试样接触火焰立即着火,并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停止加热,并读记温度计上的温度,作为试样的燃点。

5.10.4报告

1)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重复性试验允许差8℃时,取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

2)当试验时大气压在95.3kPa(715mmHg)以下时,应对闪点或燃点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若大气压为95.3 kPa~84.5 kPa(715mmHg~634mmHg)时,修正值为增加2.8℃,当大气压为84.5 kPa~73.3 kPa(634mmHg~550mmHg)时,修正值为增加5.5℃。

3)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闪点8℃,燃点8℃;

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闪点16℃,燃点14℃。

5.11沥青含水量试验

5.11.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使用于测定石油沥青、煤沥青或乳化沥青等的含水量。

5.11.2仪具与材料5.11.3方法与步骤

5.11.3.1准备工作

1)称量洗净并烘干的玻璃烧瓶的质量(m1),准确至0.1g。

2)将试样充分摇匀,或预热至50℃~80℃,使成流体后注入玻璃烧瓶中约100g(水分少于25%)或50g(水分多余25%),称其合计质量(m2),准确至0.1g。3)用量筒量取200ml溶剂,注入烧瓶中。将烧瓶中的混合物仔细摇匀,勿使溅出瓶外,并投入一些玻璃毛细管或无釉磁片。4)将仪器装置,先将洗净并烘干的水分接受器的支管紧密地安装在玻璃烧瓶上,使支管的斜口进入烧瓶15cm~20cm;然后在接受器上连接冷凝管。冷凝管的内壁要预先用棉花拭干。安装时,冷凝管与水分接受器的轴心线要互相重合,冷凝管的下端口切面要与接受器的支管管口相对。为避免蒸气逸出,应在塞子缝隙上再涂抹火棉胶。进入冷凝管的水温与室温相差较大时,应在冷凝管的上端用棉花塞着,以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冷凝管凝结。

5.11.3.2试验步骤1)加热烧瓶并控制冷凝液的回流速度,使冷凝管的斜口保持每秒滴下2~5滴液体。2)回馏过程中,水分接受器中的水将达到最大容积刻度前,停止加热,待无溶剂滴出时,迅速取下接受器,并将溶剂及水倒入一量筒中,然后装好继续加热回馏。3)回馏将近完毕时,如果冷凝管内壁沾有水滴,应使烧瓶中的混合液在短时间剧烈沸腾,利用冷凝的溶剂将水滴尽量洗入接受器中。4)接受器中收集的水体积不再增加,而且上层的溶剂完全透明时,应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如冷凝管内壁仍有水滴,应从冷凝管上端倒入溶剂,把水滴冲进接受器。如溶剂冲洗仍无效,就用细玻璃棒带有橡皮的一端,把冷凝器内的水刮到接受器中。5)使玻璃烧瓶冷却后,将仪器拆卸,读记接受器内或量筒中水分的体积(Vw)。当接受器内的溶剂呈现浑浊,且管底收集的水分不超过0.2ml时,将接受器放入热水中浸20min~30min,使溶剂澄清,再将接受器冷却到室温后,才读记管底收集水分的体积。

5.11.4报告试样含水量的质量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Pw=Vw/(m2-m1)*ρw*100式中:Pw——试样含水量,%

 Vw接受器中水分的体积,ml m1——玻璃烧瓶质量,g

 m2玻璃烧瓶与试样合计质量,g

     ρw——水的密度(≈1g/ml)

5.11.5报告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数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11.6精密度或允许差

1)对粘稠石油沥青,若接受器中的水不足1ml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1ml;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2ml。若接受器中的水为1.1ml~25ml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1ml或平均值的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2ml或平均值的10%。2)对乳化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8%,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0%。

5.12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5.12.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检验沥青与粗集料表面的粘附性及评定粗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对于最大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煮法,对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浸法进行试验。对同一中料源集料最大粒径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的集料时,取大于13.2mm水煮法 试验为标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应以水浸法试验为标准。5.12.2仪具与材料5.12.3.2试验步骤

1)将集料逐个用细线在中部系牢,再置105℃±5℃烘箱内1h。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沥青试样。2)逐个取出加热的矿料颗粒用线提起,浸入预先加热的沥青(石油沥青130℃~150℃)(煤沥青100℃~110℃)试样中45s后,轻轻拿出,使集料颗粒完全为沥青膜所裹覆。3)将裹覆沥青的集料颗粒悬挂于试验架上,下面垫一纸,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下冷却15min。4)待集料颗粒冷却后,逐个用线提起,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央,调整加热炉,使烧杯中的水保持微沸状态,但不允许有沸开的泡沫。5)浸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矿料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并按表1评定其粘附性等级。6)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5个集料颗粒,并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5.12.4水浸法试验5.12.4.1准备工作1)将集料过9.5mm、13.2mmm筛,取粒径9.5mm~13.2mm形状规则的集料200g用洁净水洗净,并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备用。2)按本规程T0602准备沥青试样,加热至按T0702的要求决定的沥青与矿料的拌和温度。3)将煮沸过的热水注入恒温水槽中,并保持温度80℃±1℃。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等级        表1

5.12.4.2试验步骤1)按四分法称取集料颗粒(9.5mm~13.2mm)100g置搪瓷盘中,连同搪瓷盘一起放入已升温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5℃的烘箱中持续加热1h。2)按每100g矿料加入沥青5.5g±0.2g的比例称取沥青,准确至0.1g,放入小型拌和容器中,一起置入同一烘箱中加热15min。

3)将搪瓷盘中的集料倒入拌和容器的沥青中后,从烘箱中取出拌和容器,立即用金属铲均匀拌和1min~1.5min,使集料完全被沥青薄膜裹覆。然后,立即将裹有沥青的集料取20个,用小铲移致玻璃板上,并置室温下冷却1h。4)将放有集料的玻璃板浸入温度为8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并将剥离及浮于水面的沥青,用纸片捞出。5)由水中小心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内的冷却水中,仔细观察裹覆集料的沥青薄膜的剥落情况。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评定剥离面积的百分率,评定后取平均值表示。6)由剥离面积百分率按表1评定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等级。5.12.5报告试验结果应报告采用的方法及集料粒径。

5.14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

5.14.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乳化沥青的筛上剩余物含量,评定沥青乳液的质量。非经注明,筛孔尺寸为1.18mm。5.14.2仪具与材料5.14.3方法与步骤5.14.3.1准备工作将滤筛、金属盘、烧杯等用溶剂擦洗干净,再用水和蒸馏水洗涤后用烘箱(105℃±5℃)烘干,分别称其质量,准确至0.1g。5.14.3.2试验步骤1)在一烧杯中称取充分搅拌均匀的乳化沥青试样500g±5g(m),准确至0.1g。2)将筛网用油酸钠溶液(阴离子乳液)或蒸馏水(阳离子乳液)润湿。3)将滤筛支在烧杯上,再将烧杯中的乳液试样边搅拌边徐徐注入筛内过滤。在过滤畅通情况下,筛上乳液试样仅可保留一薄层,如发现筛孔有堵塞或过滤不畅时,可用手轻轻拍打筛框。4)试样全部过滤后,移开盛有乳液的金属盘,并换置另一空金属盘。5)用蒸馏水多次清洗烧杯,并将洗液过筛,再用蒸馏水冲洗滤筛,直至过滤的水完全清洁为止。6)将滤筛置于另一已称质量和洁净的金属盘中,并置于烘箱(105℃±5℃)中烘干2h~4h。7)取出滤筛,连同金属盘一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一般为30min以上)后称其质量(m2),准确至0.1g。5.14.4计算乳化沥青试样过筛后筛上残留物含量按下式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1位。Pr=(m2-m1)/m*100式中:Pr——筛上残留物含量,% m—乳化沥青试样质量,gm1—滤筛及金属盘质量,g m2—滤筛、金属盘与筛上残留物合计质量,g5.14.5报告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03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14.6精密度或允许差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8%。

