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和谐社会的定义是不同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得上是让大家都满意的和谐社会呢?所以我的这次社会调查的目的就是调查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调查对象:重庆理工大学生随机调查

调查内容: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为构件和谐社会我们作为普通的市民有该做出哪些努力?

调查方法:采访、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得知,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和谐社会应具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1. 民主法治,2.互助感恩,3. 公平正义,4. 诚信友爱,

5. 充满活力,6. .安定有序,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 有中华民族的特性。

调查结果分析: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和谐社会的特征的含义应是: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互助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

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3.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4.诚信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5.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充满活力。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6.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是指社会发展的稳定、社会关系中的和睦相处和人们的心理平和。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安定决不是“万马齐喑”,而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8. 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结论及建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 产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讨论的一个重点。从个人来讲,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最基本的。

在互助感恩方面,国家方面应尽量多搞一些类似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让人学会感恩的活动,在学校、家庭方面则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例如我校开展的“生命筑起一道彩虹”感恩教育活就使同学们从“感恩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感恩亲情”、“感谢师恩”、“感恩挫折”、“感恩云龙行”五个主题学会了感恩。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 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生态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关键环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是保护生态、恢复生态、改善生态,这是当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是当今各种自然因素的集中体现:所有的生物都要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生态是所有资源运行的环境载体,是许多可再生资源孕育和循环的母体;几乎所有的自然问题都要在生态系统中展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

要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和谐社会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我们同时还应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虽不乏其例,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也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及社会动荡的原因何在?我们既要从正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还要认真地从反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思想家的许多“盛世危言”及他们对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原因的指陈和披露,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照和历史教训。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对此进行总结和研究也很有必要。总之,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历史上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毛概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 会 调 查 实 践 报 告

调查题目:网络二重性对大学生认知“和谐社会”理论的影响

学院专业班级:

文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09级对外汉语教育2班

小组成员:   单海玥  2009163501

             赵园    2009163526

             尤俊人  2009163635

             赵元梁  2009163636

                  调查方案

一、  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学会如何调查访问,合作进行调查实践,了解网络二重性对他们认识掌握“和谐社会”理论二重性的影响,掌握书写实践报告的格式。

意义:通过对大理学院古城校区不同专业四个年级的调查,初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对认知理解“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并了解大学生基本价值观走向。

二、  调查时间

20##年12月24日及20##年12月30日。

三、  调查地点

大理学院古城校区。

四、  实践具体流程

鉴于本次实践内容较多,通过集体协商将组员工作安排如下:

(1)  由“调查方案制定组”初拟调查方案流程,再进行全体商议、修改、定稿。

(2)  由“采访组”编写调查问卷,并集体商议定稿。打印120份分为四个年级、五个专业下发问卷调查表,于12月25日发放问卷,并在规定3天内(即12月28日)全部收回。下发120份,收回120份。

(3)  将收回的120份调查表分类,使用EXCEL表格汇总,统计数据,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简析大学生心理。

(4)  全组成员于12月30日召开小组会议,根据汇总的调查数据讨论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得出结论,了解网络文化对一部分大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情况。

(5)  根据任务分工,分别书写调查报告正文,最后汇总、排版、打印。

数据汇总简析

大学生时间的安排是怎样的?

调查表明,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15小时,平均每次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54.3%的大学生选择在自习或晚上休息时间或者周末上网,42.7%的大学生根据需要而定。可以说大学生已把上网作为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有些学生不能自控、自律,通宵上网,经常性通宵上网的占6.3%,偶尔通宵上网的占65.9%,从未通宵上网的占27.8%。

一、网络二重性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有什么样的影响?

据调查有45%的同学浏览过黄色网站,其中有76%是无意间浏览到的。常用如”TMD””操”等不文明词语或发挑逗性图片的同学有72%。更加严重的的是有89%的同学利用网络抄袭论文或作业。

从数据分析得出,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 网络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一到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在实践中,听到相当多的学生这样说:“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网友,老想着聊天的内容,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认为 “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占24%,认为“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占28.4%。

3. 网络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平均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的占72%,平时有36.7%的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各种病症。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即使下网后,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灵扭曲,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4.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数据:有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9.8%的学生发现自己投注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

消极影响: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5. 网络对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大学生因为上网的关系,平时休闲活动减少了的占19.5%,有对其他非网络方面的兴趣爱好发展趋势的同学仅仅占有16.8%,这充分的反映网络对我们大学上的兴趣爱好影响重大。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

