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学习心得体会

张艳红

感官教育在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 1

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特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会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更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会使每个孩子在操作中得到发展,成就自我!

20xx年7月

2

 

第二篇:感官教育

? 第一章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理论

? 第一节 感觉教育的目的

1、感觉教育的定义

2、感觉教育的目的

? 第二节 感觉教育的内容

1、感觉教育的地位

2、感觉教育的内容

3、感官教具的变迁

?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

1、感官教具的设计理念

2、感官教具的特征

3、感官教具操作的基本内容

4、感官教具的操作方法

5、感官教具的提示方法

? 第二章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实践

第一节 感觉教育的目的

一、感觉教育的定义

二、感觉教育的目的

感官教育,还是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或感官教育,是一个英 译名词,从教育的观点、英文的原义蒙台梭利博士的定义来看,感觉教育不只是训练感

觉器官,它最后是要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所以译成感觉教育更为恰当一些。

一、感觉教育的定义

? 感官: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

舌、身等。

? 感觉:其心理学的定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同时,

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

意义来讲,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定义:

通过一系列科学化的教具,是以孩子的心理特性来分区的,分成几组再合成一起,

让孩子能够透过自己操作与体验来将抽象具体化,乃至精炼他的感官及完善他的心智。

感觉分为两大类:

? 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这五种。这类感觉的感受器

位于身体表面,或是接近身体表面的地方。

? 第二类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的感觉器位于

各有关组织的深处(如肌肉)或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呼吸道)。这类感觉有运动觉、

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教育的目的

? 感觉教育的一般性目的:

抓住3-6岁感官精炼的敏感期,进而帮助孩子区分影像,分类物品特质,产生智能。因为透过感官的工作可以--

1、透过刺激帮助孩子去获得生命中有决定性的正确的知识,这需要一个预备好的环境;

2、练习孩子观察的敏锐力,可以发现周遭的事物,进而适应环境。

简单来说,感觉教育是帮助孩子对于日常生活当中环境给予孩子的各种讯息,进行分类、吸收,产生分类物品的特质,最终形成智力,最后慢慢的去适应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心思变的更加细腻。

? 感觉教育的特定目的:

建立秩序感,澄清概念,帮助心智的形成

1、透过感官教具让孩子将世界的特质分门别类,蒙台梭利说“孩子的心智犹如图书馆,要经过分类编排才不会混乱。”

2、抽象概念的建立:通过对比(P)、配对(G)、序列(S)、三阶段语言教学。

概念形成的运作模式:

接收外来的刺激→感觉器官及肌肉运动→刺激的接收→印象建构→概念的形成→储存(有序的或是杂乱的,贫乏的或是丰富的) →产生记忆(智力:是属于短期的记忆或是中长期记忆,重复)

? 感觉教育目的细分:

1、认识物性。

(基本操作课)

2、发展感知能力。 (可进行记忆游戏)

3、帮助概念的形成。 (语言三阶段教学)

4、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变化活动)

5、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独立性和秩序感。(间接目的)

第二节 感觉教育的内容

一、感觉教育的地位

二、感觉教育的内容

三、感官教具的变迁

一、感觉教育的地位

“蒙台梭利教育”

所谓的“蒙台梭利教育” ,即蒙台梭利博士为达成教育的目的,将蒙台梭利教育大致分为的五个课程: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 我们看看右边的图。

总结: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可以知道---感觉教育是以日常生活练习为其踏板,成为发展数学、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础,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分析:P10(重点)

? 日常生活教育奠定学习感觉教育的基础

1、获得有意识性动作;

2、手眼协调,身体的控制力;

3、专注力的形成;

4、建立自信,对自我有极高的评价;

5、透过秩序感产生清楚的逻辑思维能力;

6、独立的驱使;

7、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 感觉教育成为发展高等智能活动的基础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为孩子预备了一个能让他们明确地建立认知系统的基础,蒙台梭利使用一套能刺激孩子感官的“感官教具” 促进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发展,以此作为发展智能教育的直接预备。

反过来说,在智能教育范围内的数学教育、语言教育以至于文化教育,都必须具备该领域内的各种概念,并累积各个概念以达到高层次阶段的发展,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必须依赖感觉的操作练习。

二、感觉教育的内容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于把各种感觉分离。它的内容是由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的教育所组成,所以感觉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以感官教具做为发展的媒介。

感官教具由传统教具与扩展教具两部分构成,扩展教具主要是由他人设计的,主要集中在视觉教育中,但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蒙台梭利教具(数学教具、语言教具及文化教具)皆含有感官教具的元素。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

一、感官教具的设计理念

二、感官教具的特征

三、感官教具操作的基本内容

四、感官教具的操作方法

五、感官教具的提示方法

一、感官教具的设计理念

人类认知事物的方法,是通过仔细观察与比较各种事物的基本特性来进行的,即:寻找事物的共性、排列分级、识别分类等。

蒙台梭利博士在原著中阐明了认知过程的三个一般规则:

1、同一性的认知

2、对比性的认知

3、相似性的辨别

蒙台梭利将认知要素作为制作感官教具的根据。

? 配对-----Pairing

通过视觉的观察和判断之后,从众多物体中找出具有相同属性的物体,并予以配对,这不仅会使幼儿学会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也强化了“相等”的概念。

? 分级-----Grading

根据教具本身的特质,对其进行从大到小,从长到短,从粗到细,从深到浅,从冷到热等依序排列,不仅让幼儿学会如何识别事物的等级,同时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 分类-----Sorting

从群体中找出其差异性,然后归纳分类,或者依据同类别事物寻找材料,这一操作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可以按照确定的标准,如颜色、形状及功用等,让孩子对事物进行归类。

小结: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不只是在于刺激感官或训练各种感官,同时也促进感觉、知觉的发展,以形成概念为目的。为达成这种目的,不能仅仅只让孩子模糊的认知事物,而是应该设计某种课题,使孩子有意义的理解事物。因此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物体的属性(大小、轻重、形状、颜色等)成为必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概念。 所谓的P、G、S能在教具中形成具体化的功能,就是指它能成为概念明确化的媒介和成为促使智能发展的逻辑思考而言。

二、感官教具的特征

1、特质孤立化;

2、感官的孤立化;

3、错误控制;

4、具有美感;

5、数量限制;

6、科学性的设计。

三、感官教具操作的基本内容

? 基本内容—操作展示页

? 操作顺序—准备、示范、整理

感官教育

四、感官教具的操作方法

感官教具的操作分为基本操作和延伸操作两种,其中基本操作基础。 基本操作包括P、G、S

变化活动

延伸操作

五、感官教具的提示方法

? 蒙台梭利教学的提 示方法有:

1、团体提示

2、小组提示

3、个人提示

相关推荐