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老师家长对于教育的误解

教育心得老师家长对于教育的误解

家世比商城:

沟通的重要性--老师和家长对于教育的误解

教育心得老师家长对于教育的误解

我们对教育的误解,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大。

老师可能过高地估计了父母们的教育能力。他们把父母作为教育学生的有力助手,寄希望于家长能够教育好孩子。经家长教育好的孩子在教室里知道怎么做,并且也不用老师花太多心思。由此,不少老师更多时候担当的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情况通报者;或者说他们把老师这个角色狭隘化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者。在学生人格素养和思维品质以及心智发育上面,老师们缺乏更多的责任、意识和实务体系。我自己从中学讲台上下来,我对此深有体会。

同样,我们也有太多的家长,过高地估计了学校教育的能力。他们把孩子送往学校,就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以为老师可以把孩子教育得相当好。殊不知,教育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功能并不是学校老师可以替代的,它们在家庭身上。

教育心得老师家长对于教育的误解

家世比商城: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误解使得学校和家庭推卸了真正的教育责任。我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是指普适性的读写能力。我们的学校在普适性读写能力的教育上做得很成功,这一点毫无疑问。我所讲的教育,还包括人格品质、行为素养等方面的熏修。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指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个熏陶和养成的过程,绝不是靠一本教材可以教得了的。它蕴含在人的行为习惯和环境氛围中。细加体会,你会发现生活像个染缸一样,把年轻人慢慢浸润、培育,最后养成。

在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环境。所以,他们相互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这份差异不仅仅在对文化知识学习的能力上,也在人格特质和心智发育上。我们的学校教育目前还无法针对这种差异进行有效的差异化教学设计。

学校教育曾经有过分班教学,按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班授课。这样做,从心理科学来说,对于孩子是有帮助的。但是,人们把这种分班授课理解成“好班”和“差班”的差异化观念,使得教育管理部门只能牺牲内在公平来执行政治公平,实行现行平均组班形式。这个“平均”是有特定指向的可以量化的班级之间的平均;而在班级内部,从学习能力和心智发育来说,恰恰是很不平均的。家长们以为这样公平了,其实对孩子更加不公平。走在前列的孩子必须牺牲时间和精力来陪读后面的学生,失去了精益求精的动力和机会。走在后面的学生,不得不勉为其难地被逼着向前面的同学看齐,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和对学习的好感,也没有追上前面的学生,失去了树立信心的空间。而老师,不得不把时间精力消耗在这一批掉队的孩子身上,相对来说,也减少了对前面一批学生的学习照顾。于是,教和学被变得狭窄而忙碌。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和学生都非常辛苦而效能不高;孩子们更容易发生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常见的有害怕学习,没有动力、逃学、懒散,甚至厌恶学习、厌恶老师、抵制学习。

本文由家世比商城分享,了解更多儿童教育资讯请关注微信号:homebishop

 

第二篇:孩子的教育,老师重要还是家长重要

孩子的教育,老师重要还是家长重要?

老师重要还是家长重要?这个话题就像复旦考题:玉皇大帝与如来佛哪个大?这是一个无法做出选择的问题,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少了谁都是一个遗憾。

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亲子教育,这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替代不了的,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潜移默化的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孩子上学以前,和家里的接触时间多些,尤其是幼儿期,基本上就是受到带这个小孩的人的影响最多。但家长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对孩子过于的溺爱,会使孩子撒娇依赖,自律能力较差一些。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老师的作用就很明显了,老师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但是老师毕竟面对的是50或者60个学生,他再怎么对全班学生负责,作用力都是会要减小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孩子都是很看重的。那么对待学生的理念、观念,那就更加的至关重要了。老师总是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想出一些新鲜点子,让学生们热爱学习。碰到了一个好的、负责任的老师,不是说给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教会了孩子如何去学习。一个好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

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辅导为主 营造好宽松的家庭氛围跟互动沟通氛围。学校教育中老师引导为主 负责纠正孩子的陋习跟毛病,引导孩子去认知,去消化理解知识。双方存在的是互补关系,让孩子接受到较为完美的教育,家长教师缺一不行,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不存在谁更重要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