沉溺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以后,大学生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业余爱好让路。迷恋于互联网以后,他们对现实的各种活动以及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认为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

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上网时间过多的确对学生的课堂出勤和学习成绩有影响;多数同学对网络已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如果生活中没有网络会不习惯。而且网络也有正面的影响。

二、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

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正面的影响呢?
根据我们调查的访问总结得出正面影响主要有这几方面:

1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

据采访组调查回馈,有93.8%的同学认为,网络能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搜索空间,给予他们给大的信息度;有34.7%的同学认为,网络开创了信息生活时代。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通过上网,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延革;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陶冶和锻炼,成为象牙塔中的社会人。
    2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
    我们大学生平常所学习的都是专业对路的知识,为了能够去拓展我们的课外知识,我们的同学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去开拓自己的视野。据56位随机调查的同学反馈,有44位同学认为在网上可以学习到他专业课没有的知识,其中更有23位同学认为网络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课外知识,更主要的是了解了更多的社会形势等等。

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也正是基于网络本身的广谱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更新,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网页制作、电脑设计、三维动画、工业造型、电脑预决算、网络科研项目、网络课件教辅、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等,无不在内容和形式上造就了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于是,一大批以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电脑公司、网吧公司、信息公司、 学生企业应运而生,它推动并引领了当今高校学子的无限创造激情,也给国家的未来和现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在我们学校被调查的67.4%同学反映,他们多数的上网时间都是用在与过去或者现在的同学进行网络沟通和信息交换。而常用的网络通讯软件有QQ(97.1%),MSN(21.5%),飞信(26.7%)和YY(35.4%)。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的通畅。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因为网上交友是“点之即来,击之即去”的速成交友方式,可以按大学生的学习闲忙而调度,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弥补教育缺陷,拓展教育空间

当前,我国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因材施教的方式只有极少的高校能部分做到这一点,而登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科研网站,则可以弥补这一教育真空。

英语四六级、考研、考T、考G网站,各种层次计算机学习指导网站,数理化、历史、地理、医学、动、植、生物等各科目类别,均可登陆相应站点,进行自学辅导、作业测验、大考冲刺、升学模拟考场等等。每个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浏览不同网页,来给自己加压充电。

据我们调查组发现(针对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同学),有34.4%的同学会从网上去寻找四六级的资料,22.8%(尤其是大三)的同学会从网上去寻找考研的复习资料,67.38%的同学会到网上去寻找计算机国家二级、三级考试的试题和模拟题。

另外,还可以从网站上浏览和学习本高校不具备而其它高校具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条件,借鉴学习方法,达到居一校而学各高校,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效果。

5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调查数据显示(针对大四的同学),90.3%的同学是通过网络去了解自己的就业单位信息,其中98.1%的同学会通过网络去投档,或是通过网络去寻求市场的需求,以创就自己的就业生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导下的中国,大学生教育已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升学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网络就可以充当这一“庖丁解牛,以无隙入有间”的角色。

近几年来,网上就业指导由初露端倪日渐兴盛,很多高校毕分办已越来越将网络指导就业作为一个主要渠道来抓。因为网络承载的信息不同于传统的广电新闻,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因此,具备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纷纷利用网络求职,在网上为自己选择单位。

网络招聘快捷方便的优势对于兼有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的大学生可以节约资金、时间精力,在较低成本下,提高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

调查结论:

1、      网络对我们的社会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主要表现为:跨度大,约束小;

2、      网络年轻化;

3、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4、      网络的发展潜力巨大!

分析:

   网络作为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它是世界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世界普遍联系着,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网络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其发展充满着矛盾!然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发挥着作用。网络的发展也有着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和相互关系的特点!! 我们常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就是这个道理!!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意识!!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让我们产生独立的认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从而,作为的独立的个体,我们才有改造世界思想和认识,才有能力改造世界和是自己更加溶于世界万物!!

如何更有效的避免矛盾弊端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首先要从对网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网络的理性认识,然后再由理性认识付诸于对网络的实践。我们知道网络认识对网络实践有能动作用,并且对网络的 认识是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结合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意义,了解认识网络和改造网络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认识网络和改造网络的有效方式,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懂了许多!!生活中充满着哲学道理!运用哲学道理中的规律和原理改造网络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将更加规范化,更懂得生活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