5.15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

5.15.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的电荷性质,即阳、阴离子的类型。5.15.2仪具与材料5.15.3方法与步骤5.15.3.1准备工作1)将乳化沥青试样用孔径1.18mm滤筛过滤,并盛于一容器中。2)将电极板洗净、干燥,并将两块电极板平行固定于一个框架上,其间距约30mm,然后将框架置于容积为200ml或300ml的洁净烧杯内,插入乳化沥青中约30mm。5.15.3.2试验步骤

1)将过滤的乳液试样注入盛有电极板的烧杯内,其液面的高度至少使电机板顶端浸没约3cm。2)将两块电极板的引线分别接于6V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接通电源开关并按动秒表。3)仔细观察电极板。如负极板上吸附有大量沥青微粒,说明沥青微粒带正电荷,则该乳液为阳离子型。反之,阳极板上吸附有大量沥青微粒,说明沥青微粒带负电荷,则该乳液为阴离子型。

5.16乳化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

5.16.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评定各类乳化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以评定其抗水损害的能力。

5.16.2仪具与材料

5.16.3.1准备工作

1)将道路工程用碎石过筛,取19.0mm~31.5mm(方孔筛)的碎石颗粒洗净,然后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3h。

2)从烘箱中取出3~4颗碎石冷至室温逐个用细线或金属丝系好,留出尾线作悬挂用。

5.16.3.2试验步骤

1)取两个烧杯,分别盛入400ml蒸馏水及经1.18mm滤筛过滤的300ml乳液试样。

2)用线或金属丝系好的石料颗粒放进盛水烧杯中浸水1min后,取出再置试样中浸泡1min。然后,取出石料颗粒在室温下悬挂20min。

3)将晾后的石料颗粒浸入已盛有水1000ml的烧杯中,用手提尾线使石料上下移动水洗乳液薄膜,移动速度为30次/min,上下移动距离为50mm左右。

4)上下移动3min后,用纸片粘出浮在水面上的沥青膜,然后将石料颗粒提出水面,观察在石料颗粒表面裹覆沥青膜的面积。

5.16.4阳离子乳化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试验方法

5.16.4.1准备工作

1)取试样约300ml置入烧杯中。

2)将道路工程用碎石过筛,取13.2mm~19.0mm(方孔筛)的碎石颗粒洗净,然后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3h。

3)取出碎石约50g在室温以间距30mm以上排列冷却至室温,约1h。

5.16.4.2试验步骤

1)将冷却的碎石颗粒排列在0.6mm滤筛上。

2)将滤筛连同石料一起浸入乳液的烧杯中1min,然后取出架在支架上,在室温下放置24h。

3)将滤网连同附有沥青薄膜的石料一起浸入另一个盛有1000ml洁净水并已加热至40℃±1℃保温的烧杯中浸5min,仔细观察石料颗粒表面沥青膜的裹覆面积,作出综合评定。

5.16.5报告

1)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依多数颗粒的裹覆情况作出评定。

2)试验结果以裹覆面积大于2/3或不足2/3的形式报告。

5.17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

5.17.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非经注明,乳液的储存温度为乳液制造时的室温,储存时间为5d,根据需要也可为1d。

5.17.2仪具与材料

5.17.3方法与步骤

5.17.3.1准备工作

1)将稳定性试验管分别用溶剂、洗液和洁净水洗净并置温度105℃±5℃的红线中烘干,冷却后用塞子塞好上下支管出口。

2)将均匀的乳化沥青试样约300ml通过1.18mm滤筛过滤至试样容器内。

5.17.3.2试验步骤

1)将过滤后的乳液试样用玻璃棒搅匀,缓缓注入稳定性试验管内,使液面达到管壁上的250ml标线处。注入时应注意支管上不得附有气泡。然后,用塞子塞好管口。

2)将盛样封闭好的稳定性试验管置于试管架上,在室温下静置5昼夜。静置过程中,经常观察乳液有否分层、沉淀或变色等情况,作好纪录并记录5d内的室温变化情况(最高及最低温度)。当生产的乳液计划在5d内使用完时,储存稳定性试验的试样也可静置一昼夜(24h)。

3)静置后,轻轻拔出上支管口的塞子,从上支管口流出试样约50g接入一个已称质量的蒸发残留物试验容器中。再拔开下支管口的塞子,将下支管以上的试样全部放出,流入另一容器。然后充分摇匀下支管以下的试样,倾斜稳定性管,将管内的剩余试样从下支管口流出试样约50g,接入第三个已称好质量的蒸发残留物试验容器内。

4)分别称取上下的两部分试样质量,准确至0.2g,然后按本规程T0651“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方法测定蒸发残留物含量PA及PB

5.17.4计算

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按下式计算,取其绝对值:

SS=IPA-PBI

式中:SS——试样的储存稳定性,%

      PA——储存后上支管部分试样蒸发残留物含量,%

      PB——储存后下支管部分试样蒸发残留物含量,%

5.17.5报告

1)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两次,两次测定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以整数表示。

2)试验报告应注明乳液储存的温度变化范围与贮存时间。

5.17.6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5%;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6%。

5.18乳化沥青水泥拌和试验

5.18.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慢裂乳化沥青与水泥材料的拌和试验,以评定用水泥及乳化沥青综合稳定材料时的施工性能。也适用于鉴别乳液是否属慢裂乳化沥青。

5.18.2仪具与材料

5.18.3方法与步骤

5.18.3.1准备工作

1)将烧杯、拌和器及1.18mm滤筛用溶剂及蒸馏水擦洗清洁,烘干湖分别称其质量,准确至0.1g。

2)将普通硅酸盐水泥过0.15mm筛备用。

3)乳液试样的沥青含量按照本规程T0651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方法测定。

5.18.3.2试验步骤

1)称取已过筛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0g±0.5g置于拌和容器中。

2)称取50g±0.1g试样倾入拌和容器内的水泥中,立即用搅拌棒作圆周运动搅拌2min,其速度为20r/min。

3)搅拌后立即加入150ml蒸馏水,再以60r/min的速度搅拌3min。

4)搅拌完毕后,立即将拌和容器中的水泥乳液混合料通过已称质量的1.18mm滤筛,同时用蒸馏水反复洗净拌和容器内部及搅拌棒上粘附的混合物,一并过筛。

5)从筛上约15cm高度处用蒸馏水冲洗筛上残留物,直至无乳液颜色为止。

6)将滤筛放在已称质量的金属盘中,置烘箱(105℃±5℃)中烘干2h。

7)将滤筛、金属盘取出在室温条件下冷却,再称取质量,准确至0.1g。

5.18.4计算

水泥拌和试验筛上残留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Pr=(m-m1-m2)/(m3+m4)*100

