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学习心得

教育专著学习心得

教师 钱晓敏 学科 数学

教育专著学习心得要点: “我不企盼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如果通过我的教学,能使我的学生有一种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数学去思维的观念和习惯,那他们将终生受益无穷。” “人生的旅程中有顺境也有困境或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也不温馨,但它却是人生中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它往往促使你拼搏、奋斗,从而加速成长。” “我们教师过去总是当导游,总是叫学生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其实教师应当经常问学生自己要做什么。在问题情景设计中,教师不要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怎么当,从而自己也尽早成为导游。 摘自:

心得体会: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有感

------钱晓敏

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书中的18位名师,每个人都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也都有着同样的奋斗目标和相似的人生理念。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在中国教育事业的漫漫长征路上撒下了艰辛的汗水和伤心的泪水,为中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诠释了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教育”。

18位名师的故事无不让我感动!印象颇深的是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的人》一文,他“用心做教育”的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师德风尚和科学的教育思

想深深震撼着我,读了他的故事,我对他充满了惊奇与感动。看似平淡的教学,在他的手中居然如此新奇;看似平凡的职业,在他的演绎下居然如此精彩!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并获得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他的称号和他的工作是分不开,这样的教师才是新世纪的好教师。“用心做教育”五个字虽朴实简洁,但却精辟地概括出张思明老师——一个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成长、成才,成功的真实感悟。这五个字给予我最大的启示是:教育是需要“用心”去做,而不是“用力”去做的。

反思我们的教育,平时我们可能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让学生明白某一个知识点上,告诉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点时要注意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注意不到会犯什么错误,全部讲清楚后再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反复训练。这样的教学固然可行,但是它恰恰忽略了比对学生发展兴趣、掌握知识而言最重要的自我体验,包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错误的体验、对探索和发现的体验以及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其结果是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非常“用力”的在教,而学生却视学习为“敌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学生的自觉,不是简单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醒自悟,做出自己的选择。正如张思明老师说的,好的教学成果不一定是课堂上直接教给学生的知识本身,而常常体现在学生经过遗忘后所剩的那些东西上。如何发现问题,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学生应该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

每每想到这些就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也曾趴在桌子上憧憬着那个心目中完美的老师;而今自己也成为了老师,有的时候就忘记了当年那个小小的自己。现在的社会就像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每个人都在拼命的追赶着自己的梦;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们也正在拼命的奔跑着,拼命的将孩子送上去。台湾著名的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她的著作中曾写道:“我坐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看着一个五岁的女孩将苹果上的包装带绑上、解开、再绑上、再解开,而我,微笑着对孩子说,不急,你慢慢来。”我们要给予孩子逐渐成长的权利,而我们,正是这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领路人。

张思明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根本思想就是“用心做教育”:只有“用心”,才会为了教育事业而去孜孜不倦的广泛的学习;只有“用心”,才会用心去发现去挖掘去积累;只有“用心”,才会有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创新,才能够造就学生和自己;只有“用心”,才能给孩子充足的爱,有智慧的爱,孩子才会更喜欢老师,师生才会共成长。古语有云“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我们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努力去践行自己的诺言,“十年磨砺出师吟”。

也许,张老师只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张老师的事迹也只是我们教育生涯中的一朵并不起眼的浪花,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数不尽的这样的例子,这样的生活也许平淡但决不平凡。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朝圣者行走在朝圣的路上,长途跋涉,身上的大包小包让人们气喘吁吁。在人群中,唯独有一个背着自己弟弟的小女孩神态自若,步履轻松。同行者十分奇怪的问小女孩:“为什么你不累呢?”小女孩微微一笑:“你们背的是包裹,而我背的是我的希望。”因为我们肩上承载的是教育的希望,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身上担负的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更需要我们一路前行。

最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用张思明老师的这段话作为我的结束语:“我不企盼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如果通过我的教学,能使我的学生有一种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数学去思维的观念和习惯,那他们将终生受益无穷。”

 

第二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暑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

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