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行办法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颁布机构: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10-08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京人社专家发〔2010〕238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有关委、办、局、直属机构、总公司人事(干部)处,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xx年)》,建立首都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队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首批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现将《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给你们,并就试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相关区县和试点园区应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做好试点工作;要在准确把握《办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启动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申报工作,确定首批创新实践网址:- 1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基地工作站,征集研发项目,并积极与相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进行沟通协调,确定合作关系。

二、创新实践基地是一个新生事物,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关区县和试点园区在工作中要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在试点工作中如果遇到相关问题,请与市人力社保局专家与博士后工作处联系。

三、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将在我市有条件的区县和园区逐步开展,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联系人:曹德贵、王希

联系电话:(010)65127068

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是指经批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区域(以下统称“园区”)设立的,委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网址:- 2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以下简称“流动站”)代招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吸引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英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是指经批准,在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内单位设立的,具体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或聘用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英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旨在通过建立首都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整合首都人才、智力、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研发支撑平台;旨在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平台;旨在培养造就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构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四条 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服务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使用为目的,遵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依托项目、务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

局”)是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网址:- 3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第六条 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区县成立本区县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县人力社保局”)、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管委会及区县财政、科技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则上设在区县人力社保局,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在园区管委会。

第七条 区县人力社保局负责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县特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立申报事宜。

第八条 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负责本园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园区内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 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开展增设创新实践基地工作,一般每年开展一次。

第十一条 园区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网址:- 4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一)原则上应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二)能组织园区内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提出研究项目;

(三)能为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提供科技、人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第十二条 建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和运行状况良好;

(二)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较高水平的研发队伍,研发人员数量不少于10人(含兼职),研发机构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过往有较高水平研究成果;

(三)能结合本单位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潜力的项目,且已初步具有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招收意向;

(四)已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就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达成合作意向;

(五)能为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网址:- 5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建有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单位,或申报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为国家或北京市重大项目的,可优先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

第十三条 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由拟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会同园区内三家以上拟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企事业单位提出申请,园区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市人力社保局。经综合评议,由市人力社保局审核批准。

第十四条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立单位以项目为依托提出申请,经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及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市人力社保局。经综合评议,由市人力社保局审核批准。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未提出新的项目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资格自动取消,拟再次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工作时,需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代招博士后和青年英才。

代招博士后是指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由流动站代招,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从事博士后项目研发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网址:- 6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青年英才是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以项目为依托,经聘用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兼职或全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六条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委托流动站代招博士后,需由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向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招收青年英才,需经园区及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市人力社保局批准。

第十七条 代招博士后的在站工作时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青年英才的在站工作时间根据项目的需要决定,一般不超过两年。

第十八条 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主动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就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和协调。

第十九条 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应签订协议,就完成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条 代招博士后原则上纳入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待遇。

青年英才兼职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的,需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应与其签订兼职工作协议。青年英才全职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应基网址:- 7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于所从事项目,与其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并纳入设站单位劳动人事管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 非京籍青年英才全职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由设站单位为其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享受持证人员相关待遇;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结束后,如正式留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工作,符合北京市人才引进条件的,可由设站单位为其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第二十二条 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在已建立合作关系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聘请一名导师,并在本单位指定至少一名导师,共同负责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

第二十三条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负责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研究经费。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纳入本市专家与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资助范围。各区县及园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区县或园区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第二十四条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报送《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总结报告》,说明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其理论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等,由市人力社保局备案,作为评选优网址:- 8 -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秀博士后(青年英才)和优秀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市人力社保局定期对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业绩突出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进行表彰;对评估不合格的,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

被撤销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自撤销之日起三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被撤销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单位,自撤销之日起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网址:- 9 -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第25卷第12期

2006年12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HAND

V01.25No.12

EXPLORAⅡ0NINL~BORATORY

Dec.2006

?2l世纪实验与创新?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陈吉明

(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地四川绵阳621010)