式中:Pr——水泥拌和试验筛上残留物的含量,%

      m——滤筛、金属盘及筛上残留物合计质量,g

      m1——滤筛质量,g

      m2——金属盘质量,g

      m3——水泥质量,g

      m4——50g乳液试样中的沥青蒸发残留物,g

5.18.5报告

每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2%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18.6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4%。

5.19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

5.19.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乳化沥青的拌和稳定度试验,以鉴别乳液属于快裂(RS)、中裂(MS)或慢裂(SS)的型号。

5.19.2仪具与材料5.19.3方法徒步骤

5.19.3.1准备工作

1)将工程实际使用的集料(石屑)过筛分级,并按下表的比例称混合料成两种标准级配矿料各200g。

拌和试验用矿料颗粒组成比例(%)

2)将拌和锅洗净、干燥。

5.19.3.2试验步骤

1)将A组矿料200g在拌和锅中拌和均匀,当为阳离子乳化沥青时,先注入5mL蒸馏水拌匀,再注入乳液20g。当为阴离子乳化沥青时,直接注入乳液20g,用金属匙以60r/min的速度拌和30s,观察矿料与乳液拌和后的均匀情况。

2)将拌和锅中的B组矿料200g拌和均匀后注入30mL蒸馏水,拌匀后,注入50g乳液试样,再继续用金属匙以60r/min的速度拌和1min,观察拌和后混合料的均匀情况。

3)根据两组矿料与乳液试样拌和均匀情况按下表确定试样的破乳速度。

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分级

5.19.4报告

试验结果报告拌和情况及破乳速度分级、代号。

5.20乳化沥青与矿料的拌和试验

5.20.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规定级配的矿料与乳液在25℃±5℃条件下拌和,检验乳液对矿料拌和时的状态和均匀性。

5.20.2仪具与材料

5.20.3方法与步骤

5.20.3.1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和试验

A.准备工作

1)将石屑(2.36mm~4.75mm)和粗砂(0.6mm~2.36mm)洗净、烘干,并在室温下摊开冷却1h。

2)将拌和锅及金属匙洗净、烘干并称其质量。

B.试验步骤

1)在已称质量的拌和锅(盘)中称取石屑335g±1g,粗砂130g±1g,再加水10g±0.5g用金属匙拌和均匀。

2)立即称取以拌和均匀后的沥青乳液35g±0.1g加入拌和锅中,并用金属匙以60r/min的速度连续拌和2min。

3)在拌和过程中及拌和终了后,仔细观察集料裹覆乳液是否均匀及是否有沥青结块或粗团粒的情况。

5.20.3.2乳化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和试验

A.准备工作

1)将石屑(2.36mm~4.75mm)和细砂(0.15mm~0.6mm)洗净、烘干并在室温下摊开冷却1h。

2)将拌和锅及金属匙洗净、烘干并称其质量。

B.试验步骤

1)在以称质量的拌和锅中称取石屑250g±1g、细砂180g±1g、石灰石矿粉15g±0.5g,在加水20g±0.1g,并拌和均匀。

2)立即称取已搅匀后的沥青乳液55g±0.1g加入拌和锅中,并用金属匙以60r/min的速度连续拌和2min。

5.20.4报告

   在拌和过程中及拌和终了后,矿料裹覆乳液是否均匀及是否有沥青结块或粗团粒等情况。

5.22沥青弹性恢复试验

5.22.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评价热塑性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即测定用延度试验仪拉长一定长度后的可恢复变形的百分表率。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25℃,拉伸率为5cm/min±0.25cm/min。5.22.2仪具与材料5.22.3试验步骤1)按规程T0605沥青延度试验方法浇灌改性沥青试样、制模,最后将试样在25℃水槽中保温1.5h。2)将试样安装在滑板上,按延度试验方法以规定的5cm/min的速率拉伸试样达10cm±0.25cm时停止拉伸。

3)拉伸一停止就立即用剪刀在中间将沥青试样剪断,保持试样在水中1h,并保持水温不变。注意在停止拉伸后至剪断试样之间不得有时间间歇,以免使拉伸应力松弛。

4)取下两个半截的回缩的沥青试样轻轻捋直,但不得施加拉力,移动滑板使改性沥青试样的尖端刚好接触,测量试件的残留长度为X。5.22.4计算按下式计算弹性恢复率。D=10-X/10*100式中:D-试样的弹性恢复率,%; X—试样的残留长度,cm。

5.21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

5.21.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离析性,以评价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

5.21.2仪具与材料5.21.3试验步骤

A.对SBS、SBR类聚合物改性沥青,按如下步骤进行:

1)准备好盛样管,当采用玻璃试管时,将其洗净、干燥,在试管内壁涂上一薄层甘油与滑石粉隔离液。将盛样管装在支架上。2)仔细加热改性沥青至能充分浇灌,避免局部过热,将试样用0.3mm筛过筛,然后稍加搅拌并徐徐注入竖立的盛样管中,数量约为50g。3)当盛样管为铝管时,将开口的一端捏成一薄片,并折叠两次以上,然后用小夹子夹紧,密闭。当采用玻璃试管时,将开口端塞上尺寸合适的塞子(最好为软木塞)密闭。然后将盛样管连同架子一起放入163℃±5℃的烘箱中,在不受任何扰动的情况下静放48h±1h。4)加热结束后,将盛样管连支架一起从烘箱中轻轻取出,放入家用冰箱的冷柜中,保持盛样管在竖立状态,不少于4h,使改性沥青试样凝为固体。待沥青全部固化后将盛样管从冰箱中取出。当盛样管为玻璃试管时,用小锤轻轻敲碎玻璃并取净沥青试样上的玻璃碎屑,但不得敲碎改性沥青试样,用水洗去表面的滑石粉甘油,擦干水分。5)待试样温度稍有回升发软,用剪刀将改性沥青试样(或连同铝管)剪成相等的三截,取顶部和底部的个三分之一试样,分别放入样品盒或小烧杯中,在放入163℃±5℃的烘箱中融化,取出已剪断的铝管。

6)稍加搅拌,分别灌入软化点试模中。

7)对顶部和底部的沥青试样同时进行软化点试验,计算其差值。

8)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B.对PE、EVA类聚合物改性沥青,按如下试验步骤进行:

1)将聚合物拌入沥青中成为混合物,在高温状态下充分浇灌入沥青针入度试样杯中,至杯内标线处(距杯口6.35mm),将杯放入135℃的烘箱中,持续24h±1h,不扰动表面,小心地从烘箱中取出样杯,仔细观察试样,经观察以后,用一小刮刀徐徐地探测试样,查看表面层稠度,检查底部及四周的沉淀物,这些检查和试验都应在沥青试样自烘箱中取出后5min之内进行。

2)视沥青聚合物体系的相容性和离析程度,按下表记录。

   如果表中记述项不适合特殊的试样,应正确的记录所发生的现象,并保留试样。

热塑性树脂改性沥青的离析情况

5.23沥青混合料取样法

5.23.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拌和厂及道路施工现场采集热拌沥青混合料或常温沥青混合料试样。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或在试验室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所取的试样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5.23.2仪具与材料5.23.3取样方法A.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样数量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表1。平行试验应加倍取样。在现场取样直接装入试模或盛样盒成型时,也可等量取样。

