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调查报告

大学生自杀已经屡见不鲜,曾在20xx年华南农业大学在一个星期内连续有3人自杀,之后的这几年中,也几乎年年都有自杀的学生,广州其它高校也有过自杀的学生。死者已矣,归结他们在花样年华甘愿放弃生命的原因,有的在我们看来,有的真的很不值得为它放弃生命。如果是你,毕业前清考没过怕拿不到毕业证、或是毕业一段时间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亦或是深陷失恋痛苦中,你会怎么做?如果说,他们选择自杀是因为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凭着他们敢放弃仅有一次的生命,你敢吗?你还敢说他们懦弱吗?

诚然,造成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原因,和其自己的心理素质、性格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是其生活的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实际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来源于经济。有的人一出生,就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吃喝用度,都不用愁,而有的人,从一出生,就要跟着为生计发愁的父母东奔西走,要么就成为留守儿童,从接受教育,性格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随着成长,这两种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都说人人生而平等,试问真的平等吗?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

农村与城市

据调查,广州的大学生中,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占53.33%,非农户的学生占46.67%,可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在其中分为一直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直到大学才来到城市的农村大学生,一种就是所谓的“农二代”,虽然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长大,但是却从小就体会着城市人和农村人的不公平。不管是哪种农村大学生,都要比一直土生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首先,经济压力。虽然电视上父亲拿着一打散钱给儿子交学费的情景是个别特殊的例子,但是不难发现,有很多农村大学生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特别是家中经济全来源于种地的家庭,一个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就是这个家庭一年中最大的开销。父母已不再年轻,为了省钱,一部分

学生会班机集团活动,多次不参加,肯定会影响到其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会去做兼职,就有可能逃课,没有时间认真做作业,在学业上受到影响。似乎看来,经济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解决的话,很多事情都会陷入死循环,最后,一些心理抗压能力差的同学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其次,部分人部分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农二代”从小就听着自己父母被别人鄙视,被指责没见识、素质差等有失公德的言论,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对社会失望,怀有敌意。

民族

从调查结果来看,广州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仅占8.3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广州的大学生是汉族,由于汉民族的特点:人多,分布范围广,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融合,也就造就了汉族人在国家政策上,不同于少数民族享有某些优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个别工作单位优先录取等;汉族人没有地域优势,就像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席必须是少数民族人;汉族人也没有明显的文化、性格特点,你看一个汉族人新疆舞学得再好,也没有维族人跳舞时体现出的神韵。所以在民族上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不占优势的。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碰到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了少数民族,而觉得愤愤不平。非汉族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会带给我们困扰。

年龄

看一些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可以发现,自杀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大四的,或是刚毕业。这个年龄段的人,刚迈出校门,朝气蓬勃,自信满满,心灵纯净,但是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脆弱。在面对“官二代”,“富

二代”,“拼爹”,“关系户”这些特殊的社会情况时,有人吃亏了,有人认了,有人不甘心,有人努力了,有人失败了,有人想不开走向极端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能再拿父母的钱当生活费了,同时同学朋友的应酬聚会多了,买房买车,用钱的地方处处多起来,可是实际却连份合适的工作也没有。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在金融海啸之后,更是加重了这种严峻的社会情势。在广州,人才济济,找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人比人,人吃人,有的人就绝望了,选择了放弃生命。

籍贯

在广州,几乎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人,据调查结果显示,非广东户籍的大学生占63.33%,广东非广州户籍的大学生占11.67%。广州是个很具有吸引力的大都市,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化,气候宜人,这就使得很多外地大学生毕业后要留在广州,再加上还有其它地方的毕业生选择来广州发展,导致人才富余、人才闲置,其中有好多岗位,甚至是看厕所这样活都是大学生在做,很多人秉持着“宁为凤尾,不做鸡头”的原则,趁年轻就该挑战一下生活,不然枉费十年寒窗了。然而,广州消费比较高,刚毕业的学生工资低,生活都成问题,而且到后来就发现大都市生活环境优越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大学生特别是刚出来的,根本享受不到那种待遇。 本是风华正茂、充满憧憬的大学生,缘何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谁该为大学生自杀事件负责?大学生自杀事件对大学校园的心理咨询、教育等课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第二篇:中学生自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

中学生自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

教科院 99心本 梁金清 2号

摘要:本文对12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中学生对自杀态度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120名中学生中有14.2%的中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有81.6%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是中立的,有4.2%的中学生的对自杀持否定态度。2、高中生对自杀的肯定性显著高于初中生。3、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不存在性别差异。4、中学生的自杀态度与他们对自杀行为、自杀者与安乐死的态度显著相关。

关键词:中学生;自杀态度;预防措施

1 问题的提出:

生命是可贵的,综观世间万物,只要一息尚存,几乎都会努力地想延续其生命。然而,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自杀在许多国家明显增加,成为日益严重的流行病。自杀成为人类10大死亡原因之一。

我国关于自杀的数字缺乏完整的统计,有些被归入意外事件。一般说,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对自杀问题有较大的关注。80年代以来,经常报道自杀事件。据新闻媒介披露,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其中以60岁以上老人和中学生学生居多;学生自杀的情况中,以中学生为先,大学生次之,小学生更次之。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即将成为栋梁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都是很大的损失。我们在沉痛之余,更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有效的自杀预防项目必须以对中学生自杀态度的深入了解为基础的。因此,我进行了以下的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QSA)调查。

2 调查对象:

此次(QSA)调查活动,采用不记名调查,参加对象为深圳龙华中学的学生。分别在高中和初中各随机抽出一个班进行选择问卷形式调查,共120人,其中高中生63人,初中生57人,男生73人,女生47人。

3 调查工具(QSA)的结构、计分和解释:

QSA共29个条目,都是关于自杀态度的陈述,分为如下4个维度:

1、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共9项

2、对自杀者的态度(F2):共10项

1

3、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共5项 4、对安乐死的态度(F4):共5项

对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受试者在完全赞同、比较赞同、中立、不赞同、完全不赞同作出一个选择。在分析时,1、3、7、8、10、11、12、14、15、18、20、22、25为反向计分,即回答“1”、“2”、“3”、“4”和“5”分别记5、4、3、2、1分。其余条目均为正向计分,回答“1”、“2”、“3”、“4”和“5”分别记分1、2、3、4、5分。在此基础上,再计算每个维度的条目均分,最后分值在1-5之间。在分析结果时,可以以2.5和3.5分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三种情况,≤2.5分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各个维度可单独使用。

4 结果与分析:

调查数据经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4.1 中学生的自杀态度

为了解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现按原量表的规定,统计了各维度的分数及总体成绩在三种态度上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结果见表1。

表1 中学生的自杀态度的情况

中学生自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

从上表可见,调查的结果是令人担忧的。从总成绩看,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的占14.2%,持否定态度的只占4.2%。而对自杀行为(F1)持肯定态度的有10.8%。对自杀者(F2)和安乐死(F4)持肯定态度的百分比更高,都在30%以上。

另外,学生对自杀家属的同情(F3)也是很高的,占53.3%可见,家庭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一个最后依归。

4.2 中学生自杀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高中生与初中生的发育水平、思想水平以及升学压力均不相同,这是否影响他们对自杀所持的态度,因此对高中生与初中生的自杀态度成绩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2

表2 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年级差异

中学生自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

以上数据表明,在自杀行为的态度(F1)上,高中生与初中生不存在差别,但高中生的平均分比初中生低。在对自杀者(F2)、安乐死(F4)的态度上,以及总的自杀态度,高中生的平均分都低于初中生,而在对自杀家属的同情态度则高于初中生,并且这三个维度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高中生的自杀倾向远远大于初中生。

4.3 中学生自杀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为了考查中学生自杀态度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中学生自杀态度的男女比较表

中学生自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

中学生自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

从上表可知,在总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并不存在差异。四个维度中,除了F1之外,其他也无差异。也就是说,男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行为上,男生的态度比女生更坚决。

4.4 四个维度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了研究中学生的自杀态度与每个维度之间是否相关,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四个维度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

(注:* P<0.005 ** P<0.001)

3

统计结果显示,对自杀行为的态度(F1)与其他三个维度以及总体态度都高度相关,而对自杀者的态度(F2)则与F3、F4都不相关。对于家属的同情,与总的自杀态度不相关,与自杀者也不相关。总的自杀态度,除了F3外,与其他的三个维度都非常显著相关。看来,中学生的自杀态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自杀行为、自杀者与安乐死的态度。

5 讨论:

5.1 中学生的自杀态度状况

本调查的结果表明,有14.2%的中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即100个人中就有14个人赞成自杀,当他们在消极不快的时候,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极大。有81.6%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是中立的,这一绝大部分人在受到不良刺激时,也有可能采取自杀行为。只有4.2%的学生是否定自杀的。由此可见,中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程度真的很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而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肯定性又远远大于初中生。可见,高中生的心理状况更应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其原因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同时,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们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和安乐死的态度。而这些往往是由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宣传所导致的。另外,生活学习上的超重压力,更是迫使中学生寻求解脱的主要因素。

5.2 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自杀态度的问题是严峻的。但同时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社会、个人各方面的努力。

5.2.1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要注意教育方法,特别注意在对学习落后的或违规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切忌简单粗暴,应采取深入细致的方法,防止他们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挫折而产生而外。

对中小学生应提倡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的教育。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从而使他们热爱人生,可以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事实和经验,指导他们深入地具体地进行思考。

5.2.2 家庭温暖

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子女。要设身处地从中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子女,必须反对粗暴的方法。经常发火、老是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子女的良好目的的。即便对初中生或高中生,由于他们的独立意识表面上似乎不愿与父母多讲,但碰到重要事情还是愿意与父母一起商量,当子女有烦恼时,家长应抱着理解之心,伸出援助之后。

特别是发现子女心情抑郁、心事重重时,父母应引起警惕,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找出缘 4

由,帮助子女解除障碍,减少危险因素。

5.2.3 社会各方要进行危机干预。

个人的自杀是与社会有关的。社会对中学生自杀是有责任的。绝不能把中学生自杀看作自杀者个人的事情,社会是要采取积极措施的。从根本上说,关心中学生的成长,保护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减少和遏制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社会预防和矫正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基本措施。

另外,社会各方成立心理咨询小组、预防中心,提供热线电话服务,使寻求援助的人随时能找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且工作人员热情并有针对性地鼓励对方,和对方保持交谈,帮助对方建立信任态度,直至对方打消自杀的念头。这类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预防自杀的。总之,社会的爱心,是预防和挽救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

5.2.4 中学生应提高心理耐挫力。

中学生自杀多与个体的性格有关。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心理;性格执拗者,一旦受挫便易产生轻生念头。因此中学生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性格,掌握自我合理宣泄情感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只有中学生自己心理素质的提高,才是有效预防自杀的最根本途径。

6 结论:

6.1 120名中学生中有14.2%的中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有81.6%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是中立的,有4.2%的中学生的对自杀持否定态度。

6.2 高中生对自杀的肯定性显著高于初中生。

6.3 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不存在性别差异。

6.4 中学生的自杀态度与他们对自杀行为、自杀者与安乐死的态度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2、为什么要自杀,网上查找

3、学生自杀心理,网上查找

4、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差、家庭问题多成为学生困惑的根本原因,网上查找

5、青少年自杀问题,网上查找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