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襄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0

20xx年襄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20xx年,在国家“促内需、稳增长、惠民生”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一)市场运行基本特征

1、从全年运行看,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中有升、逐步向好态势。一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二季度同比增长13.0%,三季度同比增长13.3%,四季度同比增长13.4%,季度间的递增速度分别加快了0.2、0.3、0.1个百分点。

2、从城乡情况看,城镇市场占据主导,农村市场日趋活跃。20xx年城镇消费品市场完成零售额936.2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8%。 随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xx年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同比增长12.6%,环比增幅也不断提高,全年比前三季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

3、从行业发展看,批发零售业销售稳中有升,住宿餐饮业经营继续好转。批发业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额420.2亿元,增长20.1%。零售业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额765.3亿元,增长21.9%。

住宿餐饮业加快转变经营理念,拓宽服务领域,调整转型效果初步显现。全年住宿业限上企业实现营业额20.6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3.1个百分

点。餐饮业限上企业实现营业额94.1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4、从市场规模看,规模实现标志性突破,消费月均突破80亿元。20xx年,我市大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消费呈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新高,突破1千亿元大关,达到1030.6亿元,比上年增加105.1亿元,增长13.4%,标志着襄阳消费品市场规模的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消费拉动力显著提升。单月零售总额月均首次超过80亿元,各月平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亿元,从全年市场运行轨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呈现逐步走高的特点。

(二)消费市场运行结构特征

1.吃、穿、日用等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类实现零售额161.1亿元,同比增长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8.8亿元,同比增长9.6%;日用品类零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8.2%。

2.随着收入的提高,不少居民家庭更新家具、进行家装、购买体育娱乐用品,享受生活。今年全市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0.3个百分点;家具类零售额11.5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6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2.6%,继续保持旺销。

3.近年来,随着手机升级换代加快和国家倡导信息消费力度加大,我市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火爆,20xx年增幅高达54.7%。经过去年的火爆销售后,今年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17.7%。

4.汽车类商品销售保持活跃。汽车作为一种价高值大的消费品,对消费品市场的带动作用明显,成为消费品中带动作用最强的商品。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到116.6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到全部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的19.4%。

5.随着金价持续下跌,居民投资购买金银珠宝类商品的热情降温。今年全年,我市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9.9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较上半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与石油制品类商品拉动效应减弱。一是汽车类商品零售增幅逐季下滑,由一季度27.1%,上半年24.9%,前三季度24.8%下滑至全年的19.6%,同时与上年全年相比回落了9个百分点。二是受汽车使用和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长缓慢,全年实现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7.3亿元,同比仅增长2.1%,为近10年来最低增幅,比上年回落9.4个百分点。

(二)城乡基础设施状况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在城市,居住小区、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的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道路建设滞后、交通管理不善、交通堵塞严重,明显影响居民购车意愿;社区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发展要求。在农村,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

条件较差,商品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农村居民对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和电信服务的消费。

(三)消费持续增长动力还不足。当前由于分配制度不合理,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手中,再加上行业垄断,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很不均衡。受居民收入增长乏力,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的欲望得不到彻底的释放,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限制了消费需求增长。

三、建议

(一)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居民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和支出预期等因素,要提升居民即期消费能力,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社会保障等机制。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做到老百姓收入提高和经济增长同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只有在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居民的消费潜力才有条件释放出来。

(二)优化城乡消费环境。一要切实保障安全消费,加大对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健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二是要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要引导商业投资流向相对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在城市,要合理布局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重点发展贴近和方便老百姓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满足居民消费便利化要求。在农村,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

(三)挖掘新的消费热点。随着信息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也大量涌现,比如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型家电等,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智能手机,可以说以其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信息消费正逐步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政府应从培育潜在消费用户的角度出发,加大对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教学服务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扩大信息消费潜在需求。同时在便民惠民领域加大研发和投入,让智能手机与交通、医疗、家政、社区服务等电子化信息服务相兼容,提高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打造智慧襄阳。

在挖掘新的消费热点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新的消费方式。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因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必然选择。襄阳是全国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体系正在形成,同时近年来襄阳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这些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我们应科学有效地组织协调襄阳市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工作。