常用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样品数量                  表1

2)根据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取样应不少于下列数量: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4kg;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8kg;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12kg;

  特粗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16kg。

3)取样材料用于仲裁试验时,取样数量除应满足本取样方法规定外,还应保留一份有代表性试样,直到仲裁结束。

B.取样方法

 沥青混合料取样应是随机的,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以检查拌和质量(如油石比、矿料级配)为目的时,应从拌和机一次放料的下方或提升斗中取样,不得多次取样混合后使用。以评定混合料质量为目的时,必须分几次取样,拌和均匀后作为代表性试样。

1)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取样

 在拌和厂取样时,宜用专用的容器(一次可装5kg~8kg)装在拌和机卸料斗下面,每放一次料取一次样,顺次装入试样容器中,每次倒在清扫干净的平板上,连续几次取样,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取样至足够数量。

2)在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

 在运料汽车上取沥青混合料样品时,宜在汽车装料一半后开出去于汽车车厢内,分别用铁锹从不同方向的3个不同高度处取样,然后混在一起用手铲适当拌和均匀,取出规定数量。这种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取样时,应在卸掉一半后将车开出去从不同方向的3个不同高度处取样。宜从3辆不同的车上取样混合使用。

 注意:在运料车上取样时不得仅从满载的运料车车顶上取样,且不允许只在一辆车上取样。

3)在道路施工现场取样

 在道路施工现场取样时,应在摊铺后未碾压前于摊铺宽度的两侧2/1~3/1位置处取样,用铁锹将摊铺层的全厚铲出,但不得将摊铺层下的其它层料铲入。每摊铺一车料取一次样,连续3车取样后,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取样至足够数量。对现场制件的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也可在摊铺机经螺旋拨料杆拌匀的一端一边前进一边取样。

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每次取样时,都必须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准确至1℃。

5)乳化沥青常温混合料试样的取样方法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但宜在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后装袋,对袋装常温沥青混合料亦可直接从储存的混合料中随机取样。取样袋数不少于3袋,使用时将3袋混合料倒出作适当拌和,按四分法取出规定数量试样。

6)液体沥青常温沥青混合料的取样方法同上,当用汽油稀释时,必须在溶剂挥发后方可封袋保存。当用煤油或柴油稀释时,可在取样后既装袋保存,保存时应特别注意防火安全。其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同。

7)从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取样时,应随机选取3个以上不同地点,钻孔、切割或刨取混合料至全厚度,仔细清除杂物及不属于这一层的混合料,需重新制作试件时,应加热拌匀按四分法取样至足够数量。

C.试样的保存处理

1)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试样需送至中心试验室或质量检测机构作质量评定且二次加热会影响试验结果(如车辙试验)时,必须在取样后趁高温立即装入保温桶内,送试验室立即成型试件,试件成型温度不得低于规定要求。

2)热混合料需要存放时,可在温度下降至60℃后装入塑料编织袋内,扎紧袋口,并宜低温保存,应防止潮湿、淋雨等,且时间不要太长。3)在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或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由于采集的热拌混合料试样温度下降或稀释沥青熔剂挥发结成硬块已不符和试验要求时,宜用微波炉或烘箱适当加热重塑,且只容许加热一次,不得重复加热。不得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局部加热。用微波炉加热沥青混合料时不得使用金属容器和带有金属的物件。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以达到符合温度要求为度,控制最短的加热时间,通常用烘箱加热时不宜超过4h,用工业微波炉加热约5min~10min。

5.23.4样品的标记1)取样后当场试验时,可将必要的项目一并记录在试验记录报告上。此时,试验报告必须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混合料温度、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栏目。

2)取样后转送试验室试验或存放后用于其它项目试验时应附有样品标签,样品标签应记载下列事项:

a.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及拌和机型号。b.样品概况:包括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摊铺层次、沥青品种、标号、矿料种类、取样时混合料温度及取样位置或用以摊铺的路段桩号等。c.试样数量。d.取样人,提交试样单位及责任者姓名。e.取样目的或用途(送达单位)。F.样品标签填写人,取样日期。g.备考:其它应予注明的事项。

5.24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

5.24.1目的与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标准击实法或大型击实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使用。2)标准击实法适用于马歇尔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劈裂法)等所使用的φ101.6mm*63.5mm圆柱体试件的成型。大型击实法适用于φ152.4mm*95.3mm的大型圆柱体试件的成型。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矿料规格及试件数量应符合如下规定: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制作试件时,试件尺寸应符合试件直径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1~1.5倍的规定。对直径φ101.6mm的试件,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对粒径大于26.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其大于26.5mm的集料应用等量的13.2 mm~26.5mm集料代替(代替法),也可采用直径φ152.4mm的大型圆柱体试件。大型圆柱体试件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的情况。试验室成型的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必要时宜增加至5~6个。b.用拌和厂及施工现场采集的拌和沥青混合料成品试样制作直径φ101.6mm的试件时,按下列规定选用不同的方法及试件数量: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可直接取样(直接法)。一组试件的数量通常为4个.2)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但不大于31.5mm,宜将大于26.5mm的集料筛除后使用(过筛法),一组试件数量仍为4个,如采用直接法,一组试件的数量应增加至6个。

3)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时,必须采用过筛法。过筛的筛孔为26.5mm,一组试件仍为4个。

5.24.2仪具与材料5.24.3准备工作

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

a.按本规程测定沥青的粘度,绘制粘温曲线。按表1的要求确定适宜于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度的等粘温度。

适宜于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的沥青等粘温度                           表1

注:液体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温度按石油沥青要求执行。

b.当缺乏沥青粘度测定条件时,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表2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针入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高限,针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低限,一般取中值。

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参考表                                            表2

对改性沥青,应根据改性剂的品种和用量,适当提高混合料的拌和压实温度,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需要在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5℃~30℃左右,掺加纤维时,尚需再提高10℃左右。c.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2)按本规程T0701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集沥青混合料试样。将试样置于烘箱中或加热的沙浴上保温,在混合料中插入温度计测量温度,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后成型。需要适当拌和时可倒入以加热的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中适当拌和,时间不超过1min。但不得用铁锅在电炉或明火上加热炒拌。3)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材料准备按下列步骤进行:a.将各种规格的矿料置105℃±5℃的烘箱中至恒重(一般不少于4h~6h)。根据需要,粗集料可先用水冲洗干净后烘干。也可将细集料过筛后用水冲洗再烘干备用。b.按规定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粒径规格粗、细集料及填料(矿粉)的各种密度,按T0603测定沥青的密度。c.将烘干分级的粗细集料,按每个试件设计级配要求称其质量,在一金属盘中混合均匀,矿粉单独加热,置烘箱中预热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约15℃(采用石油沥青时通常为163℃;采用改性沥青时通常需180℃)备用。一般按一组试件(每组4~6个)备料,但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宜对每个试件分别备料。当采用替代法时,对粗集料中粒径大于26.5mm的部分,以13.2 mm~26.5mm粗集料等量替代。常温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不应加热。d.将按本规程T0601采集的沥青试样,用恒温烘箱或油浴、电热套熔化加热至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备用,但不得超过175℃,当不得已采用燃气炉或电炉直接加热进行脱水时,必须使用石棉垫隔开。4)用沾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搽净试模、套筒及击实座等置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有。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加热。

