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系统建设调研报告

环境应急系统建设调研报告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根据湖南省环境应急系统总体方案课题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环境应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我公司分别赴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安徽省铜陵市环保局、河北省张家口环保局、广东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地进行调研学习。

公司始终按照“预先规划方案,现场学习观摩,返回总结提高”的原则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学习,了解了我国当前环境信息化建设及环境应急系统建设的现状,学习了相关省市的先进建设经验,探讨了环境预警与应急的机制,为我省环保应急系统总体方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了有益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内建设总体情况

目前,全国环境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在环保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环保应急系统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调研的五家单位是全国范围内在环境信息化、环境应急系统领域建设得较好的地区。调研单位环境信息化程度较高,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梳理出环境预警与应急处置的相关机制,并着手开展了环境应急系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其中:江苏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无锡市基于物联网的“感知环境,智能环保”的建 1

设理念,安徽铜陵市实用化的信息系统建设,张家口尾矿库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深圳市的移动执法与依托社会力量的环保应急处置机制,都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二、好的做法

1、理念创新,加大投入

环境信息化建设做得较好的地区都有理念创新成果,并且舍得投入资金用于环境信息化建设。江苏省环保厅在全省信息化建设上采取了“市县先行、融合提高”的策略,由于江苏各地市很重视环境信息化建设,经济条件也较好,建设资金较为充裕,因此下属地市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较大,先期已经投入1.7亿元用于建设太湖流域环境监控平台。江苏省在地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侧重做好高层数据融合工作。无锡市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上提出了“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优势搭建大环保数字平台,预计将投入1.3亿元进行环境信息化的建设。安徽铜陵市以满足自身使用需求为出发点,研发了一套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系统,发挥了很好的效益。张家口市处于首都北京的上风上水,环境保护责任重大,该市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组织了尾矿库突发应急事件的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深圳市在移动执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大运会防化环境应急系统子项目投入1228.78万元,依托社会力量进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做法也卓有成效。 2

2、技术先导,试点推广

调研的各家单位都很重视新技术应用,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益。

江苏省环保厅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环境数据库,并利用卫星图片结合GIS系统监测太湖蓝藻状态,实现了实时蓝藻预警。江苏省无锡市利用物联网概念进行环境监测,重点针对水体水源、大气、土壤、噪声、放射源、危险品废弃物等几类典型环境监测对象,构建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实时全向互联的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安徽省铜陵市坚持总体设计,软件开发按照“1个中心、2个平台、8个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建立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可视化空间表征平台2大平台。河北省张家口市重点进行信息中心建设,各下属区县统一利用市里的平台开展各项环保业务,以信息流驱动业务流,实现环境的有效管理,开展了尾矿库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张家口市还与瑞典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京张水环境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与水利等相关部门联动,展开处置手段的课题研究,共同研制了拦坝设备,并依托卫星图片数据,针对流域的整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广东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以街道办为基础划分网络,建立了“能定位、能执法、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网格化移动执法系统,实现了“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环境全覆盖责任管 3

理体系。

3、完善机制,管理先行

江苏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三统一”,即:统一监控平台,统一计划实施,统一运营维护。在总体信息库的基础上,对各系统进行地域整合、专业整合,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环境资源平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实现“环境信息一网通”。建立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业务平台,监控现场端采取第三方运营,补助给每个现场端1.5万元。对间歇性排放进行重点监控,建立数据审核规则,建立了省、市、县三级24小时值班的互动业务平台,实施收费监管。

无锡市的“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环境监控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完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标本兼治,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环境与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及协调发展。主要建设以下四个层次:“测得准”的智能多元化环境感知、“传得快”的高速网络传输、“搞得清”的智慧信息处理、“管得好”的智能管理服务。建设监测中心、监控执法中心、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中心和教育展示中心等六大管理分中心。

铜陵市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了环境监控中心,设立了数据共享中心,开通了8个业务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污染源视频在线监控系统、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噪声在线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污染事故应急处 4

理系统、数据导入与查询分析系统、12369投诉举报受理系统。

张家口市拟制了应急工作指南,拟制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手册。加强了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了五等以上尾矿库的实时动态数据库。在管理上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责任划分。推动联合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门槛。做好装备保障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市、县、企业三级物资储备体系,采取企业协议储备模式,应急时临时征用。完善了监控中心的建设,启动了应急事件整体演练。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成立单独的环境安全管理处(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的环境安全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能力建设上,建成了以“中控站、指挥系统、应急车”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应急监测体系,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和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处置资金保障机制。深圳市建立了依托社会力量的环保应急处置机制,20xx年深圳市拟资助5家环保应急处置依托单位环保专项资金585万元,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