要: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创新活动过程的规律,建设综合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创

新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取得效果。关键词:创新实践;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基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06)12一1478—04

CuItiVatingCreatiVeTaIentsandCOnstructiOnOflnnOVatiOnPracticeBase

CHENjomtng

(Base

Abstract:

for

StudentInnovationandPmctice,SouthwestUniv.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

According

tothe

needofcultivatingcreativetalentsandtheregIllarpattemofinnoVatiVeactiVities,acomprehensiVe

an

universitystudent

baseforinnovationpmcticewasconstmcted,

to

educationalsystemofcreatiVeeducationandpmctice

was

builtup,

andtherefore

deepenthe

refomation

talents;

ofhigheren舀neeringeducation.

Keywords:innovationpractice;

creative

cre“Veeduc撕on;

base

constructi彻

引言

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作迸一步的探讨。

创新是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无疑是一项十分紧

迫的任务。

2创新和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个人或团体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把一种从来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可是技术相关活动的技术创新,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也可以是非技术创新,如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非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科技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需求的增长,使技术更新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切体会到创新能力对其生存发展的决定作用,创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夺最激烈的人力资源。“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

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国内,多所高校率先组建以工程培训中心、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模式的新型校内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从2002年实施至今,在广大参加基地建设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下,“基地”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以我校大学

收稿日期:2006.06—27

(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新精神(创造的动力问题)和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追根究

作者简介:陈吉明(1964一),大学生创新基地创新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从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万方数据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万方数据

实验室研和对机构、结构进行表达的能力。通过创新技法训练,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案,进行再创造。

(3)创新设计室。以单片机开发和机器人模型组合创意等为主。提供各种散件和工具,供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构思模型化,学生可进行机构、结构和系统的积木式搭接,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4)现代设计室。配备高档微机、服务器及先进的设计软件,如AutocAD、CAxA、3DMa】【、Pmtel等,供学生利用现代设计手段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和仿真、网络传输加工等。

(5)加工制作实践室。主要包括模型制作室、陶艺工作室、电子产品制作室和精细化工研发室等,配备常用加工设备(工程训练中心赋予创新的内涵)、工具及仪器,供学生亲自动手将其创新设计做成模型或实物,以验证设计的可靠性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6)性能测试室。主要由机电虚拟测控实验室和电子测试实验室组成。分析测试中心赋于新的内涵,可完成部分功能。配备常用检测设备及仪器,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方案,自组实验台,以测试产品的各种性能,分析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设计的措施。利用上述实验室,将开出机构、结构与机械系统分析、性能分析和创新设计搭接实验等;电子产品测试和材料微观分析、成份分析、谱学分析等实验。

(7)创业孵化器室。为参加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作准备,组建模拟公司和网上商品交易平台,提供创业指导、电子商务、工商注册、税收、法律援助、发明专利申报资助、办公服务等。创新联合会学生参与管理,风险共担,真正体验创业的全过程。3.3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3.3.1改革的原则

创新实践教学是以学生动脑动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是参与实践的主体,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和辅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中,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加大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教师要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上,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人,一个在学生需要求助时才出面的指导者。只有按照这样开放式的原则来改革实践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大目标。3.3.2改革的框架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校积极实施创新工程,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教育与实践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提供多种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学生

万方数据

究与探索

第25卷

实践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

(2)开设创新教育系列课程。采取全校性选修、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造学”、“创新实践”、“创新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创造力开发训练”、“创新思维与训练”等课程教学,使学生接受较系统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技法等方面的训练和知识。

(3)建立系统的创新活动和实践培训体系。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其特点的创新活动和培训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产品开发及专利申请的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学术氛围。建立系统的竞赛机制和竞赛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举办校、院两级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和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传、帮、带、促,培养和发现一批尖子人才,实行分层次教育,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科技创新组织建设,成立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和学生创新联合会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创新实践基地具有“双师型”(工程师和教师)资格的教师挂牌指导创新实践,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