5.24.4拌制沥青混合料

1)粘稠石油沥青或煤油沥青混合料

a.将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预热至拌和温度以上10℃左右备用(对试验室试验研究、配合比设计及采用机械拌和施工的工程,严禁用人工炒拌法热拌沥青混合料)。

b.将每个试件预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子适当混合,然后再加入需要数量的以加热至拌和温度的沥青(如沥青已称量在一专用容器内时,可在倒掉沥青后用一部分热矿粉将沾在容器壁上的沥青擦拭一起倒入拌和锅中),开动拌和机一边搅拌一边将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min~1.5min,然后暂停拌和,加入单独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至均匀为止,并使沥青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和温度范围内。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

2)液体石油沥青混合料

将每组(或每个)试件的矿料置已加热至55℃~100℃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中,注入要求数量的液体沥青,并将混合料边加热边拌和,使液体沥青中的容积挥发至50%以下。拌和时间应事先试拌决定。

3)乳化沥青混合料

将每个试件的粗细集料,置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不加热,也不可用人工炒拌)中,注入计算的用水量(阴离子乳化沥青不加水)后,拌和均匀并使矿料表面完全湿润,再注入设计的沥青乳液用量,在1min内使混合料拌匀,然后加入矿粉后迅速拌和,使混合料拌成褐色为止。

5.24.5成型方法1)马歇尔标准击实法的成型步骤如下:

a.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用量(标准马歇尔试件约1200g,大型马歇尔试件约4050g)。当已知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时,可根据试件的标准尺寸计算并乘以1.03得到要求的混合料数量。当一次拌和几个试件时,宜将其倒入经预热的金属盘中,为防止混合料温度下降,应连盘放在烘箱中保温。b.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及套筒,用沾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搽拭套筒、底座及击实锤底面,将试模装在底座上,垫一张圆形的吸油性小的纸,按四分法从四个方向用小铲将混合料铲入试模中,用插刀或大螺丝刀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10次。插捣后将沥青混合料表面整平成凸圆弧面。对大型马歇尔试件,混合料分两次加入,每次插捣次数同上。c.插入温度计,至混合料中心附近,检查混合料温度。d.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的压实度后,将试模连同底座一起放在击实台上固定,在装好的混合料上面垫一张吸油性小的圆纸,再将装有击实锤及导向棒的压实头插入试模中,然后开启电动机或人工将击实锤从457mm的高度自由落下击实规定的次数(75、50或35次)。对大型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为75次(相应于标准击实50次的情况)或112次(相当于标准击实75次的情况)。e.试件击实一面后,取下套筒,将试模掉头,装上套筒,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和次数击实另一面。乳化沥青混合料试件在两面击实后,将一组试件在室温下横向放置24h。将养生试件取出后再立即两面捶击各25次。

f.试件击实结束后,立即用镊子取掉上下面的纸,用卡尺量取试件离试模上口的高度并由此计算试件高度,如高度不符合要求时,试件应作废,并按下式调整试件的混合料质量,以保证高度符合63.5mm±1.3mm(标准试件)或95.3mm±2.5mm(大型试件)的要求。调整后混合料质量=要求试件高度*原用混合料质量/所得试件的高度

2)卸去套筒和底座,将装有试件的试模横向放置冷却至室温后(不少于12h),置脱模机上脱出试件。用于本规程T0709作现场马歇尔指标检验的试件,在施工质量检验过程中如急需试验,允许采用电风扇吹冷1h或浸水冷却3min以上的方法脱模,但浸水脱模法不能用于测量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3)将试件仔细置于干燥洁净的平面上,供试验用。

5.25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5.25.1目的与适用范围1)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I型或II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2)本办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5.25.2仪具与材料

5.25.3方法与步骤

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min~5min,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本规程T0707的蜡封法测定。4)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5)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要进行其它试验时,也可用60℃±5℃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

5.25.4计算1)计算试件的吸水率,取1位小数。

   试件的吸水率即试件吸水体积占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Sa= mf- ma/ mf- mw*100式中:Sa—试件的吸水率,%; ma—干燥mw试件的空中质量,g;

      mw—试件的水中质量,g;

      mf—试件的表干质量,g。

2)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取3位小数。

   当试件的吸水率符合Sa<2%要求时,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按下式计算,当吸水率Sa>2%要求时,应改用蜡封法测定。

      γf=ma/ mf- mw ρf= ma/ mf- mww

式中:γf—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ρf—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

      ρw—常温水的密度,≈1 g/cm3

3)试件的空隙率按下式计算,取1位小数。

      VV=(1-γft)*100

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γt—按本规程T0712测定的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当实测理论最大对密度有困难时,也可采用下式(1)或(2)计算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γ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用表干法测定,当试件吸水率Sa>2%时,由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当按规定容许采用水中重法测定时,也可用表观相对密度γa代替。

4)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或理论最大密度,取3位小数。当已知试件的油石比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可按式(1)计算。γt=[100+ρa/(ρ1122+…+ρnnaa)]    (1)式中:γt—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ρa—油石比,%;γa—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ρ1…ρn—各种矿料占矿料总质量的百分率,%;γ1…γn—各种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对粗集料,宜采用与沥青混合料同一种相对密度,既混合料采用表干法、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时,粗集料也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当混合料采用水中重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时,粗集料也采用表观相对密度;对细集料(砂、石屑)和矿粉均采用表观相对密度。矿料的相对密度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规定的方法测定。当已知试件的沥青含量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式(2)计算。 

          γt=100+/ρ1122+…+ρnnba   (1)式中:ρ1…ρn----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ρb---沥青含量,%。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按下式计算。ρttw式中:ρt—理论最大密度,g/cm3。旧路面钻去芯样试样的混合料缺乏材料密度及配合比时,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采用本规程T0711、T0712方法实测求得。

5)试件中沥青的体积百分率可按下式计算,取1位小数。

              VA=ρbfa

            VA=100*ρaf/(100+ρa)*γa

式中:V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率,%。

6)试件的矿料间隙率,可按下式计算,式(1)适用于空隙率按计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情况;式(2)适用于空隙率按实测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情况,取1位小数。VMA=VA+VV              (1)

         VMA=(1-γfsbs)*100  (2)

式中:VN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ρs—沥青混合料中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既∑ρi,%;

γsb—全部矿料对水的平均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γsb=100/ρ1122+…+ρnn

7)试件的沥青饱和度按下式计算,取1位小数。

       VFA=VA/VA+VV*100

式中:VF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

8)试件中的粗骨料骨架间隙率可按下式计算,取1位小数。

          VCAmix=(1-γfca*Pca)*100

式中:VCAmix—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之外的体积(通常之小于4.75mm的粗细集料、矿粉、沥青及空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Pca—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由Pca=Ps*PA4.75计算,PA4.75为矿料级配中4.75mm筛余量,既100减去4.75mm通过率之差),%;

      γca—矿料中所有粗集料颗粒部分对水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γca=P1c+P2c+…Pnc/P1c1c+ P2c2c+…Pncnc

式中:P1c…Pnc—各种粗集料在矿料配合比中的比例,%;