三、借鉴参考

1、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优化技术条件配置

环境应急工作应以事故防范为主,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控系统的作用,突出预测预警功能建设。完善应急工作机制, 5

依托部分社会力量进行环保应急处置是可取的办法,要逐步探索环境污染事故肇事单位向处置单位支付处置费用的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建立应急专家库和各项管理制度,采用必要的机制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实施。

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配置相关技术条件,加强以数据中心为主的信息中心建设,配置相关应急处置车辆,加强应急软件建设,确保应急信息流、业务流畅通。

2、突出湘江流域环境数字资源中心建设,提高应用效率

大型数据中心、数据集中处理是目前环境信息化的研究趋势。湘江是湖南境内最重要的河流,由于多年来工业结构偏重与布局不够合理、污染治理欠账较多、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污染源控制难度大等多方面原因,重金属等污染较为严重。湘江流域环境数字资源中心建设尤为必要。湘江流域环境数字资源中心是环境应用软件的重要信息基础与条件。数字资源中心应整合现有环保业务及政务信息资源,实现各种应用系统、异构数据库、不同网络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实现环境信息的充分共享与应用。

3、重视应急平台建设,增强移动应用能力

应急处置工作依赖于各类信息的实时沟通,移动应用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应急平台建设的成效。应急平台在环境数字 6

资源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移动应用终端系统,并在其上开发移动业务应用,确保应急响应、处置的时效性与便捷性。

综上所述,根据调研成果,我们建议湖南省环境应急系统建设应对当前已建的软件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议目前主要工作划分为三部分:

一是将全省各类环境数据库进行整合,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环境资源中心;

二是结合平时应用,在环境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一期平台。添置环境应急指挥车,建立软件应用平台,实现指挥调度、预测预警、应急处置、辅助决策、评估演练等功能;

三是移动信息终端建设,实现平时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信息查询、移动应急处置、移动评估演练等功能。

妥否,请批示。

湖南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八月二十三日

附件1:江苏省环保厅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2: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调研情况汇报

7

附件3:安徽省铜陵市环保局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4:河北省张家口市环保局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5:广东省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调研情况汇报

8

 

第二篇: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 : 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交通公路网正常运作的事件。近年来,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危害性也愈来愈严重。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后果的广泛社会性等特点。我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培训、演练专项经费不足等问题。应急指挥系统应强调全局性和延续性;应急培训、演练应强调前瞻性、科学性和群众性;应急的后处理应强调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看到SARS以来,危机常态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先行理念,转型期的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趋于常态化。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已经不在是危言耸听,建立不断完善的应急机制迫在眉睫,为了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除了在灾难预警、灾难准备、救灾与重建等方面进行改进外,还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应急机制。虽然我国政府从法律上已制定一系列应急法案:2006年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随后21省和各部门都制定发布了各自的应急预案,而浙江省更是早在2004年6月就发布了《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省交通厅在2004年发布了《浙江省交通系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交通系统实施细则》;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应对法》得以通过),并自2007年11月1日1起施行。但并不是说法律的颁布就标志着系统机制的确立和顺利运行。就在《应对法》施行后两个月,我国南方地区就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灾害,给交通系统等有关部门带来了严峻挑战,各级交通部门是否切实依照了《应对法》进行应对?《应对法》是否完善和有效?

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交通大省,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公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公路系统还能保证公路系统的正常,便利和高效运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我省公路系统的应急机制建设情况。而我们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课题就是“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我们这里所说的公路系统突发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交通公路网正常运作的事件。公路系统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后果的广泛社会性等特点。在交通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借助组织管理学的科学理论,吸取前车之鉴,并充分学习国外突发事件处置实践经验,深人思考交通公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指交通公路系统预防、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制度保障以及运行程序的总称。具体应包括组织保障、预警、预防和应急准备、信息报告和危机公关、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机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牵涉面广,不明因素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建立健全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随着我国有关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我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已经编制了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应急预案,建立了交通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表明了我省各级交通部门对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视及风险意识的增强。但是,从我们调研的结果中来看,就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可以说是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的突发公共应急预案只是几页文件,而且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也很低。其中,仅有对应急救援的有关组织机构与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一些规定,而应急预案中其他所应包括的核心内容未能给予足够的反映,难以满足目前应急救援工作现状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难以积极稳妥地组织各方力量协调配合,统一高效地开展救援行动,使必要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这样,势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浪费宝贵的时间。

