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侠品社教改专题实验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改专题实验

计划

孙会侠

库山乡中心小学

二O一三年三月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学会学习,学会实践“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本需求。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目标。《品德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态度和观点正是在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与体验中不断丰富及完善起来的,他们感受得这样真切,因此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调动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在品社课堂教学中已有很多教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教师本身能力有限,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分数,部分品社教师就照本宣科的大讲特讲教

材,

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知识点,必要时“强化”所谓的思想教育,这样就将品社课变 成彻底的“考试”学科,严重影响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他们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关照、宽容、锤炼他们。学生经过自己艰苦的探究、辛勤的感悟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为他们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题的意义: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学习与活动中养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总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二、课题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立足于课堂教学,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授教材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一致。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讨论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报告、理论或研究成果。通过听课调研、组织讨论等方式,了解课堂现状及教师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第二阶段,主要应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主要应用经验总结法、文献法。

三、题的研究途径:

1、课前:备课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学生生活,教案要反复斟酌。

2、课堂:主要从课堂教学中捕捉、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据此调整和重组教学过程。

3、课后:着重反思总结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品德与社会》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某一次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四、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创新程度:

1、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教师时时关注的应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而非教案的限制。品社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2、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品德与社会》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都来到了书上,都走进了课堂。而课堂的活动其实也就生活的再现,从而使课堂上的“理”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改进品社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无视学生学习状态、死抱教案、不愿直面学生的“节外生枝”,让学生按老师事先确定的践线,被动学习。本课题研究意在改变这种现象,还课堂以激情状态,让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2、有利于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展示教师面对课堂变化的应变策略,给一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智慧。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从实践层面上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课题研究的成果,又从实践的角度,丰富了新基础教育理论,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五、研究的基础

参与课题是库山中心小学,学校校长及全体品社教师都形成共识,确立了“以教科研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让我们的品社课堂充满活力 。

课题主持人曾多次市县骨干教师培训,撰写的《谈品社课堂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究》获省优秀科研成果奖,《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市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另外多次参加县级公开课并获奖。

课题组成员都参加过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课题研究经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锻炼,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

六、研究的目标

1.教师部分: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品社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2.学生部分: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课堂的活动其实也就生活的再现,从而使课堂上的“理”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学校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有完备的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且能拨付充足的研究经费作为保证。

2.确定本课题之初,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做了以下工作:⑴查阅了《山东教育》、《小学品社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日照教研》等刊物中的有关文章,从中汲取“生成”营养。⑵从网络中搜寻到了《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等研究论文,从中借鉴经验。⑶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借助教育刊物、网络资源中的资料,集中集体智慧“生成”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有了这些保障,我们一定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所成就。

八、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1.3—2011.8

实施阶段:2011.9—2013.10

总结阶段:2013.11—2013.12

 

第二篇:教改实验工作计划08.9

教改实验工作计划

xx小学 xxxx

为了认真贯彻上级的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教育科研,实施

创新教育及科研兴教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办特色学校特制定本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上级的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研教改的主导作用,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特色学校。

二、工作思路:

以课改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实施课堂质量工程,

牢固树立“科研兴教”以研带训、以研促质量、以研促发展的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全方位的推进教研教改制度。

1、积极实施课堂质量工程,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

点,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教改制度,

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专题,制定专题研究方案,展开专题研讨。

3、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努力创设

教研教改的展示平台,使教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学者形教师和具有健全人格,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材。

三、工作任务:

1、在新的一轮课改的形势下,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断补

充新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知识,接受新的观念,通过对“新课标解读,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反思”,创文峰教学特色活动,使教师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2、积极建立以骨干校课题拉动为依托的“校本”教研制度。

科研领先,课题开路,是课改实验的有效做法。课程的具体实施在学校,学校和一线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按照“点面相结合,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不同层面上课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特别是参与课改的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课题化研究。科科有专题,人人有研究,周周有活动,形成全员学习,全员研究,全员课改的教科研氛围。

3、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兼职教研员作用,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

研活动的基础单位,课堂教学是进行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只有通过教研组教师相互探讨,才能把握教材的脉络,才能就某一专题或问题形成共识,总结出富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4、努力搞好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是解

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实际问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拓展,形成具有实效性的模式材料。

5、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适应性,课

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作用,可以让教师的教活起来,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实施名师带动战略,通过名师的引导帮助使广大教师能从

身边的人和事感知新课程的理念及方法,并通过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形式带动一大批教师使人人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把课改引向更高的层次。

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

方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进行评价。

8、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规划,充实培训内容,大力提倡“以

课代训”和“以研代训”。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课改的成败在教师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必须加强对教师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课改师资队伍。以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的分析和对比、教学实施的建议和教学问题的研讨为培训重点。从教师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交

互式问题研讨、网络教研在线等方法,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学术培训。

9、以教研组组长和兼职教研员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多层次、多层面的开展教育教育及教研教改工作。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完善教学制度为研究重点。

10、加强教研组活动,坚持集体研讨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取交流合作。

1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扎扎实实的实施课堂质量工程,

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规范教学行为,以宏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牢牢夯实双基同时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典型学科、典型学科组、典型教师;二是突破薄弱环节,加强课程管理,要围绕课程资源开发及结合实践课、思想品德、地方课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三是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一定课本资源。

12、加强多媒体教学及信息技术在教研教改中的作用,通过运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会用多媒体上示范课,力争全员参与,同时会制作课件。

13、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空间和各种资源,使学生乐学、爱

学,并且在实践中获取新知,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14、加强校本培训,通过促、帮、带及各种形式的培训,

使教师人人成为各种形式的专业人材,为校级教研教改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

15、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倡导课前反思、过程

反思及教后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得失,并及时总结经验。

16、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要求教师三说一会和五会。

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倡导教师进行业务进修,为自己充电以知适应新的教学。

四、保证措施:

1、建立校级教研教改组织机构。

组长:赵加申

副组长:刘秀丽

成员:各教研组长及兼职教研员

2、全方位的进行教研教改的过程管理,并及时开展各科

教研教改活动。

3、将对每位教师的教研行为进行考核,记入个人业务档

案。

4、从各方面对教研教改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

确保各项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教改实验工作计划

xx小学 xx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