    γ1c…γnc—相应的各种粗集料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5.25.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测定密度的方法。

5.26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

5.26.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水中重法适用于测定几乎不吸水的密实的I型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表观相对密度或表观密度。2)当试件很密实,几乎不存在与外界连通的开口空隙时,可采用本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按T0705表干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并据此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指标。 5.26.2仪具与材料

5.26.3方法与步骤

                    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的水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使水晃动),待天平稳定后立即读数,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在数秒内达到稳定,说明试件有吸水情况,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本规程T0705或T0707的方法测定。

                  4)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它试验时,也可用60℃±5℃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

                 5.26.4计算

                 1)按下式计算用水中重法测定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表观相对密度及表观密度,取3位小数。       

γa= ma/ ma- mw

ρa= ma/ ma- mww

式中:γa—试件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ρa—试件的表观密度,g/cm3

       ma—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g;

       mw—试件水中质量,g;

      ρw—常温水的密度,取1g/cm3

2)当试件为几乎不吸水的密实沥青混合料时,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毛体积相对密度,按本规程T0706的方法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及空隙率、沥青的体积百分率、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各项指标。

5.26.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种注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测定密度的方法。

5.27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5.27.1目的与适用范围1)蜡封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2)本方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指标。

5.27.2仪具与材料5.27.3方法与步骤

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2)称取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当为钻芯法取样得的非干燥试件时,应用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为空中质量,但不得用烘干法。3)将试件置于冰箱中,在4℃~5℃条件下冷却不少于30min。4)将石蜡融化至其熔点以上5.5℃±0.5℃。

5)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浸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min,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6)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将蜡封试件放入网篮浸水约1 min,读取水中质量(mc)。7)如果试件在测定密度后还需要其它试验时,为便于除去石蜡,可事先在干燥试件表面涂一薄层滑石粉,称取涂滑石粉后的试件质量(ms),然后再蜡封测定。8)用蜡封法测定时,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按下列步骤实测确定:a.取一块铅或铁块之类的重物,称取空中质量(mg)。b.测定重物的水中质量(m/g)。c. 待重物干燥后,按上述世间蜡封的步骤将重物蜡封后测定其空中质量(md)及水中质量(m/d)。d.按下式计算石蜡对水的密度。γp= md- mg/( md- mg)-( m/d- m/g)式中:γp—在常温条件下石蜡对水的密度; mg—重物的空中质量,g;m/g—重物的水中质量,g; md—蜡封后重物的空中质量,g;m/d—蜡封后重物的水中质量,g。

5.27.4计算

1)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取3位小数。

a.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γf= ma/mp-mc-(mp-ma)/ γp

式中:γf—由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ma—试件的空中质量,g;

mp—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g;

mc—蜡封试件的水中质量,g。

b.涂滑石粉后用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γf= mp- mc-[(mp-ms)/ γp+ (ms-ma)/ γs]

式中:ms—试件涂滑石粉后的空中质量,g;

   γs—滑石粉对水的相对密度。

c.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按下式计算。ρffw

式中:ρf—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

ρw—常温水的密度,取1g/cm3

2)按本规程T0706的方法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及空隙率、沥青的体积百分率、矿料间隙率、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各项体积指标。

5.27.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测定密度的方法。

5.28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5.28.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根据需要,也可进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供检验沥青混合料受水损害时抵抗剥落的能力时使用,通过测试其水稳定性检验配合比设计的可行性。

2)本方法适用于按本规程T0702成型的标准马歇尔试件圆柱体和大型马歇尔试件圆柱体。

5.28.2仪具与材料5.28.3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

1)准备工作

a.按T0702标准击实法成型马歇尔试件,标准马歇尔尺寸应符合直径101.6mm±0.2mm、高度63.5mm±1.3mm的要求。对大型马歇尔试件,尺寸应符合直径152.4mm±0.2mm,高度95.3mm±2.5mm的要求。一组试件的数量最少不得少于4个,并符合T0702的规定。

b.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用卡尺测量试件中部的直径,用马歇尔试件高度测定器或用卡尺在十字对称的4个方向量测离试件边缘10mm处的高度,准确至0.1mm,并以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度。如试件高度不符合63.5mm±1.3mm或95.3mm±2.5mm要求或两侧高度差大于2mm时,此试件应作废。

c.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

d.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试验温度,对粘稠石油沥青或烘箱养生过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为60℃±1℃,对煤沥青混合料为33.8℃±1℃,对空气养生的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混合料为25℃±1℃。

2)试验步骤

a.将试件置于已达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保温时间对标准马歇尔试件需30 min~40min,对大型马歇尔试件需45min~60min。试件之间有间隔,底下应垫起,离容器底部不小于5cm。

b.将马歇尔试件试验仪的上下压头放入水槽或烘箱中达到同样的温度。将上下压头从水槽或烘箱中取出擦拭干净内面。为使上下压头滑动自如,可在下压头的导棒上涂少量黄油。再将试件取出置于下压头上,盖上上压头,然后装在加载设备上。

c.在上压头的球座上放妥钢球,并对准荷载测定装置的压头。

d.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将自动马歇尔试验仪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或X-Y记录仪正确连接,调整好适当的放大比例。调整好计算机程序或将X-Y记录仪的记录笔对准原点。

e.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将流值计安装在导棒上,使导向棒套管轻轻地压住上压头,同时将流值计读数调零。调整压力环中百分表,对零。

f.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加载速度为50±5mm/min。计算机或X-Y记录仪自动记录传感器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并将数据自动存入计算机。

g.当试验荷载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取下流值计,同时读取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及流值计的流值读数。

h.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不得超过30S。

5.28.4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相同。

5.28.5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试件先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关闭进水胶管,开动真空泵,使干燥器的真空度达到98.3kPa(730mmHg)以上,维持15min,然后打开进水胶管,靠负压进入冷水流使试件全部浸入水中,浸水15min后恢复常压,取出试件再放入以达到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相同。

5.28.6计算

1)试件的稳定度及流值

a.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将计算机采集的数据绘制成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或由X-Y记录仪自动记录的荷载~变形曲线,最大荷载即为稳定度(MS),以KN计,准确至0.01KN。

b.采用压力环和流值测定时,根据压力环标定曲线,将压力环中百分表的读数换算为荷载值,或者由荷载测定装置读取的最大值即为试样的稳定度(MS),以KN计,准确至0.01KN。由流值计及位移传感器测定装置读取的试件垂直变形,即为试件的流值(FL),以mm计,准确至0.1mm。

2)试件的马歇尔模数按下式计算。

             T=MS/FL

式中:T—试件的马歇尔模数,KN/mm;

      MS—试件的稳定度,KN;

      FL—试件的流值,mm。

3)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MS0=MS1/MS*100

式中:MS0—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

      MS1—试件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

4)试件的真空饱水残留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MS/0=MS2/MS*100

式中:MS/0—试件的真空饱水残留稳定度,%;

      MS2—试件真空饱水后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

5.28.7报告

1)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κ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件数目n为3、4、5、6个时,κ值分别为1.15、1.46、1.67、1.82。

2)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时,试验结果应附上荷载~变形曲线原件或自动打印结果,并报告马歇尔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以及试件尺寸、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用量、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5.29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