四、20xx年展望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消费需求列在新常态首位,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对内贸流通在现代流通方式、流通基础设施、流通领域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进行部署,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六大领域的消费。这一系列鼓励消费举措和政策的出台,为扩大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预计20xx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第二篇:20xx年1-6月河南省南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xx年1-6月河南省南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增速趋于放缓,尤其随着各类传统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网络购物热潮对实体店的冲击进一步加大,加之“八项规定”对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影响,我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一直维持低速增长。上半年,南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8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140.1亿元,同比增长9.4%。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总体情况符合实际。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呈现逐月增长趋势,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和1-6月份累计增速分别为3.9%、5.5%、7.0%、8.6%、

9.4%。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运行特征是低速缓慢回升,还是符合南阳预期实际情况的。

(二)四大行业协调发展。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5.3亿元,同比增长7.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4.9亿元,同比增长15.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7亿元,同比增长3.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1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餐饮业增速领先于其它行业。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各行业零售额,占限上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5.1%、67.4%、2.5%和5.0%,其中零售业占比最大。

(三)重要商品涨跌互现

1、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明显。1-6月份,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2.6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3%,同比增长12.9%,较去年同期增长6.3个百分点。

2、石油及制品类降幅趋缓。1-6月份,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4.0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同比增长5.6%,较去年同期增长12.9个百分点。

3、基本生活用品类保持增长。1-6月份,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3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同比增长19.8%,较去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0.3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3%,同比增长22.5%。较去年同期增长3.7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4.4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1%,同比增长11.1%。较去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

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6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0.6%,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6%,较去年同期下降16.1个百分点。

5、中西药品类回落明显。1-6月份,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4.8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4%,同比增长6.3%,较去年同期下降20.9个百分点。

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及家具类迅猛增长。1-6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2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1%,同比增长67.0%,较去年同期增长41.9个百分点。家具类实现零售额2.0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同比增长30.4%。较去年同期增长10.7个百分点。

(四)住餐转型初现成效。今年以来,我市住宿餐饮业单位主动适应国家政策性规定、倡导节俭风尚等消费环境变化,尤其是部分高端住餐业转型迅速,主动走大众消费路线,经营情况有所稳定好转。同时,以农家乐、乡村游及特色餐饮为主的大众餐饮持续旺销,政策性影响开始出现逐渐消化迹象。2、3、4、5、6月,我市限上住宿业零售额增速分别为-2.7%、1.1%、2.7%、3.6%、和3.6%,实现由负数到正值的转变;而我市限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速分别为5.9%、15.6%、14.3%、15.5%和16%,实现由个位数到两位数的转变。

二、限上消费品市场需要关注的问题

1、消费总体水平较低

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一是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但消费量偏小。二是从市场环境看,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消费市场单一,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差。三是从收入水平看,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

2、保障抑制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住房、医疗、教育等大项支出所需费用主要由居民个人承担,而这几项费用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我市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即期消费。

3、商业网点尚待规范

当前,我市商业网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规划性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部分行业存在有场无市和大场小市的市场。规范管理机制乏力,多头管理,盲目审批,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商品“低、假、杂”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商业资源。

4、招大引强步伐缓慢

在目前形势下,我市商贸企业普遍存在个头不大的现象,甚至还有些达不到限上商贸法人企业统计标准的,一看营业执照是大个体进不了库。因为根据统计制度的要求,只有独立核算的限上法人企业才能耐入我们限上统计的范围,因此在引进时要强调引进优质的法人企业。

三、对策及建议

1、培植商贸龙头。首先应多方引进国际国内大型企业,特别是知名商贸企业来我市投资办企业,鼓励外埠资金通过兼并或收购我们的中小型商贸企业(大个体),引进他们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将

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提高规模经营效应,加强对重点限上商贸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规模扩张,鼓励他们做强做大,为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大限上单位排查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新的限额以上企业,形成新的规模零售额增长点;第三要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消费品位。

2、促进居民消费。要促进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提高企业效益和劳动者报酬,通过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优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解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3、培育热点消费。要结合我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现代农村流通体系,抓好农村现代商业网点建设,要适应农村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培育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贸易网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要健全和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助推农村消费的增长。同时,在城市长期规划时要进行科学的商贸布局规划,以便适应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多种新型业态的需要,以提高流通业活力,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