(5)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并开展助学助研活动。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得到资金保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助学助研活动,提前参与科学研究,以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

质。

3.3.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实践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从实验内容、程序到图纸、设备、工具等一切都由教师事先设计和准备好,学生“照着葫芦画瓢”。这种封闭死板方法要坚决摒弃。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主开放地进行创造,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度。建立了创新网站,每学期公布创新项目指南,学生自主拟题、独立设计实践方案,由创新教研室审定后可在基地实施。

4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三年来,在“创新教育与实践品牌课程建设项目”和“创新教育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教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按照校情和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进行整合重新构建。实践证明,学生在基地进行创新设计与创新制作,不仅

(下转第1503页)

第12期

熊芝耀,等:基于PLc控制的四开平移自动门

1503

图4全自动状态下的控制系统流程

优点将更显突出。而在平时,它就是一个两开门,具有两开门的典雅大方等优点,在特殊情况下,它又是一个伸缩门,具有伸缩门结构紧凑的优点。

其次,由于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它本身的抗干扰能力很强。7J,从而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胡崇岳.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彭望碌,等.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I二陵b

张福学.传感器敏感元器件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0.

L!l吴玉香.无刷直流电机在自动门控制中的应用[J].微特电机,

2002,(4):37—38.

结束语

由于PLc控制的四开平移型自动门具有两开门

B钟肇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无法替代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大力推广。

№三菱公司.三菱Fx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编程手册[z].2001.235-

260.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郭艳萍,李晓波.基于PLc技术的多车道交通灯实验监控装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8):53—56.

,m'''l,l'’’m,',',,●’l,,’’mm’,''I,mm’,'m'l',’’,lmm,’’●mm’''lm'l,m'''m,'l,',’’

(上接第1480页)

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了背景支持,而且不少学生还将自己构思、设计和制作的产品参加校级、院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得各种奖项。选修创新课程的学生直线上升,每学期都在4000人以上。对于改革的效果,学生以一个“值”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得到了学校有关方面的肯定。最近,学校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又对大学生创新基地加大了硬件投入的力度,基地实验室面积扩展到3000余平方米,按照以上改革和建设的总体思路,补充了一批较为先进的设备,整个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将提高一个档次。在新的一轮改革中,要更着力于探索实践教学的科学规律,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改革研究的前瞻性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等关系,在大学生创新基地软硬件条件大大改善的有利形势下,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规划,逐步办成学生在校

[5][2][1]

徐方启.关于欧美日大学创造学课程设置情况的考察[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10王润孝,李小聪.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9):37.38.[3]

曹中一,刘舜尧.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81-84.

[4]何苏勤,王建林.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14,16.

褚正弟,吕恬生.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创建一流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6(1):105.107.[6]

刘志军.实验改革和实施开放实验模式的创新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7,19.

[7]陆凤仪,徐格宁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

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8l一83,89.

内进行创新设计和创新制作的综合性的、开放的实践教学的基地。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陈吉明, CHEN Ji-ming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地,四川,绵阳,621010实验室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6,25(12)21次

参考文献(7条)

1.徐方启 关于欧美日大学创造学课程设置情况的考察 2003

2.王润孝.李小聪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 2005(9)

3.曹中一.刘舜尧 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 2003(3)

4.何苏勤.王建林 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1)

5.褚正弟.吕恬生 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创建一流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1)

6.刘志军 实验改革和实施开放实验模式的创新实践[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1)

7.陆凤仪.徐格宁.朱建儒.杨文.孔祥莹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罗天强.李锐锋.Luo Tianqiang.Li Ruifeng 创新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业月刊2006(10)

创新实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正是要建立起社会创新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

2.期刊论文 鲁健生.Lu Jiansheng 推进教育创新,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探索——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近30年的教育创新实践为例 -高等农业教育2008(9)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近30年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为例,就"如何建立人才通向农村一线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农村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这两个基本问题,从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观念创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来展开关于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研讨.