5.29.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从沥青路面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供评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进行路况调查。标准芯样钻孔试件的直径为100mm,适用的试件高度为30mm~80mm;大型钻孔试件的直径为150mm,适用的试件高度为80mm~100mm。

5.29.2仪具与材料5.29.3方法与步骤

1)按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T0924的方法用钻孔机钻取压实沥青混合料路面芯样试件。2)适当清扫混合料芯样表面,如果底面沾有基层泥土则应洗净,若底面凹凸不平严重,则应用锯石机将其锯平。3)如缺乏沥青用量、矿料配合比及各种材料的密度试验数据时,应按本规程T0711或0712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4)按本规程T0705~T0708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及空隙率等物理指标计算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5)用卡尺测定试件的直径,取两个方向的平均值。6)测定试件高度,取四个对称位置的平均值,准确至0.1mm。7)按本规程T0709的方法进行的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由试验实测稳定度乘以表1或表2的试件高度修正系数K得到试件的稳定度MS,其余与本规程T0709方法相同。现场钻取芯样试件高度修正系数(适用于φ100mm试件)                          表1

现场钻取芯样试件高度修正系数(适用于φ150mm试件)                          表2

5.30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

5.30.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况调查或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计算空隙率、压实度等使用。

2)本方法不适用于吸水率大于3%的多孔性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5.30.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0kg以上,感量不大于0.5kg;称量5kg以上,感量 不大于0.1g;称量2kg以下,感量不大于0.05g。

2)负压容器:根据试样数量选用表1中的A、B、C任何一种类型。负压容器口带橡皮塞,上接橡胶管,管口下方有滤网,防止细料部分吸入胶管。

负 压 容 器 类 型                          表1

3)真空负压装置:由真空泵及水银压力计(或真空表)组成,真空泵能使负压容器内造成4kPa(30mmHg)负压。

4)恒温水槽:水温控制25℃±0.5℃。

5)温度计:分度为0.5℃。

6)其它:玻璃板等。

5.30.3方法与步骤

5.30.3.1准备工作

1)按本规程T0701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或从沥青路面上采取(或钻取)沥青混合料试样。试样数量不少于如下规定数量: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 最少试样数量(g)

            37.5                        4000

            26.5                        2500

            19.0                        2000

            13.2、16.0                  1500

            9.5                         1000

            4.75                         500

2)将沥青混合料团块仔细分散,粗集料不破碎,细集料团块分散到小于6.4mm。若混合料坚硬时可用烘箱适当加热后分散,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60℃,分散试样应用手掰开,不得用锤打碎,防止集料破碎。当试样是从路上采取的非干燥混合料时,应用电风扇吹干至恒重后再操作。

3)负压容器标定方法

   将B、C类负压容器装满25℃±0.5℃的水(上面用玻璃板盖住保持完全充满水),正确称取负压容器与水的总质量mb

4)采用A类容器时,将容器全部浸入25℃±0.5℃的恒温水槽中,称取容器的水中质量(m1)。

5)将负压容器干燥,编号称取其质量。

5.30.3.2试验步骤

1)将沥青混合料试样装入干燥的负压容器中,称容器及沥青混合料总质量,得到试样的净质量ma,试样质量应不小于上述规定的最小数量。

2)在负压容器中注入约25℃的水,将混合料全部浸没。

3)将负压容器与真空泵、真空表连接,开动真空泵,使真空度达到97.3kPa(730mmHg)持续15min±2min。

4)然后强烈振荡负压容器,使水充分搅动混合料,除去剩余的气泡。每隔2min晃动若干次,直至不见气泡出现为止。

  为使气泡容易除去,可在水中加有0.01%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如每100mL水中加0.01g洗涤灵)。

5)当负压容器采用A类容器时,浸入保温至25℃±0.5℃的恒温水槽,约10min后,称取负压容器与沥青混合料的水中质量(m2)。

   当负压容器采用B、C类容器时,将装有沥青混合料试样的容器浸入保温至25℃±0.5℃的恒温水槽,约10min后取出,加上盖,使容器中没有空气,擦净容器外的水分,称取容器、水和沥青混合料试样的总质量(mc).

5.30.4计算

1)采用A类容器时,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γt= ma/ma-(m2-m1)

式中:γt—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ma—干燥沥青混合料试样的空气中质量,g;

      m1—负压容器在25℃水中的质量,g;

      m2—负压容器与沥青混合料一起在25℃水中的质量,g。

2)采用B、C类容器作负压容器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γt= ma/ma+mb-mc

式中:mb—装满25℃水的负压容器质量,g;

      mc--25℃时试样、水与负压容器的总质量,g。

3)沥青混合料25℃时的理论最大密度按下式计算。

             ρttw

式中:ρt—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g/cm3

      ρw--25℃时水的密度,0.9971g/cm3

5.30.5报告

   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

5.31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离心分离法)

5.31.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采用离心分离法测定粘稠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或油石比)。

2)本方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和厂产品质量。此法也适用于旧路面调查时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用此法抽提的沥青溶液可用于回收沥青,以评定沥青的老化性质。

5.31.2仪具与材料

1)离心抽提仪:由试样容器及转速不小于3000r/min的离心分离器组成,分离器备有滤液出口。容器盖与容器之间用耐油的圆环形滤纸密封。滤液通过滤纸排出后从出;从出口流出收入回收瓶中,仪器必须安放稳固并有排风装置。

2)圆环形滤纸。

3)回收瓶:容量1700mL以上。

4)压力过滤装置。

5)天平:感量不大于0.01g、1mg的天平各一台。

6)量筒:最小分度1mL。

7)电烘箱: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8)三氯乙烯:工业用。

9)碳酸铵饱和溶液:供燃烧法测定滤纸中的矿粉含量用。

10)其它:小铲,金属盘,大烧杯等。

5.31.3方法与步骤

5.31.3.1准备工作

1)按本规程T0701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在拌和厂从运料卡车采取沥青混合料试样,放在金属盘中适当拌和,待温度稍下降后至100℃以下时,用大烧杯取混合料试样质量1000g~1500g左右(m)(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用高限,细粒式用低限,中粒式用中限),准确至0.1g。

2)如果试样是路上用钻机法或切割法取得的,应用电风扇吹风使其完全干燥,置微波炉或烘箱中适当加热后成松散状态取样,但不得用锤击以防集料破碎。

5.31.3.2试验步骤

1)向装有试验的烧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溶剂,将其浸没,浸泡30min,用玻璃棒适当搅动混合料,使沥青充分溶解。

2)将混合料及溶液倒入离心分离器,用少量溶剂将烧杯及玻璃棒上的粘附物全部洗入分离器中。

3)称取洁净的圆环形滤纸质量,准确至0.01g。注意,滤纸不宜多次反复使用,有破损者不能使用,有石粉粘附时应用毛刷清除干净。

4)将滤纸垫在分离器边缘上,加盖紧固,在分离器出口处放上回收瓶,上口应注意密封,防止流出液成雾状散失。

5)开动离心机,转速逐渐增至3000r/min,沥青溶液通过排出口注入回收瓶中,待流出停止后停机。

6)从上盖的孔中加入新溶剂,数量大体相同,稍停3min~5min后,重复上述操作,如此数次直至流出的抽提液成清彻的淡黄色为止。

7)卸下上盖,取下圆环形滤纸,在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蒸发干燥,然后放入105℃±5℃的烘箱中干燥,称取质量,其增重部分(m2)为矿粉的一部分。