(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交通公路系统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事故,涉及受害人群多,行政管理部门多。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将无法有效扼制事态的发展,而且我们在金华等地对市民的实际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志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参与救援伤者,疏散群众等,但他们不知道去找谁,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展开工作,我们认为,在今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势必需要的是“三角互动”应对模式,即政府部门、民众、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一致配合、共同参与,因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应该跳出目前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而应将政府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民众危机治理机制、媒体危机信息报道处理机制等一并纳如其中,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转最终都要靠民众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社区与民众是配合政府部门完成救灾减灾计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没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的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的重大危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各级交通部门的预案均未包括此类内容,举例来说,对于台风和汛情多发的浙江省来说,凭借多年的抗灾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基本上已有相应的应急方案。但是很多时候,灾害给我们带来重大损失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没有应急方案,而在于我们是否对刚刚露出苗头的灾害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科学地启动应急方案;在于我们的抗灾、救灾的应急方案是否完善,是否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才强调,宁可十防九空,宁可兴师动众,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可能的灾害。

(四)尽管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了应急救援预案不等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即使一个非常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在发布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不进行预案的宣传,不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不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演练,那么一旦事故发生,应急救援预案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各级交通部门的应急救援预案还缺乏有效的实施、维护和更新。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项的培训,演练经费,虽然各类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要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编制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要求,但由于没有专项演练培训经费,“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等口号只能停留在文件上,在调研中,地方交通部门领导提到交通公路系统不同与其他政府部门,培训,演练的费用惊人,就拿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来说,如果真的要以实战为背景,就算经费上有保证,实施起来也是难度很大的,因为牵涉到高速公路封道、交通管制等诸多问题,所以真正的应急演练几乎没有,对此,他们也表示无可奈何。

(五)有些同志在思想上还是不重视应急机制建设。具体表现在很多交通公路系统部门应急预案都是自下而上的照搬照抄上头的文件,不客气的讲,我们调查发现是,省里的抄国家级的总体应对预案,地方的抄省级的预案,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创新的东西很少,这是导致各类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受到政府高层及媒体的关注,管理者所采取的方法与措施,往往涉及自身形象的建设。我们虽然无法准确预测或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但是良好的职业素质将会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负效应,保障交通公路系统的平安和谐。

三、建议。

(一)针对每一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措施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导致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却是大同小异的。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制订出一个基本应急模式,由一个综合的标准化应急体系有效地应对不同类型危险所造成的共性影响。而且各类应急预案应尽可能详尽描述,职责和分工要落实到个人,这方面可以借鉴消防部门的应急预案。分工明确可以避免事到临头还要层层请示批准,贻误时机。从调查结果来看,浙江省交通公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预案体系已经建立,知晓率高,分析显示预案制定中的专家参与度、预案与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相协调、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需要这五个因素从小到大对应急反应预案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制定预案只是第一步,还要对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测试,目的是发现不足并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演练是发现问题、改进预案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演练或突发事件实际应用预案之后要进行及时地反馈,及时修改预案。按照消防部门的预案惯例每年至少要修改一次,一旦发现缺陷则立即修改,此外体制改变、机构设置变动、负责人调整都是预案更新的契机。但是调查中也发现,虽然突发公共事件是具有社会性的事件,解决与应对必然涉及交通、公安、消防等多部门协调与配合,但是当前预案制定过程中跨部门专家、领导参与少。公共政策理论表明,任何政策执行中必须加强政策制定部门与政策执行部门之间、执行机构体系之间、政策执行机构与政策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如果缺乏相关沟通,政策就会失真、走样、扭曲,会导致政策失效。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参与制定少,往往会导致应急预案在跨部门联动中遭到相关部门的心理排斥或抱怨其制订的不合理,影响预案的执行效果。目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规范的演练、评估、修改制度。因此,在以后制定、修改应急预案时就要吸收相关部门专家、一线干部职工、领导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交通部门的预案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预案形成有机的整体,而且可以增强相关部门的心理接受度,提高配合的主动性,便于应急指挥部门的现场指挥与调度。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制定、演练、评估、修改的细则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预案能得到及时地评估和修改,通过提高预案水平来提升交通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三)对于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应该要有专项经费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交通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现在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么不发生,一发生损失就是以亿万元计,如果我们每年拿出几千万专项经费来保证培训和演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会产生多大的效益啊!一定要让我们的交通干部职工明白,对于交通系统而言: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各级交通公路系统部门应经常性地做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积累应急预案,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案例,也可以采用仿真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一定的模拟,依靠科技减灾,从而提高应对能力,提高公众防灾治灾的意识,提高整个社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具体包括:一、各级交通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交通干部职工进行应急培训、演练。二、各级交通应急主责部门应从实战出发培训相应的应急专门队伍。三、广泛发动群众。在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培训和演练中来,通过培训、演练,可以增加群众的突发公共事件意识,增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懂得如何自救和逃生。浙江高速交警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的模拟演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