3.学位论文 王彦为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互动作用研究 200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温家宝总理20xx年初视察中科院时指出,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量的急剧加大。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和造就开创性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政府基于此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首先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建立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产生的良好环境。其次实践环节的加强是有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重要手段。通过实践这块“试金石”的检验,可以验证所学知识是否理解、领会了;同时也是检验大学创新教育的水平,所传授的创新理念,创新方式是否适合经济的发展;是否有益于创新实践的发展。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不仅是检验大学生是否成才的根本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本研究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现状和科技创新实践的现状出发,立足创新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全面建立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互动关系,重点研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和科技创业状况;并从中得出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一些条件,提出了具体拓展途径和监管方法。力图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的帮助和建议。

4.期刊论文 林家齐.李玲.LIN Jia-qi.LI Ling 高校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技与管理2009,11(5) 从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地重要意义出发,研究创新人才和创新基地相互促进发展的辩证关系,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创新活动过程的规律,建设综合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流程和措施.

5.期刊论文 孟昭学 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实践 -煤炭高等教育2001(6)

本文阐述了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模式改革、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总结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6.期刊论文 曲永侠 浅谈思想政治"快乐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使深奥的抽象的政治道理通俗易懂,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遵纪守法的观念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斗志.

7.期刊论文 唐智慧.左廷亮.马国忠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过于专业等原因,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编写适合高等学校使用的创新教材;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课程设置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型";并通过对教师知识基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训,来培养创新型教师,将只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适合创新型教育的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8.期刊论文 唱鹤鸣.丁建东.石健.邹开云 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本科创新人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必然要求.几年来,南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创新实验和创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期刊论文 罗志勇.张胜涛.周晓梅.邓银.Luo Zhiyong.Zhang Shengtao.Zhou Xiaomei.Deng Yin 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

阐述了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指出应坚持系统性、主体性、普遍性、个性化、激励性的原则,从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实验室开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设立创新基金、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创新实践性人才.

10.期刊论文 高玲慧 以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 -今日浙江2007(13)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自主创新确定为推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既是省委坚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贯主张,又是我省"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跃,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要求.

引证文献(21条)

1.周文富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7)

2.供唐杰.陈永久.云建军 高职高专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 2009(9)

3.彭勤革.彭建业.薛克昌 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4)

4.郭学军.宋春燕 综合性大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3)

5.陈萍华.蒋华麟.舒红英 物理化学开放型实验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江西化工 2008(4)

6.周苏玫.景延秋.贺德先 突出能力培养改革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11)

7.高良才.袁崇刚 生理学自主设计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11)

8.刘长宏.薛猛.王刚.戚向阳.张恒庆 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期刊论文]-实验室科学 2008(5)

9.胡嘉将 经济管理全真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9)

10.梁楠.昝加禄.羊惠君.李爱冬.李鑫.陈建敏.杨拯.张晓 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期刊论文]-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8(01)

11.贾贤龙.王碧清 建设一流实践基地培养创新特色人才[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4)

12.方恺晴.张洪杰.方红 关于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3)

13.龙玲.彭必友 材料成型CAD/CAE/CAM综合性创新实验教学研究[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3)

14.梁楠.昝加禄.李鑫.张晓 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1)

15.朱玉华.杨正宏 建设精品实验项目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1)

16.程国生 物理开放实验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12)

17.江连洲.孔保华.卢禹臣.韩建春 浅析高等学校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基地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18.向玲.张聪 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19)

19.成丽.王素霞.尹红梅.吴维碧.陈淑杰.孙健.吴勇 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与探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

20.胡明星.何望云 构建开放、共享、体现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实验室创新体制[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7)

21.徐德枫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制度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7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sysyjyts200612002.aspx

下载时间:20xx年5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