8)将容器中的集料仔细取出,在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蒸发后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一般需4h),然后放入大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质量(m1)。

9)用压力过滤器过滤回收瓶中的沥青溶液,由溶液的增重m3得出泄露入滤液中矿粉,如无压力过滤器时,也可用燃烧法测定。

10)用燃烧法测定抽提液中矿粉质量的步骤如下:

   1)将回收瓶中的抽提液倒入量筒中,准确定量至mL(Va)。

   2)充分搅匀抽提液,取出10mL(Vb)放入坩埚中,在热浴上适当加热使溶液试样发成暗黑色后,置高温炉(500℃~600℃)中烧成残渣,取出坩埚冷却。

   3)向坩埚中按每1g残渣5mL的用量比例,注入碳酸胺饱和溶液,静置1h,放入105℃±5℃的烘箱中干燥。

   4)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称取残渣质量(m4),准确至1mg。

5.31.4计算

1)沥青混合料矿粉的总质量按下式计算。

        ma= m1+ m2+ m3

式中:ma—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总质量,g;

      m1—容器中留下的集料干燥质量,g;

      m2—圆环形滤纸在试验前后的增重,g;

      m3—泄露入抽提液中的矿粉质量,g。用燃烧法时可按下式计算。

           m3= m4*Va/Vb

式中:Va—抽提液的总量,mL;

      Vb—取出的燃烧干燥的抽提液数量,mL;

      m4—坩埚中燃烧干燥的残渣质量,g。

2)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按下式1计算,油石比按下式2计算。

Pb=m-ma/m         1

Pa=m-ma/ma         2

式中:m—沥青混合料的总质量,g;

      Pb—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

      Pa—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5.31.5报告

   同一沥青混合料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应小于0.%,当大于0.%但小于0.5%时,应补充平行试验一次,以3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3次试验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0.5%。

5.32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

5.32.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供评定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时使用。5.32.2仪具与材料5.32.3方法与步骤

5.32.3.1准备工作

1)按照本规程T0701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从拌和厂选取代表性样品。2)将沥青混合料试样按本规程T0722等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抽提沥青后,将全部矿质混合料放入样品盘中置温度105℃±5℃烘干,并冷却至室温。

3)按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要求,选用全部或部分需要筛孔的标准筛,作施工质量检验时,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等5个筛孔,按大小顺序排列成套筛。

5.32.3.2试验步骤

1)将抽提后的全部矿料试样称量,准确至0.1g。

2)将标准筛带筛底置摇筛机上,并将矿质混合料置于筛内,盖妥筛盖后,压紧摇筛机,开动摇筛机筛分10min。取下套筛后,按筛孔大小顺序,在一清洁的浅盘上,再逐个进行手筛,手筛时可用手轻轻拍击筛框并经常地转动筛子,直至每分钟筛出量不超过筛上试样质量的0.1%时为止,但不允许用手将颗粒塞过筛孔,筛下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试样一起过筛。矿料的筛分方法,尤其是对最下面的0.075mm筛,根据需要也可参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的筛分方法,采用水筛法,或者对同一种混合料,适当进行几次干筛与湿筛的对比试验后,对0.075mm通过率进行适当的换算或修正。

3)称量各筛上筛余颗粒的质量,准确至0.1g。并将沾在滤纸、棉花上的矿粉及抽提液中的矿粉计入矿粉中通过0.075mm的矿粉含量中。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总质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总质量的1%。

5.32.4计算

1)试样的分计筛余量按下式计算。

           Pi=mi/m*100

式中:Pi—第i级试样的分计筛余量,%;

      mi--第i级筛上颗粒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3)通过筛分百分率:用100减去该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

4)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各个筛孔的通过筛分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矿料组成级配曲线,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组成。

5.32.5报告

   同一混合料至少取两个试样平行筛分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每号筛上的筛余量的试验结果,报告矿料级配通过百分率及组配曲线。

5.33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

5.33.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路面渗水仪测定碾压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系数,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5.33.2仪具与材料

5.33.3方法与步骤

5.33.3.1准备工作

1)在洁净的水桶内滴入几点红墨水,使水成淡红色。

2)组合装妥路面渗水仪。

3) 按照本规程T0703-93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方法(轮碾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试件尺寸为30cm*30cm*5cm,脱模,揭去成型试件时垫在表面的纸。

5.33.3.2试验步骤

1)将试件放置于坚实的平面上,在试件表面上沿渗水仪底座圆圈位置抹一薄层密封材料,边涂边用手压紧,使密封材料嵌满试件表面混合料的缝隙,且牢固地粘结在试件上,密封料圈的内径与底座内径相同,约150mm。将渗水试验仪底座用力压在试件密封材料圈上,再加上铁圈压重压住仪器底座,以防压力水从底座与试件表面间流出。

2)用适当的垫块如混凝土试件或木块在左右两侧架起试件,试件下方放置一个接水容器。关闭渗水仪细管下方的开关,向仪器的上方量筒注入淡红色的水至满,总量600mL。

3)迅速将开关全部打开,水开始从细管下部流出,待水面下降100mL时,立即开动秒表,每间隔60s,读记仪器管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500mL时为止。测试过程中,应观察渗水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水应该通过混合料内部空隙从试件的反面及四周渗出,如水是从底座与密封材料间渗出,说明底座与试件密封不好,应另采用干燥试件重新操作。如水面下降速度很慢,从水面下降至100mL开始,测得3min的渗水量即可停止。若试验时水面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动,说明试件基本不透水或根本不透水。则在报告中注明。

4)按以上步骤对同一种材料制作3块试件测定渗水系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5.33.4计算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系数按下式计算,计算时以水面从100mL下降至500mL所需的时间为标准,若渗水时间过长,亦可采用3min通过的水量计算。

               Cw=V2-V1/t2-t1*60

式中:Cw—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系数,mL/min;

      V1—第一次读数时的水量(通常为100mL),mL;

      V2—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通常为500mL),mL;

      t1—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s;

      t2 --第二次读数时的时间,s。

5.33.5报告

 逐点报告每个试件的渗水系数及3个试件的平均值。若路面不透水,应在报告中注明。

5.34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试验

5.34.1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碾压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表面构造深度,用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5.34.2仪具与材料

1)人工砂铺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2)量砂筒:形状尺寸,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3) 推平板:形状尺寸,推平板应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4)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5)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mm~0.3mm。

6)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下面计算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7)其它: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5.34.3方法与步骤

5.34.3.1准备工作

1)按本规程T0703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方法(轮碾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试件尺寸为30cm*30cm*5cm。

2)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纱,晾干,过筛,取0.15mm~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5.34.3.2试验步骤

1)应用小铲沿筒壁向圆筒中装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地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注意不得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2)将砂倒在试件表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的向外推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试件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余砂。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当试件表面已不以摊铺全部用砂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3)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读数至1mm。

4)按以上方法,同一种材料平行测定不少于3个试件。

5.34.4计算

   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01mm。

                TD=1000V/ΠD2/4=31831/D2

式中:TD—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mm;

       V—砂的体积,25cm3

       D—摊平砂的平均直径,mm。

5.34.5报告

   取3个试件的表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